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4 毫秒
1.
任富盈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8):115-116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对肺部肿瘤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我院2009年9月-2011年12月间经确诊肺部肿瘤患者46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分别做CT平扫及增强扫描,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CT增强扫描对肺部肿瘤诊断价值。结果 :44例为单发性孤立性结节,2例为2处结节性病灶。平扫检出35例患者,检出率为76.08%;增强扫描检出43例,检出率为93.48%,增强扫描检出率明显高于平扫,进行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CT增强扫描对肺部肿瘤的诊断价值有显著的提高,可以有效辨别肺癌或良性肿瘤或其它肿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胆囊癌诊断和鉴别诊断过程中,应用CT动态增强扫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胆囊癌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应用CT动态增强扫描,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CT动态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结果:52例患者中,腔内肿块型23例(44.2%),厚壁型12例(23.1%),胆囊区肿块型10例(19.2%),混合型7例(13.5%)。结论:胆囊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过程中,应用CT动态增强扫描具有重要的作用,可提高胆囊癌患者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单层螺旋CT对小儿腹部增强扫描的效果.方法:选取2004年3月~2012年1月于我院放射科进行诊断的患者22例,对其采取单层螺旋CT增强扫描的方式.结果:经过诊断有5例患者是恶性肿瘤,图像显示患者腹腔内存在面积十分巨大的肿块阴影.有1例患者检查出为肾上腺血肿,究其根源是肾上腺出现病变.3例患者确诊为血管瘤,经过单层螺旋CT检查后可以看出肿块旁边呈结节形状的血管十分显著.有4例患者为胆总管囊肿CT扫描后发现在肝门下方和胆囊两个位置会出现呈不规则形状的囊状液性阴影,当把CT的值调节到16HU时,囊壁的阴影有所增强.有3例患者诊断为肾积水.结论:对患者采取单层螺旋CT增强技术可以准确的判断病灶的位置和面积,及时得出周围组织受侵袭的情况,极大的提高了确诊率,帮助患者早日接受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部孤立性结节行CT增强扫描对定性诊断的价值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76例经手术病例或者穿刺活检病例明确诊断的肺部孤立性结节患者的CT增强扫描资料,判断其诊断准确率并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76例肺部孤立性结节患者CT影像学平扫定性诊断符合率47.4%.增强扫描诊断符合率81.5%,增强扫描诊断符合率高于平扫.结论:部分肺部癌性结节螺旋CT增强扫描能够表现特有的影像学征象,为肺部癌性结节的定性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T)协同磁共振(MRI)扫描在周围型肺肿块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灵宝市中医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的48例患者进行单独增强CT扫描、单独MRI扫描,以及CT协同磁共振扫描,比较三者间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增强CT联合MRI诊断的敏感度高达95.83%,特异性可达75%,与单一的增强CT检测或MRI检测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CT联合MRI在周围型非肿块的鉴别中能够互相协助,互补不足,从而达到准确诊断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CT增强扫描对肺部肿瘤的诊断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在翁源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70例肺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金标准)确诊,为所有患者分别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比较两种扫描方式的诊断准确率,同时进行影像学分析。结果:70例患者病理检查病灶共75个,CT增强扫描诊断出病灶70个,诊出率(93.33%),CT平扫诊断出病灶61个,诊出率(81.33%),CT平扫及增强扫描诊出率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CT增强扫描结果显示,75处病灶中有6处病灶无显著钙化影,病灶边缘相对光滑,并存在毛刺样改变,有棘突状突起、耳状征象等影像学表现。左肺、右肺病灶分布为38例及32例。结论:相比CT平扫,CT增强扫描对肺部肿瘤诊断准确率更高,可为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8排螺旋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在肝细胞肝癌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选取CT检查联合手术病理检查证实均为肝细胞肝癌的患者48例,使用8排螺旋CT进行多期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并对各期CT检查图像重建分析。结果:动脉期患者螺旋CT扫描显示高密度强化患者33例(68.75%),显著高于低密度无强化患者15例(31.25%);门静脉期患者螺旋CT扫描结果显示高密度强化患者5例(10.42%),等密度强化12例(25.00%),两者均显著低于低密度强化的31例(64.58%);平衡期患者39例(81.25%)为低密度无强化,显著高于混合低密度强化的9例(18.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8排螺旋CT分期增强扫描诊断肝细胞肝癌能有效提升临床诊断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和分析胃癌患者术前T分期中16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所有患者通过16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得到的影像结果及其T分期结果,与术后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比较,探讨和分析胃癌患者术前T分期中16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结果:结合多排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技术,本次16排螺旋CT对72例胃癌患者的检出率为97.22%(70/72),该方法对进展期的胃癌患者检测的准确率较高,检出率为100.00%,而对于早期胃癌患者的检出率仅为85.37%。16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胃癌大体分型的准确率是90.00%(63/70),其中早期胃癌患者T分期诊断的准确率为41.67%,对于进展期胃癌患者T分期诊断的平均准确率为76.67%。结论:结果表明,对胃癌患者采用16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进行术前T分期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并且该方法属于无创检测,避免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伤害,同时操作较为方便,故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GE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胆囊癌的征象特点与鉴别体会。方法:对我院于2011年3月~2013年4月收治且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患者23例进行GE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结果:本组患者包括胆囊壁增厚型7例、胆囊腔内肿块型9例、胆囊区肿块型4例以及混合型3例。结论:在充分掌握征象特点与鉴别方法的基础上,采用GE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胆囊癌的早期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肾损伤的CT增强多期扫描,尤其是延时期扫描,由于患者外伤后病情危重,或是对多期扫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CT检查中应用很少.笔者在2002年3月-2006年2月对8例因肾损伤行螺旋CT平扫和动脉期、静脉期扫描,对4例患者加扫了延时扫描的病例进行了分析,就CT增强多期扫描在肾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螺旋CT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80例,行常规肺部CT扫描检查,并在病灶处用增强CT扫描并进行分析。结果:8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CT图像以分叶征52例(65%)、毛刺征51例(63.75%)、胸膜凹陷48例(60%)、血管集束征14例(17.5%)占主要征象。增强扫描瘤体均有强化。结论:CT影像检查发现肺内结节或肿块,分叶征、毛刺征合并上述其他一项以上征象出现时提示周围型肺癌的可能性大,CT扫描在诊断周围型肺癌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肺腺癌病理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7月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肺腺癌患者198例,根据病理分级不同将其分成了中高分化组(88例)和低分化组(110例),对其均进行双源CT双能扫描成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动脉期、静脉期(40~160 keV,间隔40 keV)不同能量图像上肺部肿块的CT值。结果:两组患者在动脉期不同能量图像上肺部肿块的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期,低分化组患者在40 keV下的CT值高于中高分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80 keV、120 keV、160 keV下的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肺腺癌病理分级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在静脉期40 keV下的CT值可用于对肺腺癌病理分级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CT与MRI在前列腺癌疾病诊断应用中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与研究。方法:选取30例前列腺癌患者,其临床病症表现为尿痛、尿频、尿不尽、尿急等,均行MRI常规性扫描、CT增强性的双期动态扫描、CT增强与平行扫描。利用统计学理论知识对两组患者的图像数据与诊断结果进行对比观察与分析。结果:A期前列腺癌2例,B期前列腺癌7例,C期前列腺癌10例,D期前列腺癌11例。9例A期或B期前列腺癌患者,经CT增强或平行扫描后直接确诊者4例,而MRI平行扫描后直接确诊者7例。21例C期或D期前列腺癌患者,MRI平扫后直接确诊者20例,而CT增强或平行扫描后直接确诊者18例。结论:MRI对A期或B期的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准确率高于CT,而MRI与CT对C期或D期的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之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研究获得螺旋扫描靶重建技术取代高分辨力CT在肺内结节应用的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择X线检查发现肺内占位性病变的患者20例,对肺部使用螺旋方式扫描,再对肿块进行高分辨CT扫描,把螺旋扫描原始数据通过床位选择对肿块区域作靶重建处理,将高分辨和靶重建所获得的两组图像进行比较、分析、统计、总结。结果:靶重建获得图像平均每例32.7层,高分辨力CT获得图像平均每例3.5层。靶重建测得平均CT值为41.16±16.13HU,高分辨CT测得平均CT值为39.15±41.38HU。这两种方法对20例影像诊断相同,共15例肺癌,5例肺结核球。靶重建所显示的肿块各种征象稍多于高分辨CT。结论:在对肺部占位性病变的CT扫描中,靶重建技术较高分辨CT具有避免再曝光、减少球管损耗、操作方便安全、获得更多影像信息等优点,所以靶重建技术可以完全取代高分辨力CT在肺内结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在周围型肺癌和肺炎性肿块鉴别诊断中应用能谱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成像定量分析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5月至2017年1月在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肺部孤立肿块患者84例参与研究,根据患者具体疾病分为周围型肺癌和肺炎性肿块组,分别为38例以及46例,全部患者均接受能谱CT成像定量分析,分析结果。结果:动脉期周围型肺癌组在不同能量下的CT值明显高于肺炎性肿块组,静脉期则低于肺炎性肿块组;周围型肺癌组患者在动脉期的碘浓度以及能谱斜率结果均高于肺炎性肿块组,静脉期则低于肺炎性肿块组。结论:通过实施能谱CT成像定量分析能够对周围型肺癌和肺炎性肿块实现准确鉴别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在小肝癌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本院经病理证实的32例小肝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阅片,分析不同增强时期影像学的特点及其对定性诊断的意义.结果:32例小肝癌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定性诊断为27例,诊断率为84.4%.小肝癌在CT平扫期多为低密度或略低密度灶,在动脉期或门脉期不同程度强化,部分小肝癌在延迟期略强化.结论:小肝癌在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上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特点,CT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小肝癌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螺旋CT胰腺期、门脉期双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4例胰腺癌患者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扫描延迟时间分别为30 s和65 s,对比剂用量100 mL,注射速度3 mL/s。观察并比较正常胰腺与肿瘤在两期增强中的情况,以及胰腺周围血管的受侵情况。根据胰周血管CT征象对肿瘤可切除性进行评价,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肿瘤-胰腺明显对比在胰腺期明显优于门脉期(P<0.01)。胰腺期扫描能清晰显示胰周血管,其中胰周血管中断6例,包绕4例,部分包绕3例。24例肿瘤患者中,术前认为可以切除11例,术中切除10例。结论螺旋CT胰腺期增强扫描比门脉期增强扫描更能清晰地显示胰腺癌,并有利于胰腺癌周围血管侵犯和可切除性的评估。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对使用CT增强扫描的患者检查的有效护理措施进行讨论分析。方法:对2009年2月至2011年7月来自我院的500例需要进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在检查前需要进行准备以及检查中注射造影时进行密切观察和心理护理。结果:这500倒患者顺利的完成CT增强扫描,没有患者出现不良症状。结论:患者在检查前准备完善和检查中的良好的护理在OT增强检查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检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螺旋CT三期动态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48例共56处发生病灶的肝脏占住病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4例患者,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分别行CT平扫及CT三维动态扫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诊断的正确率及误诊率。结果:平扫描与病理证实的结果具有较大的差异性(P〈0.05),在平扫中无法诊断肝血管癌,而在其他占位性病变如肝囊肿中,平扫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一致,肝癌、肝转移瘤的诊断结果均与病理检测结果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通过C三维动态扫描能有效提高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率,对肿瘤具有增强信息的作用,能有效避免病灶错误诊断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CT三期增强扫描对肝脏占位病变的影像学图像特点,探讨其对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对我院住院的42例通过病理学证实存在肝脏占位性患者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肝脏病变的强化形式与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及肝血管瘤平扫期多为低密度灶,原发性肝癌在动脉期及静脉期多为不均匀强化,肝转移瘤多为周边不规则强化,平衡期均为低密度灶,血管瘤动脉期及静脉期可见结节样强化,平衡期可见向心性强化。结论:大部分肝脏占位性病变在CT三期动态增强图像上能表现出特征性变化,为定性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