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学习倦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网络成瘾量表和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对河南某高校4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网络成瘾者与非成瘾者在性别(2χ=22.273,P<0.01)、年级(2χ=14.786,P<0.05)、专业(2χ=11.664,P<0.05)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两者在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三个因子差异极其显著(P<0.01);情绪低落与耐受性和人际有显著正相关(r=0.32,r=0.27),行为不当与人际和时间管理有极显著正相关(r=0.33,r=0.34)。结论: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学习倦怠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生活事件及适应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生活事件及对其社会适应的影响,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防治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Yong KS的网络成瘾诊断问卷对43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CCSPSS)、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对20名网络成瘾者与413名非成瘾者进行测评.结果: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占被调查人数的4.6%;对生活应激源各个维度的整体分析中,网络成瘾大学生与非成瘾大学生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考试失败、迷恋上网、形成不良习惯、自我评价发生较大变化、重修或重考等成为影响网络成瘾大学生心理区别于非成瘾大学生的主要生活事件;网络成瘾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学习、校园生活分量表得分均低于非成瘾大学生(3.1±0.7/3.4±0.7、2.8±0.6/3.2±0.6、2.8±0.5/3.3±0.7,P均<0.05);网络成瘾得分与大学生适应量表各分量表得分均呈负相关(r=-0.249~-0.304,P<0.01或0.05),对大学生网络成瘾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人际关系(β=-0.153),其次是自我适应、性别、学习适应(β=-0.215,-0.126,-0.104).结论: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社会心理因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社交成瘾者和网络游戏成瘾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特质的差异.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随机整群抽取广东省在校大学生共654名,采用问卷法,将一般病理性网络使用量表(GeneralizedPathological Intemet Use Scale,GPIUS)中文版、大学生网络游戏认知一成瘾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elfmting Checklist,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Eysene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同时施测.结果:在心理症状方面.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仅在恐怖因子上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网络社交成瘾大学生的SCL-90各因子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除恐怖和偏执因子外,网络社交成瘾者的SCL-90其余因子分和总分均高于游戏成瘾组(P<0.01).在人格特质方面,网络社交成瘾者的精神质得分高于游戏成瘾组和对照组(P<0.01).精神质、外向性、SCL-90各因子分和总分与GPIUS总分呈正相关(P<0.01).精神质和外向性对网络社交成瘾倾向有显著预测作用(P<0.05).结论:网络社交成瘾和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均存在心理健康状况不良,以网络社交成瘾者更为严重.精神质和外向性人格是网络社交成瘾的易感因素,未发现游戏成瘾大学生具有明显的人格易感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大学生不同类型的网络成瘾与社交回避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取样法,抽取202名海南某综合性大学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大学生网络成瘾问卷》和《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对样本进行施测,经检验问卷具有较高的信效度.结果 网络游戏成瘾,网络信息成瘾和网络人际关系成瘾均与社交回避呈显著性相关(r=0.294,0.342,0.236;P<0.01);网络游戏成瘾者,网络信息成瘾者和网络人际关系成瘾者与其未成瘾者在社交回避上呈显著性差异(t=4.347,5.391,3.915;P<0.01).结论 不同类型网络成瘾均对社交回避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学生不同类型的网络成瘾与社交回避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取样法,抽取202名海南某综合性大学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大学生网络成瘾问卷》和《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对样本进行施测,经检验问卷具有较高的信效度。结果网络游戏成瘾,网络信息成瘾和网络人际关系成瘾均与社交回避呈显著性相关(r=0.294,0.342,0.236;P<0.01);网络游戏成瘾者,网络信息成瘾者和网络人际关系成瘾者与其未成瘾者在社交回避上呈显著性差异(t=4.347,5.391,3.915;P<0.01)。结论不同类型网络成瘾均对社交回避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与生活事件的相关性,为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问卷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对随机选取的39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网络信息成瘾率明显高于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率和网络游戏成瘾率。学生网络成瘾类型问卷的3个因子(网络游戏成瘾、网络人际关系成瘾及网络信息成瘾)中网络游戏成瘾组与非成瘾组在生活事件量表中的健康适应因子上有显著差异(t=2.033,P0.05);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组与非成瘾组在生活事件量表中的学习压力因子有显著差异(t=2.403,P0.05)和其他生活因子上(被忽视,缺少朋友,不知如何融入生活等)也有显著差异(t=2.151,P0.05)。结论:网络成瘾的3种类型中,网络信息成瘾率比游戏成瘾率、人际关系成瘾率高;网络游戏成瘾的大学生与正常大学生相比,其身心健康和适应性较差;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的大学生相对于正常大学生来说,可能具有更大的学习压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大学生网络成瘾、专业承诺与学习倦怠的关系。方法以420名大学生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对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各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1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与网络成瘾之间有密切的关系;2网络成瘾者与非成瘾者在性别、年级、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3在中介效用检验中,学习倦怠在专业承诺与网络成瘾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结论学习倦怠在网络成瘾与专业承诺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情绪状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与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方法:用简明心境量表、认知情绪调节问卷对55名成瘾大学生和342名正常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情绪状态上,网络游戏成瘾者抑郁-沮丧,疲惫-惰性,困惑-迷茫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上,成瘾者多用灾难化和责备他人(P<0.01),较少用关注计划、积极重评、视角转换(P<0.01);成瘾者的消极情绪状态与少数调节策略存在显著正相关;责备他人、疲劳-惰性、有力-好动是成瘾的危险因素(OR=1.620,1.183,1.111)。结论:不良心境状态和消极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是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大学生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的学习倦怠现状,探讨疫情下大学生学习倦怠、网络成瘾与生涯适应力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分层抽取1587名大学生,运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和生涯适应力问卷对样本进行调查,采用SPSS 20.0和AMOS 24.0统计软件进行关系分析及模型检验。结果:个体在疫情下的学习倦怠性(r=-0.57,P0.001)、网络成瘾性(r=-0.78,P0.001)均与生涯适应力存在显著负相关;学习倦怠与网络成瘾存在显著正相关(r=0.61,P0.001);生涯适应力在学习倦怠与网络成瘾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82.56%)。结论:疫情下大学生个体的生涯适应力能够有效调节学习倦怠对网络成瘾的影响,降低大学生网络过度依赖现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网络环境下社团与非社团医学生手机网络成瘾、孤独感的状况及差异。方法采用手机网络成瘾量表、网络游戏成瘾量表、感情与社会孤独量表对人口统计学变量相匹配的社团与非社团医学生进行测查。结果①非社团医学生手机网络成瘾倾向者以及严重手机网络游戏成瘾者的比例明显比社团医学生的比例高。社团与非社团医学生手机网络成瘾、社会孤独感差异显著(F=358.99,18.13;P0.001);感情孤独感差异显著(F=33.15,P0.05);②医学生是否属于社团成员与其手机网络成瘾、社会孤独感与感情孤独感均呈显著的相关(r=0.126~0.494,P0.01);③回归分析显示,是否社团成员对医学生手机网络成瘾、社会孤独感和感情孤独感的影响作用显著(P0.001)。结论网络环境下是否是社团成员对医学生手机网络成瘾、孤独感的影响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1.
物质成瘾的中枢机制是解决临床和治疗药物成瘾的关键,至今仍不清楚,既往工作表明,学习记忆功能在物质成瘾的中枢机制中居于重要的中心环节,我们在总结既往物质成瘾研究工作基础上联系脑的高级功能,试图从系统整合层次分析相关领域研究工作的不足和今后工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特质自我客体化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主要关注性别之间和性别内部的比较研究。方法:采用自我客体化量表和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问卷对南京市3所高校的290名男大学生和210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男、女大学生总体的特质自我客体化程度约为-10和-12,非参数检验发现,女大学生较男大学生更重视健康、身体适应度、体重和身体尺寸,男大学生较女大学生更重视力量、性吸引力和结实的肌肉,两者之间的各项差异都达到极其显著的水平(P0.001)。在女大学生中,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特质自我客体化得分差异边缘显著(t=1.777,P0.1);(2)男大学生的特质自我客体化与体重指数(r=0.137,P0.05)、网络人际关系成瘾(r=0.128,P0.05)相关显著,女大学生的特质自我客体化和网络人际关系成瘾(r=0.217,P0.01)、网络信息成瘾(r=0.151,P0.05)相关显著;(3)在男大学生中,网络人际关系成瘾(P0.001)、网络信息成瘾(P0.01)和体重指数(P0.05)可以显著预测特质自我客体化,自我客体化可以显著预测网络人际关系成瘾(P0.01)。在女大学生中,自我客体化和网络人际关系成瘾可以显著地相互预测(P0.05)。结论:在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中都存在特质自我客体化和网络成瘾之间的相互影响,且特质自我客体化主要与网络成瘾中的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类型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医学生网络成瘾的分布情况,找出其成瘾特点。方法采用个案分析法、问卷法,运用自编问卷、Y oung的网络成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网龄3年以上的占57.3%,网络成瘾在城乡、网龄和学习成绩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在上网目的这个影响因素下,网络成瘾呈现显著性差异(F=2.423,P<0.05)。结论大学生对网络成瘾的概念并不了解,以"看电影"和"聊天"为主要目的的上网,更容易产生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14.
海洛因依赖患者的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患者脑电图变化。方法:对32例海洛因依赖患者与正 常健康者进行了脑电图比较分析。结果:海洛因依赖组脑电图异常率为68.8%,明显高于 对照组12.5%,有显著差异(P<0.001)。依赖组中轻度异常8例,中度异常14例,对照 组中异常4例,均为轻度异常。吸毒日量>1克者EEG异常率87.5%,吸毒日量<1克者 EEG异常率50%,两组有显著差异(P<0.001)。吸毒时间>2年者EEG异常率81.8%, 吸毒时间<2年者EEG异常率40.0%,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海洛因对EEG 有明显影响,吸毒时间越长,剂量越大对EEG影响越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海洛因依赖者的特征及成瘾因素,采用采自设计的问卷,对自愿戒毒的海洛因依赖者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依赖者多数为男性,文化程度低,无固定或稳定职业,周围有吸毒的朋友,寻求刺激和欣快感是用毒的主要原因,静脉用海洛因占多数,提示海洛因依赖是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需各部门,各学科参与解决这一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电脑游戏成瘾与网络关系成瘾倾向相关因素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旨在对电脑游戏成瘾和网络关系成瘾两种倾向的相关人格特质、情绪和认知因素进行考察.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使用游戏成瘾量表、关系成瘾量表、感觉寻求问卷、成就动机量表、自尊问卷、大学生羞耻量表、贝克抑郁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自编认知问卷,对北京市184名大学生进行考察.结果:①电脑游戏成瘾的倾向与感觉寻求、成就动机、对人际交往中自我和环境的负性评价以及对个人才智的正性评价这五个方面具有显著的正相关(P<0.001),与羞耻之间的相关也达到了P<0.05的显著性水平;②网络关系成瘾倾向与自尊、羞耻、外向性三个方面显示出显著的正相关(P<0.01),与神经质的人格特点显示出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两种成瘾倾向在成因和影响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电脑游戏成瘾的病理性倾向更明显,对于大学生的功能损害更严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购成瘾与消费价值观的关系,为高校开展大学生网购成瘾预防和干预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湖北和河南的5所高校共抽取1131名大学生,采用大学生网购成瘾量表和大学生消费价值观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网购成瘾总分在性别(t=-10.32,P0.01)、年级(F=3.06,P0.05)和生源地(F=21.82,P0.01)3个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相关分析发现,社会型和愉悦型消费价值观与网购成瘾均呈显著正相关(r=0.35,0.28;P0.01);回归分析表明,社会型、愉悦型消费价值观对网购成瘾的解释度均达到显著水平(P0.01)。结论:大学生网购成瘾与自身的消费价值观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  相似文献   

18.
19.
The transmission of a Robertsonian translocation was studied in a family after diagnosis of a t rob. (13;14) in a foetus, in the course of a prenatal diagnosis for maternal age. The father was found to be a carrier of a balanced t rob. (14;21) in mosaicism with a normal karyotype. The t rob(14;21) was inherited from the paternal grandfather. A second prenatal diagnosis, 1 year later, revealed a girl with the paternal t rob(14;21). Mitotic and germinal instability of the paternal t rob.(14;21) is discussed, with relation to the long period of drug addiction.  相似文献   

20.
吸毒者药物成瘾严重程度初步测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测量药物成瘾综合指标和严重程度。方法 :自行设计“30项药物成瘾严重程度问卷”(30ItemsDrugAddictionSeverityQuestionnaire,DASQ - 30 ) ,对哈尔滨、南京、云南和重庆四地区戒毒治疗机构收治的35 9例药物成瘾者进行结构性访谈测试和自评。采用BDI- 13测查DASQ - 30的内容效度。结果 :30项问题单项分值超过 4分的有 4个项目 ,分别是累积药物滥用时间 (4 45± 1 0 5 )、对毒品的渴求感 (4 33± 1 30 )、起床后首次用药时间 (4 2 3± 1 18)和用药频率 (4 0 5± 0 94)。 9项因子平均分依严重程度大小依次排列如下 :家庭危害后果因子 (3 35± 1 38) ;药物滥用基本情况因子 (3 2 6± 0 99) ;复吸因子 (3 0 4± 1 12 ) ;精神依赖性因子(2 97± 1 2 8) ;身体依赖性因子 (2 95± 1 14) ;身体损害因子 (2 83± 1 6 0 ) ;社会危害后果因子 (2 47± 1 2 3) ;艾滋病知识、行为危险性因子 (2 13± 1 31) ;多药滥用因子 (1 86± 0 85 )。BDI- 13总均分为 16 2 0± 7 6 6 ;BDI- 13与DASQ - 30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 0 5 2 (p<0 0 1)。结论 :本调查对药物滥用相关的 30项问题 ,及其以此为基础归纳为 9个因子进行分析 ,结果反映了该群体药物滥用综合情况、严重程度及其各相关因子的分布情况。本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