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电针组、电针深刺组,每组20例,三组均给予盆底肌训练。对照组予单纯盆底肌训练;电针组给予电针常规针刺八髎穴;深刺组给予电针深刺八髎穴,每周均治疗5次,连续4周,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临床疗效,疗效指标为国际尿控协会推荐的1h尿垫试验和ICS尿失禁问卷(ICI-QS-F)。3组治疗后1h尿垫试验尿失禁量、尿失禁问卷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说明3组治疗方法均有效,电针组优于对照组,而深刺组对降低患者尿失禁量及评分更明显(P0.05)。三种治疗都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较好方法,电针深刺较常规电针治疗更优,说明针刺的深浅也是影响针灸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何权  李晓慧  万裕萍 《中国康复》2022,37(11):673-676
目的:观察次髎穴电刺激联合针刺疗法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中风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及尿失禁基础护理外结合针刺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次髎穴电刺激疗法,以上治疗均连续进行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24 h排尿频率记录、生活质量(QOL)评分及膀胱最大容量测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24 h排尿频率等级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后,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膀胱最大容量均较该组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次髎穴电刺激联合针刺疗法能显著改善中风后尿失禁患者膀胱功能及生存质量,临床疗效较单纯针刺治疗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刺阴陵泉穴+拨穴通络推拿手法对肩周炎患者疼痛缓解及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肩周炎患者82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推拿手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阴陵泉穴+拨穴通络推拿手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肩关节疼痛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肩关节疼痛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阴陵泉穴+拨穴通络推拿手法治疗肩周炎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八髎穴治疗脊髓损伤(SCI)后尿失禁(UI)的疗效。方法:选取UI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则采用电针治疗。针刺和电针疗法均为每日1次,每次20 min,每周治疗6 d,连续治疗6周。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治...  相似文献   

5.
依据四总穴歌,王启才教授和近代楼百层研究员分别扩展为二十个"常用要穴"和十八个"治疗总穴".进行串并后发现,这些穴位大部分位于十二经脉所过包括肘、膝、腕、踝在内的四肢关节处,重新梳理后归纳为十二个总(要)穴(每经选一穴).这些穴位之所以能成为总(要)穴,根本原因在于其具有取穴简单、感应强烈、操作简易、应用安全、获效显著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夹脊穴、督脉穴电针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的疗效。 方法将62例脊髓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2组患者均采用药物、常规康复训练联合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夹脊穴、督脉穴电针治疗。治疗前、2个月后(治疗后)评估2组患者的感觉功能,分别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表面肌电图(sEMG)评定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均方根值(RMS)。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感觉功能、MBI、RMS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感觉功能、MBI、RMS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夹脊穴、督脉穴电针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按摩乳中穴、乳根穴促进乳汁分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按摩乳中穴、乳根穴促进产妇产后乳汁分泌的效果。方法选择分娩后的正常单胎初产妇237例,随机分为3组,A组70例,每天供给产妇膳食套餐;B组77例,除每天供给产妇膳食套餐外,每天供给中药催乳汤;C组90例,除每天供给产妇膳食套餐外,每日早晚按摩乳中穴、乳根穴各1次。观察比较3组产妇乳汁分泌的情况。结果C组产妇乳汁分泌明显多于A、B2组。结论产后按摩产妇乳中穴、乳根穴能有效促进乳汁分泌,且方便实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针刺新偏瘫穴及阳明经穴对脑梗死后运动功能障碍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针刺新偏瘫穴及阳明经穴对脑梗死后运动障碍的改善情况,分析治疗机制。方法:采用抽签分组的方法,把183例患者分为治疗组87例,对照组76例,对照组采用中药疗法,治疗组在中药治疗同时,配合针刺疗法,观察两组运动障碍的改善情况。运动功能采用Carr-Shepherd评定标准进行评定,肌力的评定参照Loeffb组分法及Kendall百分法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87例患者治疗前重度运动功能障碍44例,中度运动功能障碍30例,轻度运动功能障碍13例,治疗后分别为6,14,67例;对照组76例治疗前重度运动功能障碍42例,中度运动功能障碍22例,轻度运动功能障碍12例,治疗后分别为15,21,40例,两组治疗后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2.601,P&;lt;0.05)。治疗组肌力提高较对照组显著(r=2.123,P&;lt;0.05)。结论:针刺新偏瘫穴和阳明经穴改善脑梗死后运动障碍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针灸治疗踝关节扭伤的中文文献选穴规律。方法:对2013年8月-2018年8月中国知网(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符合针灸治疗为主或针灸联合其它疗法治疗踝关节扭伤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和分析,总结其选穴规律。结果:最终纳入研究的文献有50篇,主要使用穴位103个,应用分层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前17个穴位之间可能存在内在规律,结果阿是穴居首位,其余依次是足少阳胆经穴(丘墟、阳陵泉、悬钟、足临泣)、足少阴肾经穴(照海、太溪、然谷)、足阳明胃经穴(解溪、足三里)、足太阳膀胱经穴(申脉、昆仑)、足太阴脾经穴(商丘、三阴交)、手少阳三焦经穴(阳池)、手太阳小肠经穴(养老)、经外奇穴(小节穴),故腧穴以阿是穴、胆经、肾经为主,配合胃经、膀胱经、脾经、三焦经、小肠经及经外奇穴。结论:针灸治疗踝关节扭伤将局部取穴与远端取穴、阿是穴与辨经取穴相结合,重视运动针法和交叉取穴的应用,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在治疗方法上,以针刺治疗为主,而艾灸治疗该病临床报道较少,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按摩乳中穴、乳根穴促进产妇产后乳汁分泌的效果.方法 选择分娩后的正常单胎初产妇237例,随机分为3组,A组70例,每天供给产妇膳食套餐;B组77例,除每天供给产妇膳食套餐外,每天供给中药催乳汤;C组90例,除每天供给产妇膳食套餐外,每日早晚按摩乳中穴、乳根穴各1次.观察比较3组产妇乳汁分泌的情况.结果 C组产妇乳汁分泌明显多于A、B 2组.结论 产后按摩产妇乳中穴、乳根穴能有效促进乳汁分泌,且方便实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治疗肩周炎更简便、痛苦小、疗效更优的方法.方法 50例肩周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奇穴组和经穴组,每组25例.奇穴组采用针刺董氏奇穴联合刺络拔罐治疗;经穴组采用针刺经穴方法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 奇穴组临床痊愈5例,显效11例,好转7例,总有效率为92%;经穴组临床痊愈2例,显效6例,好转10例,总有效率为72%.奇穴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董氏奇穴联合刺络拔罐是治疗肩周炎的一种行之有效、操作简单、安全系数大、疗效高、止痛较快、治疗效果显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针刺太冲穴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王侠  邹旭  李琼  李松 《实用医学杂志》2003,19(5):565-566
目的探讨针刺太冲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用28号毫针快速进针太冲穴,直刺0.5~0.8寸后行泻法治疗7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与70例针刺太冲穴旁开0.5寸组比较.结果经χ(2)/()检验,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通过针刺太冲穴,可有效地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13.
治疗方法 :以康氏鼻炎穴为主穴。穴位位置在第六颈椎棘突下旁开 0 3寸 ,左右各一穴。配穴 :肺俞、脾俞、曲池 ,头痛在前额者加印堂穴。选用 5ml注射器、短 5号注射针头 ,将当归注射液 2ml与维生素B12 注射液 5 0 0 μg混合 ,选准穴位后 ,局部常规消毒 ,刺入 1~ 1 5cm ,轻微提插 ,待针刺部位出现针感、回抽无回血后 ,于每穴分别注入 0 3ml药液。隔日注射 1次 ,10次为一疗程 ,疗程间隔 7天 ,治疗 1~ 3个疗程。在运用本疗法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①要严格掌握好进针的角度、深度 ,尤其是背部俞穴 ,以免损伤内脏 ,导致气胸等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对比电针夹脊穴与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电针夹脊穴的作用机制。方法120例神经根型患者,随机分为两个治疗组,60例采用电针夹脊穴治疗,60例采用颈椎牵引治疗。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电针夹脊穴治疗相对颈椎牵引治疗来说,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和较短的治疗时间。结论电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苍龟探穴针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Mcgill疼痛量表评定苍龟探穴针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疼痛缓解程度,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05—04/2006—02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住院部或门诊肩关节周围炎患者83例,按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即苍龟探穴组42例与常规电针组41例。苍龟探穴组:取肩前、肩后、肩髑、阿是穴,选用1.5寸毫针,得气后退至皮下,分别向前后左右多向斜刺,渐渐加深。不留针。常规电针组取穴同苍龟探穴组,但不进行苍龟探穴手法操作,直接调针至“得气”后接G6805Ⅱ型电针机,选连续波,频率1.5-3Hz,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持续电针30min。两组均隔天进行针刺1次,5次为1疗程。以疼痛分级指数进行量化计分,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在1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苍龟探穴组、常规电针组各有2,3例患者脱落,最终苍龟探穴组40例,常规电针组38例,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后苍龟探穴针法组痊愈显效率为87.5%,常规电针组痊愈显效率6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6.10,P=0.01)。②疗程结束后苍龟探穴组疼痛分级指数评分优于常规电针组(P=0.00)。结论苍龟探穴针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优于常规电针法,治疗手段较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以视觉模拟评分法 ( VAS)为指标,观察苍龟探穴针刺天柱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 对治疗组36例采用苍龟探穴针刺天柱穴并设对照组常规针刺组34例治疗对比.结果 两组疗效在治疗前后经检验无显著性差异,但从针刺镇痛的起效时段上看,前者的即刻、第2次、第3次均快于后者,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说明苍龟探穴组可以达到常规针刺的疗效而且较常规针刺镇痛起效快.  相似文献   

17.
洪锋  杨欢  孔令忠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26(12):1264-1265
目的:观察民间经验龙眼穴放血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10d为1个疗程;治疗组予龙眼穴放血治疗,每3d放血1次,3次为1个疗程,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2组有效率有显著差异,治疗组皮肤结痂、脱痂、镇痛起效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治疗组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小于对照组。结论:民间经验龙眼穴放血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可靠,预后效果肯定,操作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8.
夹脊穴埋线治疗中风偏瘫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夹脊穴埋线治疗中风偏瘫的有效性。方法:将5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夹脊穴埋线组(试验组)和常规体针组(对照组)各25例进行治疗,对照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愈显率、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P均>0.05,无显著差异。结论:夹脊穴埋线治疗中风偏瘫疗效确切,与常规体针相似,但取穴少、治疗次数少,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9.
中脘穴为任脉穴,又名"中管"、"胃脘"、"太仓".位于人体前正中线,脐上4寸处,为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穴,胃之募穴,腑之会穴.是治疗消化系统常用穴,有和胃气、化湿滞、理中焦、调升降的作用.主治胃脘痛、呕吐、水肿、纳差、泄泻等病症.笔者在临床中运用中脘穴治疗多种疾病,疗效甚佳,兹略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20.
面部透穴法治疗周围性面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面部透穴法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各42例,均给予营养神经的药物治疗;针刺组同时增加面部透穴疗法。结果:治疗1个月后,针刺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52.4%、97.6%与31.0%、78.6%,P〈0.01)。结论:面部透穴法治疗周围性面瘫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