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徐砺新  顾健人 《肿瘤》1995,15(1):21-23
c/EBP(CCAAT/EnhancerBindingProtein)是一种热稳定蛋白,作为肝细胞核富含的转录调控因子,在促进和维持肝细胞分化状态中担负重要功能,本文通过Northern杂交检测3例正常肝组织,1例新生儿肝组织,10例肝癌及8例癌旁肝组织中C/EBPmRNA丰度,结果显示在正常肝、新生儿肝及癌旁肝组织中均有表达,在多数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减弱。瘤旁肝组织和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相差显著(P<0.05).以上结果进一步提示C/EBP在维持肝细胞分化状态中起重要作用,并可能和肝癌的发生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椎体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一例宗佩君**刘晓玲**马世玲椎体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罕见,1972年首先由Feldman报告,兹有手术、病理证实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性,57岁。主因腰部不适,腰腿痛3月。1995年4月20日门诊就诊,...  相似文献   

3.
肝动脉栓塞结合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复发性肝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亚进  陈伟强 《浙江肿瘤》1998,4(4):232-234
目的 应用肝动脉栓塞(TACE)结合无水酒精注射(PEI)治疗25例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肝内复发的患者,与同期接受单一治疗的37例肝内复发患者进行疗效比较。方法 1991年3月 ̄1993年12月,9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根治性肝切降术,临床跟踪62例发生肝内复发。其中25例(第1组)行TACE+PEI治疗,每2 ̄3个月重得一次,同时行B超,碘油(Lipidol)-CT(LP-CT)检查。37例(第2  相似文献   

4.
副肝原发性肝癌一例刘品成,王元正,何满西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646000)国内文献报道人体副肝和副肝癌极为罕见,我院最近收治1例副肝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现报告如下。患者男性,67岁,退休教师。因进食后上腹不适三个月,呃逆一月,于1995年10月...  相似文献   

5.
杨光  杨奕  何东风 《陕西肿瘤医学》2011,(10):2036-2038
目的:研究中晚期肝细胞性肝癌切除术前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是否能够降低术后复发及提高患者生存率。方法:100例术前辅以介入治疗(介入组),另外100例作为同期对照组(未介入组),比较两组的累计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结果:介入组和未介入组1、2年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1、2年生存率(83%、62%)亦高于未介入组(47%、33%),两组术后累计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患者均未出现与介入治疗相关的肝、肾毒性或影响手术的不良反应。结论:中晚期肝细胞性肝癌术前辅以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可显著提高术后生存率,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6.
伴AFP增高的肝血管瘤(附二例报告)王在国*丁福全*张爱玲*刘光中虽然AFP是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的重要标志物,但其却并不只对肝细胞癌具有特异性,它亦可产生于一些其它非肝癌肿瘤。我院近期曾诊治两例伴AFP增高的肝血管瘤,现报告讨论如下。1、临床资料例...  相似文献   

7.
1990年7月至1993年3月经肝动脉门静脉分别置入埋植式动静脉给药装置(药泵),行双途径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肝癌)49例。置药泵同时,对12例进行了外科减瘤为目的的主瘤切除术或癌结节挖出术,1例灌注化疗后行二步切除。全部病例随访2年以上,疗后临床症状改善,疼痛减轻或消失,生存期延长,综合评价近期疗效:完全缓解(CR)8例(16.3%),部分缓解(PR)12例(24.5  相似文献   

8.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在肝硬变、肝细胞肝癌中的分布规律及意义。方法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核心抗原及HBxAg在肝硬化、肝细胞癌及其癌旁肝组织中的定位及分布。结果HCV核心抗原既定位于肝细胞或癌细胞胞核中,又可定位于这些细胞的胞浆中。在不同的病例,有时以胞浆阳性为主,有时以胞核阳性为主,或二者同时存在。肝硬化组织中,HCV核心抗原胞浆阳性细胞多呈灶性分布,而核阳性病例阳性细胞则为弥漫分布;肝细胞肝癌中HCV核心抗原以弥漫胞核阳性多见,癌旁肝组织多为HCV核心抗原胞浆阳性。HCV核心抗原在肝硬化、肝细胞肝癌及癌旁肝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7.3%(66/98),75.0%(78/104)及48.1%(25/52),χ2检验,肝细胞癌中核心抗原的胞核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在肝硬化及癌旁肝中的胞核阳性率(P<0.01)。核心抗原在肝细胞肝癌中,其细胞核阳性率,明显高于细胞浆阳性率(P<0.01)。结论HCV感染在我国肝硬化、肝细胞肝癌中比较普遍,除HBV以外,HCV可能在我国肝硬化、肝细胞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剂量氨甲喋呤及亚叶酸解救治疗(HD-MTX-CFR)恶性肿瘤开始于1967年,对于骨肉瘤、恶性淋巴瘤、胃癌、肝癌、乳腺癌、肺癌、黑色素瘤等均有一定疗效[1],我们于1996年6月—1998年8月间用该方法治疗各种恶性实体瘤37例,现将近期疗效报告如...  相似文献   

10.
林钧华 《肿瘤》1994,14(1):50-50
胆管细胞性肝癌18例分析林钧华上海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上海200032)胆管细胞性肝癌(cholangiocarcinoma)临床特征有别于肝细胞癌,现将我院4年间收治的18例胆管细胞癌临床资料分析如下。一般资料1987年1月~1990年12月经肝...  相似文献   

11.
混合型肝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130例肝癌,其中肝细胞性肝癌(HCC)99例,胆管细胞性肝癌(CC)15例,混合性肝癌(HCC+CC)16例。分析中发现,HCC+CC的临床及癌旁病变特点均介于HCC与CC之间,HCC+CC组织学上呈小梁型(4例)、假腺管型(4例)、致密型(3例)及管状腺癌型(5例)。前3型癌以HCC为主,CC区域占10%以下(HCC+CCⅠ型),间质纤维化不明显。管状腺癌型CC区占10%以上(HCC+CCⅡ型),其CC区间质纤维化明显。HCC+CC病例之CC区呈粘液及EMA染色阳性。HCC区粘液及EMA染色阴性,近70%病例的癌细胞内可见糖原。HCC+CC的两亚型都可见HCC与CC组织形态的移行区,此处可呈粘液阴性,EMA阳性。总之,HCC+CC由HCC区及CC区组成,分别具有相应的形态学及组织化学特点;粘液及EMA染色有助于HCC+CC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小儿恶性肝肿瘤的CT与MRI诊断—附45 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小儿恶性肝肿瘤的CT与MRI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45例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恶性肝肿瘤的CT与MRI表现。男24例,女21例,年龄最小37天,最大14岁,平均年龄2.3岁。28例行CT检查,17例行MRI检查,全部病例均行平扫与增强。结果 45例中,肝母细胞瘤31例(68.8%)、肝细胞癌4例(8.8%)、肝未分化胚胎性肉瘤3例(6.6%)、肝胆系横纹肌肉瘤3例(6.6%)、肝淋巴瘤2例(4.4%)、肝血管内皮细胞肉瘤2例(4.4%)。瘤体位于肝右叶25例,左叶8例,同时累及2叶以上12例;单发肝肿块37例,多发结节6例,瘤体内钙化17例,假包膜18例,瘤体密度不均,强化不一,其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肝组织(肝血管内皮细胞肉瘤除外)。结论 CT与MRI检查可准确显示恶性肝肿瘤的部位、大小、侵犯范围、影像特点及转移情况,为肿瘤的临床分期、制定治疗方案、估计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经皮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目前被认为是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然而仍有许多病例疗效不理想。我所采用TACE联合B超引导下瘤内注射无水酒精(PEI)治疗3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64例原...  相似文献   

14.
石素胜  刘秀云  何祖根 《癌症》2000,19(6):558-560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在肝细胞肝癌(b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及其与HCC生物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43例HCC及对应癌旁肝组织及4例正常肝组织的雌激素受体的表达,经大体及显微镜检查了这些肝细胞肝癌的病理特征。结果 雌激素受体阳性率在肝细胞肝癌为37.21%,癌旁肝组织为60.46%,正常肝组织  相似文献   

15.
皮下植入式输注装置在肝癌化疗中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院从1991年2月至1992年3月共皮下植入输注装置(以下简称装置)化疗肝癌8例,其中原发性肝癌(PLC)7例,继发性肝癌(SLC)1例。根治性手术同叶植输注装置6例,术后经装置输注化疗药物有明显预防发的作用。非根治性手术皮下植输注装置2例,术后经化疗观察症状改善,瘤体缩小,延长了寿命,皮下植装置操作简便安全,是治疗肝癌和预防术后复发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男性肝细胞肝癌术后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利用COX回归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病理证实的接受肝细胞肝癌根治术治疗的426例男性肝细胞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和预后特点.并与同期接受肝细胞肝癌根治术的71例女性肝细胞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和预后特点进行比较结果:男性肝细胞肝癌患者的1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54.9%(234/426例)和31.0%(132/426例),女性肝细胞肝癌患者的1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56.3%(40/71例)和40.8%(29/71例),女性肝细胞肝癌患者的预后好于男性,但男、女性肝细胞肝癌怠者的总生存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饮酒、GGT、AFP、肿瘤大小、数目、门昧瘤栓(PVTT)、TNM分期和Edmondson分级为男性肝细胞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AFP、Edmondson分级为女性肝细胞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饮酒、AFP、肿瘤大小、门脉痛栓和Edmondson分级为男性肝细胞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Edmondson分级为影响女性肝细胞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饮酒、AFP、肿瘤大小、门脉瘤栓和Edmondson分级等因素对男性肝细胞肝癌患青有预后价值,Edmondson分级为影响女性肝细胞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7.
酒精灭活再植治疗四肢恶性骨肿瘤(附14例报告)杨晓飞*王大伟*马金柱*陈传庆山东省聊城地区医院自1992年1月至1994年6月采用酒精灭活再植治疗四肢恶性骨肿瘤14例,获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临床资料:14例中,男10例,女4例。...  相似文献   

18.
李锦军  葛超  薛鹏  黄坚  万大方  顾健人 《肿瘤》2002,22(3):173-17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肝细胞抗原(Hep Par1),p53,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表达差异及与细胞形态学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两步法-EnVision System-HRP)检测10对肝癌和癌旁组织,3例正常肝组织中Hep Par1,p53,HBsAg等蛋白的表达差异;用HPIAS-1000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实质细胞的总面积(以细胞直径代替)和核质比。结果 1)Hep Par 1:正常肝组织中肝细胞中度表达,癌旁肝组织中肝细胞为弥漫性高表达,肝癌细胞中阳性率为24.53%(13/53);2)p53:正常肝组织和癌旁肝组织中均呈阴性;肝癌组织,在被检的10例样品中肝癌细胞均为阳性;3)HBsAg:正常肝组织中肝细胞呈阴性,癌旁肝组织中肝细胞为片状弥漫性或散在性高表达,肝癌组织,在被检的10例样品中肝癌细胞仅有1例呈阳性;4)各种组织中实质细胞的平均直径为癌旁肝细胞>正常肝细胞>肝细胞癌细胞;5)正常肝细胞和癌旁肝细胞的核质比无差别(P>0.05),但均明显<肝细胞癌细胞(P<0.01和P<0.01)。结论 肝细胞抗原(Hep Par 1)在分化较高的肝细胞癌细胞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可作为鉴别原发性肝细胞癌细胞来源的标志;原发性肝细胞癌细胞核质比明显>正常肝细胞和癌旁肝细胞(P<0.01和P<0.01)。  相似文献   

19.
18例肝癌破裂出血先TAE后手术治疗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发性肝癌的破裂出血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治疗仍是外科棘手的问题。我院1994年1月~1999年2月行肝动脉介入栓塞(transcatheterarterialembolization,TAE)结合手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18例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1994年1月~1999年2月TAE治疗肝癌破裂出血18例,患者平均年龄50岁(38~82岁),其中男性12例,女性6例。18例均为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所有病例均经腹腔穿刺并经B超、CT等影像学诊断,生化检查AFP升高,手术治疗的病例均有病理诊断。肝功能Child-Push分级A级4例,…  相似文献   

20.
虽然手术切除是目前肝细胞性肝癌治疗最有效和唯一能够提供治愈希望的途径,但由于切除时肿瘤残留,或切除后肿瘤多中心性起源,肿瘤复发仍然是导致治疗失败的最主要原因。为了阐明复发性肝细胞癌(RecurrentHepatocallularCarcinoma,RHCC)再切除的效果,并评价影响再切除后复发率和生存率的危险因素,作者对1986年6月~1993年12月国立台湾大学医院接受再切除的59例RHCC患者的无瘤生存率、累积生存率及复发和死亡的可能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与接受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等方式治疗的64例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发现:①再切除后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