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在外科临床护理操作中,常常因病情需要将硅胶负压球引流管改接引流袋时,因临床上没有与硅胶负压球引流管相匹配的引流袋,以往常将其尾端直接插入引流袋,再用胶布在接头处固定,由于两者不匹配,易产生漏液、脱出、污染床单位,甚至造成逆行感染及记录引流液量不准确,给临床护理工  相似文献   

2.
1.保持引流管通畅:因负压球的整个结构都是由硅胶做成,较柔软,故需避免受压、扭曲,以免阻碍液体流出。接管中有血块阻塞时可从近而远地将血块挤出。若引流管滑脱必须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球内引流液充满后要及时倒掉,否则,不但失去负压的作用,而且把负压球作为一个死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三种负压引流方法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乳腺外科2002年9月~2010年3月期间住院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治疗,术后分别采用墙式负压吸引、胃肠减压器或硅胶负压引流球的乳腺癌患者共180例。结果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使用墙式负压吸引的患者拔管较早,且皮下积液的并发症发生率最低,使用负压球引流的患者拔管最晚,皮下积液的发生率最高。体重指数小于22.5的患者,术后采用胃肠减压器或硅胶负压引流球负压引流效果相似;体重指数大于22.5的患者,术后采用胃肠减压器负压引流效果优于硅胶负压引流球。结论 墙式负压吸引使用效果好,积液并发症少,但装置复杂,限制患者活动。胃肠减压器临床使用效果略优于硅胶负压引流球,对于BMl〉22.5的患者,术后应尽量采用一次性胃肠减压器引流,以缩短引流管置管时间,减少皮下积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我科2004-07-07起对乳腺癌术后患者采用一次性负压吸引球,取代传统手提式负压吸引器作术后引流。在术后护理过程中发现[1]:一次性负压吸引球具有明显优势,为乳腺癌术后引流管的护理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大大缩短了引流时间及平均住院日,提高了治愈率。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002-07~2004-07,我科共收住乳腺癌患者153例。年龄25~73岁,平均49岁,平均住院日16d,治愈率94.6%。1.2材料我们应用苏州市玫克林医疗器械制品公司的Q/320500SMK-2001型一次性负压吸引球。它由硅胶制成,乳白色。包括引流球(容量300ml),引流管(长度40cm)两部分组…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负压引流装置在乳腺癌术后发生皮瓣坏死及皮瓣水肿的疗效。方法:将56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28例,观察组使用真空高负压封闭引流瓶(VSD),对照组使用一次性硅胶负压球。结果 使用VSD组发生皮瓣坏死和皮瓣水肿明显低于使用一次性硅胶负压球。结论 VSD引流效果优于硅胶负压球。  相似文献   

6.
一次性硅胶负压球由于使用方便、安全,在外科临床上广泛应用。但实际工作中发现负压球计量标志与实际容量误差较大,不利于术后病人的动态观察。为此,作者对本院使用的一次性硅胶负压球的实际容量进行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 苏州新区枫桥医疗器械厂生产的100ml硅胶负压球1只,10ml、5ml玻璃针筒各1副。实验室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减少盆腔膀胱手术或盆腔创伤膀胱损伤后早期急性尿外渗漏处理的一种有效措施。方法:对7例因膀胱手术包括创伤膀胱损伤和膀胱自身病变手术后;膀胱切口、切口引流管、膀胱尿道、宫颈、阴道、直肠的早期急性尿液外渗漏;采用多孔硅胶负压引流管装置内引流尿液。结果:7例早期1、2、3d内,尿液外渗漏的病例在留置多孔硅胶负压引流管装置内引流后尿液外渗漏很快减少为零;2周后拔出尿管全部康复。结论:多孔硅胶负压引流管装置可作为处理盆腔膀胱手术或盆腔膀胱创伤后早期急性尿液外渗漏的好方法;能充分引流尿液预防尿瘘、感染等严重后果的发生;简单、易行、经济成本低,避免二次手术修补瘘道,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8.
罗爱春  谢丽珍 《护理研究》2007,21(5):1277-1277
皮瓣修复手术后由于积血、积液等原因,导致皮瓣张力增大、血循环障碍,影响创面愈合,术后常规放置引流器,吸出皮下积血、积液,防止术后感染及血肿形成。以往在负压引流管口接一次性负压引流球,但负压引流球,不能准确直观地反映引流液的量,给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且价格昂贵,操作复杂。我们选用20mL或50mL注射器代替引流球,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陆志成  徐亮  周栋 《临床医学》2012,32(3):19-20
目的探讨术中切口内短期放置多侧孔硅胶负压引流管对预防腹部肥胖者重症阑尾炎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将68例腹部肥胖的重症阑尾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术中均予以1%碘伏冲洗切口并浸湿2 min,引流管组给予切口旁放置多侧孔硅胶负压引流管,对照组于切口脂肪层内放置皮片,术后观察两组切口的感染情况。结果引流管组切口感染率为2.8%(1/36),对照组为12.5%(4/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切口内短期放置多侧孔硅胶负压引流管能显著降低腹部肥胖者重症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1982年4月以来我们对泌尿外科手术后需要放置引流的各种手术病人261例299次采用硅橡胶负压吸引球(见附图)代替既往的烟卷和橡皮管等引流方法,起到了减少并发症,促使切口愈合的良好效果,报告如下。硅橡胶负压吸引球的装置和应用方法一、负压吸引球装置:1.采用医用人体硅橡胶透明材料制成。包括负压吸引球、引流管、远端多孔引流管。吸引球上有刻度,其球内引流液体的总容量为100~200ml。引流管外径7 mm,内径6mm,长80cm。引流管与多孔管吻接处侧有突起点便于固定,防止滑脱。2.多孔管长18cm,远端呈椭圆形开口,为引流更加充分,防止被组织堵塞部分小孔,该管周围有小孔50~60个。二、应用方法及要求:1.将多孔引流管全部置于需要引流的腔隙中。避免术后引流不畅和防止被组织堵塞若干小孔,影响负压吸引的效果,故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保乳根治术后腋区不同引流处理方式对患者的影响。方法32例患者行保乳根治术,18例患者腋区引流管接中心负压吸引;14例患者腋区局部加压包扎,引流管接负压球引流。观察两组患者皮瓣血运、引流量、上肢肿胀和皮下积液情况。结果腋区中心负压吸引组患者其引流天数、上肢肿胀例数和皮下积液例数较少,效果优于加压包扎负压球吸引组。结论保乳根治术后腋区引流管接中心负压吸引临床效果优越,是理想的处理方式;腋区局部加压包扎,引流管接负压引流球临床效果欠佳;同时临床精心护理对患者康复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陈立芳  王颖 《护理学报》2017,24(16):41-42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运用中心负压吸引+沙培林局部用药对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入选的20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术后回病房立即将胸壁及腋下引流管接中心负压吸引装置持续吸引72 h后,从引流管处注入沙培林5 U,当引流液≤15 mL时拔管.对照组采用传统一次性硅胶负压引流球,当引流液≤15 mL时拔管,比较2组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中心负压吸引及创面注入沙培林可有效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促进患者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13.
巧用输液器莫菲氏滴管作中间连接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科手术患者术后为了及时、充分地引流出伤口内积血及皮下积液,常需安放各种引流管。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常放置2根粗细不同的橡皮管及输液器皮管作腋下及皮下引流,术后患者回病房后也常需根据情况接一次性引流袋(下称引流袋)或一次性引流袋带球(下称负压球)。直径为6mm的橡皮管能直接接引流袋或负压球,无需使用中间连接管;直径为4mm的输液器皮管因管径细,需加用中间连接管,才能与引流袋或负压球相连。  相似文献   

14.
邱双双  林玉丹  陈蓝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3):1219-1219
烧伤整形患者行头皮扩张器植入术,术后一般会留置1~2根引流管,接负压吸引球,引流出残余的血液。当患者起床活动时,携带负压吸引球不方便,而且吸引球的导管较长,易牵拉导致引流管脱出。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采用注射器解决了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15.
尚鑫  张丽  金瑶 《护理研究》2007,21(11):2858-2858
外科手术中,为保证手术区敷料清洁,创口处常放置负压引流,临床上常用的有负压引流球,护理时需经常巡视,若球体鼓起,达不到完全负压的作用;而负压引流瓶每个在200元~300元,价格较昂贵,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现介绍一种负压引流装置。经临床应用,此装置操作简便、有效、价格便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口腔癌颌颈联合根治术后置入两种不同的负压引流管的效果。方法将100例口腔癌行颌颈联合根治术的患者按手术先后时间抽签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术后采用颈部安置引流管进行引流。实验组采用一次性负压引流球持续负压引流;对照组采用自制负压引流管利用中心负压吸引原理作用进行引流。比较两组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留置引流管天数[(3.32±0.84)d比(5.28±1.11)d]、住院天数[(17.18±2.77)d比(22.74±3.79)d]、住院费用[(12881.75±345.09)元比(16191.18±449.64)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9.9563,-8.3750。-5.6101;p〈O.05)。两组患者术后发生皮下积液及伤口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5.05,6.06;P〈O.05)。结论一次性负压引流球缩短了置管时间,减少了住院费用及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伤口早期愈合,更适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女性乳腺癌患者行改电根治术后保持腋下负压引流管有效负压的护理经验。方法 了解负压引流管放置的具体位置,负压引流装置的组成,掌握引流管护理的关键及注意事项。结果 保持有效的负压避免皮下积液的产生,促进皮瓣的愈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硅胶引流管负压引流在腹腔重度污染开腹手术切口感染防控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0月接受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88例,随机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操作缝合关腹,切口给予换药处理;研究组患者采用切口皮下置硅胶引流管负压引流方式护理。对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切口愈合时间等手术恢复指标和切口愈合等级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甲级切口愈合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硅胶引流管负压引流能够有效预防腹腔重度污染开腹手术切口感染,显著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临床上,常采用负压吸引球对大的切口进行引流,,或者采用8号、10号、12号的脑室引流管或引流片来引流。当小创口必须要放置负压引流管引流管时,脑室引流管相对于创口来说太大,引流片又不利于引流,而且该引流管仅放置1d就必须拔管,使用脑室引流管的成本较高,易造成浪费。2010年5月起,我科应用一次性头皮针管进行小创口的引流,效果良好,现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密闭式负压引流球在口腔癌颈淋巴清扫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选取行颈淋巴清扫术的口腔癌患者80例,按手术时间的先后抽签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40例,观察组给予密闭式负压引流球引流,对照组给予中心负压引流.在术后第2天评估并记录患者面部肿胀情况,记录术后24 h引流量;记录术后第1天下床活动例数;在患者伤口拆线时评估伤口愈合情况;记录至引流管拔除期间引流管堵塞例数.比较两组结果.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第2天面部肿胀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6.00,P<0.05);观察组切口Ⅰ期愈合例数、引流管堵塞例数、术后第1天下床活动例数分别为40,0,40例,均优于对照组的20,32,0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26.67,53.33,80.00;P <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密闭式负压引流球应用于口腔癌颈淋巴清扫术后患者可有效减少切口肿胀、减少引流管堵塞,有利于患者伤口Ⅰ期愈合,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加强临床观察和术后护理对保证密闭式负压引流球的效果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