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中应用恩替卡韦与康艾注射液联合治疗对HBV相关性中晚期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HBV相关性中晚期肝癌患者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康艾注射液治疗,研究组给予恩替卡韦与康艾注射液联合治疗,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各项评分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各项评分(P<0.05);治疗前2组的GPT、AST和Alb以及TBil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GPT、AST和Alb以及TBil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PT、APTT、TT、FIB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PT、APTT、TT、FIB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HBV-DNA含量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HBV相关性中晚期肝癌患者实施恩替卡韦与康艾注射液联合治疗效果明显,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肝肾功能,且对患者的凝血功能也具有较好的改善效果,值得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恩替卡韦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2009年9月至2011年8月在我科治疗的62例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将62例患者分为两组,恩替卡韦组32例,拉米夫定组30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PTA、HBV-DNA水平变化、Child-Pugh评分情况。结果恩替卡韦组ALT、ALB、TBIL、PTA、HBV-DNA<1000拷贝/毫升者以及Child-Pugh评分情况与拉米夫定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恩替卡韦组2例出现恶心不适,1例出现轻度头痛,拉米夫定组2例出现疲倦,余患者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恩替卡韦用于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能快速有效地抑制HBV复制,改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石校刚 《抗感染药学》2019,16(3):513-515
目的:探究康艾注射液与拉米夫定联用对中晚期肝癌患者伴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8月间收治的中晚期肝癌患者伴HBV感染84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联合组(n=42)与对照组(n=42);对照组患者在TACE术后给予服用拉米夫定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康艾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肝功能各指标如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谷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后后总有效率为66.67%高于对照组为40.48%(P<0.05);治疗2疗程后联合组患者AST、TBIL、ALT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康艾注射液与拉米夫定联用治疗中晚期肝癌伴HBV感染患者,有效强化了治疗效果,改善了TACE术后肝功能。  相似文献   

4.
赵亚娟  李良霄 《天津医药》2012,40(2):171-172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PE)联合恩替卡韦(ETV)抗病毒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7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0例及对照组17例。治疗组用PE联合ETV治疗,加内科治疗。对照组予以PE加内科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及HBV-DNA定量检测的变化。结果 PE联合恩替卡韦在治疗慢性重症肝炎时在2周、4周时患者的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有明显改善,HBV-DNA定量明显下降。结论 在血浆置换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降低HBV-DNA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延长恩替卡韦用药间隔时间治疗乙肝病毒定量(HBV-DNA)阳性的尿毒症合并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药物疗效。方法:选择HBV-DNA≥10~4拷贝·m L~(-1)的尿毒症合并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65例,给予恩替卡韦0.5 mg/次,每5 d 1次,透析后口服。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月、6月、12月、24月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HBV-DNA定量、Child-Pugh评分、肝脏B超等,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LT、TBIL、ALB、Child-Pugh评分均在治疗第3月后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显著性(F值分别是3.83,3.19,19.39,3.24,P值分别是0.008,0.019,0.001,0.01)。ALT、TBIL治疗3月后组间数值无显著差异(P>0.05)。ALB、Child-Pugh评分在治疗后第3月、6月、12月组间数值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第12月与第24月之间无差异(P>0.05)。PTA是在第6月明显升高,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F=25.10,P=0.001),但第6月后数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HBVDNA在第24月阴转率100%。结论:HBV-DNA阳性的尿毒症合并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间隔5 d服用恩替卡韦0.5 mg治疗能快速抑制病毒复制,有效改善肝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阻止或延缓病情进展,预防肝癌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将72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恩替卡韦组(38例)和拉米夫定组(34例)。两组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或拉米夫定,观察用药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HBVDNA、PTA、存活率。结果治疗后4周及48周时恩替卡韦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68.8%及96.6%,显著高于拉米夫定组的55.5%和7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肝功能主要指标、PTA及存活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治疗慢加亚急性肝功能衰竭疗效确切,使用安全,恩替卡韦抑制病毒的作用强于拉米夫定,但在改善预后方面未显示出优势。  相似文献   

7.
《抗感染药学》2019,(1):113-116
目的:探究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对肝癌患者乙肝病毒(HBV)感染的疗效及其对HBV-DNA和肝功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8年5月间收治的肝癌手术患者120例资料,根据其HBV-DNA指标水平(以1.7×10~4U/mL为界限),将其分为高病毒复制组(n=60()A1组30例和A2组30例)和低病毒复制组(n=60)(B1组30例和B2组30例);将A1组和B1组患者均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而A2组和B2组未给予恩替卡韦治疗;比较4组患者治疗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以及肝功能、HBV-DNA指标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A1组和B1组患者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后其肝功能水平均显著低于A2组和B2组(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A2组和B2组(P<0.05),HBV-DNA指标水平测得值也明显低于A2组和B2组(P<0.05)。结论:针对肝癌HBV感染患者,术后采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有助于改善其肝功能及HBV-DNA指标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恩替卡韦联合长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接受治疗的62例乙型肝炎患者纳入本次试验,病例选择时间为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即联合组(31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应用恩替卡韦治疗,联合组采取恩替卡韦+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就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肝功能改善情况、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3%)较对照组(67.7%)更高,AST、ALT、TBIL较对照组更低,ALB较对照组更高,HBV-DNA转阴率(93.5%)和HBeAg转阴率(80.6%)较对照组(48.4%、45.2%)更高,两组对比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接近,P> 0.05。结论对乙型肝炎患者给予恩替卡韦联合长效干扰素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联合应用治疗单用阿德福韦酯疗效欠佳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传染科收治的116例单用阿德福韦酯疗效欠佳的CHB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继续单用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予以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联合治疗,治疗周期为1年,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的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及谷丙转氨酶(GPT)水平,计算HBe Ag/HBe Ab转换率、HBV-DNA突破率、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转阴率、GPT复常率等。结果治疗1年后,2组患者的TBIL、ALB、GPT及GPT复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HBV-D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BV-DNA突破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BVDNA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HBe Ag/HBe Ab转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单用阿德福韦酯治疗疗效欠佳的CHB患者中联合应用恩替卡韦治疗,能有效的抑制HBV的病毒复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糖皮质激素在早期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7年11月90例早期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恩替卡韦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早期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治疗效果;平均住院时间;干预前后患者血清ALB、TBIL、AST和ALT、凝血酶原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HBV-DNA转阴率和HBeAg转阴率。结果观察组早期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前两组血清ALB、TBIL、AST和ALT、凝血酶原时间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观察组血清ALB、TBIL、AST和ALT、凝血酶原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V-DNA转阴率和HBeAg转阴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糖皮质激素在早期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改善肝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王巧娟 《海峡药学》2010,22(12):197-198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联合血浆置换治疗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方法 70例乙型重型肝炎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予内科综合治疗并加用恩替卡韦,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血浆置换.结果 观察8周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血浆置换治疗乙型重型肝炎,同时予以积极护理,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肝功能的状态、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李静 《医药论坛杂志》2011,(16):154-156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近期疗效。方法将48例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基础上随即分成对照组24例,治疗组24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0.5mg/d口服,治疗组给予安络化纤丸6g/次、每日3次加恩替卡韦0.5mg/d口服,疗程均48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肝纤维谱、HBeAg转阴率、HBV-DNA定量水平、Child-Pugh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2组在治疗前后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凝血酶原活动度、HBeAg转阴率、HBV-DNA定量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2组治疗后肝纤维谱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可迅速抑制HBV-DNA复制,改善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脏纤维化,促进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同时联合安络化纤丸抗纤维化疗效。方法研究数据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乙型肝炎肝硬化78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常规组(n=39)仅使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联合组(n=39)在常规组治疗上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治疗结果为对比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HBV-DNA、Child-Pugh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组(n=39)TBIL、AST、ALT,ALB指标与对常规组(n=39)相比,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n=39)的HBV-DNA、Child-Pugh评分均优于常规组(n=39),组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同时联合安络化纤丸抗纤维化疗效患者各项指标及Child-Pugh评分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李黎 《抗感染药学》2020,17(3):418-420
目的:比较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肝功能的改善与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转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间在医院接受治疗的HBV感染患者75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阿德福韦酯组(n=37)和恩替卡韦组(n=38);阿德福韦酯组患者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恩替卡韦组患者则给予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即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测得值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HBeAg转阴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恩替卡韦组患者治疗后的AST、ALT和TBIL测得值均低于阿德福韦酯组(P<0.05),HBeAg转阴率高于阿德福韦酯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阿德福韦酯组(P<0.05)。结论:采用恩替卡韦治疗HBV感染患者的疗效优于阿德福韦酯,有效改善了其肝功能,提高了HBeAg转阴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口服恩替卡韦抗HBV治疗部分应答患者联合α_1胸腺肽治疗后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0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个组别各50例。所有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单纯恩替卡韦治疗,实验组在口服恩替卡韦抗HBV治疗部分应答后联合α_1胸腺肽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HBV DNA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ALT以及TBIL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没有显著变化,P>0.05。结论口服恩替卡韦抗HBV治疗部分应答患者联合α_1胸腺肽治疗后的疗效显著,能够有效降低HBV DNA量,提高转阴率,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在HBV-DNA阳性慢加亚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采取恩替卡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回顾性研究和分析2015年7月至2019年7月纳入以及参与诊治的60例HBV-DNA阳性的慢加亚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所有资料,均开展恩替卡韦治疗,分析60例HBV-DNA阳性的慢加亚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情况和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前ALT、ALB、T-BIL、PTA、INR、HBV-DNA定量、MELD评分、对比治疗后4、8、12、24周,P <0.05,统计学有参比意义。用药后4例患者4周内发生总胆红素升高的现象,1例患者在15周时发生消化道大出血死亡。结论将恩替卡韦治疗早期应用在HBV-DNA阳性的慢加亚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中可对HBV-DNA的复制进行有效抑制,可改善肝功及降低病死率,对于改善患者生化指标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恩替卡韦治疗HBV-DNA阴性HBV相关性肝癌病例的疗效和预后。方法:于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选择HBV-DNA阴性的HBV相关性肝癌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采用TACE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仅行TACE治疗。检测并比较两组对象术前1周、术后1周及2周的肝功能(ALT、AST、TBil、GGT)、血清HBV-DNA,随访并比较治疗的有效率和生存情况。结果:两组TACE术后1周均出现肝功能损害(ALT、AST、TBil和GGT升高),观察组ALT、AST和TBil均低于对照组 (p <0.05)。术后2周两组ALT、AST、TBil和GGT均有下降,且观察组ALT、AST、TBil和GGT均低于对照组 (p <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35.72%,高于对照组的16.04%(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2.14%和58.93%(p<0.05),观察组HBV激活率为6.52%,低于对照组的24.24%(p<0.05)。结论:对HBV-DNA阴性的HBV相关性肝癌病例采用ATCE术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能改善TACE导致的肝功能损害,降低HBV的激活率,延长病例1年生存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ETV)与替诺福韦(TDF)治疗乙型肝炎肝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92例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替诺福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与谷丙转氨酶(ALT)]、终末期肝病评估模型(MELD)评分及治疗后乙型肝炎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阴性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TBIL、ALT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TBIL(70.4±22.6)μmol/L、ALT(64.5±34.5)U/L低于对照组的(114.7±31.6)μmol/L、(127.6±54.4)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ELD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MELD评分(9.8±1.4)分低于对照组的(12.2±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BV-DNA阴性率92.0%(46/50)高于对照组的76.2%(3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与替诺福韦均可改善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肝脏功能,抑制肝炎病毒复制,联合应用对于TBIL、ALT等肝功能指标改善更加显著,患者肝功能评分也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9.
何兵 《河北医药》2013,35(5):661-663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慢性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的近期疗效。方法 ACLF患者114例随机分为拉米呋定组和恩替卡韦组,每组57例,2组在对症支持治疗分别给予口服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治疗,比较2组的肝功能、HBV-DNA转阴率等。结果 2组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肝功能指标、MELD评分在治疗后均有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恩替卡韦组的HBV-DNA转阴率显著高于拉米夫定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更能有效地抑制HBV复制,但改善肝功能和短期预后与拉米夫定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衰竭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从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90例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均采取常规内科治疗,并在此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治疗,分析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与生存率.结果 本组90例患者中,68例生存(75.56%),22例死亡(24.44%),其中8例死于上消化道出血,14例死于肝性脑病.治疗前后ALT、TBIL、PTA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后ALB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采用恩替卡韦治疗,安全有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