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进行活体组织检查病理诊断的口腔黏膜病变的病理资料及其与患者基本信息、临床基本病损及临床诊断等的相关性,为口腔黏膜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7年3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诊断为口腔黏膜疾病并取活体组织检查病例353例,对其临床病损、病理诊断及临床病理诊断符合率的相关性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在353例黏膜病中,男151例,女202例。主要好发于颊、舌、唇等处黏膜,病程多数不超过1年。其中289例口腔黏膜病病理确诊,病理确诊率81.87%。此外有64例口腔黏膜疾病在组织病理学上无法确诊,与多种口腔黏膜疾病表现相似,不能完全排除其他疾病的诊断。在289例病理确诊的资料中以口腔黏膜斑纹类疾病为主174例(60.21%),其中扁平苔藓76例(26.3%),白斑60例(20.76%),慢性盘状红斑狼疮38例(13.15%)。其次为溃疡类疾病49例(16.96%),其他疾病66例(22.83%)等。发现12例在组织病理学上确诊的黏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病。结论:口腔黏膜疾病病种繁多,临床表征类似,病理诊断是临床确诊与治疗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COX-2在口腔黏膜白斑(OLK)、口腔扁平苔藓(OLP)及口腔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口腔癌发生过程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OX-2在51例口腔黏膜白斑(单纯增生15例,伴异常增生36例)、34例口腔扁平苔藓(单纯扁平苔藓19例,伴异常增生15例)、52例口腔鳞状细胞癌、10例正常口腔黏膜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图像分析系统计数阳性细胞率。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COX-2在不同病变中的表达。结果COX-2在白斑单纯增生组6.7%(1/15)为强阳性表达,白斑异常增生组强阳性的表达率为50%(18/36);在单纯扁平苔藓组15.8%(3/19)为强阳性表达;扁平苔藓异常增生组强阳性的表达率为33.3%(5/15);鳞状细胞癌有7.7%(4/52)呈强阳性表达。COX-2在白斑异常增生组强阳性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单纯白斑和鳞状细胞癌组(P<0.01),在扁平苔藓异常增生组明显高于单纯扁平苔藓和鳞状细胞癌组(P<0.05)。单纯白斑、扁平苔藓组与鳞癌组相比较,COX-2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OX-2在口腔癌变过程中是一个早期事件,可能成为化学预防作用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3.
扁平苔藓是一种伴有慢性浅表性炎症的皮肤-黏膜角化异常性疾病。口腔病损称为口腔扁平苔藓,是口腔黏膜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患病率约为0.51%[1]。因其慢性病的特点,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且有癌变的可能,对患者的身心均造成严重影响。做好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的临床护理对于配合治疗及减轻患者的痛苦有重要意义。我院自2005年3月~2006年6月共诊治口腔扁平苔藓患者135例,经配合临床护理均取得显著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口腔扁平苔藓病例135例,其中男性41例,年龄23~71岁;女性94例,年龄19~80岁。主要临床表现,颊、舌黏膜及牙…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在口腔黏膜白斑和口腔鳞癌组织中Bcl-2和CDK2AP1 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组织中Bcl-2、CDK2AP1 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在口腔正常黏膜组织、口腔黏膜白斑组织和口腔鳞癌组织中Bcl-2 蛋白细胞阳性率依次为(2.72±1.45)%、(19.29±8.18)%和(57.20±19.37)%;CDK2AP1 蛋白细胞阳性率依次为(62.68±11.07)%、(25.68±8.17)%和(7.87±2.18)%。Bcl-2和CDK2AP1 mRNA表达水平与蛋白表达水平一致。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随着口腔病变恶性程度增高,在口腔正常黏膜、口腔黏膜白斑和口腔鳞癌中Bcl-2 表达水平上升,而CDK2AP1 表达水平降低,这2 个指标可能与口腔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医用放大镜在提高口腔黏膜病临床诊断效率中的作用及其最适合的临床使用参数。方法:选取24例斑块型口腔扁平苔藓及均质型口腔白斑病病例,以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评价经肉眼视诊和医用放大镜辅助视诊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以问卷调查方式研究医用放大镜辅助视诊对口腔黏膜病诊断的主观有效率、使用体验并探讨其最适合的临床使用参数。结果:医用放大镜辅助视诊鉴别斑块型口腔扁平苔藓及均质型口腔白斑病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4.74%、100.00%、95.83%,均高于肉眼视诊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89.47%、80.00%、87.50%)。医生使用的主观评价认为医用放大镜辅助诊断的有效率为91.76%。口腔黏膜病临床诊治最适参数为放大倍数3.5倍,工作距离400?mm。结论:医用放大镜能够有效提高口腔黏膜病的视诊诊断效率,且具有方便、实时的特点。推荐临床使用参数为放大倍数3.5倍,工作距离400?mm。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湖南省口腔黏膜病的发病情况和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2017年3月就诊于中南大 学湘雅医院口腔内科门诊的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经过筛选、去重、归类后,对疾病病种、性别及年龄分布进行分 析。结果:21 972例口腔黏膜病中,40~49岁女性患者居多,男女比例为1:1.05,按病种分类前9位分别是复发性口腔 溃疡(27.17%)、灼口综合征(15.72%)、口腔黏膜下纤维化(14.75%)、口腔扁平苔藓(10.38%)、口腔白斑(4.21%)、创伤性 溃疡(4.14%)、慢性唇炎(3.47%)、口腔真菌感染(3.26%)、萎缩性舌炎(2.74%)。其中复发性口腔溃疡(28.65%)、灼口综 合征(23.70%)及口腔扁平苔藓(13.31%)是湖南省女性口腔黏膜病前3位病种。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是湖南省男性最好发的 口腔黏膜病(28.56%)。结论:复发性口腔溃疡、灼口综合征及口腔扁平苔藓是湖南省女性高发的口腔黏膜病,口腔黏 膜下纤维化是湖南省男性最好发的口腔黏膜病。  相似文献   

7.
王和壁 《求医问药》2014,(19):279-280
目的 :对老年口腔黏膜病变的病理进行分析。方法 :对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口腔黏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对这120例患者进行了口腔组织活检,并对检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 :在这120例患者中,有念珠菌性口腔炎患者39例(占32.5%),有口腔黏膜白斑病患者34例(占28.33%),有口腔溃疡患者30例(占25%),有口腔扁平苔藓症患者11例(占9.17%),有口腔结核患者4例(占3.33%),有腺性唇炎患者2例(占1.67)。在这12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的人数明显多于女性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这120例患者中未患有口腔糜烂患者的人数明显多于患有口腔糜烂患者的人数,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老年口腔黏膜病变以念珠菌性口腔炎和口腔黏膜白斑病为主,其中男性患者的发病率要高于女性患者,而且此病患者多不存在口腔糜烂的症状。以上情况应引起口腔科医生的注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中老年口腔黏膜白斑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成因、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75例临床诊断为口腔黏膜白斑的中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性多发,局部刺激因素的长期存在对白斑的发生和恶变有密切关系,颊部最常见,部分患者可恶变.结论 中老年口腔黏膜白斑的发生与中老年的生理自身特点以及饮食、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部分患者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时,应行组织病理检查,证实恶变者,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口腔扁平苔藓黏膜上皮下结缔组织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其在口腔扁平苔藓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应用PCR技术和荧光实时定量PER技术检测11例口腔扁平苔藓黏膜上皮下结缔组织和5例正常口腔黏膜上皮下结缔组织中IFN-γ、IL-10的表达情况.结果 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口腔扁平苔藓黏膜上皮下结缔组织中IFN-γmRNA的表达值实验组与时照组分别为0.2981±0.2064和0.0986±0.0894,扁平苔藓组织均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IL-10 mRNA的表达值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为4.3218±4.4678和15.1156±9.1392,扁平苔藓组织均低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相比,口腔扁平苔藓组织中具有促炎作用的IFN-γ表达水平增高,而具有抗炎作用的IL-10表达水平降低,提示抗炎症反应和促炎症反应在口腔扁平苔藓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4):132-135
目的 了解湖州地区农村居民口腔黏膜疾病的流行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 年4 月~2019 年4 月湖州地区农村居民1000 例为调查对象,对所有入选者行口腔黏膜健康状况检查,分析诱发口腔黏膜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经调查共有86 例(8.60%)患有口腔黏膜病,共检出10 种口腔黏膜疾病,其中萎缩性舌炎22 例、扁平苔藓9 例、阿弗他口腔溃疡16 例、沟纹舌7 例、口角炎1 例、唇炎1 例、白斑1 例、地图舌4 例、灼口综合征7 例、创伤性溃疡18 例。30~49 岁组、50~70 岁组、>70 岁组的口腔黏膜病总发生率均高于<30 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0~49 岁组、50~70 岁组、>70 岁组组间两两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口腔黏膜疾病发生率略高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在性别、吸烟、饮酒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在年龄、受教育程度、喜食辣食、食用蔬菜水果频率、生活压力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经Logistic 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 岁、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下、喜食辣食、生活压力、喜食烫食是诱发口腔黏膜病的危险因素(OR>1,P<0.05);经常或每天食用蔬菜水果是口腔黏膜病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 湖州地区农村居民口腔黏膜疾病发生率较高,发病与受教育程度、喜食辣食、喜食烫食、食用蔬菜水果频率、生活压力等有关,临床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