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健脾理气法结合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脾虚型31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应用中医健脾理气法配合肝动脉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脾虚型31例。方法 治疗组采用中药结合介入法,对照组采用单纯介入法,2组对照观察。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有效率为67.9%,生活质量改善80.7%,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健脾理气法结合肝动脉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脾虚型能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双介入合中药治疗晚期肺癌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AI)联合经皮肺穿碘油标记无水乙醇混悬液瘤内注射(PAI)配合中药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68例肺癌随机分成两组,双介入基础上配合口服中药治疗(治疗组)和单用双介入治疗(对照组).结果:近期疗效和影像学改变两组无明显差异,但远期疗效、双介入治疗次数、消化道反应、血象等改善,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双介入疗法能治疗原发灶,又可控制转移灶,是对各自单一疗法不足的补充,起到了疗效的叠加作用.配合中药治疗能减轻介入化疗后对肺组织局部及骨髓功能的毒副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调节脾胃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晚期肺癌患者的痛苦,延长生存期及提高生存质量,是一种较好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中药益气活血抗癌汤配合肝动脉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单纯介入组24例,从股动脉插管,超选择进入肝脏肿瘤区靶动脉,行化疗灌注或化疗性栓塞。综合治疗组24例(中药+介入),在介入治疗的同期或前后服用中药益气活血抗癌汤,并随症加减。两组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0.8%,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对介入治疗后并发症有明显优势(P〈0.01)。结论: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药治疗具有良好疗效,能较快恢复因介入治疗而引起的诸多不良反应,能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医药联合肝动脉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患者个人意愿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给予中药联合介入治疗;对照组22例,单纯给予介入治疗。介入治疗4-6周重复治疗1次,2-3次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瘤体大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比较,治疗组提高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稳定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介入结合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比单纯介入治疗效果好,中西医结合优势明显,值得在临床中继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健脾益肾方配合介入疗法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非盲法随机对照试验,将90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采用介入化疗并口服健脾益肾方;对照组45例,单纯采用介入化疗.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近期疗效观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在治疗后减轻毒副反应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脾益肾方配合介入化疗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能明显减轻化疗药物的副作用,提高息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中药和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35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中药和介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68例患者均用介入化疗栓塞(TACE)治疗1-3个疗程,随机分为两组,中药和介入组35例同时用中药辨证施治剂治疗3-6疗程,与单纯介入组33例对照。结果:治疗后在症状改善、肿瘤稳定率方面中药和介入组明显优于单纯介入组(P<0.05),中位生存期明显提高。结论:中西合治疗肿瘤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艾迪注射液配合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方法 将5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为综合治疗组,30例;B组为对照组,28例.A组患者采用艾迪注射液配合介入治疗,B组患者行单独介入治疗.结果 A组患者在近期疗效及生活质量,保护骨髓功能,减轻消化道反应,AFP下降,生存时间等方面均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 艾迪注射液不仅能减轻介入治疗的毒副作用,而且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肝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CT灌注成像方法,研究肝癌介入术后辅以中药治疗肝脏微循环的变化.方法 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介入加中药)、对照组(单纯介入);每组30例.使用Light speed 16 层CT机,对患者行CT灌注扫描,扫描应用MSCT的" Toggling-table"技术.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肝癌组织的感兴趣区选择为介入治疗后无碘油沉积的区域.灌注成像参数为:平均通过时间(MTT),肝血流量(BF)、血容量 (BV)、血管表面通透性 (PS)和肝动脉灌注分数(HAF).结果 肝癌组织,中药组和非中药组在BF、BV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相对正常肝组织,同侧肝组织:中药组和非中药组在BF、BV、MTT、PS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中药组,同侧肝组织和对侧肝组织在BF、BV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肝癌介入治疗后运用中药配合治疗,可提高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临床症状、改善体征.肝癌灌注成像作为一种无创、简单、快速的功能性成像方法,在显示解剖细节同时,还能提供肿瘤各部位的血流灌注信息,为评价栓塞和中药疗效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改善.方法 将52例入选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TACE治疗,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入中药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有效率80.77%,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5.38%,存在显著性差异,并且可以提高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治疗原发性肝癌优于单纯TACE治疗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羟基喜树碱、鸦胆子油、保肝健脾汤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组应用中药抗癌药羟基喜树碱、鸦胆子油联合少量化学药物对癌灶进行灌注化疗、栓塞,术后口服保肝健脾汤,以改善肝功能,治疗并发症,并与单纯应用化学药物介入治疗的对照组患者进行对比,观察分析两组在治疗后WBC、肝功能方面的不同变化以及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5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应用中医药为主的治疗组术后WBC、肝功能、生存期等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药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疗效确切、副作用少,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张儒  杨颖 《吉林医学》2012,(10):2138-2139
目的:观察介入疗法合同增免祛邪方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2例,采取介入疗法后合用增免祛邪方(黄芪、白术、灵芝、丹参、半枝莲、阿胶、半夏等);对照组31例,单用介入疗法。结果:治疗组抑瘤率、外周血白细胞、生存质量均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后辅以中药治疗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应用合理的个体化治疗能提高恶性肿瘤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肝郁脾虚型肝癌介入术后联合逍遥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和肝郁脾虚辨证标准的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单纯介入疗法,采用5-FU、MMC和DDP经股动脉灌注化疗,碘化油栓塞,4周左右重复1次,3次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逍遥散加减汤剂,日1剂,连续服1个月。结果: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并未见高于对照组;但两组生存质量(卡氏评分)改善情况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常见症状乏力、恶心呕吐、腹胀、肝区胀痛等缓解情况,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郁脾虚型肝癌介入术后联合逍遥散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缓解常见不良症状,减轻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中医辨证配合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金昌 《广东医学》2001,22(3):263-264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配合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10 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 2组 ,其中单纯介入组 44例 ,从股动脉或左锁骨下动脉插管 ,超选择进入肝脏肿瘤区靶动脉 ,行化疗药灌注或化疗性栓塞。综合治疗组 (中药 +介入 ) 62例 ,在介入治疗的同期或前后服用中药 ,气滞血瘀型 ,用膈下逐瘀汤 ;肝郁脾虚型 ,用消遥散 ;肝胆湿热型 ,用茵陈五苓散 ;阴虚内热型 ,用滋水清肝饮。结果 综合治疗组在肝区疼痛 ,疲乏无力 ,食欲不振的症状改善方面 ,明显优于单纯介入组 (P <0 0 5 )。两组近期疗效 ,综合治疗组CR 3 2 % ,PR 2 4 2 % ,NC +PD 72 6% ;单纯介入组CR 2 3 % ,PR 15 9% ,NC +PD 81 8% ,(P >0 0 5 )。两组生存率 ,综合治疗组 1年和 2年生存率分别为2 4 2 %和 14 6% ,单纯介入组 1年和 2年生存率分别为 13 6%和 11 4% ,(P >0 0 5 )。结论 综合治疗组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其近期疗效和生存率比单纯介入组有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肝癌介入治疗的毒副反应.方法 参芪组:除肝癌介入治疗外,参芪扶正注射液250ml静滴,每日1次,介入治疗当天及后两天连续用三天;对照组:单纯介入治疗.结果 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肝癌介入治疗组的毒副反应明显较单纯介入组轻.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肝癌介入治疗,可减轻化疗反应,改善患者症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中药熏蒸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远期疗效,探讨中药熏蒸疗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作用机理。方法:选取2007年9月-2011年11月本院门诊确诊的106例患有盆腔炎性疾病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或静滴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均采用中药熏蒸下腹部同步治疗,两组治疗时间相同。观察和比较两组盆腔炎性疾病患者经不同治疗后的远期疗效。结果:两组治疗方法在治疗后半年和1年的回访显示,治疗组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案治疗盆腔炎都有一定的疗效,但配合中药熏蒸疗法较单纯西医治疗更能有效长期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湿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患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90例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湿热敷治疗,对照组采用针灸推拿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期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湿热敷配合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灸推拿治疗。  相似文献   

17.
肝动脉与门静脉双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与探讨肝动脉及门静脉双介入化疗栓塞对治疗原发性中晚期肝癌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36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分为A、B两组,A组20例,应用肝动脉与门静脉双介入灌注化疗及栓塞(TACE+SPVE)方法治疗,B组16例,单纯采用肝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TACE)方法治疗.结果 A、B两组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90%和82.4%,治疗后0.5、1、2年生存率相比较,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肝动脉与门静脉双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优于单纯肝动脉介入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并延长生存周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陕西医学杂志》2016,(10):1311-1312
目的:比较介入加外放射与单纯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将其划分为单纯介入组与介入加外放射组,各36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单纯介入组临床总有效率为44.4%,明显低于介入加外放射组的66.7%(P<0.05);单纯介入组平均生存期为10.1月,低于介入加外放射组13.0个月(P<0.05)。结论:相较于单纯介入治疗,介入加外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更优,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方法.方法 治疗组用中西医结合疗法,中药采用健脾行气、泻热利水之法,配合西医常规保肝、利尿、补充白蛋白以及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西医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2周,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为7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症状积分和ALT明显下降,且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DC-CIK细胞免疫疗法联合肝动脉造影化疗栓塞、中药综合治疗肝癌有效性、安全性。方法82例肝癌患者,采用前瞻性、对照、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采用肝动脉造影加化疗栓塞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DC-CIK细胞免疫疗法以及中药辨证施治。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变化、临床疗效、生化指标、3年生存率、T细胞亚群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和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ALT、AFP下降较治疗前明显(P0.01),且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1-3年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CD3+、CD4+、NK细胞比例升高(P0.01)。结论 DC-CIK细胞免疫疗法联合介入、中药综合治疗肝癌,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治疗的有效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降低ALT、TBIL、AFP,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