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按压攒竹穴治疗呃逆呃逆俗称打嗝,是指气逆上冲,出于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的病证。现代医学认为,呃逆是由于迷走神经和膈神经受到刺激,反射性使膈肌产生间歇性的收缩运动,导致空气突然地吸入气道内而发出的呃声。可因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炎、胃扩张、肝...  相似文献   

2.
正呃逆是指胃失和降,气逆动膈,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呃逆可分为一过性及连续性(顽固)两种类型,前者多可自行痊愈[1],无病理现象,后者治疗难度较大且容易引起严重后果[2]。西医认为呃逆是由膈神经、膈肌、中枢神经、迷走神经等受到一系列刺激导致的双侧或单侧膈肌出现的阵发性痉挛[3]。临床上将呃逆持续时间超过48h者称为顽固性膈肌呃逆[4]。顽固性呃逆症状易反复,难以自行缓解,给患者  相似文献   

3.
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呃逆50例钟宾谟呃逆是由膈肌痉挛而引起,即迷走神经和膈神经受到刺激,反射性地使膈肌产生间歇性的收缩运动所致,因同时伴有声带闭合,故会发生一种呃声。中医称呃逆为“秽”,认为由于气机逆乱所致。笔者使用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呃逆50例,取...  相似文献   

4.
呃逆,又称"打呃"、"哕症",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有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当呃逆发作频繁,症状典型,持续时间超过48 h为"顽固性呃逆"。现代医学称之为膈肌痉挛,是由于膈神经和迷走神经受到刺激所致的一种非特异性症状。对于呃逆的治疗西医多采用镇静止  相似文献   

5.
呃逆是由膈肌痉挛而引起,即迷走神经和膈神经受到刺激,反射性地使膈肌产生间歇性的收缩运动所致,因同时伴有声带闭合,故会发生一种呃声.……  相似文献   

6.
呃逆又称膈肌痉挛 ,是指膈神经受刺激而引起的膈肌不自主的痉挛性收缩 ,表现为呃呃连声 ,不能自制或间歇发作。笔者采用针刺左侧足三里、右侧内关治疗呃逆 30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30例中男性 2 1例 ,女性 9例 ;年龄 1 5~ 5 5岁 ;病程 1 2 h~ 2个月。治疗方法患  相似文献   

7.
呃逆,又称“膈肌痉挛”,它是由膈肌和其他呼吸肌不自主地连续或间歇性的收缩或痉挛所致。顽固性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采用胃复安注射液肌注、巴氯芬片口服等常规治疗无效者。笔者采用醒神针刺法治疗顽固性呃逆32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医学认为,呃逆是指胃失和降,气逆动膈,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的疾病[1-2].西医认为呃逆是反复的,不随意的,痉挛性膈肌及肋间肌收缩,随后突然声门闭合产生的一种特有的声音.  相似文献   

9.
武俊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4):56-56
呃逆,古称“哕”,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要表现的病证。现代医学则认为是由于膈神经和迷走神经受刺激后所引起的一侧或双侧的膈肌阵发性痉挛,若痉挛超过48小时而未停止者,又称为顽固性呃逆。笔者采用针刺配合耳针治疗顽固性呃逆1例,疗效甚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周秀敏 《河北中医》2010,32(8):1186-1186
呃逆俗称打嗝或呃气,是指膈神经受到刺激而引起的膈肌运动异常,临床上表现为喉间呃声连连,声短而频,不能自止的一种症状。若呃逆频繁发作,症状顽同,持续时间超过24h称为顽固性呃逆。消化道肿瘤患者在术后常可发生呃逆,严重影响患者的休息、睡眠,加重了刀口疼痛感.2005—08—2008—01,笔者采用揉法配合内关、足三里穴位注射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液治疗消化道肿瘤术后顽固性呃逆80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1.
呃逆即膈肌痉挛,俗称打嗝,是膈肌不自主的间歇性收缩运动,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令人不能自止为主症,可偶发或持续发作数小时(〉24h称顽固性呃逆),数日或数月以上,多因疾病所致。我科自1994年11月-2008年11月对32例围手术期顽固性呃逆采用穴位注射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呃逆,古称"哕",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要表现~([1])。西医学认为,当膈肌受到理化刺激,使膈神经异常兴奋而产生难以自抑的阵发性痉挛~([2])。若持续时间超过48h,则为顽固性呃逆。其发病机制不清,其发病中枢位于脑干,与脑干多个神经核团和结构有关。脑血管疾病是顽固性呃逆的常见原因之一,由于呃逆持续发作可引起失眠、疲劳、营养缺乏和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可进一步加重脑血管疾病,应及早终止发作。  相似文献   

13.
呃逆俗称打嗝,病机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临床上以气逆上冲,出于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颤不能自已为特征。西医学认为是由于膈肌、膈神经、迷走神经或中枢神经等受到刺激后引起一侧或双侧膈肌阵发性痉挛。如果持续痉挛超过48h未停止者,称顽固性膈肌  相似文献   

14.
呃逆是由干膈神经、迷走神经受到刺激导致膈肌肋间肌的不自主同步剧烈收缩,持续呃逆3天以上者,临床诊断为顽固性呃逆,笔者在临床中用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择典型病例报道如如下。  相似文献   

15.
呃逆是一种不自主的月膈肌间歇性收缩所致疾病,以气逆上冲,喉间呃逆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主,俗称打“呃”。此症多由外邪和积滞中阻或暴怒气逆,脾胃升降失常而呃逆。轻呃者,可自止或给予思想转移法停止;重者或顽固性呃逆则发作不止,可延长数日不愈,而说话、咀嚼、呼吸、饮食以及睡眠均受影响,病者痛苦万分,笔者在按摩临床中曾治疗25例患者,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呃逆,古称“哕”又称“打呃、打嗝”是横膈不由自主地间歇性收缩所致,膈肌痉挛大多是轻而短暂的,正常人在进食中间或食后不久,突然受寒或吸入冷空气,甚至大笑之后,会发生短暂的呃逆,偶尔打嗝不足为奇,但如果持续打嗝,可能是某种疾病的征象,该病是迷走神经和隔神经受到刺激,使膈肌产生间歇性的收缩运动。导致空气突然被吸入呼吸道。因同时伴有声带闭合,所以发出一种呃声,产生呃逆的病因很多,可分中枢性和周围性,  相似文献   

17.
针灸治疗呃逆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巍 《西部中医药》1996,9(2):38-39
针灸治疗呃逆临床疗效分析黄巍湖北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430022)呃逆是一种非特异性症状,现代医学称为"膈肌痉挛",是由于膈神经或迷走神经受到刺激所致。中医学称之"打呃"、"哕症"。发病常为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的病症。...  相似文献   

18.
<正>《素问·宣明五气篇》:"胃为气逆,为哕为恐。"哕即为呃逆,俗称"打咯忒"。中医的"呃逆"是指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从西医上讲,呃逆是由于膈肌、膈神经、迷走神经或颈髓3~5节段以上中枢神经等受到刺激引起的膈肌的阵发性痉挛引起的,伴有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发出短促的特别声音[1]。对于呃逆,一般首选物理刺激疗法,如:鼻咽部刺激(取嚏)、屏住呼吸(闭气一时)、过度换气等。当物理疗  相似文献   

19.
正中风后呃逆是中风病常见并发症,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中风后患者自觉胸膈气逆上冲,喉中呃呃有声,连续不断,不能自止。临床研究表明呃逆的刺激或冲动多自迷走神经或膈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入,由膈神经运动纤维传出[1]。中风后呃逆的发生多是由于中风后脑部血管及组织病变导致内脏植物神经紊乱,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继发的胃黏膜缺血等因素刺激膈神经引起的[2],目前西医多采用镇静、促进胃动力等方法治疗,但疗效欠佳,笔者多年临床采  相似文献   

20.
马振河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8):1007-1007
呃逆俗称“打呃”主要表现为膈肌不自主地突然产生痉挛性收缩,从而引起短促吸气,喉中发出“呃”声,声短而频繁,不能自控。严重者昼夜不停,迁延数日至数月不愈,称之为顽固性呃逆。自2000年以来,笔者采用点穴配合走罐疗法,共治疗顽固性呃逆31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