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号双腔气囊尿管气囊注入液体量预防漏尿的效果。方法:对本科2009年7月~2010年12月收治的60例因病情需要留置尿管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按无菌操作导尿术程序留置尿管,选择小型号尿管进行留置导尿,留置尿管后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实验组尿管气囊注入灭菌用水10ml,对照组尿管气囊注入灭菌用水15ml,比较两组尿管气囊内注入液体量对预防漏尿的效果。结果:实验组尿管气囊内注液量对预防漏尿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号双腔气囊导尿管气囊注水10ml,可增加舒适度,减少刺激,减少残余尿,能有效避免刺激膀胱三角肌造成痉挛,有效地预防漏尿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宫颈癌术后导尿方法及护理措施,以期获得较好的手术效果,减少术后秘尿系感染和尿潴留的发生。方法:将100例患者按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单腔导尿管组和双腔气囊导尿管组导尿,气囊导尿组又根据气囊内注液量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患者尿液及拔除导尿管后排尿时的反应。结果:气囊导尿管组菌尿阳性率低于普通单腔导尿管组,并有显著性差异;气囊内注入适量的无菌注射用水(8-10ml)既能起到固定导尿管的作用,又能减少拔除导尿管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马莉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110-112
目的探讨盐酸利多卡因在无痛导尿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5月~2013年8月收治的50例行无痛导尿术的住院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导尿方法,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2%盐酸利多卡因胶浆.观察两组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及置管时对尿道的刺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均较高,仅对照组出现1例一次置管不成功,在更换导管后置管成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尿道疼痛方面,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2.0%(23/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0%(17/25)(P〈O.05);在焦虑烦躁方面,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100.0%(25/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21/25)(P〈O.05)。结论盐酸利多卡因在无痛导尿术中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减轻置留尿管给患者带来的疼痛,避免患者出现焦虑烦躁心理,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4.
邱丽霞 《海峡药学》2011,23(2):117-118
目的探讨0.5%碘伏润滑导尿管及膀胱冲洗预防留置尿管并发尿路感染的疗效。方法选择96例住院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导尿时采用0.5%碘伏润滑后置入气囊尿管接尿袋密闭式引流,并予以0.5%碘伏30mL无菌操作经导尿管注入膀胱,并夹闭导尿管30min后松开,1日1次;对照组导尿时采用无菌石蜡油润滑后置入气囊尿管接尿袋密闭式引流,不进行膀胱冲洗。比较两组患者导尿后第三、七和十天的菌尿阳性率。结果观察组留置导尿后第三、七和十天的菌尿的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χ2=4.41,13.71,21.01,P〈0.05或P〈0.01)。结论 0.5%碘伏棉球润滑导尿管并行膀胱冲洗可有效防止细菌通过尿道周围黏膜经尿管管腔外进入膀胱,并彻底杀灭膀胱及尿管内可能存在的病原微生物,减少膀胱污染的机会,从而降低了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种导尿管固定方法对尿路感染的影响。方法将180例神经内科昏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各90例。观察组采取气囊内固定加3M胶带H型外固定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气囊内固定法。比较2组在留置尿管期间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尿道黏膜损伤及尿道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率低于对照组,留置尿管7d、14d时尿道黏膜损伤及尿路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导尿管气囊内固定加3M胶带H型外固定法,固定牢靠,能有效减少患者导尿时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同时也降低了尿道损伤和尿道感染的发生率,尤其适用于昏迷患者,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蓝园珠 《中国药业》2011,20(7):67-68
目的 观察0.5%碘伏润滑导尿管预防留置导尿管并发尿路感染的疗效.方法 将108例长期留置尿管的住院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导尿时采用0.5%碘伏润滑导尿管后,置入气囊尿管,接集尿袋密闭式引流;对照组导尿时采用无菌石蜡油润滑导尿管后,置入气囊尿管,接集尿袋密闭式引流.比较两组患者导尿后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的菌尿阳性率和茵尿递增率.结果 观察组留置导尿后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的菌尿阳性率和递增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0.5%碘伏棉球润滑导尿管可有效防止细菌通过尿道周围黏膜经导尿管管腔外进入膀胱,明显减少膀胱污染的机会,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气囊导尿管用于造口灌肠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将62例需经造口灌肠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常规使用普通一次性硅胶肛管,观察组使用16F双腔气囊导尿管,比较两组患者灌肠的成功率、并发症(出血、穿孔)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舒适度、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灌肠的成功率、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灌肠成功率为90.3%,高于对照组64.5%;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2%,低于对照组32.3%;舒适度和满意度分别为87.1%、93.5%,高于对照组64.5%、74.2%。结论:与常规普通肛管相比,使用16F双腔气囊导尿管灌肠可提高患者灌肠的成功率,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张建伟 《河北医药》2016,(13):2025-2028
目的:比较常规胸腔引流管与双腔气囊导尿管、中心静脉穿刺细管用于结核性液气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结核性液气胸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1组25例、观察2组26例和对照组27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观察1组用双腔气囊导尿管、观察2组用中心静脉穿刺细管、对照组用常规胸腔引流管(硅胶管或橡胶管)。观察3组置管顺利程度、术后疼痛程度、出血、皮下气肿发生率及程度、固定难易、脱管率、引流管通畅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1组和观察2组的应用止痛药人数、明显出血、皮下气肿、切口感染、脱管、切口处外渗情况和遗留明显瘢痕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引流堵管率为85.2%,与观察1组的引流堵管率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有引流堵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1组和观察2组的肺复张时间和平均拔管天数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肺复张时间和平均拔管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结核性液气胸治疗根据气体量多少不同宜选用双腔气囊导尿管或用中心静脉穿刺细管。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住院期间留置尿管患者尿管气囊内注入不同物质即生理盐水和灭菌用水的临床效果。方法 92例需要导尿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44例)气囊内注入灭菌用水,对照组(48例)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观察两组的脱管率及漏尿率。结果实验组固定牢固,脱管率9.1%、漏尿率6.8%,脱管率和漏尿率均低于对照组(29.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管气囊内注入足量灭菌用水为最佳,留置管路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后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后不同处理方法对术后出血和膀胱痉挛的影响。方法将尿管气囊放置于膀胱内(Ⅰ)和前列腺窝内(Ⅱ)的两组病例,随机分为不镇痛和尿管气囊不早期放水(A)组、镇痛和尿管气囊不早期放水(B)组、不镇痛而尿管气囊早期放水(C)组以及镇痛和尿管气囊早期放水(D)组,观察术后出血和膀胱痉挛的情况。结果血尿时间A、D、B组(或C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72h内膀胱痉挛发生率A、C与B、D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72h后膀胱痉挛发生率A、B与C、D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膀胱痉挛天数A、B、C、D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镇痛和尿管气囊早期放水联合应用,能更有效地降低术后出血和膀胱痉挛的发生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定位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心静脉置管在颅脑外伤危重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114例颅脑外伤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观察组行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心静脉置管,对照组行超声定位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治疗,比较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定位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心静脉置管应用于颅脑外伤危重患者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其穿刺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少,且可长期留置导管,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导管行脐静脉置管在新生儿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进行脐静脉窒息复苏的新生儿36例为对照组,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出生的、进行脐静脉窒息复苏的新生儿36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脐静脉注射法。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导管行脐静脉置管。观察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注射顺畅度,药液外渗率,脱出情况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硬膜外麻醉导管行脐静脉置管一次成功率100%,对照组穿刺一次成功率为66.66%(24/36)。两组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导管行脐静脉置管在新生儿复苏中的应用疗效佳,穿刺一次成功率高,注药顺畅,药液外渗少,导管脱出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任世明 《安徽医药》2014,18(4):700-702
目的 探讨不同鼻导管对非绞窄性小肠梗阻患者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 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在该院治疗的非绞窄性小肠梗阻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普通的硅胶鼻肠梗阻导管,而观察组采用双气囊型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观察两组患者插管完成的24 h的胃肠减压的治疗效果,其中包括腹围减少量和减压量;以及胃肠减压各指标的缓解时间的比较,包括患者在腹痛缓解时间、腹部平片缓解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的4个评价指标.结果 观察组在腹围缩小量和减压量都要优于对照组的结果,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腹痛缓解时间、腹部平片缓解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的4个评价指标的缓解时间都要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气囊型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在治疗非绞窄性小肠梗阻患者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邓琼丽 《中国当代医药》2014,(18):123-125,12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带Cuff双腔导管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3年10月在本院血透室行规律透析且使用带Cuff双腔导管的老年患者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一般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导管的置入方法、使用情况、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透析前血压、心率等体征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透析前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且与干预组患者透析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为1次置管成功,置管成功率为100%,导管留置时间为2.5~13个月。干预组患者心力衰竭、穿刺点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束后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P<0.05)。结论带Cuff双腔导管对于老年透析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管通路,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其并发症,延长了置管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普外科患者术后静脉置管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针对100例普外科手术术后行中心静脉穿刺并发症的原因采取对应的护理措施,并与100例进行常规护理患者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为1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97%,显著高于对照组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后患者SAS、SDS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生活质量评分对照组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真分析静脉置管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纤支镜引导下球囊扩张治疗支气管扩张大咯血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观察。方法80例患者,分两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本组干预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操作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及发生导管脱出、移位比例。结果观察组操作和导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发生导管移位和导管脱出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护理干预,能缩短纤支镜下球囊压迫操作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头孢噻肟钠联合尿激酶封管在永久性置管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透析中心2010年1月~2013年2月经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的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观察组25例,对照组予普通肝素封管,观察组每半月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头孢噻肟钠联合尿激酶封管,其他时间封管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感染率、血流量、回路静脉压、上机前发生抽吸导管不畅事件的例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缩论头孢噻肟钠联合尿激酶封管能减少导管感染及导管功能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延长永久性导管使用寿命,提高透析充分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盐酸利多卡因胶浆在前列腺增生患者导尿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80例前列腺增生行导尿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先挤出1~ 2ml盐酸利多卡因胶浆涂于尿道外口,约1 min后将6~8ml盐酸利多卡因胶浆缓缓挤入尿道,待2~3 min药液扩散吸收后再继续插入尿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石蜡油润滑导尿法导尿.比较两组患者导尿时疼痛程度、尿道粘膜损伤率、一次导尿成功率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一次导尿成功39例(97.5%),对照组一次导尿成功30例(75.0%);实验组尿道粘膜损伤1例(2.5%),对照组尿道粘膜损伤9例(22.5%);实验组导尿时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为前列腺增生患者行导尿术时,应用盐酸利多卡因胶浆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尿道粘膜损伤,提高导尿成功率,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