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中两医结合研究领域,吴成中院士主要贡献包括:一是通过长期实践,逐步形成和不断完善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新体系。吴咸中教授以“肯定疗效,探索规律,改革剂型,研究机制”为中两医结合临床研究的总思路及基本内容,形成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中西医结合诊断体系.世界卫生组织曾认定中两医结合急腹症为中国5个世界领先的医学项目之一,确立了中国中西医结合急腹症治疗学的完整体系和学术地位。二是在中两医结合治疗腹部疑难急性疾病上取得重要突破。特别是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重症急性胰腺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和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多脏器衰竭(MODS/MOF)等腹部疑难危重症疾病,大大降低了病死率。三是首倡“以‘法’为突破口。抓‘法’求‘理”’的研究思路,促进了中两医结合理论研究的发展。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吴成中教授对通里攻下法、活血化瘀法、清热解毒法及理气开郁法等代表方剂进行了长期的实验研究,并且从单个治则研究转向不同治则之间的协同或增效作用的研究,预计在“十一五”及“十二五”期间能取得重大进展。四是形成药物疗法、手术疗法与微创技术三者完美结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在开展中西医结合研究中,吴成中教授始终把继承、创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指出中医和两医的结合、医学和药学的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技术结合是学科创新发展的根本。五是创建国家级重点学科,造就创新型学术团队。在吴咸中院士的直接领导下,长期形成了老、中、青三代中西医结合专家共同奋斗、和谐交替、持续发展的局面。吴咸中教授先后培养硕、博士近百名,他所领导的中两医结合临床(外科)先后人选同家“211工程”建设项目和天津市“重中之重”学科建设项目,成为全国中两医结合学界最富活力且最有影响的学科之一。  相似文献   

2.
吴咸中(1925-),男,满族,出生于辽宁省新民县。天津医科大学外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国家级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国家首批国医大师。吴咸中院士为我国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主要奠基人和全国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卓越开拓者。他创立并不断完善了中国中西医结合急腹症诊疗体系,实现了外科治疗学的重要变革。在重症胆管炎、重型胰腺炎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外科急危重症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他还首倡“以法为突破口、抓法求理”的中西医结合理论研究思路,推动了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和药学研究的有机结合,使中西医结合不断向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机制研究”日前通过了由天津市科委组织的科研成果鉴定,并获得专家好评。该研究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中西医结合急腹症专家吴咸中教授主持,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天津医科大学、南开大学与天津大学共同合作完成的,是继天津市科委“...  相似文献   

4.
吴咸中(1925~)是辽宁省新民县人,毕业于沈阳医学院。他是天津医科大学的主任医师、教授、院长、南开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我国中西医结合领域的开拓者之一。吴老主编的《新急腹症学》、《腹部外科实践》等专著,均是腹外科领域的权威著作。由于在中西医结合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曾多次应邀到美国、德国、日本、意大利、法国讲学。美国  相似文献   

5.
吴咸中院士 ,男 ,满族 ,192 5年 8月出生 ,辽宁省新民县人 ,中共党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 ,194 8年毕业于沈阳医学院。吴咸中院士曾任天津医学院院长。现任天津医科大学外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所长 ,天津市南开医院名誉院长 ;中华医学会副会长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名誉会长 ,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天津医学会名誉会长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终身主任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主编 ;同时 ,受聘国内外多所知名大学名誉或客座教授。吴咸中院士是我国著名普通外科专家 ,是我国第一代西学中的…  相似文献   

6.
全国第三届中西医结合急腹症学术会议于1988年9月16-19日在辽宁沈阳召开。来自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289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中西医结合急腹症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贺瑞麟教授主持。他指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研究工作已经走过了30年。30年的路程从探索、发展,到取得一定的成果。今天就是通过学术讨论,回顾、检阅、肯定成绩,找出差距,鼓舞士气,增强信心,继续在急腹症研究工作中不断前进,为中西医结合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吴咸中教授在会上做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30年的回顾与展望”的报告。这次学术会议从征集的400篇文章中,  相似文献   

7.
<正> 吴咸中,满族,1925年8月出生于辽宁省新民县。1948年毕业于沈阳医学院。现任天津医科大学教授,天津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外科博士点、国家重点学科及博士后流动站学科带头人,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名誉会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WHO专家咨询团成员等。1996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曾获中西医结合创业奖、香港柏宁顿孺子牛金球奖等奖励10余项。发表论文160余篇 出版专著12部。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腹症专业委员会主持召开的“急腹症基础和外科临床基本问题学术会议”于1991年4月8~13日,在广东省珠海市召开。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长,兼全国急腹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吴咸中教授、总会专职副秘书长陈士奎等总会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并分别作了“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基础的临床研究的若干设想”、“中西医结合新理论概念的创造与介评”的专题学术报告。此次学术会议共收到征文244篇,出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09,(24):120-120
2009年11月27—29日在福建省福州市召开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学术研讨会暨福建中西医结合研究院2009年学术年会,该会议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和福建中西医结合研究院主办。届时陈可冀院士、吴咸中院士等医药领域6位院士及相关专家到会,就中西医结合临床和科研思路与进展、中西医结合关键科学问题等进行大会报告。  相似文献   

10.
宽带     
吴咸中院士到天津市武清中医院考察6月23日上午,81岁高龄的工程院院士、中国中西医结合界的泰斗吴咸中教授冒着酷暑来到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考察指导。吴老对武清区中医院的发展与建设给予很高评价,并希望武清区中医院的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刘洪宇)信息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可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整合医学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中国工程院吴以岭院士从中医和西医各自的哲学和文化背景及学科特点、解放后中西医结合取得的重大成就及新时期中西医整合难得的历史机遇,充分肯定了中西医整合的历史必然性;强调了树立大科学观、加强中医科学属性研究,是实现中西医整合的先决条件;结合自己的学术研究和临床感悟,建议以人才培养、临床疗效及科学研究为关键突破口,推动中西医整合事业的发展。最后,吴院士提出:中西医整合应当是形而上和形而下有机结合的研究,是解决人类疾病和健康问题的可期待新医学。  相似文献   

12.
现实需求和学术发展决定了中西医结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医“辨证论治”也迎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在中西医结合背景下,中医“辨证论治”必须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发展思路,详细剖析了中医“辨证”和“论治”的传承和创新发展路径,为更好实现“辨证论治”的传承创新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最后,呼吁中医人砥砺奋发,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小细胞肺癌生存期短,是目前临床治疗的难题。西医研究在这一领域取得部分进展。中医治疗是中国特色,中医对小细胞肺癌有独到的认识和论治方法,已有的临床研究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提高疗效,但相关研究需进一步完善,以更好的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采用西药、中药及针灸等综合治疗方法治疗。结果经2~4个疗程治疗后,痊愈31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确切,且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李培教授为第二届四川省名中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在治疗脾胃病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慢性胃炎的治疗,李师基于审机认识,病证结合,衷中参西,形成独到的学术见解。"调畅气机,活血化瘀"尤为李师所重视,为立法遣方之本,贯穿治疗始终。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大有作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上海市中医防治非典型肺炎专家组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非典型肺炎)的认识、防治和研究工作。认为本病属中医温病范畴,病因为感受风温之邪或疫毒时邪。病位主要在肺,基本病理特点为风温、疫毒或挟湿或挟瘀壅阻肺络,耗气伤阴;甚则“肺之源绝”,出现憋闷、喘脱之危象;列出6种中医证型辨证论治方案;结合中医治疗病毒性疾病的成绩和治疗非典型肺炎的经验,阐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越性,即:(1)中医药早期干预可阻断病程的进一步发展;(2)中药可以减轻症状;(3)减少激素和抗生素用量;(4)促进炎症吸收,减少后遗症。介绍了防治非典型肺炎的3个中医研究课题的执行情况,以及非典型肺炎目前治疗中的热点、难点即肺纤维化问题的中医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事业发展迅速,取得了辉煌成就.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的成功实践,更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写照.吴咸中院士表示:未来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应定位于高层次发展,病证结合是尤为重要的途径和方法.吴院士指出中西医结合诊疗的关键在于明确诊断,重点是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中西医...  相似文献   

18.
姚新苗教授是第五批、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国医名师,浙江省名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康复医学学科带头人,从事中医骨伤科临床工作近40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疼痛疾病。本文通过对近年临床医案的整理与提炼,总结姚教授运用桂枝茯苓丸从“瘀”论治下肢静脉曲张的经验,翼以弘扬姚师的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  相似文献   

19.
胡晓梅,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青年名中医,从事中医血液病临床工作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自己的思辨特色。胡晓梅在治疗骨髓增殖性肿瘤方面,中西医结合,将西药减低剂量甚至停用,中医以益气解毒化瘀为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