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3 毫秒
1.
曹江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16):2105-2106
目的:评价齐拉西酮治疗躁狂发作激越行为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数字随机分组对照的方法,对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双相Ⅰ型躁狂发作患者70例,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35例与氟哌啶醇组35例,齐拉西酮每日总量不超过160mg,氟哌啶醇每日总量不超过30mg。于治疗前、治疗后24h、48h、72h及1周末采用PANSS的兴奋因子量表评定疗效,用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安全性。结果:两组药物对患者的兴奋激越症状均能快速起效,各时点两组间减分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两种药物疗效相当。氟哌啶醇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比例显著高于齐拉西酮组(P<0.05),其余各项无显著差异。结论:齐拉西酮与氟哌啶醇治疗躁狂发作患者的激越症状均有明显疗效,但是齐拉西酮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甲磺酸齐拉西酮注射液和氟哌啶醇注射液对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6例伴急性激越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进行随机单盲临床对照研究,观察组给予注射用甲磺酸齐拉西酮10~20 mg/次肌内注射,每日总量不超过40 mg ;对照组给予氟哌啶醇针剂5~10 mg/次肌内注射,每日总量不超过30 m g。两组药物根据病情需要4~6 h后可重复使用,每日注射不超过3次,疗程3 d。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6、24、48、72 h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兴奋因子(PANSS‐EC)评定激越症状,于治疗前、治疗后72 h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CGI‐SI)评价疗效;采用锥体外系不良反应量表(SAS)、药物不良反应量表(TESS)、实验室检查评价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在治疗后2 h PANSS‐EC评分即显著降低,其他各观察点 PANSS总分、PANSS‐EC评分及CGI‐SI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但观察组和对照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2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3.49%( P<0.05)。结论注射用甲磺酸齐拉西酮能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激越症状,疗效与氟哌啶醇相当,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国产甲磺酸齐拉西酮注射液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伴急性激越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进行随机单盲临床对照研究。观察组给予国产甲磺酸剂拉西酮注射液10~20 mg肌肉注射,每日总量不超过40 mg;对照组给予氟哌啶醇注射液5~10 mg肌肉注射,4~6 h后可重复使用,每日总量不超过30 mg,每日注射不超过3次,疗程3 d。于治疗前、治疗后2 h、6 h、24 h、48 h及72 h评定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兴奋因子评分(PANSS-EC),于治疗前、治疗后72 h评定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采用不良事件报告、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和实验室检查评定疗效及副作用。结果治疗72 h后,2组PANSS和PANSS-EC总分都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30.0%)与对照组(20.0%)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0.0%)与对照组(36.7%)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肌强直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甲磺酸齐拉西酮注射液能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急性激越症状,疗效与氟哌啶醇相当。  相似文献   

4.
吕长波  肖一妙  陈李静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7):2102-2102,2127
目的:评价齐拉西酮注射液对精神分裂症急性兴奋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89例精神分裂症急性期中度兴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齐拉西酮和氟哌啶醇常规肌肉注射,症状量表(PANSS)兴奋因子(PANSS-EC)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天后,齐拉西酮和氟哌啶醇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52.08%和48.78%,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锥体外系的发生率高于研究组(P<0.01).结论:齐拉西酮和氟哌啶醇的疗效相当,齐拉西酮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齐拉西酮注射液对精神分裂症急性兴奋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89例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齐拉西酮和氟哌啶醇常规肌肉注射,症状量表(PANSS)兴奋因子(PANSS-EC)评定临床疗效,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天后,齐拉西酮和氟哌啶醇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52.08%和48.78%,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锥体外系的发生率高于研究组(P<0.01).结论:齐拉西酮和氟哌啶醇的疗效相当,齐拉西酮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6.
吕长波  吴光现  李超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8):2210-2210,2270
目的:评价齐拉西酮注射液对急性老年期精神和行为障碍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49例急性老年期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齐拉西酮和氟哌啶醇常规肌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天后,齐拉西酮和氟哌啶醇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61.5%和60.9%.治疗前后(PANSS)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锥体外系的发生率高于研究组(P<0.05或<0.01).结论:齐拉西酮和氟哌啶醇对老年期精神和行为障碍的疗效相当,齐拉西酮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合并碳酸锂治疗女性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联合碳酸锂治疗组(研究组)和利培酮联合碳酸锂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观察4周。分别采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5.0%和87.5%,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39,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轻微,在EPS、体重增加及催乳素升高等方面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齐拉西酮联合碳酸锂治疗女性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有良好疗效,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肌注齐拉西酮与氟哌啶醇快速控制精神分裂症激越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36例精神分裂症伴激越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肌注齐拉西酮或氟哌啶醇3天,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激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两组问疗效相当,齐拉西酮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氟哌啶醇组。结论:肌注齐拉西酮注射液控制精神分裂症激越症状疗效与氟哌啶醇相当,安全性与耐受性明显优于氟哌啶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丙戊酸钠联合齐拉西酮对双相情感障碍Ⅰ型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双相情感障碍Ⅰ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与奥氮平,观察组采用丙戊酸钠与齐拉西酮。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躁狂症状评分。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治疗后躁狂症状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相比,丙戊酸钠联合齐拉西酮在改善双相情感障碍Ⅰ型患者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躁狂症状得到较好控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氯硝西泮注射液与氟哌啶醇注射液治疗急性躁狂发作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躁狂发作患者65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氯硝西泮组与氟哌啶醇组,其中氯硝西泮组患者33例,氟哌啶醇组32例,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YMR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氯硝西泮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9%,氟哌啶醇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YMR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YM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01),两组间比较,Y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氟哌啶醇组不良反应发生较多,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硝西泮注射液治疗急性躁狂发作的疗效与氟哌啶醇注射液相当,但安全性更高,耐受性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喹硫平对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及依从性。方法:将100例双相障碍躁狂发作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喹硫平与丙戊酸镁治疗,疗程为8周。用倍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喹硫平组BRMS分值明显下降(基线为32±7;第8周5±2);丙戊酸镁组BRMS分值也明显下降(基线为31±7;第8周6±2)。喹硫平组与丙戊酸镁组从第2周BRMS分值下降都比较明显,疗效无显著性差异(t=2.875,P>0.05);第8周末喹硫平组临床痊愈率为52%,丙戊酸镁组临床痊愈率为50%,(x2=1.357,P>0.05)未见明显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均在用药早期出现。喹硫平组随着治疗延续而逐渐耐受,临床脱落率为8%,而丙戊酸镁组随着剂量增高而上述症状加重,临床脱落率为18%,两组脱落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喹硫平与丙戊酸镁对双相躁狂发作皆有较好疗效,疗效相当。喹硫平治疗依从性更高。  相似文献   

12.
<正>双相情感障碍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精神性疾病,表现为既有躁狂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患者病程复杂、功能残疾相对较高,致残率、复发率高,社会危害大。临床上常应用药物和心理支持治疗,但个体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患者疗效欠佳~([1])。森田疗法是一种由日本的森田正马教授创立的心理治疗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联合碳酸锂对双相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60例双相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帕利哌酮缓释片+碳酸锂联合治疗组(研究组)和碳酸锂单药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期均为8周。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治疗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对比分析治疗2周、4周及8周后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对比:基线期HAMD-17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及4周后研究组较对照组HAMD-17评分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研究组和对照组HAMD-17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第2周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周末和第8周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抑郁障碍较单用碳酸锂起效更快,不良反应相当。  相似文献   

14.
梁军平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5):79-80,83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患者给予阿立哌唑及丙戊酸钠后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46)给予阿立哌唑进行治疗.对照组(n=46)给予丙戊酸钠缓释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CGI—S—BP及YMRS评分、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④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时间越长,其CGI—S—BP及YMRS评分越低,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前两周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的后两周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及痊愈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丽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治疗中,阿立哌唑及丙戊酸钠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及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张静  常丽艳  费远方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6):655-656,664
目的:观察阿立哌唑合用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重症抑郁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6例重症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8例,分别用阿立哌唑合用文拉法辛缓释片及单用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疗程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4、6、8周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的病情严重程度(CGI-SI)、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HAMD、HAMA评分较治疗前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2.13,1.32,P<0.05);两组间2、6、8周HAMD评分及2、6周HAMA评分差异有显著性(t=2.03~3.00,P<0.05~0.01);观察组有效率82%,对照组有效率57%,差异有显著性(χ2=4.139,P<0.05);两组TES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t=2.42,P<0.05)。结论:阿立哌唑合用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重症抑郁障碍疗效较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喹硫平和利培酮合并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双相躁狂发作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78例双相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喹硫平组(喹硫平合并丙戊酸镁缓释片)和利培酮组(利培酮合并丙戊酸镁缓释片),疗程6周,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6周未采用Beck—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周末,喹硫平组痊愈率76.92%(30/39),有效率94.87%(37/39);利培酮组痊愈率71.79%(28/39),有效率92.31%(36/39)。两组疗效尢屁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出现不良反应,喹硫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程度轻。结论:喹硫平和利培酮合并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双相躁狂发作的疗效相当,喹硫平合并丙戊酸镁缓释片起效快,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7.
Bipolar I disorder occurs in approximately 1% of the adult population, and it affects women and men equally. Women develop bipolar II disorder, bipolar depression, mixed mania, and a rapid-cycling course of illness more commonly than men and are at greater risk of such comorbid conditions as alcohol use problems, thyroid disease, medication-induced obesity, and migraine headaches. The treatment of bipolar disorder remains challenging. Although lithium reduces symptoms and prevents recurrence with good efficacy,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patients stop taking it. Furthermore, several anticonvulsants and antidepressants are prescribed off label for acute episodes and prophylaxis despite the lack of adequate research support. Psychotherapy may alleviate mania or depression and improve treatment compliance, yet its ability to prevent relapse remains uncertain. Changes throughout the reproductive cycle also have an impact on the onset and presentation of bipolar symptoms and the choice of treatment. 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common presentations and comorbidities, along with approaches to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women with bipolar disorder.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青少年双相障碍患者的执行功能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Stroop色词测验(SCW)、空间广度测验、数字序列测验和伦敦塔测验分别对30例青少年双相抑郁发作患者和30例青少年双相躁狂发作患者(研究组)以及30名健康青少年(对照组)进行执行功能评估.结果 (1)治疗前后,研究组全部执行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抑郁发作组和躁狂发作组WCST中的非持续性错误数(NRPE)、完成第一个分类的应答数(RF)以及SCW中的卡片A、卡片B、卡片C的反应时间(RTA、RTB、RTC),以及干扰效应反应时(SIE)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NRPE:(27.30±5.19)个,(31.77±6.13)个;RF:(30.60±7.41)个,(35.33±9.06)个;RTA:(53.40±8.97)s,(63.63±8.85)s;RTB:(81.93±8.44)s,(93.87±6.98)s;RTC:(127.27±12.52)s,(160.27±13.70)s;SIE:(45.33±13.90)s,(66.40±13.56 s),P<0.05或P<0.01].治疗8周后,抑郁发作组和躁狂发作组的RF、TOL、RTA、RTB、RTC以及SIE等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除RTA和RTB外,治疗后抑郁组的其他执行功能测验成绩与治疗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躁狂组全部执行功能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伦敦塔测验和分类数(CC)与病程呈负相关(均P<0.05),持续错误数(RPE)、NRPE和RF以及SIE等指标与病程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青少年双相障碍患者在整个疾病过程中存在执行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小剂量利培酮强化抗抑郁剂治疗对双相抑郁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符合入组标准的住院患者,先接受2周的丙戊酸钠( valproate,VPA)合并西酞普兰( citalopram,CIT)治疗。2周末相对于基线的蒙哥马利抑郁量表( Montgomery and Asberg Depression Scale,MADRS)减分率〈50%者按照1:1的比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配至丙戊酸钠+西酞普兰组( VPA+CIT)或丙戊酸钠+西酞普兰+利培酮组( risperidone,RIS),接受为期6周的随机开放治疗,进行疗效评价及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终点VPA+CIT+RIS组和VPA+CIT组MADRS、简明精神病量表( 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严重程度( 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severity of illness,CGI-S)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改善程度( 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improvement of illness,CGI-I)评分较导入期末均明显降低,其中MADRS、BPRS 、杨氏躁狂量表( Young Mania Rating Scale,YMRS)两组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CGI-I 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BPRS阳性因子评分两组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机治疗第1周末BPRS阳性因子评分VPA+CIT+RIS组较VPA+CIT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VPA+CIT+RIS组较VPA+CIT组在改善阳性精神病性症状方面起效更快。在随机治疗第2周,VPA+CIT+RIS组有效率为66.0%,VPA+CIT组为33.3%,显示VPA+CIT+RIS组较VPA+CIT组起效更快。结论 VPA+CIT+RIS与VPA+CIT治疗双相抑郁发作均安全有效。在快速起效及降低转相风险方面,VPA+CIT+RIS组优于VPA+CIT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