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明清以来苏州、徽州的区域互动与江南社会的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清以来随着徽商向江南经济中心苏州的移徙,两地经济、文化互动日趋频繁。财力雄厚 的徽商将巨额的商业资本汇聚到苏州,大大增强了苏州的活力。徽商的商业利润输回徽州,却加固着徽州 宗族社会的旧秩序。苏州与徽州的互动,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  相似文献   

2.
明清以来随着徽商向江南经济中心苏州的移徙,两地经济、文化互动日趋频繁。财力雄厚的徽商将巨额的商业资本汇聚到苏州,大大增强了苏州的活力。徽商的商业利润输回徽州,却加固着徽州宗族社会的旧秩序。苏州与徽州的互动,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  相似文献   

3.
徽商章回体自传《我之小史》的发现及其学术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合族谱、方志、文集、日记等,对新近发现的徽商章回体自传《我之小史》之创作、抄录过程以及资料来源等作了较为细致的考证,分析了该书所独具的学术价值。指出《我之小史》是目前所知徽州历史上唯一的一部由徽商撰写、自叙家世的小说,因其内容的纪实性,对于明清以来社会文化史的研究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苏、扬、徽风俗互动由徽商自任媒介,呈现不同方式。苏、徽之间因苏州文化底蕴厚,区位优势强,风俗互动表现为渗透基础上的互融;徽、扬之间,徽商在扬占主导地位,不仅塑造了扬州风俗的个性,还衍化为“扬气”,与“苏意”共领一代风骚;徽州本土既接受苏、扬风俗的辐射,产生与之有密切联系的“徽派”,也能基本保持原来的传统。  相似文献   

5.
徽州臭鳜鱼     
徽菜,发祥于南宋时期古徽州今绩溪、歙县一带,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徽州传统的民间菜肴。徽菜与明清徽商的活动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蕴含着丰富的安徽传统文化,历史上曾经有过数百年的辉煌,被列为中华八大菜系之一。徽菜的风格特点与其他菜系不同,作为一种区域性菜系,它立足本地优势,善于发挥原料本身的滋味,即保持原汁原味。如常用火腿佐料、冰糖提鲜、料酒除腥提香,以烹饪山珍野味而显其特色著称于世!徽菜自古以来的风格特点是:  相似文献   

6.
诗朗诵在日本,朗诵诗歌被老年人视作一种既健体又健心的活动.日本的健康专家认定,老年人经常朗诵诗歌可以增强肺活量,改善记忆力,甚至还可预防老年痴呆症的发生,血栓患者还可以恢复说话功能.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徽商是中国名商帮,曾经诞生了诸多成功的大商人,而其中盐、典、茶、木是传统徽商经营的四大行当,其中歙县多盐商,休宁多典当商,婺源则多茶商和木商。晚清以后,徽商在盐业和典当业的经营上逐渐走向衰弱,在茶业和木业两大行当依然保有一定优势。到民国时期,徽商则更加衰落下去,大部分徽州人已经不再像明清时代那样驰骋全国商场,而是选择了默默的躬耕垄亩。不过在上海,我们却惊喜地发现,依然有一些徽州商人活跃的身影,他们可以说是“末代徽商”,以其祖辈所拥有的徽商经营理念,结合现代经营谋略,创造了徽商没落时期一个中小商人所能成就的辉煌。他们的家庭生活,也是一个普通上海人家曾经有过的生活,从中可以见到社会与时代的变迁。我们对他们的后裔进行了采访,以下是部分采访内容。录音和访谈时间是2005年4月20日、10月30日。参考资料则包括民国丙寅年(1926年)俞崇融等人修纂的《星源西冲俞氏宗谱》,2005年俞昌泰编纂的《西冲俞氏正和堂家谱》等字材料。整理稿业经口述本人审订。口述的父亲俞仁耀,安徽省婺源县人,1896年出生,字千良,号龙甫,乳名秉烛。8岁在乡下私塾3年,11岁(1907年)进村头杂货店学徒六年,17岁务农4年,21岁(1917年)到上海,在陈家渡(北新泾)达亨昌木行学徒3年,24岁干曹家渡裕丰木行和源昌盛木行(婺源人俞子标为老板)就职,7年后该行亏损歇业。31岁与人合股开设协泰祥木行,以后又抽资金和别人开设协义木行。1943年,俞仁耀用拆股的钱,回乡置田,合并祖传4亩共计11亩田。抗战胜利后,独资在原地(今万航渡路,抗战前称极司非尔路,1466至1468号)开了协泰祥良记木行。1956年公私合营,1962年退休,1989年病逝于上海。口述俞昌泰,仁耀第三子,1933年出生于上海,中国医科大学本科毕业,原主治医生,现居上海。[编按]  相似文献   

8.
徽学研究从其发端、拓展到进一步深入,均以新史料的发现,整理与利用为其前提。唐力行教授新著《徽州宗族社会》一书正是传承并体现了徽学研究的这一整体趋势及其学术传统。该书结合传世文献及田野调查所得,透过具体的微观研究分析宏观的社会结构,为我们系统展示了明清以来徽州宗族社会的生活画卷。尽管对于书中的某些史料与观点仍可见仁见智,但整体而言,该书已足当为20世纪80年代中叶以来徽州社会史研究方面最为重要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明清徽州以其强大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实力,对周边地区产生深远的影响,徽州与毗邻区域的地域关系有必要纳入考察范畴。本文从旌德改隶个案着手,认为当地人对徽州的地域认同并未扭转,这一现象兼有历史与现实的因素。长期以来旌德与徽州保持着密切的经济联系,人文领域亦深受徽州熏陶,"朝奉"一词在当地的文化意蕴与徽州相同。观察旌德与徽州的经济交流和社会互动,分析旌德人"向徽"心理的形成,有助于理解皖南社会之变迁历程,揭示明清以来地域关系的多元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徽州与苏州之间的文化互动,主要是以徽人的商业活动与家族迁徙的形式完成的.徽州人在促进了异地繁荣的同时,将宗族意识重新输回故里,在徽州建宗祠、编宗谱、立义庄、修族墓,维护了徽州社会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