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金涛  胡宇  刘超 《天津医药》2016,44(10):1233-1237
目的 探讨缺血预适应对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 方法 90 只成年清洁级 SD 大鼠随机均分为 3 组, A 组为假手术组, B、C 组建立 SD 大鼠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并对 C 组大鼠进行缺血预适应干预。 于缺血再灌注后 0、2、6、12、24 h 采集血标本测定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技术检测肝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 及白细胞介素(IL)-1β 水平; 采集肝组织标本测定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流式细胞仪测定肝细胞线粒体膜电位。 结果 B、C 组大鼠的血清转氨酶、TNF-α、 IL-1β 及 MDA 水平均明显高于 A 组(P< 0.05); B、C 组大鼠的凝血酶原活动度和胆碱酯酶低于 A 组(P< 0.05); B、C 组大鼠肝脏 SOD 水平明显低于 A 组;C 组大鼠各项指标均优于 B 组(P< 0.05)。 缺血再灌注发生后肝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在 0 h 后即达到最低值, 此后呈逐渐上升趋势(P< 0.05), 并且 C 组的肝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在各时段均高于 B 组(P< 0.05)。 结论 缺血预适应对肝细胞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缺血预适应可以通过减少炎症因子 TNF-α 及 IL-1β 的释放, 提高 SOD 拮抗自由基的活性, 减轻线粒体损伤等途径发挥其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琼  陈其彬  傅小云  喻田 《贵州医药》2006,30(11):963-965
目的 研究缺血预处理(IP)对离体大鼠心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方法 采用Langendorff装置建立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缺血预处理组(IP)、5-羟葵酸(5-HD)拮抗缺血预处理组(5HD IP),每组6只.各组平衡末、缺血前、再灌注末分离心肌线粒体并测定线粒体膜电位.结果 再灌注末,缺血预处理组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5HD IP组线粒体膜电位较lP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缺血预处理能明显减轻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对大鼠心肌线粒体膜电位功能的损害,而5HD能部分废除该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番茄红素的抗大鼠脑缺血活性,探讨其线粒体作用机制。方法:10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番茄红素低、中、高剂量组(50,100和200 mg.kg-1),各组均在缺血前1 h灌胃给药。采用Longa线栓法造成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后再灌注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4 h,观察大鼠神经行为学表现、脑组织梗死率以及脑组织水肿程度的改变;同时检测缺血侧(损侧)脑组织ATP含量、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及线粒体呼吸链复合酶IV活性。结果:番茄红素能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行为学评分降低,显著降低脑组织梗死率和水肿程度。番茄红素能增加缺血脑组织的ATP含量,提高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增强呼吸链复合酶IV活性。结论:番茄红素对大鼠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保护和改善细胞能量代谢和线粒体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TMZ)对自体肝移植大鼠脂肪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0 只Wistar 大鼠喂食高脂饲料诱导脂肪肝模型后,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Model)组和TMZ 组,每组10 只。采用脂肪肝大鼠自体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再灌注6 h 后取材,分别观察血浆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肝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以及肝组织病理情况。Western blot 法检测肝组织Bcl-2、 Caspase-3 的表达水平;TUNEL 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术后6 h,与Model 组相比,TMZ 组血浆ALT、AST、肝组织MDA 含量明显降低(P < 0.05),肝组织SOD 含量增高(P < 0.05)。TMZ 组肝组织中Bcl-2 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Model 组,而活化的Caspase-3 的水平明显降低(P < 0.05)。肝组织HE 染色及TUNEL 显示TMZ 组肝细胞水肿、肝窦狭窄及肝细胞凋亡明显轻于Model 组。结论在缺血再灌注时,TMZ 减少氧化应激,促进Bcl-2 表达,抑制 Caspase-3 的活化,减少肝细胞凋亡,对大鼠脂肪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乌司他丁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肝细胞线粒体的保护作用. 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药物实验组, 每组10只. 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为阻断肝门30 min, 再灌注120 min. 缺血前30 min, 假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入0.9%氯化钠溶液2 mL, 药物实验组经尾静脉注入含乌司他丁(5万U&#8226;kg-1)的0.9%氯化钠溶液2 mL. 再灌注后立即检测肝细胞线粒体的细胞色素C、三磷腺苷(ATP)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 结果再灌注后, 模型对照组细胞色素C、ATP含量及SOD活性显著低于假手术对照组(P<0.01), MDA含量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0.01);药物实验组细胞色素C、ATP含量及SOD活性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或P<0.01), MDA含量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 结论乌司他丁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肝细胞线粒体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测定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模型大鼠中P-选择素在肝脏组织的表达,探讨HIRI的发病机制.方法 将32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SO组)、缺血30 min组(Ⅰ组)、缺血30 min再灌注30 min组(IR 30 min组)、缺血30 min再灌注1 h组(IR 1 h组).采用Pringle 法制作HIRI模型.采用SP试剂盒测定肝组织中P-选择素含量.结果 缺血30 min后,肝组织中P-选择素的表达较SO组无明显差异;再灌注1 h后,P-选择素在肝组织血管内皮、肝细胞内广泛表达,较SO组差异显著.结论 在大鼠肝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肝组织中P-选择素的表达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7.
依达拉奉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祖军  马俊清  余厚友  黄杨  张永和  陈军 《医药导报》2009,28(10):1268-1270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 MIRI模型制备完成后,30只SD大鼠随即分为假手术组(0.9%氯化钠溶液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0.9%氯化钠溶液预处理)、依达拉奉组(依达拉奉预处理). 假手术组开胸后只穿线不结扎,缺血-再灌注组和依达拉奉组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用止血钳固定持续缺血30 min,放松止血钳120 min. 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以及心肌坏死组织质量. 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的SOD活性明显降低,MDA、CK-MB、TNF-α含量明显升高,其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依达拉奉组SOD活性明显升高,MDA、CK-MB、TNF-α含量明显降低,其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依达拉奉组AAR、IS/AAR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依达拉奉预处理对MIRI具有保护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提高SOD活性,减轻氧自由基对细胞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管小萌  徐桂萍  王晓丽 《安徽医药》2015,19(12):2272-2275
目的: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后肺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24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3组(n=8):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七氟醚组,阻断肝门30 min后建立大鼠70%肝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 S组)仅游离肝门,但不阻断;肝缺血再灌注组( IR组)采用阻断肝门30 min,再灌注1 h的方法制备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七氟醚预处理组( SP组)吸入2.1%七氟醚30 min,停止吸入10 min后制备肝缺血再灌注模型。于再灌注1 h时处死动物,留取肺组织,测定湿/干重比( W/D比),采用比色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及丙二醛( MDA)含量,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法( TUNEL)检测细胞凋亡,计算细胞凋亡指数( AI),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核蛋白NF-κBp65表达,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与S组比较,IR组和SP组再灌注各时点肺组织W/D比值、细胞凋亡指数( AI)和NF-κB 活性水平及MDA含量均显著增高(均P<0.05);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IR组比较,SP组W/D比值、细胞凋亡指数(AI)、NF-κB表达水平与MDA含量显著降低(均P<0.05);而SOD活性显著增加(P<0.05);SP组肺组织损伤较IR组减轻。结论细胞凋亡可能在肝缺血再灌注肺损伤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七氟醚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后肺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降低肺组织NF-κB的活性,从而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张莹  石承先  朱星玮 《贵州医药》2010,34(4):298-301
目的探讨移植肝冷保存-再灌注中肝细胞线粒体DNA ATPase8基因表达改变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1)Wistar大鼠186只,采用改良"二袖套法"复制大鼠肝移植模型,动物随机分为A组(冷保存30min组),B组(冷保存6h组),C组(冷保存12h组)和D组(假手术对照组),分别于制模后于12h、24h、3d、5d、7d采集标本,保证每时相点存活大鼠6只。(2)观察线粒体形态变化,检测各组大鼠肝脏SOD、ATP含量和肝细胞凋亡数量。(3)采用RT-PCR检测mtDNA ATPase8 mRNA表达。结果冷保存-再灌注后早期(12h),A、B、C3组SOD、ATP含量、ATPase8 mRNA表达均降低,C组显著低于A组、B组(P〈0.05),并且C组肝细胞线粒体受损较重,凋亡数量明显多于A组、B组(P〈0.05)。再灌注24h后A、B、C3组SOD、ATP含量、ATPase8 mRNA表达升高,线粒体损伤减轻,肝细胞凋亡减少。结论冷保存-再灌注后ATPase8基因表达量和ATP含量减少,细胞凋亡增多,并且冷保存时间的延长,再灌注后变化越显著,提示ATPase8基因表达异常可能是影响肝细胞凋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川芎嗪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川芎嗪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生理盐水组和川芎嗪组。其中空白对照组大鼠直接处死;假手术组开腹后60 min关闭腹腔;缺血再灌注组阻断70%肝血流60 min,再灌注4 h;生理盐水组予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8 ml/kg,30 min后阻断70%肝血流60 min,再灌注4 h;川芎嗪组予腹腔内注射川芎嗪80 mg/kg,30 min后阻断70%肝血流60 min,再灌注4 h。速率法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血白介素-1(IL-1)、白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改变。结果:川芎嗪组血清ALT、AST、IL-1和TNF-α水平均比缺血再灌注组和生理盐水组明显降低(P〈0.05),而IL-10则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病理结果显示,川芎嗪组大鼠肝细胞损伤较缺血再灌注组和生理盐水组为轻。结论:川芎嗪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生成及促进抗炎细胞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noninvasive delayed limb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NDLIP)促进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KATP)开放,发挥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神经保护作用的相关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I/R组、NDLIP组和NDLIP+5-HD组,每组12只。缺血1h/再灌注24h后进行神经行为评分,TTC染色法测量脑梗死面积。提取缺血皮层线粒体,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和呼吸链复合体Ⅰ、Ⅱ及Ⅳ的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缺血大脑皮层中Bax、Bcl-2和Caspase 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I/R组相比,NDLIP组神经行为评分明显降低,脑梗死面积明显缩小,NDLIP可对抗脑缺血I/R损伤,发挥神经保护作用。NDLIP组缺血皮层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幅度较小,线粒体复合体活性明显提高,Bax/Bcl-2比值与Caspase 3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降低,NDLIP可改善I/R后脑组织线粒体功能,抑制I/R后线粒体相关凋亡通路。mitoKATP抑制剂5-HD可减弱甚至抵消以上保护作用。结论:NDLIP可能通过促进mitoKATP开放而减轻大鼠脑I/R损伤。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观察缺血后适应 (PostC) 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 (PLA) 表达的影响,探讨缺血后适应PostC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MIRI) 的机制。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 (Sham) 组、缺血再灌注 (I/R) 组、 缺血后适应 (PostC) 组、 c-Jun氨基末端激酶 (JNK) 抑制剂 (I-JNK) 组、 JNK激活剂+缺血后适应(Ani+ PostC) 组和JNK激活剂 (Ani) 组6组。构建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 利用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 和肌钙蛋白I (TnI) 试剂盒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 采用流式细胞仪在基础状态、 缺血30 min、 再灌注30 min、 再灌注60 min 及再灌注3 h检测PLA表达水平; 使用2, 3, 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 (TTC) 染色检测心肌梗死面积; 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磷酸化JNK (P-JNK) 表达水平。结果 (1) I/R组CK-MB、 TnI水平及心肌梗死面积高于Sham组 (P<0.05); PostC组和I-JNK组CK-MB、 TnI水平和梗死面积低于I/R组 (P<0.05); 与PostC组相比, Ani+PostC组和Ani组CK- MB、 TnI水平和梗死面积明显升高 (P<0.05)。(2) 与Sham组相比, I/R组缺血后各时间点PLA表达水平升高 (P< 0.05)。在MIRI不同时间点, I/R组、 Ani+PostC组及Ani组PLA表达水平逐渐上升 (P<0.05); 在再灌注60 min和3 h,与I/R组相比, PostC组和I-JNK组PL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 (P<0.05)。与PostC组相比, Ani+PostC组和Ani组PL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P<0.05)。(3) I/R组P-JNK水平高于Sham组 (P<0.05)。PostC和I-JNK抑制了P-JNK的生成 (P< 0.05), 而Ani促进P-JNK水平升高 (P<0.05); 与PostC组相比, Ani+PostC组和Ani组P-JNK水平明显升高 (P<0.05)。结论 PostC通过抑制JNK MAPK的磷酸化而减少再灌注过程中PLA的表达, 从而减轻MIRI。  相似文献   

13.
甘草酸二铵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甘草酸二铵(DG)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经右颈总动脉行左心室插管,于给药前、注药后10min,缺血即刻、20min及再灌注即刻、30、60min时,分别测定各组左心室内压峰值(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左心室等容收缩期最大压力变率(+dp/dtmax)、左心室舒张期压力下降最大变率(-dp/dtmax),以评价左心室功能。结果:与基础值比较,给予DG后LVSP、 dp/dtmax、-dp/dtmax都下降(P<0.05,P<0.01),LVEDP上升(P<0.01)。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缺血再灌注组的LVSP、+dp/dtmax、-dp/dtmax呈进行性下降,LVEDP呈进行性上升。DG组的缺血20min,再灌注即刻,30、60min的LVSP、 dp/dtmax 、-dp/dtmax显著高于同时间点的缺血再灌注组(P<0.01),LVEDP显著低于同时间点缺血再灌注组指标(P<0.01)。结论:甘草酸二铵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30 min后松开,再灌注6 h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预处理组(EGCG组).再灌注结束后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心肌细胞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性和心肌梗死范围(IS/AAR%),并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各组凋亡细胞及凋亡指数(AI),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的超微结构变化,并进行组阃比较.结果 与I/R组相比,EGCG可明显降低CK-MB值[(951.57±123.71)与(1 826.38±205.32),P<0.01],降低Caspase-3活性[(0.56±0.17)与(0.81±0.20),P<0.01],减少心肌梗死范围(IS/AAR%)[(26.73±5.22)与(41.56±6.81),P<0.01].与I/R组比较,TUNEL检测示EGCG显著降低AI值[(7.39±2.43)与(15.62±4.28),P<0.01].与I/R组相比,EGCG组透射电镜下心肌细胞形态改变显著减轻,肌原纤维排列较整齐,线粒体嵴光滑.结论 EGCG对大鼠再灌注损伤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Caspase-3激活、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新型神经保护剂TQ0701-2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依达拉奉组(3.0mg/kg)以及TQ0701-2高剂量组(6.0mg/kg)、中剂量组(3.0mg/kg)、低剂量组(1.5mg/kg)。假手术组仅进行手术而不造成缺血状态,其余各组均采用Longa线栓法制备大鼠MCAO模型,在缺血2h后进行再灌注。TQ0701-2三个剂量组和依达拉奉组分别在缺血前30min以及再灌注0、2h尾静脉注射TQ0701-2和依达拉奉,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则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再灌注24h后观察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症状、脑组织梗死率以及病理组织学的改变。结果: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严重,脑组织梗死率也明显增高(P〈0.01vs假手术组)。与依达拉奉的保护作用相同,TQ0701-2高中低三个剂量均能显著降低MCAO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和脑组织梗死率(P〈0.01vs模型组),并且三个剂量的改善作用是随着浓度增大而增强的,具有剂量相关性。另外,TQ0701-2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所致的神经元变性、坏死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研究表明,依达拉奉衍生物TQ0701-2对大鼠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线粒体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健康杂交狗全肝缺血再灌注模型,检测肝功能、线粒体H+-ATP酶活性及电镜观察线粒体形态的变化。结果肝功能指标的测定:对照组、实验组较假手术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模型制作成功。实验组较对照组ALT、AST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粒体结构及功能检测:阻断组较假手术组H+-ATP酶活性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较对照组H+-ATP酶活性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线粒体分级为0级;对照组:缺血15min线粒体分级为2 ̄3级;再灌注损伤1h线粒体分级为4级;实验组:缺血15min,分级为1 ̄2级;再灌注损伤1h线粒体分级为2 ̄3级。结论乌司他丁对线粒体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为稳定线粒体脂质双分子膜,增高线粒体H+-ATP酶活性,保护线粒体结构及其功能,从而保护肝细胞,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7.
Recently,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is thought of as an important factor leading to a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Our previous reports show that mitochondria-related toxicity, including respiratory chain inhibition (RCI) an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induction, can be detected by the modification of sugar resource substitution and high oxygen condition. However, this in vitro model does not detect 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MPT)-induced toxicity. Another study with a lipopolysaccharide-pre-administered rodent model showed that ischemia/reperfusion induced ROS, sensitized the susceptibility of MPT pore opening and, finally developed drug-induced liver toxicity. Based on this result,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hypoxia/reoxygenation (H/R) treatment mimicking the ischemia/reperfusion on MPT-dependent toxicity, aiming to construct a system that can evaluate MPT by drugs in hepatocytes. Mitochondrial ROS were enhanced by H/R treatment only in the galactose culture condition. Amiodarone, benzbromarone, flutamide and troglitazone which induced MPT pore opening led to hepatocyte death only in combination with H/R and galactose. Moreover, this alte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suppressed in hepatocytes lacking cyclophilin D. In conclusion, MPT-induced cytotoxicity can be detected by activating mitochondrial function and H/R. This cell-based assay system could evaluate MPT induced-cytotoxicity by drugs, besides RCI and ROS induction.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血栓素/前列环素体系的动态变化,探讨中药川芎嗪注射液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日本大耳白兔30只,随机均分为3组:假手术组、再灌注组、川芎嗪组。复制在体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在缺血前、缺血1 h、再灌注1、3、5 h分别经颈总动脉抽血检测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计算其比值;实验结束时取肾组织检测TXB2和6-keto-PGF1α含量与比值。结果:再灌注组血浆TXB2含量随缺血和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呈阶梯性升高,与假手术组各时点相比均明显升高(均P〈0.01);川芎嗪组血浆TXB2含量与再灌注组及假手术组同时相点比较,均明显下降(均P〈0.01)。川芎嗪组血浆TXB2/6-keto-PGF1α在缺血和再灌注各时点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均显著低于再灌注组(均P〈0.01)。川芎嗪组与再灌注组比较肾组织TXB2、TXB2/6-keto-PGF1α下降非常明显(均P〈0.01),6-keto-PGF1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能抑制血小板释放TXA2,调控TXA2/PGI2的平衡,遏制无复流现象,故可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川芎嗪(LGT)、维生素C(VitC)联合使用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时肝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实验兔40只,随机分为肝缺血-再灌注组(A组)和肝缺血-再灌注+ LGT治疗组(B组)、肝缺血-再灌注+VitC治疗组(C组)和肝缺血-再灌注+LGT+VitC治疗组(D组)。在再灌注45min时,分别检测肝组织内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一磷酸腺苷(AMP)含量、总腺苷酸量(TAN)、能荷(EC)、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一氧化氮代谢产物(NO_2~-/NO_3~-)水平。结果:与A组比较,D组肝组织内ATP、TAN、EC、NO_2~-/NO_3~-含量及SOD活性均明显增高(P<0.05,P<0.01),MDA含量显著减少(P<0.01)。结论:LGT联用VitC可通过降低体内氧自由基水平、提高一氯化氮水平,而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的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