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纯钛钛片经喷砂及喷砂酸蚀处理后,表面氧化膜金相结构和化学成分的变化及对成骨细胞黏附和生长特性的影响。方法将直径为15 mm、厚度为1 mm的纯钛钛片分4组进行表面处理:1)机械打磨组(S0);2)喷砂组(SB);3)喷砂酸蚀1组(SLA1);4)喷砂酸蚀2组(SLA2)。采用电子探针分析仪及X射线衍射仪检测4组钛片表面氧化膜的厚度、化学成分以及金相结构,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微观形态。而后将成骨细胞培养于4组钛片表面,采用MTT法分析比较4组钛片表面对成骨细胞黏附率以及增殖率的影响。结果与S0组相比,SB、SLA1、SLA2组的粗糙度明显增大(P<0.05)。SB、SLA1、SLA2组间表面平均粗糙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酸蚀处理使喷砂形成的氧化膜变薄,密度减低,且结构发生改变:原有的金红石型TiO2峰消失,锐钛矿型TiO2减少。在表面平均粗糙度相同条件下,SB组钛片表面氧化膜均匀致密,有利于成骨细胞早期的黏附和增殖。结论喷砂和喷砂酸蚀处理均增加了钛片表面的粗糙度,有利于成骨细胞的黏附和增殖,但酸蚀使TiO2喷砂表面的氧化膜层变薄,在平均粗糙度不变的情况下,单纯喷砂表面成骨细胞的黏附和增殖优于喷砂酸蚀处理表面。  相似文献   

2.
目的:体外研究亲水性喷砂酸蚀钛表面对成骨细胞黏附、铺展行为和黏着斑激酶(FAK)表达的影响.方法:钛片表面分别采用大颗粒喷砂酸蚀表面处理(sandblasted,large-grit,acid-etched,SLA)及亲水性化学活化大颗粒喷砂酸蚀表面处理(chemically-modified hydrophilic SLA,modSLA),在其表面接种人成骨细胞,对细胞黏附率、细胞铺展情况以及黏着斑激酶(FAK)的表达进行检测.应用SAS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成骨细胞在modSLA表面的早期黏附率(1h、3h)显著高于SLA表面(P<0.05);接种3h后,modSLA表面的成骨细胞呈现更多的肌动蛋白结构和明显的成骨细胞骨架结构,细胞铺展更加明显,modSLA组细胞形状因子均值显著低于SLA组(P<0.05);免疫荧光分析显示,6h modSLA表面细胞内FAK的荧光强度高于SLA组(P<0.05).结论:亲水性化学活化大颗粒喷砂酸蚀处理钛表面较大颗粒喷砂酸蚀处理钛表面能显著增强成骨细胞在材料表面的贴附,促进细胞骨架沿一定方向伸展,促进黏着斑激酶(FAK)的表达,从而增强细胞的黏附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喷砂酸蚀(SLA)对钛及钛铌锆锡合金(Ti-24Nb-4Zr-7.9Sn,TNZS)表面形貌的影响,观察合金的形貌学特征,评价其生物相容性。方法:将试样分为钛机械打磨并抛光组(Ti组),钛铌锆锡机械打磨并抛光组(TNZS组),钛喷砂酸蚀组(Ti-SLA组)和钛铌锆锡喷砂酸蚀组(TNZS-SLA组),共4组。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各组试样的表面形貌,3D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接触角测量仪测量各组试样表面的粗糙度与亲水性。接种MC3T3-E1小鼠前成骨细胞于各组试样表面,检测细胞在试样表面的粘附、增殖与矿化的能力,评估其生物相容性。结果:SLA处理后在材料表面形成纳米级及微米级的凹坑,产生均匀分布的粗糙结构,经过处理后材料仍保持亲水性。细胞在TNZS组上短期粘附明显高于其它组(P<0.05),TNZS-SLA组细胞增殖、分化能力均明显高于其它组(P<0.05)。结论:喷砂酸蚀后材料表面相对于光滑材料表面能更有效的促进成骨细胞在其表面增殖、分化,经喷砂酸蚀的钛铌锆锡合金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钛种植体的不同表面粗糙度对变形链球菌及血链球菌黏附的影响.方法:用光电3-D表面测量系统测定两种纯钛片机械切割表面和大颗粒喷砂酸蚀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将钛片与变形链球菌和血链球菌共同培养,培养时间分别为4h,1d和5d.通过菌落形成单位(CFU)计数法及结晶紫染色法,比较不同时间点两种细菌在两种粗糙度钛片上的黏附量.结果:机械切割表面和大颗粒喷砂酸蚀表面钛片的表面粗糙度Ra值分别为1.25 μm和4.25 μm.CFU计数显示,在不同的培养时间点,两组钛片上的变形链球菌及血链球菌活菌黏附数量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晶紫染色显示,在不同的培养时间点,大颗粒喷砂酸蚀组钛片上血链球菌的细菌黏附总量均多于机械切割组钛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培养早期(4h),大颗粒喷砂酸蚀组钛片上变形链球菌的细菌黏附总量大于机械切割组钛片;但在培养后期(1 d,5 d)两组钛片上变形链球菌的细菌黏附总量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钛片不同表面粗糙度对变形链球菌和血链球菌的活菌黏附数量无影响,但粗糙表面上黏附的细菌及基质总量大于中度粗糙表面.对于变形链球菌而言,粗糙度对细菌及基质黏附总量的影响随着生物膜的成熟而消失.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研究普通喷砂酸蚀纯钛表面和亲水性喷砂酸蚀纯钛表面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纯钛片表面分别采用光滑处理(smooth pretreated Ti,PT)、大颗粒喷砂酸蚀表面处理(sand-blasted,large-grit,acid-etched,SLA)及亲水性化学活化大颗粒喷砂酸蚀表面处理(chemically-modified SLA,modSLA/SLActive),在表面接种MC3T3-E1成骨细胞,采用MTT、碱性磷酸酶半定量测试以及茜素红染色检测其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成骨细胞在不同材料表面骨功能基因表达的差异。应用SAS 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光滑钛表面相比,普通喷砂酸蚀钛表面能通过促进ALP、钙基质的分泌和成骨功能基因(Runx2、OSX、OCN和OPN)的表达而显著抑制成骨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分化。在表面粗糙度的基础上增加亲水性,可使这一效应更加明显。结论:表面粗糙度和亲水性是影响成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因素,粗糙钛表面能显著抑制成骨细胞增殖,促进其分化,亲水性的粗糙钛表面促进成骨细胞分化的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6.
《口腔医学》2014,(1):52-55
目的探讨过氧化氢及热处理的纯钛钛片对小鼠MC3T3-E1粘附、增殖和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喷砂、双酸处理的纯钛钛片设为对照组,而喷砂、酸蚀、过氧化氢及热处理的纯钛钛片设为实验组。采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2组钛片的表面进行表征。接着在2组钛片表面培养MC3T3-E1,检测其早期粘附、增殖及分化的能力。结果SEM和XRD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钛片表面为粗糙的网状孔洞结构,而实验组钛片同样为粗糙的网状孔洞形貌,表面还覆盖有锐钛矿晶体结构;实验组钛片明显促进了成骨细胞的早期粘附(P<0.05),而且培养在实验组钛片表面的细胞增殖得更快(P<0.05)。同时,在实验组钛片表面生长的成骨细胞表达了更高的碱性磷酸酶及骨钙素(无论是蛋白水平还是基因水平)。结论喷砂、酸蚀及过氧化氢热处理纯钛种植体可能有利于与周围骨组织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喷砂酸蚀对超细晶纯钛表面MC3T3-E1细胞粘附与增殖的影响。方法:将超细晶纯钛棒和纯钛棒切割为直径6 mm,厚度3 mm钛片试件,试验组为喷砂酸蚀超细晶纯钛组,对照组分别为未处理的超细晶纯钛组和喷砂酸蚀纯钛组。在对其表面形貌特征和亲水性进行检测后,在试件表面接种MC3T3-E1细胞,观察细胞的初期粘附情况,测定细胞密度,存活和生长状态。结果:喷砂酸蚀超细晶纯钛后,其表面形成大量微小的弹坑状凹陷,且表面具有良好的亲水性。接种细胞后,喷砂酸蚀超细晶纯钛初期粘附优于对照组;细胞密度在培养中后期优于对照组;而细胞活性在培养中期优于两对照组,培养后期3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喷砂酸蚀超细晶纯钛的表面性能得到改善,能诱导MC3T3-E1细胞在其表面粘附和增殖,可作为纯钛种植体种植体的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8.
种植体表面粗糙度对成骨细胞增殖及ALP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何种粗糙度的种植体能产生最快、最强的骨结合尚有争议,本研究将成骨细胞接种到不同粗糙度的钛盘表面,观察成骨细胞生长、增殖及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分泌情况,探讨最适合的种植体表面粗糙度范围。方法:纯钛圆盘试件48个,分为4组,前三组喷砂加双重酸蚀粗化处理,获得表面粗糙度为(1.00±0.20)、(1.67±0.08)、(2.40±0.20)μm的三组试件。未处理的试件粗糙度为(0.12±0.03)μm,作为对照组。将成骨细胞接种到4组试件表面,观察成骨细胞形态、增殖以及ALP含量的变化,并作统计分析。结果:成骨细胞在粗糙度1.00μm的钛盘表面呈单层生长;粗糙度1.67μm的钛盘表面细胞呈立方形,有较多伪足,细胞数量及ALP含量最多;粗糙度2.40μm的试件细胞生长不规则,细胞数量及ALP含量最低。结论:粗糙的种植体表面比光滑表面更有利于成骨细胞的黏附、增殖及表达。其中粗糙度为1.00~2.40μm时成骨细胞增殖和表达最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粗化处理对超细晶纯钛表面性能及成骨细胞黏附和增殖的影响.方法:将超细晶纯钛棒切割为直径7 mm、厚度2mm的试件,按不同喷砂压力(0.2~0.8 MPa)分组,对其表面进行喷砂酸蚀处理,对照组为普通纯钛.通过表面形貌、粗糙度、亲水性研究材料的表面性能,然后将大鼠胚胎成骨细胞(MC3T3-E1)接种到各组钛片表面,观察细胞初期黏附形态,测定其增殖密度.结果:超细晶纯钛粗化处理后,表面呈现出由喷砂和酸蚀所形成的大小不同的弹坑状双层结构.随着喷砂压力增大,超细晶纯钛表面坑孔直径和粗糙度逐渐增大,但二者均小于普通纯钛对照组(P<0.05).超细晶纯钛亲水性也随喷砂压力变化而改变,当喷砂压力为0.6 MPa时表现出最佳表面亲水性能.接种细胞后,实验组细胞初期黏附形态优于对照组,当喷砂压力为0.6 MPa时细胞增殖密度最大.结论:对超细晶纯钛喷砂酸蚀处理,喷砂压力为0.6 MPa时,材料表面形貌优于普通纯钛,粗糙度适宜,亲水性良好,更有利于细胞黏附和增殖.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钛片表面粗糙度和氧化膜对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为种植体表面处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粒度分别为108~130 μm(S1)、216~301 μm(S2)和356~411 μm(S3)的二氧化钛颗粒对纯钛钛片表面进行喷砂处理,钛浆喷涂(titanium-sprayed plasma, TPS)表面处理组由Straumman 公司提供,600目砂纸打磨组(S0)作为对照组,在钛片表面进行成骨细胞培养。采用表面轮廓测量仪测量其表面粗糙度,电子探针(electron microprobe)测定钛片表面氧化膜结构。分别在1、3、5及7 d时,采用四锉盐比色(MTT)法检测不同处理表面对成骨细胞增殖(OD值)的影响;通过碱性磷酸酶活性(ALP)及骨钙素分泌(OC)检测比较不同处理的表面对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采用SPSS1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S0 、S1 、S2 、S3 和TPS组表面粗糙度由0.372 μm至5.239 μm递增;喷砂组钛片表面氧化膜结构完整、连续;粗糙表面比光滑表面更利于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喷砂表面粗糙度越高,越利于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S3组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优于TPS组。结论:表面粗糙度较高的喷砂表面,更利于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不同涂层表面进行成骨细胞生物相容性检测,评价其生物相容性。方法:纯钛微弧氧化组为对照A组、纯钛微弧氧化-碱处理-壳聚糖复合处理为实验B组、纯钛微弧氧化-碱处理-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处理为C组。通过CCK-8实验检测不同时间细胞黏附情况以及增殖情况,激光共聚焦检测早期细胞骨架形态,扫描电镜观察试件表面形貌,ALP检测其不同时间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激光共聚焦显示B组和C组表面细胞的生长和黏附均优于A组,C组优于B组。CCK-8和ALP的检测结果显示3组材料表面细胞的增殖、活性的顺序为C组>B组>A组,3组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3组材料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纯钛微弧氧化--碱处理-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处理涂层细胞相容性最佳。[关键词]纯钛成骨细胞壳聚糖海藻酸钠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纯钛种植体表面加载环型多肽对成骨细胞生物行为的影响。方法:微弧氧化组为M组,微弧氧化加载多巴胺组为P组,微弧氧化加载多巴胺接枝环环肽组为R组。扫描电镜对3组钛片进行表面形貌分析,能谱仪分析3组试件元素成分。CCK-8检测成骨细胞不同时间点在3组的增殖黏附能力,激光共聚焦观察成骨细胞在3组涂层表面的铺展情况。结果:扫描电镜及能谱显示涂层加载成功,CCK-8显示R组的A值在各个时间点上都高于M组和P组,且各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共聚焦观察R组细胞数目最多,伪足较多,细胞联系最为紧密。结论:纯钛表面加载环肽后能有效的促进成骨细胞早期的黏附及增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载锌多壁碳纳米管/壳聚糖复合材料上的锌离子是否有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以及该材料上锌离子的适宜浓度。方法:制备载有不同含量锌离子的多壁碳纳米管/壳聚糖复合材料,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其中,0.2%(质量百分数)锌含量的复合材料为低锌组,1%(质量百分数)锌含量的复合材料为中锌组,2.5%(质量百分数)锌含量的复合材料为高锌组,不含锌的复合材料为对照组。将MC3T3-E1细胞接种于4种材料表面进行培养,分别用MTT法、碱性磷酸酶试剂盒、ELISA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MC3T3-E1细胞在复合材料上的增殖量、碱性磷酸酶活性、骨钙素水平、细胞形态。结果:扫描电镜观察到该材料具有大量孔隙结构;mtt检测中24 h、48 h、72 h时,中锌组细胞增值量高于对照组(P<0.05),低锌组细胞增值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距,高锌组细胞增值量小于对照组(P<0.05);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中24 h、48 h、72 h时,中锌组高于对照组(P<0.05),低锌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距,高锌组小于对照组(P<0.05);骨钙素水平检测中48 h时,中锌组骨钙素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低锌组骨钙素浓度与对照组无明显差距,高锌组骨钙素浓度小于对照组(P<0.05);激光共聚焦观察到,在细胞接种48 h后,中锌组细胞伸展情况最好,低锌组细胞伸展情况较中锌组差,高锌组细胞伸展较差并且有部分细胞皱缩,对照组细胞伸展情况与低锌组无明显差异。结论:中锌组复合材料更有利于MC3T3-E1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羟基聚磷酸钙钠(HPA)、羟基磷灰石(HA)、生物玻璃陶瓷(BGC)和纯钛(Ti)4种硬组织替代材料对成骨细胞的骨钙蛋白(OCN)分泌量、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影响,探讨这4种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SD乳鼠颅顶骨成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把HPA、HA、BGC和Ti粉分别制成材料浸提液,将培养成活的成骨细胞接种于材料浸提液中,培养8 d后测定其oCN分泌量、ALP活性.结果:钛对骨钙蛋白分泌量有抑制作用(P<0.05),4种材料对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无不良影响.结论:OCN分泌量、ALP活性能够反映不同硬组织替代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有可能成为评价硬组织替代材料生物相容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比绝经期骨质疏松症和骨质减少症患者与正常人口腔种植手术前后血液BGP、AKP和唾液钙、磷元素变化情况,分析种植手术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方法:对74名患者按照性别、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骨质减少症、是否绝经进行分组。按种植手术不同阶段,在规定时间和条件下采集唾液、血液进行实验室分析。结果:A组和B组患者血液中雌酮、雌二醇、睾酮指数低于C组,A组低于B组(P<0.05)。首诊A、B 组骨钙素(BGP)和碱性磷酸酶(AKP)高于对照组(P<0.05),A组高于B组(P<0.05)。A、B组患者术后至6个月BGP值高于首诊(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2周、3个月的BGP与首诊比较升高显著(P<0.05)。 A、B组患者唾液内钙、磷含量首诊时高于对照组,唾液内钙含量在种植后各期高于首诊值(P<0.05),对照组患者在种植后2周至3个月高于首诊值(P<0.05)。结论:绝经期患者雌激素水平降低导致的骨质疏松,使血液中BGP和AKP含量与唾液内钙、磷含量高于正常人;种植手术后唾液中钙含量的变化与BGP变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含壳聚糖(chitosan,CS)、Ⅰ型胶原蛋白和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的培养液体外培养成骨细胞MC3T3-E1,评价3种因素对成骨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4组,实验组A:CSα-MEM培养基;实验组B:CS+Ⅰ型胶原蛋白溶液的α-MEM培养基;实验组C:CS +Ⅰ型胶原蛋白溶液+rhBMP-2溶液的α-MEM培养基。对照组为含1%FBS的α-MEM培养基。采用MTT法检测加入处理因素后1、3、5、7 d的吸光度(OD)值,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观察成骨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碱性磷酸酶染色和茜素红钙结节染色观察成骨细胞的分化作用:检测加入处理因素后1、3、5、7 d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并在细胞培养的第7天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第14天进行茜素红钙结节染色。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2组之间比较采用Post Hoc检验。结果:MTT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C的OD值高于其他组,实验组C与其他组间的两两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实验组C的活性高于其他组,实验组C与实验组A、对照组间两两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与实验组B两两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茜素红染色和碱性磷酸酶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C可见更多的钙盐沉积,且蓝染颗粒多于其他组。结论:壳聚糖、Ⅰ型胶原蛋白和rhBMP-2共同作用,更能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相似文献   

17.
18.
Autogenous hip marrow is an excellent source of pluripotential cells for regenerative procedures. However, before this treatment modality can be employed a method to attenuate osteoclast activity must be developed. The shock of cold storage (4°C) is thought to abate osteoclast activity through the downregulation of osteolytic cytokines produced by osteoblast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cold storage (4°C) and endotoxin challenge on bone cell culture viability and interleukin-6 (IL-6) production. These cells (osteoblasts) were primarily harvested from murine calvaria utilizing sequential digestions, separated by density gradient and combined. Twelve-well cell culture plates were inoculated with 2 × 104 cells/ml and placed in cold storage for 1-14 d. After cold storage the cultures were then incubated at 37°C for 1-20 d. A set of replicate plates was also challenged with 10 ng/ml endotoxin upon incubation at 37°C for 4 consecutive days. Cells were evaluated daily for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Cell culture supernatants were also collected daily and batch assayed for IL-6 production. Cell cultures did not survive more than 48 h of cold storage. There was a decrease in IL-6 secretion in all refrigerated cultures an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hose cells refrigerated for 48 h versus control cultures (p < 0.05). Replicate cultures treated with endotoxin secrete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mounts of IL-6 in both the control cultures and the cultures exposed to 24 h of cold storage versus non-endotoxin-treated control cultures (p < 0.05). These observations suggest that after 48 h of cold storage autogenous marrow may be safe to use because of the dramatic decrease in IL-6 production by osteoblast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纯钛表面负载聚多巴胺-黄芩苷复合涂层的理化性能和对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共沉积法在纯钛表面负载聚多巴胺-黄芩苷复合涂层。将钛片分为纯钛组、黄芩苷组、聚多巴胺组及聚多巴胺-黄芩苷组(实验组)。分析各组钛片表面形貌、元素分布。在各组钛片表面接种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初步探究聚多巴胺-黄芩苷复合涂层对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 通过共沉积法在纯钛表面负载聚多巴胺-黄芩苷复合涂层,亲水性增强,细胞增殖粘附良好;培养7 d、14 d时实验组碱性磷酸酶(AL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共沉积法在纯钛表面制备的聚多巴胺-黄芩苷复合涂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初步证明其能促进BMSCs的成骨向分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微沟槽钛片表面经三氟代乙烷磺酰氯激活并修饰纤维粘结蛋白(fibronectin,FN)后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活性的影响。方法:将FN修饰于经过激活的微沟槽钛表面,XPS分析材料表面元素组成;使用cck8法检测HGF接种材料表面6 h、12 h、1 d、3 d、5 d、7 d后的细胞增值率;荧光染色观察接种3 d时的细胞数量及形态。I型胶原纤维ELISA实验及Real-time PCR检测接种5 d时材料表面对HGF分泌功能的差异。结果:在实验观察的6个时间段实验组材料细胞增值率高于对照组(P<0.05)。3 d时HGF在实验组材料表面的伸展率高于空白组(P<0.05)。5 d时FN修饰的两组材料上的细胞外I性胶原纤维的数量及mRNA的表达水平较空白组高(P<0.05)。结论:经三氟代乙烷磺酰氯处理修饰FN的微沟槽钛片可促进HGF的增殖、伸展及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