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部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痉挛6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通过分析中风偏瘫的病理特点,结合临床体会及参考古今文献,总结出了缓解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针法:以毫针深刺痉挛优势侧穴位,同时以皮肤针叩刺痉挛劣势侧皮肤。以此法治疗68例,基本痊愈33例,占48.53%;显效18例,占26.47%;有效14例,占20.59%;无效3例,占4.41%。总有效率为95.59%。本文突破了传统的选某经穴位的观念,旨在探讨缓解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针刺规律。  相似文献   

2.
皮肤针叩刺治疗偏头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取穴 :头部的督脉、膀胱经、胆经、颈后部、阿是穴。方法 :令患者取坐位 ,将患侧穴位常规消毒 ;用七星针沿患侧头部的督脉、膀胱经、胆经依次由前发际向后发际叩刺 ,颈后部取颈 1~ 7椎两侧由上向下叩刺 ,每针间距约为 1cm ,每条经叩刺 3~ 5遍。在四神聪、太阳、率谷、悬颅、颔厌、风池穴处用丛针中度叩刺 10~ 2 0次 ,以微微出血为度 ,阿是穴处需重度叩刺 ,以出血为度 ;健侧头部的督脉、膀胱经、胆经则予轻度叩刺 ,以头皮潮红为度。每日 1次。 10日为一疗程。治疗 86例 ,均排除有颅脑器质性病变。其中男 12例 ,女 74例 ;病程最短 8天 ,…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上应用梅花针加推罐治疗急性腰扭伤71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71例中,男性53例,女性18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14岁;扭伤时间最长3天,最短2h。2治疗方法2.1梅花针治疗方法病人解松腰带,处正坐或俯卧姿式。先用75%的酒精进行针具和叩刺部位消毒,右手持针,无名指、小指固定针柄末端,于手掌小鱼际处,中指、拇指将针柄左右固定,食指按压针柄中端,叩刺时用手腕的弹力,从第12胸椎至第3骶椎之间的整个腰部进行弹刺,以皮肤红晕为宜。2.2推罐方法将在梅花针弹刺过的皮肤上涂上薄薄的一层润滑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磁圆梅针叩刺督脉结合康复训练与单纯磁圆梅针叩刺督脉、单纯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中风后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叩刺康复组、叩刺组和康复组,每组32例。叩刺康复组采用磁圆梅针叩刺督脉结合康复治疗,叩刺组采用叩刺治疗,康复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每周5次,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分别对治疗前后改良的Ashworth评分(MAS)、Fugl-Meyer评分(FMA)、Barthel指数(BI)评分进行比较,同时对治疗前后血清中的轴突导向因子(Netrin-1),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protein 1,VCAM-1)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s,VEGF)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后MAS、FMA 及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 < 0.05),且叩刺康复治疗比叩刺治疗及康复治疗更能有效改善MAS、FMA 及BI评分水平(P < 0.05)。同时,叩刺康复治疗比叩刺治疗及康复治疗更能有效调节血清中的Netrin-1、BDNF、VCAM-1以及VEGF水平(P < 0.05)。结论 磁圆梅针叩刺督脉结合现代康复可以通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缓解血管功能损伤,从而更好的改善中风后肢体痉挛的患肢肌张力,缓解患肢痉挛状态,提高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项三针为主治疗颈椎病:先用磁国针叩打颈夹脊、颈臂穴、上肢手三阳经,重叩至充血为度。然后用火针在增生椎体旁夹脊穴深而速刺,每周1~2次、关键治法是项三针,即在后发际边沿患侧寻找痛点,天柱穴下O.5~1寸左右为第一针、对例相应为第二针,两针连线中点为第三...  相似文献   

6.
磁圆针叩刺治疗癌性疼痛9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磁圆针叩刺治疗癌性疼痛9例山西省汾阳医院(032200)刘华韩建红刘书鹏主题题:疼痛/针灸疗法癌症磁圆针/治疗应用我们用磁圆针叩刺方法治疗九例癌性疼痛病人,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9例病人中,男7例,女2例;年龄最大的76岁,最小的40岁...  相似文献   

7.
缓解中风偏瘫痉挛状态刺灸法探讨安徽中医学院针灸系(230038)郭泽新安徽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230061)汪润生[关键词]中风偏瘫痉挛状态,肌张力,痉挛优势侧刺灸法缓解中风偏瘫痉挛状态为治疗中风偏瘫之难点。因为当明显的痉挛出现时约在发病后3周,痉...  相似文献   

8.
梅花针循经叩刺皮部治疗痿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花针循经叩刺皮部治疗痿证汾阳市中医院(032200)武斌庭张晓枫关键词痿证梅花针循经叩刺法近年来,笔者用梅花针循经叩刺皮部治疗痿证,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治疗方法叩刺部位皮肤及所用针具用75%的酒精常规消毒。选用针柄长26cm至32cm针尖垂直平...  相似文献   

9.
方法:①灼灸:按阿是穴区所发之大小面积用薄如网状之棉团一块,布满患处,点燃棉团,瞬即一烧尽熄。②皮肤针叩刺:于疱疹炎部区,用皮肤针叩刺至患处出颗粒状血球,必须将患处疱疹全部刺破不留一粒,以杜复发,否则有复发之虑。③拔罐:患部叩刺处急拔火罐,使恶血吸出。④体针:取曲池、委中、三阴交、血海为常规穴。发于胸前者配郄门,腹部区者配足三里,身侧者配风市、丘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收集门诊及住院部病历46例,在颈部针刺夹脊穴、督脉及双侧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留针30min后取针,予梅花针叩刺压痛点,以局部皮肤鲜红渗血为度,叩刺后立即在叩刺部位拔火罐。结果:临床治愈率为56.52%,总有效率为97.83%。结论:针刺结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实用综合疗法能提高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11.
针刺治疗湿疹2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崔永强 《中国针灸》1996,16(7):17-18
本文以针刺曲池、血海及大椎三穴为主,配合梅花针叩刺患部皮肤,辨证分型治疗湿疹28例,临床总有效率89.3%。笔者认为疗效的好坏主要同患者的病程、针感强弱以及治疗期间的情绪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2.
皮内针治疗落枕6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资料 本组64例,其中男35例,女29例;年龄21~54岁,发病至就诊时间在2小时至3天。治疗方法 患者坐位,颈稍前屈5°~10°。患侧颈上部压痛点处皮肤常规消毒,取毫针,术者左手拇指食指的指腹捏起痛点处皮肤,右手持针快速刺入皮肤,刺入深度达到放开捏起的皮肤时,针体自然垂倒,贴皮肤表面为宜。然后术者右手持针,沿着所痉挛肌肉的走向向下刺入,使整个针体位于皮下,用指腹轻压皮肤可感到针体。根据颈部肌肉痉挛情况,刺1~2针,一般仅刺1针即可,留针30~40分钟。在留针时大多数病人感觉似有股暖流从颈上…  相似文献   

13.
磁圆梅针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圆梅针是新九针的针具之一,由我所针灸前辈师怀堂教授历经多年根据《内经》所记载的古代员针以及近代梅花针,并参照中国古代有关磁石治病的记载和现代磁疗原理,发明创制的新型针具。其通过刺激(如叩击、按压等)人体一定部位(经脉、穴位、局部等)以迎随补泻和叩击强度变化等综合作用来治疗疾病。常用叩刺方法有:循经取穴叩刺法、经脉叩刺法、穴位叩刺法、局部叩刺法等,几种叩刺方法可单独应用,也可配合应用。循经叩击可通经活络,调节脏腑气血功能;揩摩点按法可以行气活血,消肿止痛。临床适用于下肢静脉曲张、软组织损伤、肩周炎、颈椎病、跌打损伤所致血瘀肿痛、湿疹、神经性皮炎、肱骨内外上髁炎、胃下垂、肠炎、神经衰弱、小儿腹泻、子宫脱垂等病症,疗效显著,并能美容健体。  相似文献   

14.
梅花针叩刺加局部隔姜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近年来运用梅花针叩刺加局部隔姜重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3例,取得满意疗效,介绍如下。一般资料本组中男性13例,女性10例;年龄21~65岁,平均43岁。治疗方法疼痛区皮肤常规消毒,采用经严格消毒的梅花针在痛区叩刺,至皮肤微红为度。再用2~3mm厚的姜片盖满叩刺区,姜片要用针密集刺透,每叶姜片上放大枣大小的艾炷施灸,待皮肤有热烫感时用镊子夹走艾炷,再放同样大小新艾炷点燃,如此3~5遍,每天治疗1次,7次为1个疗程。  相似文献   

15.
缓解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推拿手法及其机理探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中风偏瘫痉挛状态为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从康复医学角度介绍了缓解痉挛状态行之有效的推拿方法:(1)施Gun法于痉挛优势侧肌腹部获取深部组织酸胀感至优势痉挛被即刻缓解为度。(2)用快速掌擦法于痉挛劣势侧至该侧肌张力增强为度。(3)用三指捏法于合谷和太冲穴获取深部组织酸胀感至伸指和产生足背屈、屈髋和屈膝为度。(4)缓慢屈髋、屈膝和背屈踝关节后快速伸髋、伸膝和跖屈踝关节;缓慢伸肘、伸腕和伸脂关节后快速屈肘、屈腕和屈指关节。并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圆针结合推拿手法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用磁圆针循经叩刺和以疼痛点为中心叩刺交替进行,并结合推拿手法法和弹拨法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18例.结果:经过治疗后,治愈7例,显效11例,有效率100%.结论:磁圆针叩刺加推拿手法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穴位及刺法:自然握拳,掌心向下,手背四五指缝缝纹尖上方约五分处陷中。避开可见浅静脉,用1寸毫针顺掌骨间隙刺入0.5至0.8寸,左右捻转10次以上,以得气为度。一般先刺单側即效,15分钟后效差者加刺对侧。留针半小时以上,中间每隔5至10分钟运针1次,严重者可持续提插捻转,直至显著好转或肯定无效为  相似文献   

18.
股外侧皮神经炎临床表现为病人大腿前外侧中下部出现麻木、蚁行等异常感觉,或有疼痛,常在行走或站立时加重。笔者以梅花针叩刺加拔罐治疗本病82例,收效较好,介绍如下。l一股资料82例患者中,男39例,女43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52岁;病程最短20天,最长2年;右腿36冽,左腿46例。2治疗方法息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梅在针由轻到重、由内及外普遍仰赖,使异常感觉部位均轻微出血,然后选用大号罐头瓶和小火罐迅速在叩刺部位拔罐,约10min后起罐,用灭菌于棉球擦去血迹,以神灯照射或艾条勇灸患部30min即可。隔日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疗…  相似文献   

19.
温针灸加扣刺拔罐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温针灸加扣刺拔罐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RA患者均采用温针治疗.取华佗夹脊穴和肢体穴位,用皮肤针叩刺关节局部肿胀处至微渗血为度,肿痛甚者,皮肤针叩刺后加拔罐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达87.5%.结论:温针灸加扣刺拔罐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效.  相似文献   

20.
关刺者,古刺法,五刺之一。是直刺四肢关节附近筋的近旁,以治疗关节痹痛、筋肌拘挛的局部针刺治法。近几年来,笔者遵关刺应肝之理,用此法治疗胁痛等证,取无名指末端关节近筋旁针刺,一般不需配穴,简便易行,疗效满意,介绍如下:一、治疗方法取穴:健侧无名指末端关节屈曲,桡侧纹头赤白肉际处。操作:以0.5寸毫针靠骨缘透刺对侧至皮下,捻转手法,胀痛针感以耐受为度。留针20~30分钟,5分钟运针一次。二、病案举例例一:翁××,男,46岁,1972年5月2日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