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骨质疏松性骨折目前呈指数性增长,该研究调查骨科医师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医疗评价和治疗的认识和观点。107名医师回复了问卷调查,63%的医师认为骨科医师除手术外,进行药物治疗骨质疏松是合适的;47%的医师因为考虑药物的不良反应而不愿意开出药物处方。在愿意开出药物处方的医  相似文献   

2.
抗骨质疏松药物对骨质疏松性骨折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并发症,在治疗骨折的同时还需要抗骨质疏松治疗,但这些药物是否干扰骨折愈合以及骨折后是否可以使用,如何使用?临床争议较大。本文的主要是对抗骨质疏松药物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进行概述。抗骨质疏松的药物可以分为:膳食补充剂、抗骨吸收药物、促进骨形成药物和同时具备这两种效果的双重作用药物,以及最近尚在研究的一些新药物。众多学者对抗骨质疏松药物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做了大量的研究,大多数临床和实验室的证据表明治疗骨质疏松药物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有中性的或者积极的影响,但也有些研究得出不同的结论,归纳和总结这些结论将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并发症,发病隐匿、致死致残率高,发病率逐年上升,带来巨大社会经济负担。西医诊疗在诊断和手术方面存在优势,传统中医强调整体调理、恢复机体平衡,中西医协同诊疗是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的有效策略。为推广中西医协同诊疗理念,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中西医协同诊疗技术发展,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案,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病学分会骨科专家委员会、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青年骨质疏松学组、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质疏松学组、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牵头成立共识专家组,讨论并制订《骨质疏松性骨折中西医协同诊疗专家共识》,从预防、诊断和治疗三方面阐述中西医协同理念并提供推荐意见,期望改善骨质疏松性骨折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老年性骨折多与骨质疏松有关。目前,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虽然主要以外科治疗为主,但在治疗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及生活方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一个全球性的骨骼健康问题,患病人群广泛且早期症状隐伏,严重危害老年人群的健康,骨折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骨质疏松性骨折手术治疗难度大,疗效常不令人满意,因此,在积极手术治疗骨折的同时,一定要重视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围手术期使用抗骨吸收,以及补充活性维生素D3和钙剂,可以为骨质疏松性骨折进行各种手术准备较好的骨质基础,同时促进骨愈合,预防再次骨折的发生。本文针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围手术期的药物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实用骨科杂志》2007,13(3):189-189
为提高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与治疗水平,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质疏松学组、实用骨科杂志及中华医学会吉林省分会主办,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骨科承办的“中国长春国际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与治疗研讨会”将于2007年7或8月份在长春举行。本次会议将邀请国内外名专家专题演讲和与会代表发言交流,为全国骨科同仁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好机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实用骨科杂志》2007,13(6):351-351
为提高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与治疗水平,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质疏松学组、实用骨科杂志及中华医学会吉林省分会主办,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骨科承办的“中国长春国际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与治疗研讨会”将于2007年7月22-24目在长春南湖宾馆(五星级)举行。本次会议将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专题演讲和与会代表发言交流,为全国骨科同仁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好机会。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质疏松学组委员将悉数到会。  相似文献   

8.
对骨质疏松性骨折不要忽视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了解和掌握骨科医生对骨质疏松症的重视程度,设法提高他们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方法,提高疗效。方法将中国骨质疏松杂志自1995年8月创刊以来至2010年8月所有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文章都阅读一遍,同时统计各种治疗方法及是否同时应用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结果有关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文章有49篇,共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3402例,其中男1160例,女2242例。在49篇文章中未同时应用治疗骨质疏松药物的有36篇,占总治疗篇数的73.46%,同时应用治疗骨质疏松药物的有13篇,占总治疗篇数的26.54%。结论绝大多数骨科医生都不重视对骨质疏松的治疗,只重视对骨折本身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昆明地区到我院骨科住院治疗患者中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率。方法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要求,整体收集我院2001—2005年骨科住院患者计5131例,进行统计分析整理。结果各类原因所致骨折患者3720例,60岁以上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563例,占骨折患者15.13%,占骨科住院患者数10.97%。结论昆明地区骨质疏松性骨折尤其是髋部骨折发病率较高,宜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10.
《实用骨科杂志》2010,16(7):487-487
为提高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与治疗水平,经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批准,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质疏松学组主办,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重庆市医学会骨科学专业委员会、重庆市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专业委员会承办的“2010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及骨科新进展论坛”将于2010年9月24-26日在重庆市南方君临饭店举行。  相似文献   

11.
四肢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omas A.Russell是国际著名创伤骨科专家.目前担任美国田纳西大学骨科教授。2008年他应邀参加于珠海举办的第四届“创伤骨科国际研讨会”,并就四肢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作精彩演讲。演讲资料翔实,内容丰富.加上他丰富的临床经验,使与会者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的理念和技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作者有幸为他翻译,受益匪浅。现将他的演讲整理成文,介绍给同道分享。  相似文献   

12.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全身性骨代谢性疾病。骨质疏松症患者最终结局常常是脆性骨折。骨质疏松症不利于骨折愈合,主要是由于骨质疏松症导致患者的骨吸收作用增强、新骨形成能力下降造成的。为了缩短骨质疏松症个体的骨折愈合时间、提高愈合质量,抑制骨吸收或促进骨形成的药物成为研究热点。而抗骨质疏松的治疗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骨吸收或促进骨形成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所以现在已有大量的实验探讨了抗骨质疏松治疗药物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同时还有关于抗骨质疏松药对骨修复影响的研究。这些研究的结果总结来说,指出了抗骨质疏松药可能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有一定的作用。同时现在还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抗骨质疏松治疗不利于骨修复,故抗骨质疏松药在骨质疏松性骨折上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本文回顾综述了当下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双膦酸盐、地诺单抗、雌激素、雷洛昔芬、特立帕肽、雷尼酸锶、他汀类药物以及一些正在研究中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骨质疏松与骨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晶  王全平  邵萍 《颈腰痛杂志》2003,24(2):119-121
骨质疏松症主要危险是脊椎压缩性骨折、髋部骨折和桡骨远端骨折。这种骨质疏松性骨折可加重原发性骨质疏松,易发生再骨折。创伤性骨折,治疗过程中多发生局部或全身性骨质疏松。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性骨折、骨折后骨质疏松及再骨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骨质疏松与骨折相互影响、病理机理、诊断及预防和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椎体骨折是最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一次椎体骨折的出现常预示有更多椎体或身体其它部位骨折的发生。高分辨率HRCT及μC能清楚显示椎骨结构特征。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目的除一般外科措施外,在于减少骨吸收,改善微构筑及正常力学功能。应根据个体情况采用抗骨吸收或促进骨形成制剂治疗。对围经期或绝经后妇女可选用雌激素或选择性雌激素受体拮抗剂(SERM)。鲑鱼降钙素有降低骨吸收、改善骨质量和缓解止痛作用,新的椎体骨折发生率明显减少。服用阿仑膦酸盐增加的BMD能大大减少骨折风险。间断给予小剂量胛H1—34能明显增加特别是脊柱BMD,并降低脊柱骨折发生率。OPG/RANKL/RANK对破骨细胞分化与活化的作用可用作开发骨代谢病的治疗途径。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药物治疗远未引起骨科医师的注意。目前采用的椎体成形术的填充物PMMA及CPC等,如能适当复合骨髓或一些生长因子如BMP或bFGF等,不仅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还有利于血管化,加速新骨形成。后凸成形术通过沿导管放人可膨胀性球囊,但膨胀定向性差。新近推出的Sky可扩张器具有可控定向扩张特点,骨水泥渗透率减少,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5.
骨质疏松性骨折药物治疗的优化方案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不同的抗骨松药物组合方案对于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骨密度及新发骨折的影响,进而提出适合我国人群的既经济又有效的骨质疏松症规范化的防治方案.方法 240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随机被分为:单纯钙剂组、钙+骨化三醇组、钙+降钙素组、钙+骨化三醇+降钙素组等4组进行药物治疗观察1年.观察药物治疗期间骨密度、再发骨折发生情况.结果 共有2例新发骨折发生,三者联合用药组用药前后骨密度的改善最为明显,虽然其在脊柱骨密度方面提高较其他两组大,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股骨颈部骨密度提高较其他两组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结论 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抗骨质疏松性药物的治疗可以提高骨密度,降低新骨折的发生率.联合用药对提高骨密度优于单一用药.本研究期间只有两例发生再骨折可能缘于病例样本量少和随访时间较短有关.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之一,无论是 1 型还是 2 型糖尿病患者,其发生骨质疏松症和糖尿病性骨折的风险均显著升高。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骨转换指标明显低于正常人群,尤其是骨形成动力不足。目前针对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尚无明确的指南。抗骨质疏松症药物尤其是抗骨吸收药物,可进一步降低骨转换,同时,其可能影响骨钙素(osteocalcin,OC)等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对糖代谢产生不利影响。而目前许多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发现,常用抗骨质疏松症药物用于糖尿病患者不仅有抗骨质疏松作用,甚至可能对糖代谢产生积极影响。本文通过综述抗骨质疏松症药物对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及骨代谢的影响,旨在为糖尿病患者抗骨质疏松治疗及避免糖尿病性骨折的发生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综合治疗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介绍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综合治疗方法,并探讨其优越性。方法 对60 例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人进行回顾,设立单纯骨科治疗组与综合治疗组,比较其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所有病人随访2~20 月,综合治疗组比单纯骨科治疗组疗效总优良率高,且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 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综合治疗即除治疗骨折外,同时处理原发病骨质疏松症,有利于提高骨折愈合率,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许多老年人的骨折并未得到按照循证医学骨质疏松的治疗原则进行处理。骨质疏松所致骨折发病率相当高 ,骨质疏松性骨折也是常见致残因素之一。超过半数的女性在其一生中会经历一次骨质疏松性骨折 ,到 5 0岁时 ,白种人女性发生髋部骨折总的概率为 16 % ,比乳腺癌的发病率 (11% )还要高。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 1年后死亡率为2 0 %。许多研究指出推荐的治疗方案与实际临床处理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本组研究包括 3812名女性骨折患者 ,在研究期间 ,参与的临床医师都经过骨质疏松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培训。研究结果显示 ,在骨折发生之前 ,只有…  相似文献   

19.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一个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的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展加快,骨质疏松性骨折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2015年由邱贵兴院士发起,国内超过30位骨科领域权威专家合力编写的《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在《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发表。2017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质疏松学组编写的《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也在《中华骨科杂志》发表。两个指南的发布,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最权威的指导性文件!  相似文献   

20.
《实用骨科杂志》2007,13(12):714
为提高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与治疗水平,经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批准,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质疏松学组主办、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实用骨科杂志》协办、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承办的“2008年中国北方骨质疏松及骨科新进展论坛”将于2008年5月16~18日在山西省太原市举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