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样腺癌术后组织中白细胞分化抗原(CD)74和上皮型黏附素(E-cadherin)的表达及二者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确诊为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的术后组织59例为观察组,24例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的子宫内膜组织为对照组,24例子宫脱垂患者术后留取的子宫内膜组织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组CD74和E-cadherin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对照组和观察组中CD74表达有明显升高趋势,E-cadherin表达有明显下降趋势;观察组中CD74和E-cadherin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和肌层浸润深度密切相关,CD74与肿瘤分化程度和周围炎细胞浸润程度密切相关。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CD74和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结论子宫内膜样腺癌中CD74和E-cadherin异常表达是促进肿瘤形成和进展的重要因素,CD74和E-cadherin的相关性可能与肿瘤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样腺癌术后组织中具有IQ结构域的人Ras GTP激活蛋白相关蛋白(IQGAP)1、上皮型黏附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分析二者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性。方法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术后组织63例为观察组,子宫肌瘤术后留取的非肿瘤性子宫内膜组织35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IQGAP1和E-cadherin的表达。结果两组IQGAP1和E-cadherin表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IQGAP1和E-cadherin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IQGAP1表达与肿瘤肌层浸润、细胞增殖指数相关。二者阳性率与年龄及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二者阳性表达呈负相关。结论子宫内膜样腺癌中IQGAP1和E-cadherin异常表达且具有负向协同作用,共同促进肿瘤的形成和进展。  相似文献   

3.
谭双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8):1767-1769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中(NRP1)和(C-MET)的表达及对CD34阳性的微血管密度(MVD)的作用。方法选择93例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留取的蜡块及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选择72例正常的肺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两组中NRP1、C-MET和CD34蛋白的表达,观察NRP1、C-MET和MVD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的表达差别。结果观察组中NRP1、C-MET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和MVD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NRP1、C-MET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和MVD的表达均与肿瘤的胸膜侵犯、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脉管浸润及Ki67的表达密切相关;观察组中NRP1和C-MET、NRP1和MVD、C-MET和MVD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NRP1及C-MET高表达参与肿瘤的进展,二者对CD34阳性的血管生成可能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结肠腺癌术后组织中白细胞分化抗原(CD)147、突变型P53基因(TP53)和原癌基因C-MYC表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96例结肠腺癌作为观察组,70例管状腺瘤作为对照组,70例距肿物边缘5 cm癌旁的结肠黏膜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免疫组化检测CD147、TP53和C-MYC的表达。结果 3组CD147、TP53和C-MYC表达阳性率差别显著。观察组CD147、TP53和C-MYC表达阳性率与肿瘤肌层浸润深度和Ki67表达密切相关,CD147和TP53表达阳性率与肿瘤分化程度和脉管内瘤栓相关,CD147表达阳性率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CD147和TP53表达呈正相关性。结论 CD147、TP53和C-MYC在结肠腺癌术后组织中高表达,不仅促进肿瘤的发生,同时可以促进肿瘤进展。结肠腺癌中CD147和TP53表达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老年眼睑基底细胞癌患者癌组织中连接子蛋白(CX)43、上皮型黏附素(E-cadher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表达特征,关注三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98例老年眼睑基底细胞癌患者术后蜡块组织及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以70例老年基底细胞乳头状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检测CX43、E-cadherin和MMP-9的表达,关注CX43、E-cadherin和MMP-9的关系及在不同临床特征中的表达差别。结果观察组CX43和E-cadherin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MMP-9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CX43、E-cadherin和MMP-9表达与肿瘤最大径、临床分期及Ki67表达密切相关。观察组CX43和E-cadherin、CX43和MMP-9表达具有正相关性。结论老年眼睑基底细胞癌患者癌组织中CX43和E-cadherin低表达、MMP-9高表达可以有效促进肿瘤发生和进展。CX43在抑制肿瘤进展中可能通过调节细胞间的连接、黏附和细胞外基质的作用发挥其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卵巢黏液性腺癌中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G-蛋白耦联受体(LGR)5、白细胞分化抗原(CD)44v6和上皮型黏附素(E-cadherin)的表达特点。方法 114例卵巢黏液性腺癌术后组织蜡块及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收集卵巢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术后的组织蜡块7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卵巢黏液性囊腺瘤术后的组织蜡块7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LGR5、CD44v6和E-cadherin的表达。结果 LGR5、CD44v6和E-cadherin 3组中表达阳性率的差别显著,观察组中LGR5、CD44v6和E-cadherin的表达与肿瘤的最大径、脉管浸润、TNM分期、腹水中是否有癌细胞密切相关。观察组中LGR5和E-cadherin、CD44v6和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性。结论卵巢黏液性腺癌术后组织中LGR5、CD44v6和E-cadherin异常表达,三者对肿瘤癌变及肿瘤进展过程中可能起促进作用。LGR5和CD44v6可能通过抑制E-cadherin的表达发挥促进肿瘤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胶质瘤患者术后组织中B细胞特异的莫洛尼白血病病毒插入位点(Bmi)-1、白细胞分化抗原(CD)147和抑癌基因PTEN(PTEN)的表达,研究三者在肿瘤中表达的差异。方法确诊的97例胶质瘤术后组织作为观察组,58例因脑血管畸形切除的正常脑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中Bmi-1、CD147和PTEN的表达特点。结果两组中Bmi-1、CD147和PTEN表达的阳性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Bmi-1、CD147和PTEN的表达与肿瘤的最大径、分级、是否伴有坏死、Ki67的表达均具有相关性。线性相关分析显示Bmi-1、CD147和PTEN的表达均具有负相关性。结论胶质瘤术后组织Bmi-1和CD147高表达,PTEN低表达可以促进肿瘤的发生,同进可以促进肿瘤的进展,Bmi-1和CD147在发挥作用过程中可能对PTEN的表达有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26例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为非小细胞肺癌组;选取其癌旁正常组织为癌旁对照组。检测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IGF1、IGFBP2蛋白表达水平;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IGF1与IGFBP2蛋白表达相关性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并分析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IGF1、IGFBP2蛋白高表达率高于癌旁对照组(P<0.05)。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IGF1、IGFBP2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有关(P<0.05)。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IGF1与IGFBP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472,P<0.05)。IGF1、IGFBP2高表达患者五年生存率(33.33%、29.41%)低于低表达患者(69.23%、73.33%)(P均<0.05)。IGF1高表达、IGFBP2高表达、TNMⅢ~Ⅳ期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IGF1、IGFBP2可能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且IGF1、IGFBP2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TARBP1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4月诊治的10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手术后病理组织中TARBP1蛋白表达情况,探究TARBP1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TARBP1 mRNA表达量,探究TARBP1 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年预后诊断中的价值。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年生存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TARBP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78例,占比75. 73%; TARBP1在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23例,占比22. 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TARBP1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直径无关(P 0. 05),与TNM分期、组织分化程度、病理类型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 0. 05)。TARBP1 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与TARBP1 mRNA在癌旁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非小细胞肺癌术后3年生存患者与死亡患者接受根治术治疗时,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TARBP1 mRNA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TARBP1 mRNA诊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年生存期的AUC为0. 891(95%CI:0. 723~0. 975),价值较高,可辅助评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预后。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组织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和TARBP1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TNM分期及组织分化程度越高、肿瘤直径≥5 cm、淋巴结转移及TARBP1阳性表达,提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较差。结论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TARBP1蛋白表达有助于患者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锌指E-盒结合同源异形盒蛋白(ZEB)-1、-2和上皮型黏附素(E-cadherin)在结肠腺癌术后组织中的表达。方法观察组为63例结肠腺癌术后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及术后蜡块组织。选择距肿物边缘3 cm的非肿瘤性结肠黏膜组织36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二组中ZEB-1、-2和E-cadherin表达。结果观察组中ZEB-1和-2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E-cadherin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中ZEB-1、-2和E-cadherin的表达与脉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ZEB-1、-2的表达与肿瘤最大径、浸润深度密切相关。E-cadherin的表达与肿瘤的最大径、浸润深度无明显相关性。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中ZEB-1和E-cadherin、ZEB-2和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ZEB-1、-2高表达、E-cadherin低表达在结肠腺癌发生和进展中有重要作用。ZEB-1、-2可能通过对E-cadherin的调节发挥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LOC146880在非小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非小细胞肺癌组织标本48例,相应的癌旁组织标本48例,通过问卷调查及收集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性别、年龄、肺部疾病史、家族史、吸烟情况、肺癌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远处转移情况、肿瘤分期等与LOC146880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对比LOC146880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RT-PCR法检测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LOC146880基因表达。结果患者性别、年龄、肺部疾病史、家族史、肺癌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远处转移情况、肿瘤分期等对LOC146880的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吸烟组的LOC146880表达量明显高于不吸烟组,(P0.05); LOC146880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为(6.045±0.519),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量为(4.191±0.29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可以引起LOC146880高表达;LOC146880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LOC146880有望成为非小细胞肺癌新型诊断标志物和肿瘤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12.
刘敏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9):1714-1715
目的检测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基因1(Tiam1)对非小细胞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D31标记的血管密度(MVD)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选择96例非小细胞肺癌标本作为观察组,收集50例正常肺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组织中Tiam1、VEGF和CD31的表达,关注其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价值。结果非小细胞肺癌中Tiam1、VEGF和MVD高表达,非小细胞肺癌中Tiam1、VEGF、MVD与肿瘤有无胸膜侵犯、Ki67的表达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非小细胞肺癌中Tiam1、VEGF和MVD均呈正相关。结论非小细胞肺癌中Tiam1、VEGF表达明显增加,能明显促进CD31阳性的血管生成,联合检测Tiam1、VEGF和CD31的表达可能对判断肿瘤的预后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口腔鳞癌术后组织中细胞纤毛转运蛋白(IFT)20、弗林蛋白酶(Furin)和上皮型黏附素(E-cadherin)的表达特征,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112例口腔鳞癌术后组织作为研究组,以60例距肿瘤边缘3 cm的正常牙龈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中IFT20、Furin和E-cadherin的表达特征。结果两组中IFT20、Furin和E-cadherin表达的阳性率差异均显著。研究组中IFT20、Furin和E-cadherin表达的阳性率与肿瘤的最大径、分化程度、脉管浸润及是否累犯骨组织密切相关。相关性分析显示研究组中IFT20和Furin均与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性。结论口腔鳞癌术后组织中IFT20、Furin和E-cadherin异常表达可以促进肿瘤的发生和进展。IFT20和Furin在促进肿瘤形成过程中可能与对E-cadherin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胃腺癌扭曲基因(Twist)、上皮型黏附素(E-cadherin)和神经型黏附素(N-cadherin)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行根治手术治疗的61例胃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留取术后的蜡块组织,22例距肿瘤边缘>5 cm的正常胃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中Twist、E-cadherin和N-cadherin的表达。结果观察组肿瘤组织中Twist阳性表达40例,在肿瘤与间质交界处的部分间质中可观察到Twist的表达。观察组中21例阴性表达(阳性细胞≤10%),在11例肿瘤与间质交界处的部分间质中可观察到Twist的表达。观察组肿瘤组织中Twist和N-cadherin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E-cadherin表达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肿瘤组织中Twist、E-cadherin和N-cadherin的表达与肿瘤的淋巴道转移和脉管累犯密切相关,Twist和E-cadherin的表达与肿瘤的最大径和浸润深度相关,E-cadherin的表达与肿瘤最大径相关(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Twist和E-cadherin呈负相关,Twist和N-cadherin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胃腺癌中Twist、E-cadherin和N-cadherin异常表达可以促进肿瘤的形成和进展,Twist在调节上皮间质转化的过程中对E-cadherin和N-cadherin调节的转移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叉头框蛋白(FOX)M1在结肠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上皮型黏附蛋白(E-cadherin)的关系。方法结肠腺癌组(观察组)和正常结肠黏膜组(对照组)术后的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中FOXM1和E-cadherin的表达,观察FOXM1和E-cadherin在不同临床特征中的表达差别,分析FOXM1和E-cadherin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中FOXM1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E-cadherin表达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中FOXM1过表达、E-cadherin低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和微血管浸润密切相关。FOXM1过表达与肿瘤体积密切相关。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FOXM1和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性。结论 FOXM1过表达可以促进结肠腺癌的发生和发展,FOXM1过表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下调E-cadherin的表达,对细胞间的黏附进行调节,促进肿瘤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胃腺癌术后组织中白细胞分化抗原(CD)147和弗林蛋白酶(Furin)的表达,探讨二者对CD31阳性的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 95例胃腺癌术后组织蜡块及临床资料作为研究组,62例不典型增生的胃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62例距肿物边缘>5 cm的正常胃黏膜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三组中CD147、Furin的表达和CD31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探讨其相关性。结果研究组中CD147、Furin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和MVD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研究组中CD147、Furin和MVD的表达均与肿瘤最大径、浸润深度、脉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相关。相关分析显示CD147和MVD、Furin和MVD均具有正相关性。结论胃腺癌术后组织中CD147和Furin高表达,且具有促进CD31阳性的血管生成的作用。CD147和Furin均参与肿瘤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结肠腺癌中组织蛋白酶(Cath)-B、D和上皮型黏附素(E-cadherin)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63例结肠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存留的组织作为观察组,距肿物边缘大于5 cm的正常结肠黏膜组织2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中Cath-B、-D和E-cadherin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果两组中Cath-B、-D和E-cadherin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Cath-B、-D和E-cadherin的阳性率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脉管浸润密切相关,而与肿瘤的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结肠腺癌中Cath-B、-D高表达、E-cadherin低表达,不仅可以促进肿瘤的发生,还对肿瘤的进展及播散可能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CD44s、CD44v6、Fas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CD44s、CD44v6及Fas基因蛋白在58例非小细胞肺癌、18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分析其表达与肿瘤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关系.结果 Fas基因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癌旁肺组织,CD44s和CD44v6在癌旁正常肺组织未见表达;CD44s在鳞癌和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3.3%及45.5%,CD44v6,在鳞癌和腺癌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6.1%及40.9%,CD44s、CD44v6在鳞癌中的表达均高于腺癌(P均<0.05).Fas、CD44s和CD44v6的表达均与肿瘤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通过CD44分子的构型改变,降低Fas表达,逃逸Fas-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非小细胞肺癌CD44s、CD44v6及Fas蛋白的检测可能为评价肿瘤预后的重要指标,也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叉头框蛋白Q1(FOXQ1)在人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病理科取得的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检测FOXQ1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影响FOXQ1表达因素,以及探讨FOXQ1表达的临床意义。结果 FOXQ1表达阳性率为90%,FOXQ1蛋白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P0.05),与癌细胞的分化程度、病理类型、有无淋巴转移以及肿瘤分期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 FOXQ1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预后状况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眼睑基底细胞癌中窖蛋白(Caveolin)-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白细胞分化抗原(CD)31的表达,关注Caveolin-1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58例确诊为眼睑基底细胞癌并行手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常规留取术后的石蜡包埋组织,选择皮肤基底细胞乳头状瘤术后石蜡包埋组织17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两组中Caveolin-1、VEGF和CD31的表达。结果 Caveolin-1、VEGF的阳性率、CD31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在两组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中Caveolin-1、VEGF阳性率和MVD值与肿瘤最大径密切相关,Caveolin-1与Ki67指数密切相关,Caveolin-1、VEGF阳性率和MVD值均与性别、年龄无相关性。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Caveolin-1和VEGF、Caveolin-1和MVD呈负相关。结论眼睑基底细胞癌中Caveolin-1低表达是促进肿瘤形成的重要因素,Caveolin-1与肿瘤间质的血管生成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