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闫树勋 《临床医学》2011,31(9):65-67
目的指导下肢静脉曲张手术的术前检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91中心医院普外科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65例77条肢体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对其临床表现、彩色多普勒或下肢静脉造影等分析,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结果 77条肢体CEAP分级为4级26例,5级28例6,级23例。造影见77条肢体中有71条(93%)可见小腿有穿通静脉反流,77条肢体中有60条可见不同程度股浅静脉瓣膜反流,其中轻度反流17条(23%),中度反流约28条(37%),重度反流15条(19%),其中3条全程未见瓣膜影。77条肢体中有58条(76%)残留大隐静脉,77肢体中有13条(17.3%)肢体表现为髂静脉不通(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1条(1.3%)为KTS综合征2,条(2.6%)为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结论下肢静脉曲张手术后复发原因主要是:①对下肢静脉曲张病因认识不足,忽视深静脉及穿通静脉反流对下肢静脉曲张的作用。②手术方式选择不当。③术前误诊,未发现原发病因。④术后无辅助治疗。术前以影像学检查和功能学评估相结合,可准确了解病情;术中选择恰当的手术治疗方案;术后给于辅助治疗;以减少复发可能。  相似文献   

2.
对80例下肢浅静脉曲张病人实施经皮浅静脉连续环形缝扎术,获满意疗效,术后1~3年,复发3例,经本方法再次手术痊愈,所有病人术后均未出现继发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经皮浅静脉连续环形缝扎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手术简单易行,创伤小,伤口感染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管腔内激光闭合术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血管外科自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总共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患者102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其中观察组34例施行血管腔内激光闭合术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对照1组34例施行腔内激光闭合术治疗,对照2组34例施行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观察对比三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隐神经损伤发生率、术后浅静脉炎发生率及术后2年内静脉曲张复发率。结果全部102例患者均获得临床治愈,连续随访6~24月,无临床浅静脉复发表现。对照2组无论在手术时间还是在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1组及观察组(P<0.05);对照2组术后浅静脉炎发生率均高于对照1组及观察组,对照1组术后浅静脉炎发生率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2组术后隐神经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1组及观察组,对照1组术后隐神经损伤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三组术后2年静脉曲张复发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内激光闭合术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曲张浅静脉,具有微创,安全,更少并发症,有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下肢浅静脉曲张足外科常见病之一,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抽剥术是主要的传统治疗方法,但术后症状复发率很高。作1995年来共收治下肢浅静脉曲张术后复发78例(90条患肢),注重明确病因诊断和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总结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50例,回顾性分析其进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及护理情况。结果5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后,均无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随访也无局部静脉曲张复发。结论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临床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少,可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分析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9月至2013年1月,采用激光微创结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96例,进行围术期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等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6例患者术后短期恢复良好,术前静脉曲张症状基本消失,切口无血肿、感染出现,溃疡创面3周内愈合,无静脉血栓形成.术后随访发现,恢复良好者87例(90.6%),7例轻度肿胀或浅静脉曲张(7.3%),2例复发(2.1%).结论 医护人员完善的术前、术后护理以及必要的健康指导是下肢静脉曲张手术顺利实施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静脉腔内激光治疗(EVLT)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下肢静脉曲张106例患者167条患肢经EVLT术治疗的术后切口愈合、并发症发生、大隐静脉主干闭合、静脉曲张复发、溃疡愈合、色素沉着减退等情况,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肢术后切口Ⅰ期愈合率达100%;患肢溃疡、色素沉着等症状好转率为99.40%;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4.97%,且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大隐静脉根部闭合率为98.80%;复发率为2.40%,且重度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与其余患者的术后复发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VLT术具有安全、有效、术后瘢痕少、感染几率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及恢复迅速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下肢浅静脉曲张是外科常见的多发病。但是大隐静脉手术的创伤较大,还有较高的术后复发率。目前,静脉腔内激光疗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具有微创、出血少、安全、可靠、有效、操作简便、不留瘢痕、无需拆线、并发症少、术后第1~2天即可出院等优点。我院从2004年9月起应用激光治疗仪治疗下肢静脉曲张36例,疗效满意,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外科微创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35条患肢)下肢脉曲张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患肢深静脉造影的结果,对4例(4侧患肢)行静脉腔内激光治疗(EVLT)+内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离断(SEPS)+股浅静脉瓣膜戴戒术;8例(8侧患肢)行EVLT+股浅静脉瓣膜戴戒术,14例(15侧患肢)行EVLT+SEPS;6例(8侧患肢)行EVLT+点状抽剥术.结果:术后35侧患肢浅静脉曲张均消失,16侧患肢色素沉着、湿疹样病变均明显减轻;18侧小腿酸胀沉重感、疼痛、水肿10~21 d消失,6例溃疡18~42 d内愈合.随访6~40个月,平均22.6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累及3个静脉系统,EVLT和SEPS术操作简便、微创、安全.术前全面的影像学检查和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是避免术后静脉曲张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术(EVLT)联合传统手术改良的方法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下肢顺行静脉造影诊断单纯下肢静浅脉曲张患者151例(183条肢体),采用传统手术改良的方法: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膝上段大隐静脉内翻抽剥联合下肢静脉EVLT治疗。结果术后183条肢体静脉曲张均消失,手术治愈率100%;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色素沉着减轻,酸胀感消失。术前并下肢溃疡12例,7~21 d愈合。治疗合并皮肤灼伤4例,对症治疗后均好转;局部麻木16例及静脉周围炎8例均在3~6个月不同程度恢复。随访4~22个月,共104例113条肢体,仅1例2月后小腿前外侧复发。合并溃疡者溃疡愈合后未见复发。结论传统手术改良法联合VELT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安全、有效,可达到保证手术疗效前提下的微创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年10月至2005年5月收治的49例54条肢体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患者,采用下肢周围血管无创检查仪、超声多普勒及深静脉造影,了解下肢深、浅静脉和交通支功能。根据病变选择相应的治疗方式。结果54条肢体中30条为手术操作不当所致,16条为交通支功能不全所致,3条为血栓后遗症,1条为布加氏综合征,1条为动静脉瘘,1条为髂静脉受压综合征,1条为新血管再生所致,1例为双大隐静脉畸形。结论下肢静脉曲张是许多不同疾病所共有的一个临床表现,术前应认真检查确定引起静脉曲张的病因,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避免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2.
选择性点状切口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廖益清  何斌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4):1659-1660
目的:探讨选择性点状切口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可行性和评价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10月至2005年10月,对27例45条下肢局限性浅静脉曲张,术前应用多普勒听诊和指压检测,确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部位,采用局部麻醉、点状切口方法,切除曲张静脉和结扎交通支静脉.结果:全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有肿胀不适和沉重感症状的16条下肢中,术后12条下肢症状消失,另4条症状改善.切口皮下局限性血肿1例,无皮肤麻木等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个月~3年,其中随访1年以上者22例,未发现明显下肢浅静脉曲张复发.结论:选择性点状切口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方法可行、简便、安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腔镜下交通支静脉离断术治疗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对60条静脉性溃疡患肢在腔镜下行交通支静脉离断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低位剥脱术。结果:术后肢体症状和浅静脉曲张消失,溃疡在术后7~58d愈合。随访1年以上均无复发。结论:腔镜下交通支静脉离断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损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复发率低,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点式曲张静脉抽剥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6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肢浅静脉曲张通常是指大隐静脉曲张,是外科领域的常见病,可由多种原因引起,针对其病因的手术方法繁多,而疗效不一。国内符伟国首先报道点式曲张静脉抽剥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疗效良好。我科自1997年以来采用点式曲张静脉抽剥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近百例,有完整随访记录的病例64例(共80条肢体),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静脉腔内激光(Endovenous laser treatment,EVLT)联合传统手术治疗单纯下肢静脉曲张的近期疗效,总结治疗经验,减少并发症,提高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曲张静脉点式剥脱+EVLT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358例(457条患肢),观察患者术后下肢肿胀、浅静脉曲张、色素沉着及溃疡愈合等临床症状恢复情况以及远期复发率。结果该组1例因重度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行股浅静脉瓣膜戴戒术,下肢肿胀明显减轻,溃疡愈合,疗效良好;2例患者出院1个月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积极抗凝溶栓治疗后恢复顺利;68例患者小腿溃疡愈合;6条患肢出现皮肤灼伤;8例术后出现皮下积血积液;以上经积极对症治疗后基本缓解。远期随访全部患者无静脉曲张复发,无静脉溃疡迁延不愈,无皮肤营养性障碍等远期并发症,疗效持续,未见复发。结论 EVLT联合曲张静脉点式剥脱是一种安全、有效、实用的微创治疗方法,有望代替单纯传统手术应用于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SEPS)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效果。方法:2007年10月-2009年1月,21例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23条患肢)实施SEPS加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抽剥术,其中5条患肢另加行股静脉瓣膜外修补术,4条患肢另加行自体植皮术。结果:23条患肢经手术治疗后肢体症状及浅静脉曲张消失,溃疡愈合,未出现并发症,随访4~18个月,未出现新生溃疡及浅静脉曲张复发。结论: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重要环节,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安全有效,损伤少,并发症少,可减少下肢静脉性溃疡的复发。  相似文献   

17.
下肢浅表静脉曲张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静脉疾病,年轻时即可发病,中壮年发病率较高。大多数下肢静脉疾病的主要表现为浅静脉曲张,根据病理生理机制,下肢静脉疾病可以分为血流倒流性病变和回流障碍性病变两大类。血流倒流性病变主要包括单纯下肢浅静脉曲张、原发性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血流回流障碍性疾病主要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67岁。因左下肢浅静脉曲张伴小腿内侧皮肤反复溃疡3年就诊。门诊拟以大隐静脉曲张收入院准备手术治疗。查体:左下肢皮肤肿胀,色素沉着,小腿段静脉曲张明显,以内侧为著,小腿下段内侧皮肤局部溃破。超声检查显示:左下肢股浅静脉内径稍宽,内可见一平行线状回声,随血流摆动,使股浅静脉呈双腔(图1),探头加压后管腔可变瘪;左下肢小腿段浅静脉屈曲扩张明显(图2);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皮下缝扎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4例伴有皮肤湿疹、溃疡及其它严重疾病的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施行皮下缝扎术,术后随访。结果:术后下肢疼痛、曲张静脉团等临床表现消失,皮肤湿疹及溃疡愈合,下肢浅静脉曲张复发率为16.7%。结论:该手术安全可行,尤其适用于老年人及合并其它严重疾病的患者。  相似文献   

20.
亓明  白云清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24):1950+1953-1950,1953
目的探讨完全点式剥脱术治疗下肢小隐静脉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04年10月至2011年4月间,应用该手术方法治疗的40例患者(47条下肢)下肢小隐静脉曲张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其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手术效果及对切口外观满意度等。结果本组肢体行小隐静脉完全点式剥脱,手术时间平均45min;手术后平均1.5d出院。所有患者术后下肢静脉曲张消失,临床症状缓解。腓肠神经损伤(外侧足背皮肤麻木感)1例(2.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全部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4(1~48)个月,无明确的下肢静脉曲张复发;1例腓肠神经损伤的患者在术后2个月恢复。无下肢深静脉血栓等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疗效满意。结论小隐静脉完全点式剥脱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手术方法是外科方法中简单、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