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本来穿了一件自认为漂亮的衣服去上班,结果好几个同事都说不好看。当第一个同事说的时候,你可能还觉得只是他的个人看法,但是说的人多了,你就慢慢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力和审美眼光了。于是到了下班后,你回家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衣服换下来,并且决定再也不穿它去上班了。其实,这就是心理暗示在起作用。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判断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可见,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石勇 《家庭医学》2011,(5):40-41
有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叫做“合理化”(或“理智化”),就是当一个人做了一件他后悔或让他痛苦的事情时,为了消除自己的痛苦,他便找理由安慰自己说这么做是对的,就是把这么做“合理化”。  相似文献   

3.
所谓积极暗示心理,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给孩子构筑一个暗示心理环境:通过语言、动作或表情等给孩子造成心理影响,启迪他(她)的良知,使其很容易地接受某种意见或要求。列宁小时候,他母亲就成功地运用过心理暗示法,激发孩子的道德感。列宁把姨妈家里的一只好看的玻璃瓶打碎了,当姨妈问起这事时,列宁没有勇气  相似文献   

4.
心理暗示的作用是强大的,有时它会使人绝处逢生,有时又会使人功败垂成。莎士比亚说过:"一个人往往因为遇事畏缩的缘故而失去了成功的机会!"畏缩的原因就在于存在着不良的心理暗示。因此,我们应该有意识地训练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能力,注意控制并消除一些消极的心理暗示。积极的暗示,就是在困境中,自己对自己说"我能行",对自己说"我能做好",对自己说"我要快乐地学习和生活"。总之,同学们应该学会把振奋人心的口号喊给自己!  相似文献   

5.
赵亚娣 《健康向导》2010,16(6):56-57
<正>不同年龄的女人,总是面对着不同层次的需求。可能在年轻的时候,我们只会为食物是否丰美、体态是否苗条而有小小的烦恼,但是随着成长和成熟,我们会慢慢地有了更多更现实的需求,让人忧愁的事情也总是应接不暇。这个时候的你,该如何一步步去调整自己的心理呢?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女性在20~50岁的心理历程中该如何保养自己。  相似文献   

6.
果汁 《婚育与健康》2011,(12):20-21
在华沙,一群儿童在嬉戏,一个吉普赛女巫托起一个小姑娘的手,看了看说:"你将会世界闻名!"预言应验了,这小姑娘就是后来的居里夫人……你或许听过这个故事,但未必会去想其中的道理。其实,世上没有什么准确的预言,是女巫给了居里夫人积极的心理暗示,即一种"成功"的信念。"心理暗示"在《心理学大词典》上是这样描述的:"用含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家认为,导致精神障碍的主要原因就是恶性心理暗示。 什么是心理暗示呢?其实,暗示就是一种心理现象,它虽没有任何物质基础,却能够产生强大的力量。如心理医生为患者治病时,就常用心理暗示的方法。有一位老人因惊吓而站立不起。经检查,他躯体没有问题。这时,医生对他说,我们这里有一种特效方法能治你的病,然后给他服用和注射一些安慰剂。过几天医生告诉患者,你的腿完全好了,可以站起来走路了。老人真的站起来迈开双脚走了。这是运用良性的心理  相似文献   

8.
覃娴  万亚军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11):1816-1817
学生学习疲劳调节问题一直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对教师的积极心理暗示与学生学习疲劳的关系探讨研究。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教师如何运用积极心理暗示调节学生的学习疲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催老暗示"催人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你第一次被人称做"阿姨",当你在求职时被用人单位以"年龄偏 大"挡在门外……你开始不断地反问自己:我真的不再年轻了吗?正 是这些负面的心理暗示,让你真正变"老"。  相似文献   

10.
《健康》2008,(6)
提起"心理暗示",似乎是很专业的话题,其实并不复杂。平时,我们常会在不经意中自发或接受"心理暗示"。大家也许对2001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赵本山与范伟、高秀敏表演的小品"卖拐"记忆犹新。赵本山使出"怪招",愣是把范伟的双腿给"忽悠"瘸了。他的怪招,其实就是"心理暗示",而范伟则是接受了赵本山对他的"心理暗示"而使好腿变瘸的。"心理暗示"能把两条好腿给"忽悠"瘸,这虽然是小品的艺术夸张,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心理暗示"可以致病和治病的例子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11.
《健康大视野》2008,(5):122-122
研究发现,如果患者真的相信药物会发生作用,那么即便在使用假药的情况下,也可以达到跟使用真药一样的效果。这一研究从生理学角度进一步印证了医学上的安慰剂效应,即心理暗示对于病人潜在的积极影响。从心理学角度讲,暗示是指以言语或非言语的,简单的或复杂的方式,含蓄地、间接地或直接地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当暗示发生时,虽然我们只能看到生理或化学反应,但首先是人的心理反应或精神性反应,然后基于这个反应才引起生理的反应。  相似文献   

12.
李艳  陈叔平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2):3388-338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分娩方式及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孕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在临产后进行心理干预,通过心理暗示减轻焦虑及对疼痛的耐受性;对照组按产科常规处理,产程不同时期监测激素水平。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及产后出血明显低于对照组,经心理干预后,皮质醇激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孕产期心理干预是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的一个有效措施,分娩启动后,皮质醇激素水平升高引起的一系列内分泌变化一直维持到分娩,心理暗示及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病人的焦虑紧张情绪,增强耐受宫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家认为.心理暗示是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等动作。以含蓄的方式对他人的思想行为产生影响的一种过程。心理暗示是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从以下三个著名的实验,可以清楚地看出心理暗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颖 《长寿》1999,(11)
这些士兵行为举止的转变,正是军官们通过“心理暗示”对他们施加了积极的心理影响。未动一棍一棒,未用强行指令,只是以不经意的方式让一封封家信举重若轻地实现了军官们的训练目的。 另外一个心理学实验同样验证了心理暗示对人自身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丽丽 《婚育与健康》2011,(21):18-19
对宝宝来说,断奶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育儿专家说断奶的意义非同一般,这可是宝宝迈向独立的大事!断奶原则:1.循序渐进:断奶是个过程,而不是一时的事件。如果没经历一段时间的适应而直接断奶,对宝宝来说是件难以接受的事情。特别是如果宝宝从心理上不能摆脱对母乳的依赖,那么他就可能会对其他食物产生排斥心理,导致食欲减退,时间长了会危害宝宝的身体健康,同时也不利于宝宝的心理成长。2.保持亲密的亲子关系:在断奶阶段继续受到依附性的教养,一步一步地掌握各方面的能力,会让宝宝的心理更有安全感,情绪也更稳定。宝宝的内心更自信了,就会有能力逐渐变得独立起来。  相似文献   

16.
卫亚莉 《家庭医生》2011,(14):58-58
我儿子今年16岁,上高一。他从小性格就比较倔犟,不听话,上初三后,这个问题变得更严重。经常和我们闹对立,让他干的,他偏偏不干,不让他干的,他非要干,特别是在交朋友和上网玩游戏的事情上,我们就管不了他。刚开始给他讲道理,他有时候还听听,现在一说,他就很烦,“又是这一套,我都能背出来了”。有时不耐烦了,他就不管不顾和我吵架,搞得我们很闹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急诊癔症患者予以心理暗示治疗与控制通气治疗配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机场急救站在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间所收治的急诊臆症患者40例作为临床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心理暗示治疗,观察组予以心理暗示治疗配合控制通气治疗,观察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在予以不同的治疗之后,观察组临床症状得以改善的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经统计学分析,存在着P<0.05的显著差异.结论 :对急诊癔症的患者予以心理暗示治疗配合控制通气治疗,获取了显著的疗效,可以将患者痛苦减轻,将临床症状改善的时间缩短,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8.
正心理困扰:为什么妻子总是让我尴尬来访者赵先生开始了他的诉说:"最近,一件事让我非常困惑。有人总是喜欢叫人当众尴尬难堪,有时候越是有人的时候越来劲儿,您说这种人出于什么心理?"我问道:"是最近遇到了什么具体的事情吗?"赵先生回答说:"大约4个月前,孩子的大姨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出院后就住在我们家,当时觉得我们夫妻俩都退休了,照顾比较方便。患者住在我们这里,所有来看望患者的人当然也就往我  相似文献   

19.
李艳鸣 《药物与人》2010,(10):56-57
"我有个5岁的儿子,有一天因为我制止他做了一件事情,他就很生气地使劲用双手狠掐我的脖子。当时我害怕极了,感觉到儿子是真的很想用力把我掐死,只是他力气不够大才没有如愿。"近日在笔者参加的一个亲子讲座上,丁女士心有余悸地提到了最近发生在她身上的事例。"你的孩子肯定是缺乏心理营养!"资深幼教专家说,孩子不爱吃饭、怕生害羞、霸道爱抢玩具等这些问题,都是因为孩子缺乏足够的心理营养所致。什么是心理营养?缺少了心理营养的孩子表现出什么样的特征?该怎么给孩子补充心理营养呢?来听听专家的说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心理暗示联合合理限食疗法对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代谢及心理弹性的干预效果。方法:以2020年1至8月南昌市第三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饮食指导和健康教育进行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暗示联合合理限食疗法进行干预,两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