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中暑是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部队战斗力的一种常见急症,在祖国医学中属暑温病范畴。国内外特别是军队对中暑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至今尚未找到一种理想的防治措施。中医药对中暑的防治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经验。笔者根据近年来的有关文献报道,就中医药对中暑的防治研究综述如下。1发病机理对中暑的认识历代医家多有阐发,一般认为中暑的发生、发展是内因正气不足,外因暑热之邪侵袭。卜平等[’]通过对44例重症中暑的临床研究,认为脾胃虚弱,痰湿内盛是中暑发生的主要内因;暑伤阳明,内陷营血是中暑发展有病理机…  相似文献   

2.
1病名及中西互参 暑为夏季的主气,暑邪为六淫之一,属温热或火热范畴。凡夏天感受暑邪而发生的多种疾病,统称暑病。包括暑温、暑湿、伏暑、冒暑、暑秽等病证。  相似文献   

3.
<正>补益药具有补充人体气血阴阳营卫津液等不足,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达到消除疾病、恢复健康的作用。祖国医学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人体所以含感染病邪。  相似文献   

4.
试论推拿之补泻江苏省第二中医院(210017)汪建民“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是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之一,几千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祖国医学认为:“补”乃补正气之不足,凡能补充人体物质之不足,或增强人体组织某一功能的治疗方法,即谓补法。“泻”乃泻邪...  相似文献   

5.
祖国医学虽无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名,但从本病的临床表现来看,与温热病中的暑温、伏暑、暑风、暑厥、暑痉、暑癎等病症相类似.实践证明,运用"温病"的理论治疗本病,确有一定的疗效.兹将我们所见到的有关中医治疗本病的文献,综述如下:病因和病机一般认为:暑邪、戾气和热、风、痰等是本病的病因,其中尤以暑邪为重要.根据"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的理论来推测,病邪可由口鼻和皮肤毛窍等途径而入侵;当人体正气不足时,则邪乘之而发病.福建省中医研究所临床研究室认为:肺主气,其合皮毛而属卫,位居上焦,这是病邪侵入人体的第一步;临床症状是一般的表症.如表邪不解而中传脾胃,则邪在中焦、气分,由于温邪传胃的久暂,尚有在经、在腑等深浅之别;临床症状呈里实症.若  相似文献   

6.
祖国医学认为脾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主中州而灌溉四旁 ,脾的功能健旺 ,是保证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目前认为中医“脾”的概念除涉及现代医学的消化、内分泌、神经、血液等系统的功能外 ,其“四季脾旺不受邪”的论点与免疫系统功能密切相关。   1 邪气、正气与脾胃之气  中医学认为疾病是人体“正气”与“邪气”互相斗争的过程 ,而斗争的结果取决于人体正气。早在《内经》中就载有“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也就是说正气旺盛则身体强壮 ,正气虚衰则邪气易侵犯机体而致病。这里所指的正气相当于现代医学所称…  相似文献   

7.
暑湿验案3则     
赵达安 《陕西中医》2010,31(11):1543-1543
暑为阳邪,为夏季火热之气,感受暑邪可出现高热、口渴、汗多、脉洪大等阳热之症。暑邪挟湿,二者常相兼为病,其临床特征,除有暑热症候外,尚有四肢困倦、食欲不振、胸闷、呕恶等湿困肌表,湿滞中脘之症。笔者验之临床,收效颇捷。兹举3案如次,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是因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HBV)而致的一种传染病 ,在我国有着较高的发病率。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主要与感受湿热、疫毒之邪及饮食失当等因素有关。其中 ,感受疫毒之邪又是发病之关键。而病邪能否侵入人体 ,侵入人体后是否致病 ,都取决于人体正气的强弱。正如《内经》中云 :“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现代医学认为肝炎病毒侵入人体后能否发病 ,特别是病情的转归都与人体的免疫功能 ,亦即正气密切相关。基于此 ,笔者在临床中以中医正邪理论为指导 ,依据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 ,认为表面抗原 (HBs A g)、e抗原 (H Be…  相似文献   

9.
暑病,在温病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历代医家论述颇多。吴氏《温病条辨》中暑病内容有22条,列方29首,兹就有关内容作如下讨论。病机特性暑病之特点主要是暑必兼湿,因天之暑热一动,地之湿浊蒸腾,人在气交之中,邪自口鼻吸入,痹阻气分,输化失常,湿热搏结,暑病遂成。吴氏谓:“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就东垣脾胃学说对抗老强身的意义 ,结合脾实质研究 ,作进一步探讨 ,供同道参考。   1 祖国医学的脾 与机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决定着人体健康和寿命的长短。中医病因学在发病方面认为 ,疾病的发生与否 ,取决于人体正气的盛衰。如果“正气存内”,则“邪不可干”;反之“邪之所凑”则“其气必虚”。然而 ,正气盛衰与脾胃这个后天之本是息息相关的 ,东垣继承和发展了《金匮》四季脾旺不受邪这个论点 ,这就强调了保养机体本身 ,即内因以脾胃为主的决定性作用。所谓正气 ,是指机体应有的防御机能是由先天之精、后天水谷之气相互化生而成…  相似文献   

11.
肺结核病是由於结核杆菌侵入肺部而又当人体抵抗力低弱时发生的,它是结核病当中的一种,在我们祖国医学里惯称之为“肺痨”。肺结核病也和其他传染病一样,最容易乘人体生理机能减弱时而感染成病,祖国医学经典上说过:“正气内存,邪不可干”。这里所称的“正气”就是指我们人体生理机能的旺盛之谓。所谓“邪”是外因的“病菌”或“病毒”之称,因此,在祖国医学上大都认为患肺结核的人,一定是由於身体虚弱所致,所以中医常把肺结核病包  相似文献   

12.
温病学中对下法的应用是极为重视的。本文从理论原则上予以论述,使温病下法在应用上扫除不必要的顾虑,从而提高疗效,有益于医学的探讨。温病是在一定的季节,由一定的温热病邪而引起的急性外感热性病的总称。有风温、春温、暑温、秋燥、冬温和湿温之分。温病发展转变一般经过卫→气→营→血四个不同病理阶段。在气分阶段温热病邪与正气急骤相争,邪气里盛但正气未衰,因此  相似文献   

13.
《福建中医葯》六卷四期所刊登的孙文发医师《論邪之所凑,其正必虚》一文,我們讀后对孙医师的論点,有不同的見解。所謂“正气”,就是人体的“元气”,或叫做“真气”,它是人体生理活动的机能,而且具有抗御病邪的力量。“邪气”就是不正之气,是指一切可能致病的因素。如果人体的正气充沛,体质强壮,那末抗御病邪的力量也强。《内經》所說“其气必虚”的“气”,正是指着人体的“正气”。所以疾病的发生与否,主要是决定于“正气”的足与不足。丹波元簡  相似文献   

14.
根据祖国医学的记载,“乙脑”属于温病范畴。相当于温病中“暑温”、“暑风”、“暑痉”,而其辨证历来以卫气营血为纲。笔者在近几年用中医中药治疗本病47例中,感到温病的“卫、气、营、血”虽然符合“乙  相似文献   

15.
一、内因决定外因——正气先虚,邪再凑之。《索問評热病論》:“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一是指受病之先,必定是在人体正气不足之处,或身体因种种因素作用,以致抗病能力减弱时,外邪才可乘虚而入。因为祖国医学在病因学說上极重視内在因素,主张内因决定外因,外因必須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如《素問遺篇刺法論》:“正气內存,邪不可干”,《灵枢百病始生篇》。“风雨塞热,不得虛,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虛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虛相得,乃客其形”,这都是說明正气先虛,邪再凑之的重要經文根据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一、邪正的定义一般认为,“邪”就是外来的,能引起人体疾病的邪气——致病因素。“正”就是内在的,能维持人体健康的正气——机体的抗病能力。近年来认为,邪正就是现代医学中所说的病原体和抵抗力,由此看来“邪”即病因病原和致病因子。“正”即精神、形气、气血、正常机能活动力。祖国医学中所说的正气、本是一种概念,所谓概念,是人类思  相似文献   

17.
邪正象一根红线贯穿于祖国医学“辨证施治”法 则之中。明确认识邪与正的实质及其相互关系,就能正确掌握祖国医学的治疗原则。 邪正的定义 过去,一般认为:“邪”就是外来的,能引起人体疾病的邪气;“正”就是内生的,能维持人健康的正气。近来则有学者认为邪气与正气就是现代医学中所说的病原体和抵抗力。究其实际,这两种说法,都欠全面。第一,祖国医学中所说的邪,内容包括很多,不仅限于外来的邪气,如《素问·调经论》“夫邪之生也,得之饮食起居,阴阳喜怒。”《难经·十难》:“何谓五邪?然:有中风、有伤暑、有饮食劳倦、有中湿,此之谓五邪。”《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殸禾)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可见古人把  相似文献   

18.
暑温(附:中暑)定义夏令感受暑热之邪、而病偏于热者,谓之“暑温”。以发病急、演变速、起病即现气分大热为其临床特征。属即时而感的新感温病。病因、病机夏月暑热当令,气候炎热,若遇饥饱劳倦之时、或元气素亏之人,机体不耐盛暑火热之气,暑邪乘隙而入。盖暑性属火属热,最易伤及气分、消烁津液,故发病急骤,传变急速,开始时,亦可不现卫分症状而迳入气分。又因感受不同,临床上有兼寒、挟湿之异。辨证施治1.暑热在气:1)气热炽盛:主证有头  相似文献   

19.
伤寒之病,是临床上很常见的一种急性消化道传染病。在祖国医学中,伤寒可归属于“湿温病”范畴。本病虽然四时可见,但以湿热较多的夏秋季节为常见。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说:“外邪入里,里湿为合”。又如医家薛生自所言:“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此皆先有内伤,再感客邪”。道出了此病乃为内外邪相合而发病。在夏秋季节,天暑下逼,地湿上蒸,人处暑湿之气当中,则容易感受湿热病邪,而湿温初起之时,以邪遏卫气为主,随着气分湿热证的加重,病程就进入了气分湿热交裹阶段。  相似文献   

20.
虚证病人免疫功能测定及其研究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祖国医学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的论述,即虚证是正气不足所致,免疫功能是机体防御和战胜外邪的重要手段,通常认为属中医正气范畴。故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虚证与免疫的有关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