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泰市自1998年开始以乡镇为单位建立接种门诊,实行集中式接种,为了解建证、建卡率,卡介苗(BCG)、脊髓灰质炎疫苗(OPV)、百百破三联制剂(DPT)、麻疹疫苗(MV)、乙肝疫苗(HBV)(以下统称“五苗”)全程接种率和及时接种情况以及影响因素,进一步推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于2003年10月抽取部分0~4岁儿童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创新免疫接种模式,由分散式接种模式改为集中式接种模式,取消了126个村级接种点,建设了13个乙级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这一举措提高了预防接种率和接种质量,实现了预防接种的程序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3.
推行计划免疫定点接种是对儿童计划免疫保偿金制度的充实和完善 ,是提高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的重要措施。自计划免疫以乡为单位接种率达 85%考核验收后 ,农村县区单一由乡村医生“巡诊式”的预防接种方式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四苗接种率有所下降 ,出现新的免疫空白点。   1996年我县在经济条件较好的石埠、生米两乡镇进行计划免疫定点接种试点 ,其主要做法为 :全乡镇所有新生儿基础免疫由镇防保站完成 ,乡镇防保站每旬开展一次接种 ,对确实边远分散的村 ,可以两村或多村联合增设一个接种点 ,接种当日由防保站派专业技术人员下村接种…  相似文献   

4.
探索以接生单位为依托的预防接种服务新模式,提高儿童疫苗接种率,降低疫苗针对传染病的发生率。石家庄市建立以接生单位为依托的"预防接种服务新模式",即"一网、双卡、双预约、三对接",并在全市组织实施,实现了儿童接种信息全市共享,进一步降低接种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预防接种新模式"的实施可及时掌握辖区儿童底数,提高儿童疫苗接种率和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5.
浅谈计划免疫集中式定点定时预防接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婴幼儿健康茁壮成长,必须认真做好儿童计划免疫工作。预防接 种由原来的分散式接种,即防疫人员身背冷藏包入村到户进行的接种,已发展为集中式定点定时预防接种。根据我院的工作经验,就集中式定点定时接种介绍如下。1 预防门诊的基本要求 根据乡镇卫生院规模及服务人口的多少,设置3~5间  相似文献   

6.
我镇于1994年开始实施计划免疫门诊,以集中式门诊接种取代分散式接种,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预防接种指有计划地接种疫苗,以提高机体的免疫水平,从而达到控制特定传染病的目的。预防接种工作的开展,主要在各级计划免疫门诊进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加强及优生优育的宣传,对预防接种越来越重视,加强婴幼儿的基础免疫已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计划免疫门诊业务量逐年扩大,工作程序及要求也在逐渐摸索中完善,现将16 a来计划免疫门诊工作的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我们新泰防疫站计划免疫门诊在1988年成立,当时门诊工作人员两名,主要承担市直单位婴幼儿的预防接种,全年接种10 0 0余人次。近年来,门诊管理、服务质量不断提…  相似文献   

8.
儿童预防接种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岑绮玲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2):163-163,201
目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运用心理护理,以确保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方法:在实施计划免疫预防接种过程中,根据不同年龄对儿童开展预防接种前、中、后的心理护理。结果:在适当的心理护理下,儿童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明显减轻心理应激反应的发生,减轻紧张、恐惧心理以及疼痛的感觉,大部分儿童主动配合接种,增强了广大家长对儿童接种疫苗的信心。结论:做好预防接种前、中、后的心理护理是计划免疫接种人员的重要职责,也是顺利做好计划免疫工作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村卫生改革的深入开展,我区农村计划免疫工作也实行了预防接种一体化管理模式。早在90年代初,我区结合当地乡镇人口较少(约1~2万人口)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集中式预防接种的尝试,通过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形成了以卫生行政部门直接管理,卫生防疫部门技术指导与乡镇中心卫生院相互配合的新的基层计划免疫工作体系。实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白银市预防接种服务现状,探讨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的办法。方法设计调查问卷,随机抽取基层25%的接种单位进行调查。结果白银市已建立较为健全的预防接种服务网络;接种点的配置较往年有明显提高,预防接种服务门诊接种率达到100.00%,预防接种服务周期以“月接种”为主,占94.33%;接种人员实际操作技能能够满足工作需要,理论知识还需加强学习。2012年,各类疫苗报告接种率维持在95.00%以上,但接种率调查显示,以县区为单位,仅白银区所有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0.00%以上,其他县区均有部分疫苗接种率低于90.00%。结论白银市预防接种工作要继续加强接种点的配置,改善条件、充实人员.对现有的人员加强培训和学习.进行绩效考核。提高白银市接种率的关键是对流动人口和城乡结合人口的管理。  相似文献   

11.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在我省医院出生的新生儿,在出生医院即可办理预防接种证,如因特殊情况未能及时办理,家长务必在孩子出生1个月内,带上医院接种疫苗记录到居住地的预防接种门诊办理接种证。持预防接种证,可以在任何预防接种点为适龄儿童接种国家免疫规划规定的免费疫苗。1、预防接种证作为儿童预防接种的凭证、记录和证明,可以使接种医生掌握儿童接种信息,按免疫程序预约或通知接种,以确保儿童得到及时的接种服务。  相似文献   

12.
王瑜 《基层医学论坛》2014,(29):4008-4010
目的:分析了解入学、入托儿童接种证持有及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状况,提高计划免疫接种率。方法对我街道2011年-2013年新入学入托的儿童进行预防接种证的查验。结果2011年-2013年我街道的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完成较好,查验率100%,补证率100%,平均补种率96.6%。结论近3年东北塘街道的新生预防接种证查验,补种工作都完成较好,但仍需加强计划免疫的宣传,提高家长与学校的认知度,卫生和教育部门密切配合,才能将查漏补种工作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3.
在儿童计划免疫中运用护理指导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在儿童计划免疫中运用护理指导 ,以确保计划免疫工作的顺利进行。方法 :在实施预防接种过程中 ,开展预防接种前、中、后的护理指导。结果 :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有利于接种后的副反应症状很快 (2d内 )消失 ,增强了广大家长对儿童接种疫苗的信心。结论 :做好接种前、中、后的护理指导是计划免疫人员的重要职责 ,也是做好计划免疫工作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4.
儿童计划免疫是针对某些传染病采取免疫程序有计划地预防接种。预防接种是完成计划免疫,控制疾病传播的重要手段,为了提高儿童预防接种质量,我院接种门诊自2009年1月起,把健康教育贯穿在接种工作的始终,使家长懂得了预防接种的重要性,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  相似文献   

15.
预防接种存在建卡率及建卡合格率低和接种质量不高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对策,加强计划免疫宣传,规范疾病监测,培训诊疗人员,落实常规接种,查漏补种,进一步搞好接种质量的安全控制工作,提高建卡质量和接种质量同时加强计划免疫工作的督导检查,推动计划免疫的规范开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儿童计划免疫中运用护理指导,以确保计划免疫工作的顺利进行.方法:在实施预防接种过程中,开展预防接种前、中、后的护理指导.结果: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有利于接种后的副反应症状很快(2d内)消失,增强了广大家长对儿童接种疫苗的信心.结论:做好接种前、中、后的护理指导是计划免疫人员的重要职责,也是做好计划免疫工作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7.
预防接种是一项投入少效益高且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疾病防控措施,全球通过实施计划免疫和开展预防接种,成功控制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的公共卫生实践举世瞩目。中国自1978年实施计划免疫以来,通过建立健全计划免疫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规范疫苗接种行为,并逐步完善免疫策略,开展常规免疫、强化免疫和应急接种,使疫苗针对的传染病发病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研究健康教育在提高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本中心门诊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一共有14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对照组按照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干预组在开展接种的同时采取健康教育,对两组预防接种率和对计划免疫服务满意度给予对比分析.结果 干预组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明显要比对照组高(P<0.05);干预组对计划免疫服务满意度明显要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在儿童计划免疫当中采取健康教育,可以使免疫接种率明显提高,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预防接种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珍香 《中外医疗》2011,30(1):129-130
预防接种是计划免疫工作中的具体实施过程,是以预防疾病发生和流行为目的的医疗干预行为[1],预防接种存在各种危险因素,疫苗的储存、预防接种前后不规范的操作等都可能影响接种效果或引起副反应。现就预防接种各种危险因素及处理对策报告如下,为科学、安全、有效进行接种、预防疾病提供裨益。  相似文献   

20.
在基层的预防接种工作中,接种完疫苗后,一部分儿童会出现无其他原因而出现的皮疹。预防接种人员应及时给与处理,向家长做好解释,消除其对预防接种的误会和抵触心理,以保证计划免疫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