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间质病变中医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是一种全身性的自身免疫反应,发病过程中极易损害全身各个脏器,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ILD)是CTD中常见并发症,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原因之一。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是以肺泡壁为主并包括肺泡周围组织及其相邻支撑结构病变的一组疾病,病变可波及细支气管。  相似文献   

2.
张丹丹  温成平 《新中医》2017,49(5):143-145
<正>温成平教授是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免疫风湿病重点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免疫学分会副主委,擅长应用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免疫性疑难病。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disease,CTD)是一系列免疫介导的以血管和结缔组织慢性炎症为病理基础的系统功能紊乱疾病,由CTD引起的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disease,ILD)称为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病(CTD-ILD)。由于肺含  相似文献   

3.
正结缔组织病(CTD)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累及多种脏器。由于肺和胸膜均富含胶原、血管等结缔组织、因此结缔组织疾病大多可以损伤肺和胸膜等呼吸系统多个器官,包括呼吸肌、胸膜、肺血管、气道、肺实质和肺间质,且部分患者呼吸道表现为首发症状。其中1/4以上的结缔组织病患者会出现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CTD-ILD)。而CTD相关的ILD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1]),也是目前医生在临床  相似文献   

4.
<正>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是一类发病原因和机制尚未明确的,以对称性四肢近端肌无力为特征性表现的慢性炎性肌病,是以侵犯横纹肌为主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除肌肉和皮肤外,可累及心、肺、肾、消化道、关节等全身多个脏器和系统,尤其是肺。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是一种主要累及肺泡及其周围组织、肺间质的疾病,以活动后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常继发于各种结缔组织疾病。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相关间质性肺病(PM/DM-ILD)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结缔组织病(CTD)肺动脉高压(PHT)的发生率及PHT与CTD其他临床表现、自身抗体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20例CTD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对合并PHT及不合并PHT的CTD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CTD伴发PHT的发生率为5.9%,其中PHT组的雷诺现象以及肺间质纤维化发生率明显高于无PHT组。结论 PHT是CTD常见并发症之一,与雷诺现象、肺间质纤维化及抗心磷脂抗体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影响结缔组织病(CTD)合并间质性肺疾病(ILD)患者重症感染的因素类型以及临床治疗中的主要方式。方法:对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入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80例CTD合并ILD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按照治疗结果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以及治疗情况。结果:生存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Ig)G、IgA以及IgM与死亡组相比均较低,氧合指数与死亡组相比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方式方面,激素冲击、无创治疗、丙种球蛋白、免疫抑制剂治疗中,生存组和死亡组的患者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有创治疗的生存组患者明显少于死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CTD合并ILD患者指标中IgG、IgA以及IgM较高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较低的患者,氧合指数较低患者的死亡率高于较高患者,实施有创治疗患者的死亡率较高,在临床治疗中需要首先为患者进行高流量吸氧治疗,尽量避免使用有创通气治疗。  相似文献   

7.
正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系统性、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疾病。临床上,RA患者常常并发肺部损伤。其中,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是RA患者最常见的关节外并发症~([1])。RA-ILD早期常因无明显临床表现而易被忽略,晚期多出现肺间质纤维化,导致患者预后差,常因呼吸衰竭或并发肺部感染而死亡。  相似文献   

8.
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病(CTD)肺间质纤维化(PF)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生对CTD-PF的认识。方法收集2002—2007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科诊治的780例CTD患者资料,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D-PF总发生率3.8%,其中系统性硬化症(SSc)、混合性结缔组织(MCTD)的发生率最高,临床表现以雷诺氏征、干咳、胸闷气急为主,合并肺部感染、肺动脉高压(PAH)较CTD无PF患者高(P<0.01),肺功能检查提示弥散性功能障碍、限制性通气障碍为主,高分辨CT(HRCT)对CTD-PF诊断价值较普通X线高(P<0.05),糖皮质激素或联合环磷酰胺(CTX)治疗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影像学改变不明显。结论CTD-PF有一定发生率,其中SSc、MCTD发生率最高,CTD-PF有特定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易合并肺部感染、肺动脉高压,治疗效果不佳,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编读往来     
《家庭中医药》2005,12(7):28-29
(一)编辑同志:您好!我患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病。西医似乎无好办法,不知中医如何治疗?患者李进李先生:你好!根据你所叙述的症状,以及医院的诊断“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可做如下考虑:间质性肺疾病大约包括200种不同的疾病,其中病因明确者约占1/3,但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影响最大的是原因未明者。以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为最常见,其次为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间质性肺疾病(ILD)患者中医证型特点及与呼吸困难程度、肺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采集2022年1月—2023年3月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肺病一部门诊及病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三部病房诊断为ILD的患者资料,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四诊信息、呼吸困难问卷(mMRC)分级、近期肺功能检查数据[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 SB%pred)]、西医最终诊断,统计限制性通气功能、阻塞性通气功能、弥散功能分级情况,分析不同西医诊断类别的ILD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比较不同中医证型患者mMRC分级、肺功能及肺功能分级。结果 纳入ILD患者203例,西医最终诊断为结缔组织病相关ILD 66例(32.5%),特发性肺纤维化22例(10.8%),其他已知原因及特发性ILD 43例(21.2%),不便分类的ILD 72例(35.5%),不同西医诊断患者的性别分布差异有统...  相似文献   

11.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个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然而病变并非局限于关节。肺有丰富的结缔组织和血液供应,是经常受累的脏器之一,其中对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是RA累及肺部最常见的病变。本文基于对肺间质纤维化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发病机制的探讨及中医药治疗进展作扼要综述。  相似文献   

1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目前,病因和具体的发病机理未完全明白,可能与遗传、环境和性激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系统性硬皮病也称自身免疫缺陷引起的结缔组织病。是一种以皮肤及各系统胶原纤维硬化,最后发生萎缩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病。它可分为局限性和系统性两类,发病率在主要的结缔组织病中仅次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而居第2位,女性多于男性,以20~50岁多见。目前此病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因  相似文献   

14.
黎壮伟  林智通  钟嘉熙 《中医药学刊》2004,22(12):2188-2189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目前,病因和具体的发病机理未完全明白,可能与遗传、环境和性激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自身免疫介导的,以免疫性炎症为突出表现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青年女性多见,病因尚未明确,易导致人体多系统损害。临床并发尿潴留很少见,该文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尿潴留的诊治心得。  相似文献   

16.
正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是一组以肺泡单位的炎症和间质纤维化为基本病变的异质性非肿瘤和非感染性肺部疾病的总称,病程终末期可出现呼吸衰竭。目前发现与ILD相关的病因有200余种,临床表现常无特异性,诊断较为困难。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特发性间质性  相似文献   

17.
周宝宽 《新中医》2011,(10):157-158
干燥综合征是以外分泌腺高度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自身免疫病,由于临床有多系统受累,故又属弥漫性结缔组织病(CTD)。本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后者指继发于另一诊断明确的CTD,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并存的干燥综合征。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学燥痹、燥毒症等范畴。《素问》首次提出的“燥胜则干”,“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  相似文献   

18.
正硬皮病(Scleroderma)是一种以皮肤和(或)内脏器官胶原纤维广泛进行性硬化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结缔组织病,主要分为局限性硬皮病(Localized Scleroderma,LSc)和系统性硬皮病(Systemic Sclerderma,SSc)[1]。前者多局限于皮肤,后者除皮肤损害外,还累及脏器,临床上以LSc居多,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认为自身免疫功能失调、胶原合  相似文献   

19.
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以免疫性炎症为突出表现的全身性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本病好发于生育年龄女性,皮肤损害是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对此,范永升教授在临床上使用"清热于内,散风于外"法治疗SLE皮肤损害,疗效显著。1病因病机根据SLE患者临床特点,中医学将其归为"日晒疮""蝶疮流注""阴阳毒"等范畴。范教授认为,SLE患者皮疹主要由血热伤络引起,但其受外风的影响不容忽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抗核抗体、抗ENA抗体谱联合检测对诊断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327例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患者与45例健康体检人员的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抗核抗体、抗ENA抗体谱。结果:抗核抗体在弥漫性结缔组织病中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干燥综合征(SS)、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系统性硬化症(PSS)、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灵敏度分别为61.70%,90.00%,78.95%,62.50%,75.00%,92.59%;抗ENA抗体谱中的不同抗体在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的中RA,SS,MCTD,DM/PM,PSS,SLE中的灵敏度也有不同的检出。结论:抗核抗体、抗ENA抗体谱联合检测,可提高检出率,对诊断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具有良好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