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共情”护理模式对不孕症患者病耻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0月收治的92例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共情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病耻感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病耻感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角色功能及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孕症患者采取共情护理模式,可减轻其病耻感,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正念认知治疗对精神分裂症伴代谢综合征患者病耻感和自尊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021年1月—2022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脑科医院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伴代谢综合征患者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用抗精神病药等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正念认知治疗。入组前和治疗6周后,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自我怜悯量表、病耻感量表、自尊心量表评分。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的自我怜悯评分(98.52±3.77)分和病耻感评分(1.17±0.11)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89、5.328,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阳性症状评分(11.17±3.01)分与阴性症状评分(6.14±1.01)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7、15.822,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自尊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念认知治疗对精神分裂症伴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负面情绪具有明显改善作用,使患者的病耻感得以降低,明显提高自我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艾灸联合行为认知干预对输卵管炎性不孕患者病耻感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7月1日~2020年7月1日收治的92例输卵管炎性不孕患者分为研究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艾灸联合行为认知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病耻感[采用女性不孕症病耻感量表(ISS)]、心理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结果:干预后,两组ISS病耻感各维度评分及总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SF-36中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输卵管炎性不孕患者实施艾灸联合行为认知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病耻感,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同伴教育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女性患者病耻感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8月于我院接受IVF-ET助孕治疗的不孕症女性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同伴教育,干预时间为进入治疗周期日至移植后14 d。比较两组IVF-ET女性患者干预前后病耻感水平、应对方式及其各维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病耻感及各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应对方式及面对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回避维度和退缩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伴教育可明显降低IVF-ET女性患者病耻感水平,改善患者应对方式,增强其成功助孕的信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接纳承诺疗法(A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1日~2019年7月1日诊治的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研究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给予ACT;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Ⅱ-CV)]、病耻感[采用精神疾病病耻感量表中文版(SSMI-C)]、生活质量[采用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并统计两组自杀行为发生情况和致死率。结果:干预后,研究组FACES-CV中亲密度和适应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SSMI-C中歧视、病情掩饰、积极效应评分和SQLS中心理社会、经理、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跳楼、撞墙、服药等自杀行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ACT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可有效提高其家庭亲密度、适应性和生活质量,减轻其病耻感,从而降低自杀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的护理干预对银屑病患者病耻感及心理弹性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18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银屑病患者78例,按照组间性别、年龄、病程、文化水平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皮肤科专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基于IMB模型的护理干预,观察12周。比较两组患者病耻感、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慢性病病耻感量表(SSCI)、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SCI评分低于对照组,CD-RISC评分高于对照组,DL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IMB模型的护理干预能够减少银屑病患者病耻感,提升心理弹性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Roy适应模式下心理干预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Roy适应模式下心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病耻感、家庭关怀度、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生活方式转变情况、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女性不孕症患者羞辱感量表各维度评分、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的各维度评分及应对方式问卷的回避、屈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研究组患者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生育生活质量量表的各维度评分、应对方式问卷的面对评分及自制生活方式转变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oy适应模式下心理干预应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可改善其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调节其应对方式、生活方式,还可降低其病耻感,增强其自我效能感,提高其家庭关怀度,且护理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期间病耻感及家庭亲密度状况,并分析病耻感与家庭亲密度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医院诊治并接受随访的84例精神分裂症(巩固治疗期)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均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采用精神疾病内在病耻感调查表(Stigma scale of intrinsic diseases in mental disorders, ISMI)评估患者病耻感,采用参照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Family Adaptability and Cohesion Evaluation Scales, FACES)自制的量表评估患者的家庭亲密度状况;观察不同时点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及家庭亲密度评分各维度变化,分析病耻感与家庭亲密度的相关性。结果治疗3个月,精神分裂症患者疏远、刻板认同、歧视经历、社会退缩、病耻感抵抗、总分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6个月,上述各维度及总分评分均低于治疗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3个月,家庭实际情况、理想中家庭状况、总分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6个月,上述各维度及总分评分均低于治疗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ISMI评分各维度评分)与家庭亲密度(各维度及总分)均呈正相关(r0,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不断康复,其家庭亲密度整体改善,且病耻感程度不断降低,患者治疗期间病耻感及家庭亲密度存在一定联系,二者间呈正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4):645-646
目的研究三位一体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放疗患者家庭亲密度及家庭适应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宫颈癌放疗患者7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三位一体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的家庭亲密度、家庭适应性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家庭亲密度评分和家庭适应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位一体护理干预方式能快速提高宫颈癌放疗患者家庭亲密度和家庭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互动平台的互动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19年11月30日接受MHD治疗的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给予基于微信平台的互动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病耻感[采用慢性疾病病耻感量表(SSCI)]、自护技能、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营养指标[包括体质指数(BMI)、血清白蛋白(ALB)含量]。结果:干预后,两组SSCI中外在病耻感、内在病耻感得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自护技能、自我管理能力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观察组SF-36中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ALB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5),BMI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互动干预可有效降低MHD患者病耻感,提高其自护技能和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营养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心理弹性及病耻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7月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正负性情绪、心理弹性及病耻感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正性情绪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负性情绪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弹性坚韧性得分、力量性得分、乐观性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在病耻感得分、外在病耻感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能有效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情绪状态,有利于提升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降低患者的病耻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正念减压疗法(MBSR)联合音乐生物反馈疗法在不孕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1日~2020年2月29日收治的438例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统一编号后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1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和护理,对照组给予音乐生物反馈疗法,干预组给予MBSR联合音乐生物反馈疗法;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病耻感[采用不孕症病耻感量表(ISS)]、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应对方式。结果:干预后,两组ISS、SAS、SDS、PSQI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和求助因子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自责、幻想、退避及合理化因子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MBSR联合音乐生物反馈疗法可降低不孕症患者的病耻感,改善其负性情绪、睡眠质量及应对负性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同伴支持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MH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2年1月—12月,选取在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透析中心90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同伴支持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病耻感、社会支持及负性情绪水平。结果:干预6个月后,两组病人一般生活管理、症状管理、急救管理、疾病知识管理、治疗依从性管理、情绪认知管理得分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病耻感总分、内在病耻感、外在病耻感得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社会支持、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得分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焦虑、抑郁分量表得分及医院焦虑抑郁量表总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伴支持干预有助于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自我管理能力,降低病耻感,提高社会支持水平,缓解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共情护理联合行动导向宣教床对直肠癌造口患者病耻感及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医院行造口术的300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基本特征匹配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宣教、饮食及用药指导等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共情护理配合行动导向宣教床进行干预。采用社会影响量表(中文版)评估两组护理前后病耻感水平改善情况,比较两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社会排斥、社会孤立等维度病耻感得分显著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共情护理联合行动导向宣教床可有效改善直肠癌造口患者病耻感及胃肠道功能,且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自闭症患儿父母病耻感与自杀倾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展开常规护理的45名自闭症患儿父母纳入对照组,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展开心理护理的45名自闭症患儿父母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自杀倾向、病耻感。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自杀倾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社会排斥、经济无保障、内在羞耻、社会孤立、病耻感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缓解自闭症患儿父母病耻感与自杀倾向,可有效减轻其心理压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1日~2019年6月1日治疗的8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采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病耻感[采用精神疾病内在病耻感量表(ISMI)]及意念功能[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及服药依从性。结果:干预后,两组GSES评分、WCST中总应答数(Ra)及完成分类数(Cc)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ISMI评分、WCST中错误应答数(Re)及持续性错误数(Rpe)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具有较好的效果,能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及服药依从性,降低病耻感,改善意念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正念减压联合“阶段式”心理支持护理对艾滋病患者心理感知压力、自我管理效能及病耻感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70例艾滋病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比较两组艾滋病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感知压力、自我管理效能及病耻感、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压力知觉量表中的失控感与紧张感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感简式量表中的情绪管理、药物管理、症状管理、与卫生工作者的交流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中文版艾滋病感知歧视量表中的社会排斥、经济歧视、内在羞愧、社会隔离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简明健康调查问卷中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正念减压联合“阶段式”心理支持护理能够帮助患者减轻心理感知压力,提升自我管理效能,在减轻患者病耻感的同时,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系统性压力管理干预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实施系统性压力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依从性、病耻感与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病耻感轻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性压力管理干预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降低其病耻感,且对于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女性不孕症患者病耻感与创伤后成长的现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9年1—5月于浙江省某所三级甲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门诊就诊的女性不孕症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女性不孕症患者羞辱感量表及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对不孕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11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04份。结果104例女性不孕症患者病耻感量表得分为(67.14±14.33)分,处于中等水平;创伤后成长量表得分为(63.92±11.76)分,处于中等水平;不同的受教育程度、性格特征及是否独生子女的女性不孕症患者创伤后成长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不孕症患者羞辱感量表总分与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P<0.01)。分层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不孕年限、病耻感总分及情绪和行为得分是女性不孕症患者创伤后成长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女性不孕症患者病耻感与创伤后成长水平呈负相关,提示护理人员可以通过积极引导降低该人群的病耻感水平,从而提高创伤后成长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0例乳腺癌患者通过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术后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出院前后心理弹性水平[采用美国Conne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干预前后病耻感[采用Cataldo肺癌患者病耻感量表(CLCSS)]及生活质量、依从性、切口感染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出院3、6个月CD-RIS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CLC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乳腺癌患者依从性和心理弹性水平,降低病耻感和切口感染率,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