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正>患者,男,45岁。以"会阴部不适,小便不畅"为主诉就诊,无尿频、肉眼血尿。血常规:红细胞2.48×10~(12)/L,白细胞3.43×10~(12)/L,血小板69×10~9/L;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测定4.0 ng/ml,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测定1.36 ng/ml,游离/总前列腺特异抗原0.34。盆腔B超示前列腺右侧叶低回声结节,病变边界不甚清楚,回声不均匀,大小约3.1 cm×3.1 cm×2.8 cm,血供较丰富,拟诊前列腺癌。前列腺MRI示前列腺右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26岁。婚后五年未育,平素性生活欠佳,故来我院求诊。查体:体型瘦长,身高178cm,双上肢长80cm,双下肢长110cm,第二性征发育欠佳,无胡须,喉节不明显,阴毛、腋毛稀少,阴茎长约4cm~5cm,左侧睾丸5ml大小,质硬,精索触及略增粗,伴有精索静脉曲张度,Valsalva试验阳性。右侧睾丸4ml大小,质硬,伴有中度睾丸鞘膜积液,睾丸透光试验阳性。双侧附睾触及发育不全,双侧输精管触及光滑,无压痛。辅助检查所示:1实验室:连续3次化验精液常规未见精子,进一步离心沉淀后涂片检查仍未见精子。2B超示:患者右侧睾丸内积水,左侧精索增粗约1cm。右侧睾丸大小2.…  相似文献   

3.
1病例资料 男,46岁.因右侧阴囊渐进性增大3年入院.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阴囊肿物,初如核桃大小,无低热、盗汗及阴囊外伤史,无明显全身症状,未做任何治疗.查体:体温36.8℃,脉搏70/min,呼吸16/min,血压120/75 mmHg.心肺腹部未见异常.左侧睾丸附睾未见异常,右侧阴囊巨大约为25 cm×15 cm,睾丸、附睾不能触及,阴囊肿物质软,似有波动感,不能还纳腹腔,无明显压痛,肿物透光试验为阳性,B超检查提示:右侧阴囊囊性肿物性质待查?诊断性穿刺抽出淡黄色液750 ml,阴囊缩小为15 cm×8 cm.液体检验,蛋白(4+),结核菌及瘤细胞为阴性.术中探查阴囊壁各层均增厚,精索内筋膜增厚为0.3 cm,睾丸及附睾均未见异常,诊断为巨大睾丸鞘膜积液.遂行睾丸鞘膜翻转术,术后伤口放置引流条,7天拆线治愈出院.随访5个月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4.
陈向东  刘春晓 《江苏医药》2003,29(6):472-472
作为对传统的单极高频电切割系统应用选择 ,现在一种新型的外科手术设备Gyrus PK系统已在国内外临床用于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经尿道切除术。我科应用Gyrus PK系统对 2例大的前列腺腺瘤行经尿道切除术 ,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例 1,75岁 ,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 PSS) 34,生活质量(QOL) 5 ;最大尿流率 (MFR) :6ml/s;B超扫描 (BUS) :前列腺 96mm× 87mm× 76mm ,明显向膀胱腔内突出 ,残余尿(RU) 2 80ml;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 (FPSA) 6 2 1ng/ml,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 (SPSA) 36 0 2ng/ml;心电图正常范围。前列腺穿刺活检 :…  相似文献   

5.
[病例]男,71岁.因尿频、夜尿增多,伴排尿困难入我院泌尿外科.直肠指诊:前列腺Ⅱ度肿大,中央沟变浅,质硬,无压痛,未触及结节.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25.02 μg/mL,游离PSA(FPSA)3.04μg/mL.盆腔MRI示:前列腺4.7 cm×3.4 cm x 3.6 cm大小,行T<,2>WI可见周围带不均匀异常低信号,右后与中央带界限不清,中央带信号亦不均匀,前列腺与周围界限欠清晰,右侧精囊信号减低,右侧膀胱精囊角消失,膀胱底受压,直肠未见明显异常,盆腔髂血管周围可见大淋巴结,右侧髂骨、坐骨可见异常信号.  相似文献   

6.
[病例]男,71岁.因尿频、夜尿增多,伴排尿困难入我院泌尿外科.直肠指诊:前列腺Ⅱ度肿大,中央沟变浅,质硬,无压痛,未触及结节.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25.02 μg/mL,游离PSA(FPSA)3.04μg/mL.盆腔MRI示:前列腺4.7 cm×3.4 cm x 3.6 cm大小,行T<,2>WI可见周围带不均匀异常低信号,右后与中央带界限不清,中央带信号亦不均匀,前列腺与周围界限欠清晰,右侧精囊信号减低,右侧膀胱精囊角消失,膀胱底受压,直肠未见明显异常,盆腔髂血管周围可见大淋巴结,右侧髂骨、坐骨可见异常信号.  相似文献   

7.
患儿,7岁,因右侧阴囊进行性肿大2个月于1989年3月25日入院。体检:右侧阴囊肿大如鸭卵大小,表面光滑、质软、囊性感、张力较高。睾丸、附睾未扪及。透光试验阳性。左睾丸、附睾正常。B 超检查提示右侧睾丸鞘膜积液、附睾增大,实质性肿物,拟诊为右侧睾丸鞘膜积液、附睾肿瘤。术中见鞘膜内其色澄清液体50ml 左右,附睾肿大,约3cm×4cm×5cm,质地硬,  相似文献   

8.
1 病例资料 男,46岁。因右侧阴囊渐进性增大3年入院。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阴囊肿物,初如核桃大小,无低热、盗汗及阴囊外伤史,无明显全身症状,未做任何治疗。查体:体温36.8℃,脉搏70/min,呼吸16/min,血压120/75mmHg。心肺腹部未见异常。左侧睾丸附睾未见异常,右侧阴囊巨大约为25cm×15cm,睾丸、附睾不能触及,阴囊肿物质软,似有波动感,不能还纳腹腔,无明显压痛,肿物透光试验为阳性,B超检查提示:右侧阴囊囊性肿物性质待查?诊断性穿刺抽出淡黄色液750ml,阴囊缩小为15cm×8cm。液体检验,蛋白(4+),结核菌及瘤细胞为阴性。术中探查阴囊壁各层  相似文献   

9.
患者 :男性 ,3 8岁。主因右侧阴囊肿痛 2 0 d于 1997年11月入院 ,入院后查体一般情况好 ,体温、脉搏正常 ,心肺正常。左侧阴囊内容物正常 ,右侧阴囊内可触及附睾肿大 ,且与睾丸分界不清。约 6cm× 3 cm大小 ,质韧尚光滑 ,透光试验阴性 ,双侧腹股沟处未触及肿大的淋巴结 ,入院诊断右睾丸肿物。于当月行手术探查 ,术中见右附睾增大、质韧、不光滑 ,与睾丸表面粘连 ,而且睾丸组织表面脆弱 ,但未见明显病变 ,精索输精管未见异常 ,常规切除附睾后 ,1周伤口愈合出院 ,术后病理诊断右附睾腺瘤样瘤。讨论 :原发性附睾肿瘤占男性生殖系肿瘤的 2 .5 % …  相似文献   

10.
病例1:社会性别男,34岁,结婚二年,因不育症就诊,否认毒药及放射性物质接触史。体格检查:有喉节,乳房未发育,阴毛呈女性分布,阴茎短小,长约4cm,左侧睾丸未触及,右侧睾丸偏小。自述8岁时因外生殖器畸形在漳州陆军医院做矫形手术,术后给予激素替代疗法。精液量少不易采集。生殖激素检查:FSH:38.6(1—8)mIU/ml,LH-18.36(2~12)mIU/mL,PRL:336.8(38—443)uIU/mL,T:5.06(2.07—10.7)ng/ml。染色体检查:46,XX。超声检查:盆腔内未见女性器官,前列腺正常大小。  相似文献   

11.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是一种由前列腺腺泡及导管上皮产生的特异性糖蛋白,是一种分子量为33000的糖蛋白[1],主要功能是快速分解精囊分泌的凝固结构蛋白。最近研究表明,PSA在血液内以两种形式存在: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和PSA与a-1-胰凝乳蛋白酶或a-2-巨球蛋白等抗蛋白酶的结合物。正常参考值0~4.0ng/ml(电化学发光法)。  相似文献   

12.
病历简介患者,男,37岁,右睾丸触及一块肿物一年余就诊。B超检查提示精索部位实质性肿块,形状不规则、边界模糊。临床诊断为右睾丸肿物。行右睾丸肿物、右侧附睾切除术,术中见右附睾约3cm×3cm×4cm大小的肿物,并送病理。巨检:右睾丸3.5cm×2.5cm×2cm,已剖开切面淡黄色;肿物位于附睾头,2cm×3cm×3.5cm,有包膜,切面灰白色,局部淡黄色,质较韧,与附睾一体与睾丸游离;剖开肿物发现肿物与输精管粘连为一体(取肿物2块),肿物与输精管粘连处(取变性。病理报告为平滑肌肉瘤(中低分化)。讨论来源于精索的恶性肿瘤较少见,约占精索肿瘤的30%。常见为横…  相似文献   

13.
杨效东 《河北医药》2006,28(10):923-923
患者,男,58岁.因发现左侧阴囊内肿物2年,加重4个月入院.患者2年前偶然发现左侧阴囊内有肿物,当时约3 cm×3 cm大小,无触痛,无阴囊坠痛,无发热.4个月前肿物明显增大且有轻度坠痛,收住院治疗.查体:左侧阴囊明显肿大,约6 cm×6 cm,透光试验阳性,底部触及直径约2 cm肿物,质硬、无触痛.阴囊彩超:左睾丸鞘膜积液,左附睾肿物.行手术治疗,术中探查见左睾丸鞘膜内有约200 ml淡黄色液体,睾丸、附睾未见异常,睾丸鞘膜底部可见有直径2 cm圆形实性肿物,近附睾处睾丸鞘膜有直径3 cm圆形囊性肿物.考虑睾丸鞘膜肿瘤且患者年龄较大,故行睾丸、附睾、睾丸鞘膜切除术.术后病理:(1)左睾丸鞘膜腺瘤样瘤;(2)睾丸鞘膜囊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和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评价。方法使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5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与33例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进行测定并计算出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值,对两组得出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组,当以PSA>4.0ng/mL,PSAD>0.20为临界值时,能够显著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特异性。结论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单项检测对前列腺癌进行诊断是较为敏感的指标,联合测定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能够明显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特异性与准确度,便于与前列腺增生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赵立军  王志勇  马光 《河北医药》2008,30(10):1511-1512
目的 探讨经直肠前列腺指诊时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总水平的影响.方法 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鉴定技术(ECLIA),对36例住院患者进行经直肠前列腺指诊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水平(tPSA)的测定与分析.结果 17例直肠指诊(DRE)检查后tPSA轻度下降,15例轻度升高但未超过正常值高限(<4 ng/ml),4例高升(4.00~12.35ng/ml),但患者DRE前后血清tPSA水平中位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以60~69岁及70~76岁组升高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的经直肠前列腺指诊对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水平未产生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和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的比值(f/tPSA)对诊断前列腺癌的意义。方法 53例行前列腺系统性穿刺活检或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患者,按照病理结果分为前列腺恶性组(26例)和前列腺良性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tPSA水平的分布情况及f/tPSA值。结果两组患者在不同分区的tPS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tPSA≤4ng/ml时,两组患者的f/tP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4ng/ml10 ng/ml时,前列腺恶性组的f/tPSA(0.14±0.07)低于前列腺良性组的(0.19±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是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在测定tPSA的同时联合检测f/tPSA,有助于灰区内前列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我今年81岁。患前列腺增生20年,有尿频、尿急、尿分叉等症状。2010年彩超显示:前列腺6厘米×7.5厘米×5.5厘米,重达135克。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1.09ng/ml。现在服用的药物有前列康、普乐安、兰乐、保列治等药物。我有高血压病史16年,最高时180/105毫米汞柱,过敏性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前列腺癌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18例前列腺癌患者实施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检测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以评价疗效。结果 18例单纯粒子植入前和植入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明显降低,分别为(22.60±10.43)ng/mlVS(3.13±1.17)ng/ml(P〈0.01),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前列腺癌疗效肯定,具有微创、安全、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78岁,因排尿困难5年,于1999年3月入院。3年前曾在本院泌尿外科行前列腺激光汽化切除术,术后症状缓解2年,近1年来再次出现尿频、排尿费力、尿线细。半年前门诊肛检发现前列腺右侧叶结节直径2cm,质地硬。入院后B超证实前列腺体积48.3ml,残余尿74.5ml,右侧叶有强光团无声影。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酸性磷酸酶(PAP)分别为2.66ng/ml、4.56ng/ml。骨盆平片示前列腺钙化可能。最大尿流率11ml/Sec,平均尿流率5.4ml/Sec。术前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结节性质待查。遂决定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18岁。左睾丸进行性无痛性肿大3月入院。入院查体:左侧睾丸约8cm×5cm×4cm,有明显沉重感,表面光滑,质韧,触之无明显疼痛,透光试验阴性,与附睾界限不清,双腹股沟区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检验AFP379.9ng/m l,H CG<50m IU/m l;阴囊B超示左侧睾丸占位性病变,其内回声不均质,右睾丸未见异常。于2001-02-27行左睾丸切除、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术中见左睾丸约8cm×6cm×6cm,质地中等,与周围组织不粘连,鞘膜腔内少量血性积液。病理检查:巨检:睾丸体积约7.5cm×7.0cm×5.0cm,包膜完整,切面鱼肉样,灰白,质脆,有出血;镜检:肿瘤中见不成熟的软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