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骨科手术特别是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髋部周围骨折手术后易发生深静脉血栓(DVT),少数可造成肺栓塞(PTE)。作者2005年11月~2007年5月对214例下肢髋、膝部手术患者,在手术后采用单纯运用机械疗法和机械疗法联用低分子肝素来预防DVT,现就应用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全髋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在临床上并非少见,而由DVT血栓脱落后造成的肺动脉栓塞则是全髋置换术后的最危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此类手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自2002年2月,除常规的药物治疗外,我们对17例全髋置换患者(其中有3例为双侧手术)共20条患肢,术后应用弹力袜并合理进行护理操作,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观察护理单预防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将2009年3-9月期间行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的1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09年10月-2010年4月期间行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的2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常规的观察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每天根据DVT观察护理单所设项目对患者的肢体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4周DVT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DVT发生率4%,对照组31%,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DVT观察护理单预防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DVT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老龄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因髋、膝部损伤而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越来越多[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作为骨科大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在临床上备受重视.但目前尚没有统一的防治方案可供参考.近年来,对此类高危患者采用基本预防、机械预防和药物预防联合应用的综合预防措施,收到了明显的成效,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应用弹力袜预防全髋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乔敏  成翠香 《现代护理》2004,10(4):386-386
全髋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hrombo sis,DVT)在临床上并非少见,而由DVT血栓脱落后造成的肺动脉栓塞则是全髋置换术后的最危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此类手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自2 0 0 2年2月,除常规的药物治疗外,我们对17例全髋置换患者(其中有3例为双侧手术)共2 0条患肢,术后应用弹力袜并合理进行护理操作,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所有17例患者均为股骨颈骨折行全髋置换术。其中男性6例,女性11例,年龄30~73岁,平均5 5 .5岁。3例行双侧全髋置换术,共2 0条…  相似文献   

6.
江华  王静  张彦虎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7):1542-1544
目的探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寻找能够有效判断DVT发生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方法。方法应用自设调查表对116例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性别、年龄、手术类型、麻醉方式、疾病类型、重症监护史、体重指数是髋膝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的危险因素,患肢肿胀在DVT诊断上更符合多普勒彩超检查结果。多数实验室检查项目对DVT的诊断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性别、年龄、手术类型、麻醉方式、疾病类型、重症监护患者、体重指数可视为DVT发生的危险因子。患肢肿胀在诊断DVT上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双下肢间歇加压充气在预防髋膝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根据入选标准选择2008 年1 月至2009 年6 月91 例髋膝关节手术病例,随机分成2 组.对照组43 例,术后6 h 开始单纯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速碧林);观察组48 例,术前3 d 开始使用双下肢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及术后6 h 开始皮下注射速碧林,术后6 d 、术后1 个月分别行双下肢深静脉的彩色超声检查,观察两组DVT 发生率及出血倾向.结果 (20.93 %),有出血倾向8 例.观察组DVT 3 例(6.25 %),有出血倾向7 例.结论 置可降低髋膝关节术后DVT 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髋关节周围骨折手术、人工髋关节置换、人工膝关节置换等骨科大手术后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少数可造成肺栓塞(PET)导致死亡[1].自2006年5月以来,我们将循证护理应用于19例骨科大手术后DVT患者中,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发生率较高,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医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对骨科大手术患者施以有效的预防方法,不仅可以降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减轻患者痛苦,大量的医药经济学研究证实还可降低医疗费用。有资料显示,国外髋、膝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Autar量表在骨科大手术患者DVT风险评估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Autar量表,对收治的236例骨科大手术患者于入院24 h内及手术后24 h内进行DVT风险评估,分别列入不同危险组别,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观察各组别患者在手术前、手术后发生DVT的病例数量。结果:手术前无病例发生DVT;手术后中度风险组2例患者发生DVT,发生率为0.85%,高风险组9例患者发生DVT,发生率为3.81%。结论:应用Autar量表能预警骨科患者围手术期DVT发生风险,有利于对中、高风险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及治疗,降低患者围手术期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髋及股部手术后一种严重并发症 ,若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可继发致命的肺栓塞、脑梗死及远期深静脉功能障碍。 1996~ 2 0 0 2年我科在整体护理中实施“早期预防 ,加强观察 ,早期发现 ,早期治疗 ,应用抗凝溶栓药物 ,”效果良好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6~ 2 0 0 2年行髋及股部手术后共发生DVT 2 8例 :男 13例 ,女 15例。年龄 4 1~ 93岁 ,平均年龄6 2岁。左下肢 2 4例 ,右下肢 4例。近端DVT 9例 ,远端DVT 19例。行股骨上段内固定术 14例 ,行股骨头或髋关节置换 14例。其中肝硬化腹…  相似文献   

12.
磁治疗带预防髋膝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评价磁治疗带预防髋膝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48例接受髋膝周围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预防组术后应用磁治疗带治疗,对照组不采用任何预防措施,术后4-7d行患侧静脉造影,了解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中8例发生DVT占33.3%,预防组中1例占4.2%。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磁治疗带能安全,有效地预防髋膝关节及其周围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骨外科手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甄别其发生的主要因素并建立有效的综合干预策略。方法便利抽样选择在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在达州市中心医院骨外科手术后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252例,进行病情资料收集及分析。根据是否发生DVT将所有病例分为对照组和病例组,其中未发生DVT的患者173例为对照组,累计确诊为并发下肢DVT的患者79例为病例组,分析与下肢DVT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并综合分析其干预策略。结果患者的年龄因素、是否合并慢性基础病、使用机械通气情况、病情等为下肢DVT发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骨外科术后,下肢DVT的发生因素主要与住院患者年龄、手术持续时间、是否合并慢性病或肺内感染、术后制动时间等相关。应在识别危险因素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更为有效的康复及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规范化护理干预对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8月~2015年8月骨科收治的180例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将2015年9月~2016年8月骨科收治的180例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规范化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DVT情况。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规范化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DVT。  相似文献   

15.
骨科下肢大手术13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岩  梁伟  王雪 《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2):61-62
为探讨骨科下肢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与护理方法,对136例骨科下肢大手术患者术后常规预防性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7~10 d,早期主动、被动活动肢体,并在术前、术中和术后采用全面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例发生下肢DVT,经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6 d后患肢肿胀消退,未出现肺栓塞等全身并发症.表明下肢DVT是骨科大手术后的危险并发症,须采取基本预防、机械预防和药物预防的综合预防及护理措施,才可确保治疗效果与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关节置换手术后的一种并发症,可引起肺动脉栓塞等严重后果。作者收集关节镜手术后并发DVT的患者资料5例,分析其深静脉血栓形成与关节镜手术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及低分子肝素钙(LMWH)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评价二者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预防下肢DVT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09年12月到2011年8月选取老年髋部手术病例128例,随机分为性别、年龄、手术类型均衡的2组。利伐沙班组64例,术后6h开始口服利伐沙班10mg/d;LMWH组64例,术后6h开始皮下注射LMWH4100U,每天1次;疗程均为3周。比较2组患者下肢DVT、肺栓塞(PE)的发生率,以及术后负压引流量、出血等情况。结果 AO动力髋螺钉(DHS)、人工股骨头置换、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在利立伐沙班组分别为16.1%、11.1%和20.0%;在LMWH组分别为12.9%、15.0%和26.1%;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组均无PE发生。2组不同手术类型患者围手术期内负压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仅利伐沙班组出现1例髋关节置换术后第8天切口处大血肿,余均无明显异常。结论利伐沙班及LMWH均可有效预防老年患者髋骨骨折手术后下肢DVT,二者安全性及有效性相当,于术后6h应用安全;利伐沙班口服更方便、患者依从性高。  相似文献   

18.
髋关节周围骨折手术、人工髋关节置换、人工膝关节置换等骨科大手术后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少数可造成肺栓塞(PET)导致死亡[1]。自2006年5月以来,我们将循证护理应用于19例骨科大手术后DVT患者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惠子怡 《全科护理》2009,7(36):3350-3351
下肢深静脉栓塞(DVT)是骨科髋膝部手术后常见且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吕厚山等报道,下肢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栓塞的总发生率47.1%。下肢深静脉栓塞形成后严重影响肢体功能,脱落后发展成为肺栓塞危及病人生命。因此分析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形成的原因并给予有效的护理对策,对预防骨科病人髋膝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顺利康复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髋膝关节置换术是我国近几年发展很快的一项新的矫形手术,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矫正畸形,重建一个接近正常功能的关节,改善患者总体生活质量,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了髋膝关节置换术,但随之出现的并发症,其中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为4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