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银屑病与勃起功能障碍(ED)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 Med、OVID、Medline、维普、万方、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 Med)数据库,搜索银屑病与ED相关的文献,检索时间为数据库建立至2016年6月。分别由两名研究人员按照纳入、排除标准提取相关数据,运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银屑病与ED的相关性,IIEF-5评分进行meta分析。结果:总共纳入6篇文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银屑病与ED[OR=1.92(95%CI 1.53~2.40)]具有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其中3篇的IIEF-5评分,结果显示银屑病患者IIEF-5评分[MD=-3.11(95%CI-4.85~-1.37)]显著低于非银屑病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银屑病与ED存在相关性,银屑病患者可能具有更高的ED发生率,但仍需要更高质量的文献证实。  相似文献   

2.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不是引起勃起功能障碍(ED)的独立因素,部分病人在TURP后甚至改善了ED,这很可能与TURP改善了患者的下尿路症状(LUTS)有关;TURP与患者的射精障碍密切相关。本文对TURP与性功能障碍(SD)关系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Wang CH  Huang YF 《中华男科学杂志》2011,17(11):1019-1022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勃起功能障碍(ED)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HHcy可能是ED的一个新的独立危险因素,HHcy导致ED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活性氧(ROS)、动脉粥样硬化等有关。HHcy与ED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检测血浆Hcy和叶酸水平以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型有助于ED诊断,尤其是对于年轻患者以及有心血管病家族史患者。对于HHcy伴ED患者的治疗,可先通过单独服用叶酸或结合维生素B6和维生素12来降低Hcy水平,然后进行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PDE5i)的治疗。本文就HHcy与ED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勃起功能障碍(ED)与性传播疾病(STD)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1月至2005年1月4521例男性STD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发生ED患者的治疗前后情况进行比较并分析ED成因。结果治疗前3259例(72.1%)STD患者发生ED,STD高发年龄段在20-40岁,ED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的年龄、病史、精神压力、并发症有密切关系(P〈0.01)。有357例ED患者的疗效不佳。结论STD患者长期未接受规范治疗,可能由于临床症状加重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引起ED;STD痊愈后,绝大多数患者的ED症状消失,但有部分患者由于心理或器质性原因,ED未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老年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及血清睾酮(testosterone,T)之间的相关性,并分析影响ED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收集150例2017年5月~2020年5月确诊ED的门诊男性患者与150例性生活正常体检男性的一般情况、体格检查指标、代谢综合征相关生化指标、勃起硬度分级(erectile Hardness Score,EHS)及国际勃起功能5项评分(international index of erectile function 5,IIEF-5)。对比ED组与非ED组、ED并发MS组与未并发MS组各项指标差异及相关性。结果:ED组MS患病率明显高于非ED组(40.7%vs. 12.7%,P0.01)。两者在中心型肥胖指标(体重、腰围、BMI)、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血清睾酮(T)、舒张压(DBP)、高密度脂蛋白(HDL)差异明显(P≤0.01)。其次,ED并发MS组在EHS、IIEF-5评分上表现均差于未并发MS组(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BG、TG及T水平与ED发生密切相关(P0.01)。结论:ED患者中MS患病率较正常人群明显升高,ED并发M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差于未并发MS患者,MS指标中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及睾酮可能构成ED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正>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D)为持续的无法获得和/或维持足够的阴茎勃起状态以达到满意的性生活[1]。ED在全球各国患病率均较高,并与年龄相关,因此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ED的发病率很可能会继续增加[2]。研究已经证实ED的发生与患者及其伴侣的心理应激状态密切相关,可伴发于心血管疾病,并随着研究的进展可能成为严重心血管功能障碍的预警事件[3-4]。  相似文献   

7.
正早泄(PE)与勃起功能障碍(ED)是男性最为常见的性功能障碍,两者经常共存,且相互影响。男性同时存在PE和ED,称为PE与ED共病。患者先发PE,后发生ED;先发生ED后发生PE;或PE、ED同时发病,其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并不完全相同。目前缺乏PE与ED共病的确切定义,而且PE与ED共病的发病特征模糊,缺乏对发病特征的系统描述,引起了临床诊疗概念的混淆。因此为规范PE与ED共病的诊疗,特制定本共识,  相似文献   

8.
勃起功能障碍及下尿路症状均为中老年男性常见疾病,多个流行病学研究证实二者密切相关。近年来多项研究证实PDE5抑制剂在改善ED患者勃起功能的同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LUTS,但对患者的尿动力学指标无改善。本文就国内外ED与LUTS之间的联系、PDE5抑制剂治疗LUTs的进展及其可能的机制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勃起功能障碍(ED)在冠心病(CHD)患者中的分布、危险因子,以及ED与CHD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国际勃起功能评分-5(IIEF-5)判断ED的标准,共调查100例确诊为冠心病患者(CHD组)与87例非冠心病患者(非CHD组),均为已婚男性.比较2组暴露于不同危险因子下勃起功能的变化.分别对可能引起ED患病率...  相似文献   

10.
姜睿 《中华男科学杂志》2009,15(11):963-96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不仅是肺疾病,而且是一种全身疾病,ED是COPD的肺外表现之一,随着COPD患者病情的加重,ED的发病率增加,但是COPD患者发生ED的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探讨COPD患者ED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有助于提高COPD患者对发生ED的早期认识,预防ED的发生、发展,对改进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