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体化救护路径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前救治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将2016年1~12月64例AMI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性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将2017年1~12月64例AMI患者作为观察组,应一体化救护路径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接诊至送院时间、送院后预检分诊时间、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及患者满意率情况。结果:观察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接诊至送院时间、送院后预检分诊时间、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患者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体化救护路径模式能有效缩短AMI患者抢救救治时间,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及满意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院前急救衔接绿色通道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救治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2月~2014年10月本院急诊出车接诊的AMI患者156例分为观察组79例和对照组7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AMI院前急救护理。观察组采用AMI院前急救衔接绿色通道进行急救护理,对比两组的救治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确诊时间及开始心肌再灌注治疗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好转率和患者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给予及时合理的急救护理干预,进而衔接快捷可行的绿色通道路径,使患者提前获得干预,并缩短开始心肌再灌注治疗时间,能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下的院前急救护理方案对急腹症患者急救质量的影响。方法我院自2019年8月开始实施临床路径下的院前急救方案,实施前(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 88例患者采用常规院前急救护理方案(对照组),实施后(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 92例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下的院前急救护理方案(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急救质量、并发症、陪诊人员护理满意度及患者疼痛、负性情绪。结果研究组分诊失误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诊、接诊-确诊、接诊-手术、急诊科观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陪诊人员在抢救效率、救护技术、抢救效果、沟通协调、服务意识5个方面的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病情稳定后,研究组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下的院前急救护理方案能够有效指导医护人员临床决策,提高急救效率、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抢救转运的554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7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脑卒中院前急救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院前急救,比较两组患者的存活率、住院时间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治疗后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从接诊到抢救时间、接诊到专业治疗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可显著增加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存活率,缩短其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孟玉芝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0):1811-1812
目的 探讨在急诊抢救室使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抢救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8例于急诊抢救室治疗的患者,将护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随机选择102例患者按规范的急诊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操作;另一组为对照组,选择106例患者采用传统抢救护理流程进行操作,抢救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抢救时间及成功率,发生护理缺陷和纠纷的比例,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差别,实验调查结束后,评判所有护士的职业紧张和工作倦怠情况,并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抢救时间以及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对护理的质量以及满意度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1),观察组发生护理缺陷和纠纷的比率较对照组也较少(P<0.05);观察组护士的付出-回报比以及内在投入明显较低(P<0.05),工作倦怠得分也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在急诊室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操作能明显减少护士工作量,降低职业紧张工作倦怠感,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医患矛盾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急诊救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的急救流程进行抢救,观察组按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抢救.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时间、病情稳定、并发症、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急救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病情稳定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救护中可缩短患者急救时间,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收治的100例AMI患者按急救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院前急救护理,研究组给予院前急救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后院前急救、急诊抢救、球囊扩张及住院治疗等所需时间,比较两组救治中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研究组院前急救、急诊抢救、球囊扩张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救治中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AMI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可有效缩短急救总时间,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脑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脑出血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CNP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健康知识知晓率及护理服务满意率;出院后随访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运动功能情况.结果 实验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健康知识知晓率及护理服务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随访2个月后实验组Barthel指数及FAM积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采用CNP模式可缩短脑出血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满意度及生活自理能力,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抢救过程中急诊护理路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1月在我院急诊科收治的54例AMI患者,通过软件产生自动序列号,将序列号放入密封的信封中,按照进入研究的先后顺序由患者盲抽,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7例.给予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急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急诊分诊时间(4.12±0.16 min vs 5.56±0.28min)、急诊抢救时间(30.23±4.15min vs 37.86±4.22min)、住院天数(5.15±0.62d vs 8.87±0.45d)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96.30%)明显较对照组(77.78%)高,(x2=4.103,P=0.043<0.05).观察组各项SF量表四个方面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6.914、7.760、9.668、8.066,P均为0.000<0.05).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抢救中,运用急诊护理路径可辅助提高抢救效果,能够节约患者在急诊的分诊和抢救时间.进而缩短患者的总住院时间,并且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总体满意度更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显著改善,临床优势突出,因此,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外伤昏迷的患者采用院前急救和护理措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急诊科收治的外伤所致昏迷患者150例,依据其入院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由家属送入,无有效院前急救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由120急救接收,入院前接受院前急救与护理。统计分析2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抢救费用及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救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诊费用、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外伤性昏迷患者采用院前急救与护理可以明显改善预后,减少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肠梗阻择期手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6月~2011年3月收治的100例肠梗阻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儿术后排气时间、肠鸣音听诊评分、生活质量、复发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家长的健康知识达标率和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排气时间、肠鸣音听诊评分、生活质量、复发率、家长的健康知识达标率和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肠梗阻患儿围手术期中的应用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患儿及家长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12.
陈敏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8):1685-1686
目的 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重型颅脑损伤急救阶段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非同期对照研究,选择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2010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50例设为对照组,2011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5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运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时间、急救费用、死亡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急救时间、急救费用、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能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效率,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优化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价值.方法 对4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观察组)采用全程优化的护理流程进行护理,与采用常规护理的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照组)进行急救时间及治疗效果的比较.结果 观察组急救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急救总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效果(平均住院时间、院内AMI再发率、院内再PCI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三维护理管理模式对危急重患者院前急救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经我院急诊科院前急救接诊的病人6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0例(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 ,治疗组300例(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方法的院前急救,治疗组患者接受采用三维护理管理模式. 观察两组患者的院前急救质量. 结果 治疗组患者院前急救的应诊反应时间、现场病人抢救成功率、院前病死率等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 05 ). 结论 在危急重患者院前急救中采用三维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地减少患者院前病死率,为临床医生治疗争取有利的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优化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6年1-12月急诊科接收3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院前常规急救护理,纳入对照组;另选取2017年1-12月接收的3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优化后的急救护理路径予以院前急救,纳入试验组,对比两组患者急救效果。结果:相比对照组,试验组急救干预时间、开始接受专业治疗时间、溶栓时间以及总体缺血时间更短;试验组病情稳定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情不稳定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试验组对其所接受的护理措施满意度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优势,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可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健康教育路径在经皮间盘切吸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中的实施措施并评价实施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经皮间盘切吸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0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我院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前护理的5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以我院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后护理的5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出院前对比两组患者对于疾病知识、日常疾病护理方法以及复诊时间的掌握率,同时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于疾病知识及出院后日常护理知识的掌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对于复诊要求的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与总满意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经皮间盘切吸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可有效提高患者对于疾病、护理等相关知识的掌握率,使患者更加良好的配合治疗,从而提升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指导下的一体化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1日~2019年10月1日收治的122例AMI患者,按照1∶1配对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MEWS指导下的一体化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分诊评估时间、首次心电图采集时间、抢救时间、并发症、院前急救护理工作满意度[采用服务质量量表(SERVQUAL)],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正性心理[采用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心脏功能[包括左心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结果:观察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分诊评估时间、首次心电图采集时间、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护理后,两组PTGI中新的可能性、与他人关系、精神改变、个人力量及欣赏生活维度得分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护理后,两组LAEF、LVESD、LVEDD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护理后,两组SF-36中身体疼痛、生理功能、情感智能及社会功能维度得分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SERVQUAL中反应性、移情性、可靠性、有形性、保证性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MEWS指导下的一体化急救护理能提高医护人员急救工作效率,缩短AMI患者抢救时间,提升抢救成功率,可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并发症风险,减轻心理应激,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10例脑出血患者按照是否进行院前急救护理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由家属自行送入医院,未经院前急救护理;观察组由医护人员接诊入院,采取院前急救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77%,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8%,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31%,病死率7.69%;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45%,病死率1.7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护理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对改善脑出血患者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应用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干预效果进行调查.方法 我院急诊科于2019年2月开展急诊快捷护理流程管理,以管理前半年(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30例患者为对照组,以管理后半年(2019年2月至8月间)3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患者诊疗相关时间进行统计,同时统计患者抢救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接诊时间、确诊至专科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统计有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差异(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时观察组患者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开展急诊快捷护理流程能够缩短患者抢救时间,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李秀菊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1):7653-7654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100例声带息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按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护理.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1),患者健康教育知识评分和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实施护理,有利于优化护理程序,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