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围产期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7年1月~2005年1月妊娠合并ITP患者的临床处理经验。结果妊娠合并ITP患者63例,发生率为0.23%,其中妊娠高血压疾病12例,产后出血4例,早产4例,妊娠期糖尿病2例,糖耐量异常3例,前置胎盘1例,胎儿生长受限3例。阴道分娩21例,剖宫产32例,其中需孕期治疗54例,单纯糖皮质激素治疗31例,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治疗13例,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血小板悬液治疗10例,新生儿血小板减低3例,发生率为5.56%,均未发现新生儿颅内出血及其他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结论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及血小板悬液是治疗妊娠合并ITP的理想方法,应加强对妊娠合并ITP的孕期监护及治疗。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因自身免疫性血小板破坏过多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1].妊娠合并ITP并非罕见.为总结和探讨妊娠合并ITP的治疗和预后,提高诊疗水平,我们回顾性分析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56例妊娠合并ITP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1、什么是ITP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病因虽尚未完全阐明,但目前认为是对血小板产生了自身抗体,使血小板在脾脏等网状内皮系统组织中被破坏.从而导致血小板减少,因此也被称为免疫性或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uto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AITP)。  相似文献   

4.
付思明 《中国保健》2007,15(7):34-35
目的进一步了解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原因及临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2006年4年间的26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资料.并根据血小板数量减少的程度分为A、B、C三组.结果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AT)18例,占69.2%,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5例,占19.2%,妊娠期高血压病3例,占11.6%.C组的产后出血量明显高于A组及B组,有显著性的差异.结论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是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最常见的类型,妊娠期及分晚期的出血量与血小板的数量呈负相关.提示在妊娠中、晚期血小板数量少于50×109 /L应与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血小板减少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2016年广元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60例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estational thrombocytopenia,GT)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将60例ITP孕妇分为3组,甲组PLT≤20×10~9/L,乙组(20~50)×10~9/L,丙组≥50×10~9/L,观察3组ITP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孕期首次PLT减少发生在孕24周内和PLT首次减少50×10~9/L是ITP独立预测指标;3组孕妇剖宫产率、自然分娩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妇产后出血率、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首次减少发生时间及减少计数可早期诊断妊娠合并ITP,但对围生儿结局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由血小板自身抗体所致的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疾病。近年来,我们使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58例ITP患者,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156例ITP病例,男44例,女112例。共分两组:其中强的松组98例,男28例,女70例,初治78例,复治20例,病程1周~20年,平均年龄34.5岁;甲基强的松龙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及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抗血小板特异性抗体与PAIg,评价其在ITP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PAIgG、PAIgA、PAIgM;用改良单克隆抗体特异性俘获血小板抗原(MAIPA)技术检测抗血小板特异性抗体GPIIb/IIIa和GpIb/IX。结果PAIg在ITP组灵敏度为80%,在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组为63.3%.MAIPA法检测抗GPIIb/IIIa和GPIb/IX,在ITP组中的灵敏度分别为53.3%和30%;在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组中除1例GPIb/IX阳性外,其余均为阴性;两组检出率比较均有差异(P〈0.05)。结论PAIg的灵敏度较高,但特异度较差;抗血小板特并性抗体灵敏度虽较低,但特异性很高,可鉴别ITP和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抗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可成为ITP的特异性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8.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在临床上并不罕见,常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可分为妊娠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和妊娠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本文将我院两年来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27例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免疫介导的血小板破坏过程。抗血小板黏膜糖蛋白抗体IgG产生,使网状内皮系统(主要是脾脏)对血小板破坏增加[1]。血小板破坏速度超过骨髓再生能力时出现血小板减少。急性型ITP是自限性疾病,常见于有病毒感染的儿童。慢性型ITP好发于20~30岁女性,发病率为0.0001%~3%[2]。妊娠期ITP发生率为1‰~2‰,占妊娠相  相似文献   

1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免疫异常构成了其发病机制的核心。近年针对其产生的机制的研究认为,异常T淋巴细胞克隆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失衡可能是ITP患者自身抗体产生的原因,并且发现部分患者B细胞具有克隆性异常。本文讨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与淋巴细胞异常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1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特点及妊娠期的监护和处理.方法对130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研究.结果发现单纯由妊娠引起血小板减少94例(72.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引起12例(9.2%),合并肝脏疾病11例(8.5%),重度妊高征引起10例,先兆子痫4例,(共占10.8%), Rh血型不合及病毒感染各1例(各占0.8%).血小板减少出现最早孕周为17+4周,<28周出现37例(28.5%),>28周出现93例(71.5%),3/4左右孕妇血小板减少出现在妊娠晚期.对血小板(5万u者用强的松治疗,分娩前后使用血小板制剂,同时考虑剖宫产.产后出血率为2.3%.新生儿血小板减少2例,头颅血肿1例.63例PT患者在产后1周血小板恢复正常.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一般发生在妊娠晚期,妊娠期血小板减少(PAT)是最常见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类型.有合并症的血小板减少程度严重,大多<7万u,半数ITP有临床症状.糖皮质激素是治疗严重血小板减少的有效手段,术前血小板仍<5万u可输注浓缩血小板.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不增加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母亲合并ITP时,新生儿可能血小板减少.1/2患者血小板在产后1周左右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2.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和相关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和相关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0-2007年我院和市妇幼保健医院112例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资料。结果112例中,30例依据骨穿或血小板抗体检查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合并妊娠,20例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2例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妊娠,2例为药物所致血小板减少,其余为临床疑似ITP合并妊娠。给予糖皮质激素或免疫球蛋白治疗或输注血小板的例数为80例。112例中剖宫产96例,阴道分娩16例,产后大出血6例。6例新生儿出现血小板减低,但无出血征象。结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以ITP合并妊娠多见,当血小板持续下降或≤50×109/L,应行骨髓穿刺及血小板抗体检查,并给予相应治疗。分娩方式取决于血小板水平及产科相关情况,血小板极低时,可在补充血小板后或在血源充足的情况下行剖宫产。不主张预防性治疗新生儿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13.
王灵彬  杨颖  李国芸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1):2920-292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PT)的病因、对母婴预后的影响及处理方法。方法:收集2004年7月~2006年12月期间51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PT的病因包括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GT)、先兆子痫性血小板减少、重度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NMA)、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对血小板计数<20×109/L者在分娩前后短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血小板生成药、大剂量静注人免疫球蛋白(HD-IVIG)及血小板制剂,分娩方式应由产科指征决定。产后出血率为11.76%,产后出血量与血小板计数成负相关,未发现新生儿出血。分娩后2月内血小板计数除ITP外逐渐恢复正常。结论:除了针对病因治疗外,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血小板生成药、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及血小板制剂是治疗严重PT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机体免疫系统异常致使血小板破坏过多、生成减少,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近几年来研究结果表明ITP是一种异质性疾病,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异常及血小板生成障碍共同参与其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围产期诊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1~2006年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48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中有5例血小板数低于50×109/L,患者有皮肤瘀班表现,2例有牙龈出血表现。剖宫产22例,无产后出血发生;正常产26例,产后出血135~535 ml。无产妇发生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结论:临床鉴别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T)很困难。对于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孕妇应加强孕期监护及治疗。为避免至妊娠晚期出血的风险及胎盘早剥等并发症的发生,可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妊娠结局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疾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中,最常见的是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T)、妊娠高血压疾病(PIH)和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GT患者不需特殊治疗,PIH及ITP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球蛋白治疗,术前血小板<50×109/L可输浓缩血小板。结论:多种原因可引起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治疗上应视不同的病因、血小板减少的轻重程度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分娩方式取决于血小板水平及产科相关情况,当血小板<50×109/L或合并产科情况时,可放宽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17.
<正>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疾病的发生率为5%~12%~[1-3],是常见的妊娠期合并症,会导致围产期母儿死亡率增加。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疾病主要包括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estational thrombocytopenia,GT)、免疫性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和子痫前期/HELLP综合征。其他少见疾病有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相似文献   

18.
李海倩  靳晴  余霞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5):5662-5663
目的:了解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表现,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及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对86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进行血小板计数和临床治疗。结果:导致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主要原因是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子痫前期、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产科指征对分娩方式选择具有决定性作用。结论: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对母婴没有明显的危害。而对于严重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临床使用糖皮质激素和血小板制剂进行对症治疗,其效果是比较明显的。  相似文献   

19.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但发病机理尚未阐明。细菌感染是影响发病重要因素之一。国外文献报导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ITP有关,但国内未见报告。我们对48例ITP患者进行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测定,旨在初步探讨Hp感染与ITP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及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病因及分娩方式。结果:79例病例中因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AT)28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5例,巨幼细胞性贫血8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7例,其他血液或免疫性疾病13例。血小板水平减少至20×109/L以下者26例(32.91%),主要以再生障碍性贫血为主,血小板水平减少在(20~50)×109/L之间33例,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为主。血小板水平在(50~100)×109/L之间20例,仍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为主。79例病例中,妊娠晚期终止59例,剖宫产51例,自然分娩8例;其中血小板水平减少至20×109/L以下者19例,剖宫产分娩者18例,血小板水平减少在(20~50)×109/L之间者23例,剖宫产分娩者22例(95.65%),血小板水平在(50~100)×109/L之间17例,剖宫产11例。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发病率为6.04%,其中以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AT)为主要病因,其他病因还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ITP引起、其他血液或免疫性疾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等。血小板降低水平不同,其病因构成不同,重度血小板减少以再生障碍性贫血为主,轻、中度血小板减少以PAT为主,剖宫产为主要分娩方式。随着血小板的增加,自然产的比例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