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拒绝上学(School Refusal,SR)的不同治疗方法,并比较各自的疗效,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将52例SR患者随机分为3个治疗组,其中单独认知行为治疗(CBT)组16人,氟西汀治疗组18人,CBT+氟西汀治疗组18人,疗程24周。治疗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临床全面印象量表(CGI-S)和返校率进行评估。结果单独CBT治疗组治疗前后SAS、CGI-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返校率为75.00%;单独氟西汀治疗组治疗前后SAS、CGI-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返校率为72.22%;CBT+氟西汀治疗组治疗前后SAS、CGI-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返校率为83.30%。各组间返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T、氟西汀及两者联合治疗均可以有效治疗SR,联合治疗疗效可能最佳。  相似文献   

2.
探讨脑电生物反馈训练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干预效果,为开展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将从赣州市大中学生中筛选的50例网络成瘾青少年随机分为2组,对研究组(25例)开展脑电生物反馈训练,对照组(25例)进行心理行为干预.采用Young网络成瘾诊断量表(Internet Addiction Test,IAT)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于干预前及干预12周末各评定1次.结果 干预12周后,研究组IAT评分由72.78下降至58.67(t=4.267,P<0.01),SAS评分由36.84下降至30.35(t=3.689,P=0.001);对照组IAT评分由72.47下降至65.05(t=2.181,P=0.039),SAS评分由37.07下降至33.23(t=2.216,P=0.036).干预后研究组IAT及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092,2.101,P值均<0.05).研究组干预有效率(32%)高于对照组(8%) (x2=4.500,P=0.034).结论 脑电生物反馈训练疗效较传统心理行为干预更为显著,但是12周的训练尚不能完全矫正网络成瘾行为.  相似文献   

3.
探讨儿童抑郁症状与其自身行为表现及家庭因素之间的关系,为抑郁患儿的综合防治提供新视角.方法 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儿童保健门诊招募58名诊断为抑郁状态的儿童作为病例组,同期按年龄、性别匹配选择88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ur Checklist,CBCL)、症状自评量表90项(Symptom Self-evaluation Scale,SCL-90)调查两组儿童抑郁情绪表现、行为表现及家庭因素,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结果 病例组儿童CBCL量表总得分高于对照组儿童(43.29±30.93,20.24 ±12.93),阳性因子数量高于对照组(2.57±3.14,0.97±1.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17,3.89,P值均<0.01).病例组内向行为、外向行为、抑郁、强迫、多动、攻击及社交退缩得分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70,2.41,5.68,2.34,2.25,2.60,2.29,P值均<0.01).病例组儿童家长SCL-90量表躯体化、敌对、恐怖得分高于对照组(17.58±4.05,15.81±4.00;9.66 ±2.67,8.69±2.45;8.03±1.49,7.50±0.88)(t值分别为2.33,2.17,2.40,P值均<0.05).儿童SDS量表得分与CBCL量表总得分、阳性因子数量、内向行为、外向行为、抑郁、强迫、多动、攻击及社交退缩得分呈正相关,与父母婚姻状况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1,0.42,0.42,0.30,0.51,0.29,0.36,0.32,0.39,-0.31,P值均<0.01).结论 抑郁症状是儿童普遍存在的情绪障碍,会对学习、社会生活能力等方面有明显影响.在抑郁儿童的综合防治中要充分考虑患儿行为干预、家长心理疏导等因素,以更好帮助儿童心理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父母冲突知觉对青少年焦虑的影响以及家庭治疗对青少年焦虑的治疗效果, 为缓解青少年焦虑情绪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9年1—8月在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120例青少年焦虑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 对照组仅接受临床一般药物治疗, 治疗组在临床一般药物治疗的同时接受家庭治疗。通过收集父母冲突知觉量表(CPIC)、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的评分, 分析父母冲突知觉对青少年焦虑的影响, 以及家庭治疗对青少年焦虑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CPIC的冲突强度、认知威胁、冲突内容与青少年焦虑患者HAMA得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6, 0.20, 0.18, P值均<0.05)。在3个月治疗末, 治疗组评分(HAMA: 9.23±1.98, CPIC: 9.52±2.35)均低于对照组(HAMA: 14.52±2.66, CPIC: 11.98±2.5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88, 5.48, P值均<0.01); 两组患者较治疗前HAMA、CPIC评分均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对照组值分别为13.88, 16.84, t治疗组值分别为20.51, 21.89, P值均<0.01)。  结论  父母冲突知觉对青少年焦虑有影响。家庭治疗能降低父母冲突知觉, 缓解青少年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5.
李玲 《中国学校卫生》2016,37(10):1498-1500
探讨青少年适应性障碍的人格特点以及合理体育锻炼对青少年适应性障碍的影响,为提升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5年2月景德镇精神卫生中心诊断为适应障碍的青少年40名作为研究组,另随机抽取某高级中学正常青少年4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中国青少年人格量表对全部对象进行评价,对2组对象各维度得分情况进行比较.对适应障碍的青少年实施为期1年体育锻炼,观察干预效果.结果 体育锻炼前,研究组青少年外向性维度总体得分及该维度下二级因素“合群”得分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581,11.932,P值均<0.01);才干维度总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51,P>0.05),但沉稳得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t=5.816,P<0.01);研究组人际关系维度总体得分及其二级因素“温和”“谨慎”“委婉”得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739,8.858,7.736,8.706,P值均<0.01);研究组情绪性维度总体得分及其二级因素“敏感”“急躁”“悲观”得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5.342,18.840,32.865,15.926,P值均<0.01);2组处世态度维度总体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95,P>0.05),但自信得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t=2.315,P<0.05).对体育锻炼前2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分析,体育锻炼后,研究组各维度得分均较体育锻炼前明显改善(P值均<0.05),且锻炼后研究组与健康对照组人格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以人格角度分析青少年适应障碍的特点,给予针对性的体育锻炼项目,能够实现适应性障碍的有效转归,从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支气管哮喘患儿社会行为能力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3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组,同时期的50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分别采用CBCL量表及ISLQ量表对两组儿童的社会行为能力与生存质量进行评估并比较,比较研究组不同严重程度患儿的CBCL量表及ISLQ量表评分,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处理支气管哮喘患儿社会行为能力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CBCL量表评分均显著差于对照组,且研究组不同严重程度患儿CBCL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ISLQ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不同严重程度患儿ISLQ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BCL量表社会能力评分与ISLQ量表各成分及总分均呈正相关,CBCL量表社会行为问题评分与ISLQ量表各成分及总分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的社会行为能力与生存质量均相对较差,且有密切相关性,应给予重点干预与调控。  相似文献   

7.
对不同移居时间的生态移民青少年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进行研究,为促进西部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使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家长版)(CBCL)、《我的班级》问卷(MCI)、家庭环境量表(FES-CV)对宁夏地区2 653名6~16岁生态移民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长期移民组男生社交问题和违纪问题(t值分别为-2.151,-1.983,P值均<0.05)和女生躯体主诉和违纪问题(t值分别为-2.680,-2.605,P值均<0.05)均低于短期移民组.男生长期移民组亲密度、成功性、组织性得分高于短期移民组(t值分别为2.340,2.688,2.069,P值均<0.05),矛盾性、知识性得分低于短期移民组(t值分别为-2.309,-2.158,P值均<0.05).女生长期移民组亲密度得分高于、组织性得分低于短期移民组(t值分别为1.975,-2.213,P值均<0.05).男生长期移民组纪律与秩序得分高于短期移民组(t=3.223,P<0.01);女生长期移民组纪律与秩序得分高于短期移民组(t=2.217,P<0.05),且其师生关系得分显著高于短期移民组(t=3.330,P<0.0l).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长期移民组男生行为问题的家庭特征有矛盾性(β=0.307,P<0.01),影响短期移民组男生行为问题的家庭特征有亲密度、组织性、矛盾性、情感表达、知识性(β值分别为-0.213,-0.206,0.161,-0.119,-0.111,P值均<0.05)和班级环境的同学关系(β=-0.l08,P<0.05);影响长期移民组女生行为问题的家庭特征有亲密度(β=-0.275,P<0.01)和班级环境的学习负担(β=0.259,P<0.01),影响短期移民组女生行为问题的家庭特征是亲密度、矛盾性、独立性(β值分别为-0.210,0.171,0.099,P值均<0.05)和班级环境的师生关系(β=-0.136,P<0.01).结论 长期移民组行为问题总分及大部分因子均分较短期移民组呈下降趋势.随着迁移时间的推移,生态移民青少年对移居环境逐渐适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拒绝上学行为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 【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问卷,艾森克个性测验(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aire,EPQ),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为工具对研究组36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评估。 【结果】 研究组EPQ中精神质P、神经质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外向E、掩饰虚假L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AS得分均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与正常对照组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拒绝上学行为儿童青少年存在精神质,情绪不稳定,焦虑等个性特征, 拒绝上学可能与转换学校,寄宿,学习压力及独生子女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9.
探讨网络成瘾对青少年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以及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为网络成瘾的临床治疗和康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88名网络成瘾青少年(观察组)和90名健康青少年(对照组)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观察组的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1);应对方式总分及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4个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解决问题和求助2个因子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1);父母教养方式中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1),父亲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以及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青少年的应对方式不良、社会支持状况差和父母教养粗放是导致网络成瘾的重要影响因素.网络成瘾的治疗除药物以外,青少年和父母的心理重建以及构建良好的多层次、多角度社会支持系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探讨替代递减治疗在网络成瘾干预中的应用和效果,为制定有效的网络成瘾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在武汉某网瘾训练机构招募青少年学员66名,随机分为上网时间内容替代递减综合干预组(研究组31名)和正常营地干预组(对照组35名),在干预前后分别对受试对象进行网络成瘾诊断量表、Barratt冲动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实验设计采用干预前后测设计.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干预后网络依赖诊断问卷评分均下降(P值均<0.01);研究组干预后Barratt冲动量表认知冲动性评分降低(P值均<0.05),且干预后认知冲动性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干预后抑郁和焦虑量表评分较干预前下降,研究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 替代递减综合干预能有效降低网瘾者的网络成瘾水平,降低焦虑和抑郁情绪,减少心理阻抗,可以作为网络成瘾有效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