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胃粘膜上皮分泌的粘液系一类糖蛋白,其中包括中性和酸性粘液,后者又分为硫酸和诞酸粘液,自Spicer等报道AB(pH2.5)—PAS方法以来,多采用该染色方法对中性和酸性粘液物质加以鉴别,并已广泛应用于肠化类型研究和病理诊断。以后又发明了高铁双胺(HID)—AB(pH2.5)法,可鉴别硫酸和诞酸粘液,tess等指出硫酸粘液  相似文献   

2.
胃粘膜活检粘液组织化学染色已在我省广泛开展。本文介绍我科一张载玻片上作HID—AB—PAS、HID—AB、AB—PAS三种染色的方法及体会。制片方法:蜡块作连续切片共4—6条,切片厚4—5μ,每条含蜡片6—10张以上,分别隔一条贴片于二张载玻片上,1张作常规H·E,另一张作粘液组化染色(常规正常肠粘膜对照)。  相似文献   

3.
对304例有上消化道临床症状的胃粘膜活检标本进行了H—E,Wathin—starry染色,10例进行了透射电镜观察,66例进行了HID—AB—PAS染色。结果:幽门弯曲菌的感染率为54.9%;慢性活动性胃炎及溃疡病与幽门弯曲菌关系密切;幽门弯曲菌与大肠型上皮化生的复合率以慢性萎缩性胃炎最高(41.9%)。细菌位于胃粘膜表面的粘液深层,炎性渗出物及颈腺内。透射电镜可见幽门弯曲菌存在部位微绒毛损伤,粘液颗粒溶解。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34例胃粘膜肠化、32例异型增生、22例胃癌行粘液化及PCNA免疫组化研究。结果表明;唾酸粘液阳性与肠化、异型增生、胃癌呈负相关,而硫酸粘液阳性呈正相关。PCNA阳性、肠化与划型增生及胃癌差异有显著意义;而异型增生与胃癌差异无显著意义。唾酸粘液阳性者,PCNA阳性率为26.3%,而硫酸粘液阳性者为92.0%,两者有非常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路名芝  刘勇 《癌症》1998,17(1):58-59,F002
应用组化套染技术研究胃粘膜肠上皮化生与胃癌的关系*路名芝刘勇关键词胃肿瘤免疫组织化学粘液组织化学肠上皮化生中图号R735.2胃粘膜肠化生是一种常见病理现象,肠化生与胃癌发生之间的关系是当今病理学研究的热点。大多数研究表明,含有硫酸化粘液的肠化生与胃癌...  相似文献   

6.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胰腺癌PS-4相关抗原在117例手术切除胃癌标本及343例胃粘膜活检肠化标本中的表达。117例胃癌染色阳性93例,阳性率为79.5%。正常胃粘膜染色均为阴性。应用粘液组化技术将肠化分为Ⅰ、Ⅱ和Ⅲ型,发现Ⅲ型肠化PS-4抗原染色阳性率显著高于Ⅰ、Ⅱ型肠化(P<0.01),提示Ⅲ型肠化与胃癌关系密切。结果表明,检测胃粘膜组织中PS-4抗原对胃癌的诊断和胃癌高危患者的筛选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34例胃粘膜肠化、32例异型增生、22例胃癌行粘液化及PCNA免疫组化研究。结果表明:唾酸粘液阳性与肠化、异型增生、胃癌呈负相关,而硫酸粘液阳性呈正相关。PCNA阳性、肠化与异型增生及胃癌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异型增生与胃癌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唾酸粘液阳性者,PCNA阳性率为26.3%,而硫酸粘液阳性者为92.0%,两者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8.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胰腺癌PS-4相关抗原在117例手术切除胃癌标本及343例胃粘膜活检肠化标本中的表达。117例胃癌染色阳性93例,阳性率为79.5%。正常胃粘膜染色均为阴性。应用粘液组化技术将肠化分为Ⅰ、Ⅱ和Ⅲ型,发现Ⅲ型肠化PS-4抗原染色阳性率显著高于Ⅰ、Ⅱ型肠化(P<0.01),提示Ⅲ型肠化与胃癌关系密切。结果表明,检测胃粘膜组织中PS-4抗原对胃癌的诊断和胃癌高危患者的筛选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胃粘膜肠上皮化生(简称肠化)的分型标准以及与胃癌的关系尚不统一,目前仍存争议。近年,国内外学者应用粮液组化方法将肠化分为不同的亚型来探讨肠化与胃癌的关系,多数认为含有硫酸粘液的不完全型肠化在胃癌的发生中有特殊意义。作者应用结肠卵巢肿瘤抗原(简称COTA),一种与肿瘤性结肠上皮细胞有关的粘液性抗原,对一组胃癌和各种不同病变的肠化组织作免疫组化染色,观察COTA在这些组织中的分布,探讨肠化与胃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粘膜肠化生细胞DNA含量与增殖状态分型、硫酸化粘液分泌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DNA图像分析技术测定394例胃粘膜活检及外科手术标本中细胞DNA含量,并对187例伴肠化生慢性萎缩性胃炎作免疫组化与粘液组化套染,进行肠化生增殖状态分型。结论:胃粘膜出现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癌变时,出现异倍体细胞且百分率显著增高(P<0.01);高增殖型肠化生中异倍体细胞的百分率显著高于中、低增殖型肠化生(P<0.01)。结论:提示高增殖型肠化生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16例膀胱腺癌粘液组化及免疫组化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原发性膀胱腺癌是一种少见的膀胱恶性肿瘤。本组报告16例,男性13例,女性3例。粘液组化结果:膀胱腺癌PAS/AB和HID/AB染色显示类似胃肠道腺癌粘液分泌;免疫组化结果:9例Keratin阳性,13例CEA阳性。提示原发性膀胱腺癌发生于移行上皮的腺上皮肠化生。此外,对于膀胱腺癌预后与病理的关系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粘液组化染色半定量分析255例大肠息肉,结果显示管状或绒毛状腺瘤随不典型增生程度递增,唾液酸粘液分泌增加,硫酸粘液分泌和粘液分泌总量减少,统计学上相差显著(P<0.05)。在唾液酸粘液分泌中,以氮乙酰化、侧链无乙酰化或C_7、C_9位氧乙酰化唾液酸粘液增多,C_8位氧乙酰化唾液酸粘液减少,提示具有恶性倾向。  相似文献   

13.
邢惠清  田玉旺 《癌症》1994,13(5):472-473
新的粘液组化法在胃癌及异型增生粘膜中的应用邢惠清,田玉旺,郭山春北京军区总医院病理科(北京·100700)粘液组化染色技术、在诊断胃肠道肿瘤及癌前病变有重要价值,但方法还很局限。新近Reid等建立了KOH/A81.0/PAPS方法,硫酸粘液显示蓝色,...  相似文献   

14.
大肠粘膜粘液变化在大肠癌及大肠息肉诊治中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粘膜粘液变化在大肠癌及大肠息肉诊治中应用分析王丙军主治医师池继先,周振辉,宋先锋,王丙建,迟翠玉山东肥城矿务局第二医院(271613)应用HID-AB方法对大肠粘膜粘液染色能区分硫酸与唾液酸粘液。PAT/KOH/PAS组化方法能显示大肠癌组织中的...  相似文献   

15.
胃粘膜不典型增生与胃癌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粘膜不典型增生与胃癌生长方式的关系。方法:37例胃良性病变标本,42例胃癌标本行粘液化学染色,胃癌单克隆抗体MG7,ras癌基因蛋白p21突变型抑制基因蛋白p53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胃粘膜不典型增生与胃癌在粘液分泌方面无明显差异,提示胃粘膜不典型增生可根据其形态分为两种类型(Ⅰ型和Ⅱ型),43例不典型增生中,中,重度不典型增生MG7抗原表达明显增强;p21蛋白阳性率39.4%,均为中、  相似文献   

16.
应用一种新的粘液组化技术——KOH/AB_(LO)/PAPS,并结合AB/PAS、PB/KOH/PAS、PAT/KOH/PAS三种粘液组化染色,对各种类型大肠息肉的恶性倾向进行了估价。结果显示,大肠粘膜慢性炎,炎性及幼年性息肉,单纯性腺瘤,无论是从粘液分泌量,还是质上都与正常大肠粘膜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认为没有恶性倾向。腺瘤随不典型增生程度的加重,杯状细胞逐渐减少,硫酸粘液分泌减少,唾液酸粘液分泌增加,特别是含有邻位羟基的唾液酸或氮乙酰化唾液酸增加,这一结果符合癌的衍变过程。因此认为应用粘液组化技术估价大肠息肉的恶性倾向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7.
乳腺粘液腺癌是一种较少见的特殊类型乳腺癌,国内报道甚少。本文复查我院1964~1985年2,356例乳癌标本有粘液腺癌(除外印戒细胞癌)41例,占1.3%。其中纯型26例,混合型(伴有其他类型)15例。38例(除3例蜡块已无法重切)行AB/PAS(pH2.5)、HID/AB、PB/KOH/PAS粘液染色,部分行PAS(淀粉酶消化法)染色。结合随访,对两组病理及组化进行观察分析。 结果及分析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肺腺癌的粘液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陆林  陈镆铘 《癌症》2000,19(2):134-136
目的:研究原发性肺腺癌产生粘液物质的类型、性质及分布。方法:收集22例原发性肺腺癌进行五种粘液组化染色,ABpH2.5,ABpH1.0,HID-ABpH2.5,ABpH2.5-PAS,PAS-D。结果:22例均见粘液细胞型粘液,21例邮被膜型粘液(两者主要为唾液酸粘液),10例见到腺腔型粘液(硫酸粘液为主)。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粘液可共存于同一肺腺癌中。结论:被膜型粘肺腺癌一种独立类型粘液,与粘液细胞  相似文献   

19.
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粘液组化与CEA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粘液组化染色及ABC免疫酶标技术,观察了55例胃癌,23例慢性浅表性胃炎,4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7例异型性增生。结果表明,各型胃炎中CEA阳性率与肠化程度及粘液组化分型有关;胃癌的CEA阳性率与粘液组化分型及组织学类型有关;异型性增生及肠化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用粘液组化染色与CEA免疫酶标检测可作为随访癌前期患者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胃粘膜不典型增生与胃癌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粘膜不典型增生与胃癌生长方式的关系。方法 :37例胃良性病变标本 ,4 2例胃癌标本行粘液化学染色 ,胃癌单克隆抗体MG7、ras癌基因蛋白p2 1、突变型抑癌基因蛋白p53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胃粘膜不典型增生与胃癌在粘液分泌方面无明显差异 ,提示胃粘膜不典型增生可根据其形态分为两种类型 (Ⅰ型和Ⅱ型 )。 4 3例不典型增生中 ,中、重度不典型增生MG7抗原表达明显增强 ;p2 1蛋白阳性率 39.4 % ,均为中、重度不典型增生 ;p53蛋白阳性率 9.7% ,均为重度不典型增生。结论 :胃粘膜不典型增生发生发展过程中p2 1蛋白与p53蛋白起着重要的协同作用。Ⅰ型不典型增生与膨胀型胃癌有关。Ⅱ型不典型增生与浸润型胃癌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