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脑干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脑干出血一般起病急骤、病情危重,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四肢瘫痪、去脑强直、瞳孔缩小如针尖样、有明显呼吸障碍及中枢性高热、呕吐咖啡样物质,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交叉性瘫痪是脑干病变的主要特征,即病变侧的脑神经受累的表现和病变对侧肢体受累的表现。脑干出血占脑出血的 8%-10%。脑桥是最常见的脑干出血部位,中脑和延髓出血少见。  相似文献   

2.
在自发性出血性脑卒中中,脑干出血的病情最重,病死率最高。1997年1月至2003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科、ICU收住42例脑干出血患者。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影响脑干出血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急性脑干出血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96~2005年间本院内科收治的原发性脑干出血共23例,采用综合治疗后对愈后的影响。结果治疗恢复出院14例,死亡9例,病死率39%。结论原发性脑干出血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预后严重。  相似文献   

4.
脑干出血是神经内科的急危重症,约占脑出血的10%^[1],绝大多数为脑桥出血,脑桥出血是由基底动脉的脑桥支破裂导致,其起病急,预后差,死亡率高,能够存活且同时出现两种脑干综合征属罕见,现将1例脑桥出血致Millard-Gubler综合征和Foville综合征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1资料患者,男性,43岁,主因“左侧肢体活动不利22d”于2012年3月11日入院。患者2012年2月18日用力干活时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活动不利,不能站立,伴头晕头痛,言语含糊,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原发性单纯性脑干出血的病因、诊断、治疗、预后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原发性单纯性脑干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高发年龄50~67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8例(66.67%),发病时血压升高33例(78.57%);在脑干出血及中桥脑出血最多见(76.19%);出血量<2 ml的临床表现不典型,预后佳(治愈率100%);出血量在2~5 ml临床表现典型,病死率低(22.22%),预后良好;出血量5~10 ml的预后差,病死率高(77.78%);出血量>10 ml病死率极高(100%).结论 原发性单纯性脑干出血发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预后差;高血压动脉硬化为本病的主要发病原因;CT是原发性单纯性脑干出血的安全、可靠诊断方法 ;早期行气管切开及亚低温治疗能有效提高疗效及降低死残率;严格控制血压是预防原发性单纯性脑干出血的重要措施.出血部位、出血量大小以及脑干功能受损程度及全身器官功能状态是判断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治疗脑干出血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51例脑干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并选取本院前期内科保守治疗的40例脑干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病死率。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为5.9%,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治疗脑干出血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欧明辉 《内科》2009,4(2):230-231
目的探讨脑干出血的临床表现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CT或MRI证实的42例脑干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脑干出血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见有头晕、头痛、呕吐。构音障碍,吞咽困难,肢体活动障碍,意识障碍及多项眼部体征等。经神经内科保守治疗后,42例中痊愈8例(19.0%),好转16例(38.0%),植物生存3例(7.1%),死亡15例(35.7%)。死亡者中均有脑干功能衰竭、脑疝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出血量〈2ml 10例无死亡及植物生存状态,2—5ml 19例死亡3例,〉5ml 13例死亡12例。结论脑干出血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影像学检查在诊断中有重要地位;脑干出血的预后与出血量、并发症等相关。  相似文献   

8.
吴霖浦  黄永新  郑天衡 《内科》2008,3(3):377-378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干出血的临床类型及预后。方法对资料完整的50例原发性脑干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性脑干出血50例患者中,脑桥出血45例,中脑出血5例,无延髓出血。结论脑干出血死亡率高,轻型脑干出血预后较好,部分病人可完全治愈。出血量〉5ml,累及延髓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重型脑干出血两种治疗方法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重型脑干出血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复习文献结合我院2007年8月—2009年12月收治的重型脑干出血38例患者,将GCS≤9分17例患者及GCS〈5分2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应用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综合治疗20例为观察组,内科保守治疗18例为对照组,进行预后对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70%,对照组有效率33.3%;与对照组比较应用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综合治疗有效率提高,病死率无明显变化。结论重型脑干出血患者预后凶险,但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综合治疗能提高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原发性脑干出血内科保守治疗的疗效及预后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CT或MRI检查诊断脑干出血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首次CT检查诊断脑干出血46例,余4例经MRI检查明确诊断。临床内科治疗治愈14例,好转16例,死亡15例。结论脑干出血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死亡率与出血量密切相关。同时临床表现和并发症是脑干出血死亡的危险因素,应积极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传统观点认为脑干出血起病急骤,昏迷、高热,交叉性瘫痪或四肢瘫,或针尖样瞳孔,病情危重,死亡率甚高。近年来,随着CT广泛应用于临床,对脑干出血的临床表现及诊治,预后方面都有了新的认识。我科自1992年以来共收治经CT确诊的脑干出血24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干出血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原发性脑干出血患者80例,根据预后情况分为病死组48例和存活组32例,观察两组患者出血量、年龄、意识情况、呼吸情况、体温及收缩压。结果本组患者病死率为60.0%(48/80),存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发生率为62.5%(20/32)。病死组患者出血量、年龄、Borg评分、体温、收缩压高于存活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低于存活组(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血量、GCS评分、Borg评分、体温、收缩压与原发性脑干出血预后差关系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出血量=5.83-0.18x(R2=0.998)、yGCS评分=25.26-1.25x(R2=0.946)、yBorg评分=2.35+0.31x(R2=0.984)、y体温=2.38-0.09x(R2=0.996)、y收缩压=23.44x(R2=0.992),而年龄与原发性脑干出血预后差无线性回归关系。结论大量出血、意识不清、呼吸抑制或呼吸衰竭、发热、高血压是导致原发性脑干出血患者预后差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以偏瘫为主症的脑干血管病4例临证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干病变临床多出现交叉瘫,笔者临床诊治4例脑干血管病病人,仅表现为偏瘫,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叶钦清 《内科》2007,2(4):695-696
重症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常在急性期出现上消化道出血。主要原因是发病后因脑水肿、脑疝挤压下丘脑和脑干或因脑室、脑干出血,使食道、胃、十二指肠和小肠粘膜血管渗透性的变化和急性营养障碍、弥散性出血、粘膜糜烂而形成的应激性溃疡而导致出血,发生时间常在病后1周之内。其在急性脑血管病各器官损害中发病率为14.6%-51.8%,预后差,病死率高达48.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轻微脑干梗死进展期血糖变化情况与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方法 总结67例确诊急性脑干梗死患者,对其进展期的血糖水平进行检测,并监测消化道出血的情况.结果血糖水平较人院时基础血糖情况升高>50%组,入院治疗期间24~48 h发生消化道出血的比例最高为88.9%,而20%~ 50%组为52.3%,<20%组则仅为15.8%,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8例发生消化道出血的患者,32例在消化道出血后12 h内病情呈明显进展,4例患者则在消化道出血之前病情即明显进展,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病情发生进展的比例占到94.73%,通过线性回归分析消化道出血与病情进展线性相关(r=2.039 1).结论 轻微脑干梗死后患者血糖水平、消化道出血情况可能对病情进展具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由于CT和MRI应用于临床,对原发性脑干出血的诊断更加准确,使人们对此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有了新认识。本研究总结了38例脑干出血病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干出血的临床表现、分型及预后。方法对资料完整的60例原始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高发年龄50~60岁,高危因素以高血压、饮酒、糖尿病最常见。首发症状以眩晕、头痛为主。典型脑干四联症表现很少见,多为偏瘫伴同侧中枢性面舌瘫,交叉瘫少见,四肢瘫次之。各种眼征表现复杂,以双侧瞳孔缩小最多。结论中心型、全脑干型,出血量〉5ml,累及延髓,合并脑积水的预后差。脑干出血死亡率高,轻型脑干出血预后较好,少数病人可完全治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干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我科诊治的30例原发性脑干出血病人,经保守治疗后的有关资料。结果:死亡11例,存活19例,结论:高血压动脉硬化是脑干出血的主要病因,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治疗原则与半球相同,早期脱水甚为重要,并直接决定预后,出血量越多,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9.
<正>脑出血占急性脑血管病的20%~30%,年发病率(60~80)人/10万人口,其中脑干出血占脑出血的10%以上〔1〕。创伤、休克可致肠道黏膜损伤,脑干出血作为一种应激反应是否同样对患者肠黏膜造成损伤,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对脑干出血患者不同病程血清D-乳酸(LAC)、二胺氧化酶(DAO)进行检测,探讨其是否存在肠道屏障功能损伤及损伤程度、持续时间。1资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干出血的部位、出血量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6例脑干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6例患者经神经内科保守治疗,4例死亡,存活的病例按照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Ⅰ级5例,Ⅱ级10例,Ⅲ级5例,Ⅳ级2例,Ⅴ级0例,多遗留不同程度交叉性瘫痪表现。结论自发性脑干出血,出血量≤1.0ml的患者预后较好,出血量≥3.0ml、血肿最大直径>2.0cm的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