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老伯怒上法庭讨“性福” 退休工人周师傅中年丧偶.因为工作忙,一直没有再婚。前年退休后,经人介绍与丧偶的苗阿姨再婚。他希望与老伴好好享受生活,以弥补一辈子空乏的爱恋。  相似文献   

2.
天津市老年婚姻研究所的调查表明,丧偶老年群体再婚的比例很低。但再婚后的离婚率却很高。有人说,老年再婚是:再婚十人离八九。此话虽有些夸张,但却客观地反映了老年再婚的实际。丧偶老人离婚率高,原因很多,其中,再婚老年人缺乏再婚夫妻相处的艺术,恐怕是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提高再婚老年夫妻的交往艺术,应该成为再婚夫妻的必修课程。许多丧偶后再婚的老年人从正反两方面的  相似文献   

3.
张晓彤 《家庭保健》2014,(11):44-44
有位同事,为了父亲再婚的事,好久都垂头丧气,他说:“我妈都没再婚,为什么我爸非要再婚呢?而且,那阿姨比我大不了几岁,他干吗非娶她不可呢?”这样的事,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好像谁的父母离异或是丧偶,就必须要独守终身似的.  相似文献   

4.
正退休工人周师傅中年丧偶,因为工作忙,一直没有再婚。前年退休后,他经人介绍与丧偶的苗阿姨再婚。他希望与老伴儿好好享受一下生活,可是年近花甲的苗阿姨由于身体原因,对于老周的性要求疲于应付,后来干脆"逃"到闺女家躲避。老周到闺女家接了几次也没有接回老伴儿,还招来老伴儿的臭骂和邻里的嗤笑,这让老周非常难堪。终于,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的老周忍受不住独守空房的寂寞,向法院递交了离婚诉讼状……  相似文献   

5.
从法律角度讲,再婚,不仅是丧偶中青年的合法权益,也是丧偶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但因老年再婚存在事实上的特殊性,现实生活中老年再婚却并不那么容易。除了要摒弃世俗的偏见外,还必须为老年人的再婚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这就是做好婚前的协议,或者叫婚前约  相似文献   

6.
丧偶的老人再婚以后生活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他们不再感到孤独,觉得生活更有意义。这说明,再婚可以解决老年人丧偶后在生活、情感上的痛苦与无助。首先,一个新老伴可以共同分享、追忆生活的往事、喜怒哀乐,这样  相似文献   

7.
丧偶的男性老人再婚难,与男性老人相比,丧偶的女性老人再婚更困难。这从老年婚姻介绍所登记求偶的老年人比重中略见一斑。北京市男女登记比例为6:1;天津市男女登记比例为10:1。本来,城市中65岁以上的丧偶群体中,男性老人占三分之一,女性老人占三分之二,丧偶的老妪明显多于丧偶的老翁,而到婚姻介绍所求偶的人,老翁又明显地多于老妪。老妪难开二度梅,有历史的、现实的、社会的、家庭的、经济的、文化的诸种原因,这种种原因形成了老年再婚的客观障碍。这些障碍无疑是需要克服,而且是社会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丧偶,难免给心灵上留下创伤,精神上忧闷和生活上孤独,给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影响。有人调查了4489位55岁以上的丧偶者,发现其中有5%的老人在丧偶后半年内相继去世,其死亡率比未丧妻的同龄者高出40%。丧偶老人求偶再婚是一种正常的健康心理,我们必须要正确理解,并给予热情支持。 为什么说丧偶后再婚有益健康长寿呢?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乡丧偶老年人再婚前、再婚时和再婚后所遇到的重重困难,是和我国至今尚未建立老年再婚社会支持系统相关联的。所以,建立老年再婚的社会支持系统是克服老年再婚障碍、创造老年再婚幸福的根本保证。 社会支持系统的重要性 社会支持系统是由社会帮助某一脆弱群体的力量构成。再婚的老年群体与青年结婚群体相比较是相对脆弱的  相似文献   

10.
时下,老年再婚率正持高不下。丧偶老人也有寻找伴侣的权利的观念,已被社会广泛接受。然而,在老年再婚难的问题解决后,老年再婚的成功率低又引起了社会的关注。那么,再婚老人缘何分手多?  相似文献   

11.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丧偶老人逐渐增多。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中,无配偶的达35%,其中有再婚意愿的达37郾6%,但真正再婚的只有6郾9%;其中70%~80%再婚老年人以离婚而告终。老年人再婚后离婚,其中既有性格问题,也有性爱问题、财产问题。因此,再婚老年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心理调适。纠正再婚心理的误区再婚的心理障碍并非来自于年轻人,而来自于老年人自己。丧偶老人受传统思想影响,认为自己年纪大了,再婚怕说不正经,其次怕子女反对。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大多数老年人从依靠子女防老,转移到依靠老伴互助防老。满堂儿女不如半路夫妻。克服怀…  相似文献   

12.
心笛 《药物与人》2007,20(7):67-68
很多老人晚年丧偶,感到十分孤寂,想找个老伴安享天年,这是很值得理解的。据调查,有46%的老年人赞成老年人再婚,而在对600名独身老人进一步调查中发现,愿意再婚的达到68%。然而,再婚老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科院的一项调查湿示,80%的丧偶老人有再婚愿望;上海老年学学会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90%的单身老人渴望再婚;2011年,北京市大兴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共为9000多对恋人登记结婚,其中将近200对为再婚老年人。  相似文献   

14.
张勇 《长寿》2012,(3):64-65
【案情】张婶丧偶多年,去年经人介绍认识了同是丧偶的李老汉,两人相处一段后决定登记结婚。为了保证再婚后生活"各自独立",互不给对方"增加负担",登记  相似文献   

15.
《长寿》1994,(9)
老年再婚的三种模式 现阶段,我国老年人再婚是哪些模式呢?概括起来大致有三种:一是结婚式再婚模式;二是同居式再婚模式;三是协议式再婚模式。结婚式再婚模式是现行的主要模式。这三种模式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点。相同之处是丧偶或离异的老人为了继续过夫妻生活,重新寻找伴侣。不同之点是十分鲜明  相似文献   

16.
正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有一位老公安,姓周,一辈子在乡镇派出所流动工作,中年丧偶,因为平时工作忙,一直没有再婚。前年退休后,在南阳市区买了套两居室,经人介绍与丧偶的苗阿姨再婚。老周希望与老伴儿好好享受一下生活,以弥补一辈子空乏的爱恋。可是,年近花甲的苗阿姨或许长期缺乏性生活所致,阴道干涩,即使使用了润滑剂仍避免不了性交疼痛,对于身强体壮的老头子一周两三次的性要求疲于应付,后来干脆  相似文献   

17.
再婚夫妻的心理状况同初婚夫妻是有所不同的,前者具有后者一般所不具有的某些心理敏感,专家告诫如下问题要正确处理。第一,对先前爱人的感情问题。一般说来,再婚前若是离婚而造成家庭的破损。那么,原来夫妻间的感情已经破裂,也就不存在对先前爱人的思念。但是,再婚前若是丧偶而造成家庭的破损,而原来夫妻间的感情比较深厚,那么丧偶后感情波动就会延续一段时间。这种感情虽然随着家庭的重建能够减弱,但要完全排除既不  相似文献   

18.
一年前,60多岁的刘先生的妻子突然病逝,尽管儿子儿媳孝顺,但他还是感到生活没有了阳光。也许是慌不择路,抑或是同病相怜,刘先生与丧偶的杨女士相识没几天,就定下了婚事。两个人用积蓄又买了房子,再婚后的一段H子,两个人都年轻了许多。  相似文献   

19.
我这老头儿爱管他人闲事,平日总有人来找我“麻烦”,其中较多的是一些关于孤身老友晚年再婚之事. 再婚可以过得很舒心 二十多年前,省里有个处长丧偶后来找我商量.这位老友当时64岁了,我给他介绍了一位47岁的丧偶女同志.开始她嫌他年纪大了,但其他各方面条件都合适.老头子自己表示身体不错,还能活20年.她觉得自己和前夫也只生活了17年,如能过20年,她也67岁了,因此就答应了.婚后二人相处得很好,人们赞她把老头子调理得如青年似的.  相似文献   

20.
对于丧偶、离异或者是终身未婚的老年人来说,除了个别情况外,一般地我们提倡他们再婚(当然,终身未婚者叫“结婚”。这里为了叙述的简洁方便,也因为终身未婚者毕竟是极少数,所以,我们在文章中统称“再婚”)。据有关资料记载,老人再婚以后生活会有很大的变化,他们不再感到孤独,觉得生活更有意义。这说明再婚可以解决独身老年人在生活、情感上的痛苦与无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