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古籍丛刊     
《养生月刊》2016,(5):429-436
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夫上古圣人之教也,下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澹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其心安而不惧,其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甘其食,美其服,(《素问》作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故其民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合于道数,故皆能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其德全不危也.是以人之寿夭,在于撙节,若消息得所,则长生不死;恣其情欲,则命同朝露也.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的道德修养,常把修养造诣极高之人称为君子,并常常是君子与健康长寿相提并论,语云: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这是对道德与健康二者关系的一种高度概括。道教医学提倡"以德养生",强调道德于人体健康养生的重要意义。1修身养性《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  相似文献   

3.
秦琼 《光明中医》2006,21(1):48-49
《伤寒论》是我国汉前医学成果的综合总结.徐灵胎氏云:"上古圣人,以汤液治病之法,惟赖此书之存,乃方书之祖也.其论病,皆本于内,而神明变化之;其用药,悉本于神农本草,而融会贯通之;其方,则皆上古圣人历代相传经方,仲景间有随证加减之法;其脉法,亦皆《内经》及历代相传的真诀;其治病无不精切周到,无一毫游移参错之处,实能洞见本源,审察毫末,故所投必效,如桴鼓之相应,真乃医方之祖也."  相似文献   

4.
蒋正林 《家庭中医药》2003,10(11):31-31
《黄帝内经》荟萃先秦诸子百家养生之道,从医学角度探讨养生与长寿,创造了不少养生理论和方法。其首篇载,黄帝问于无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世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  相似文献   

5.
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歧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妥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  相似文献   

6.
中医抗老     
祖国的医学在抗老方面有许多重要的见解和措施、概括起来说,大致有下列九个方面: 1.总的看法祖国医学对于抗老总的看法,应以《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的一段话为代表。“余(黄帝,伪托的。)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歧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具,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  相似文献   

7.
<正> 古人论无子,谓男则主于精,女则主于血。其治则,男以补肾为要,女以调经为先。此言诚为不谬,临证遵之,多得其效。盖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化血,为生殖之原。《内经》首篇上古天真论即云,男子“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是言男女之孕育,乃由肾气之盛也。继云“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而无子耳”,是言无子之原由,在乎肾气之衰也。此虽为生理之变化,而  相似文献   

8.
养生百字铭     
健康之大敌情绪不佳,精神萎靡,是健康之大敌。故若想健康长寿,当服以下良药:人我之际要看得平,平则不忮;功名之际要看得淡,淡则不求;生死之际要看得破,破则不惧。人能不忮、不求、不惧,再能辅之以高尚情趣,陶冶情操,则无往而非乐境、无时而不生气昂然矣。养生须重义天之生人,使  相似文献   

9.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此处的“精”和“神”二字,分别有其各自的含义。“精”,是指精气、肾精;“神”,则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精神,亦即情绪、心理活动。故“精神”二字当指  相似文献   

10.
按:香附味苦微温无毒,以合香,故谓之香附子,为笠及雨表,疏而不沾,垂矮,如孝子衰衣之状,入肺肝二经。其根相附连续而生,可上古谓之雀头香。其草又名莎革,可故字从苹从沙。亦作蓑字,因其为衣故又从衰也。时珍曰:香附之气平而  相似文献   

11.
正原文夫逆气者,因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食而气逆上。人有逆气,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有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有得卧,行而喘者;有不能卧、不能行而喘者;有不能卧,卧而喘者,皆有所起。其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阳明之逆。足三阳者下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阳明者,为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气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夫"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夫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此肺之络脉逆。络脉之气不得随经上下,故留经而不行。此络脉之疾人,故起居如故而息有音。  相似文献   

12.
蒋健治疗头痛的临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为清窍,诸阳之会,五脏六腑气血皆上荣于头。故头痛以气血为病者居多。《丹溪心法.头痛》更具体地指出:"头痛须用川芎。"蒋健主任中医师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内科教授,善于从肝、从瘀论治头痛。从肝论治则抑肝用而不忘益肝体;从瘀论治则多宗"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古训。其常用药物包括柴胡、香附、川芎、白芷、当归、芍  相似文献   

13.
相鲁闽 《河南中医》2011,31(8):941-941
龚居中,明代医家,太医院供职,龚君"业则轩岐,心则天地,襄括文雅,著述成林。于斯道得三味焉,悯二竖之为祟,叹庸流之偏执,乃出其撰辑痰火一书行世"。此书即《红炉点雪》,昔黄帝问岐伯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相似文献   

14.
祖国医学向来重视七情致病,调摄精神情志为中医养生学的重要内容。《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曰:“恬(忄炎)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各从其欲,皆得所愿。”强调思想上保证安闲清静,没有杂念,使全身真气调顺,精神充实于体内,就不会发生疾病。这样情志活动有一定限度而少欲望,心境安定而无恐惧,各人的愿望都能得到满足。在古代那种田园牧歌式的和谐宁静生活中,个人生活圈相对狭窄,接触新事物不至于象今天那样纷繁复杂,对于避免外界环境过多干扰进行个体修生养性提供了便利条件。人们遵循  相似文献   

15.
杜昌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6):145-146
"虚痞",是指由脾胃中焦亏虚导致以胸腹间痞闷满胀不舒的一种自觉症状。在《内经》中称为痞、满、痞满、痞塞等。张景岳概括说:"有邪有滞而痞者,实痞也;无物无滞而痞者,虚痞也"。本证临床极为常见,肝、胆、胃、肠、胰诸疾均可见到此证,但尤以胃病为多。笔者于临床中见到有医者动辄则以泻利之药,以图一时之效,而犯"虚虚"之戒。诚如《医学正传.痞满》所说":故胸中之气,因虚而下陷于心之分野,故心下痞。宜升胃气,以血药兼之。若全用利气之药导之,则痞尤甚。痞甚而复下之,气愈下降,必变为中满鼓胀,皆非其治也。"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谈谈自己对"虚痞"的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素问》中疑难点入手,汇粹了古今注家的不同观点,加以分析讨论,并提出作者的看法。该文立足经旨,而识疑析难,寓在解惑之功,以促进中医学术的发展。上古天真论篇第论一一、天真〔原文〕上古天真论篇第一〔疑义〕1、指天年。马莳:“内言上古之人,在上者自然知道,在下者从教以合于道,皆能度百岁乃去。惟真人寿同天地,正以其全天真故也,故名篇。篇内凡言道者五,乃全天真之本也。” 2、指肾精。李东垣:“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张志聪亦持此论:“天真、天乙始生之真元也。首四篇论调精、神、气、血,所生之来谓之精,故首论精;两精相搏谓之神,故次论  相似文献   

17.
王宏刺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2):126-126
"天明则日月不明"实为"上下,则日月不明"之误。据其上文"藏德不上,故不下"之理,当释为:天德当无为不上而成万物之事,若其上而有为,则必有下之时,若下,则无为所成清净光明之事不能成矣,天之清净光明之性亦不存矣。日月者,天之清净光明时之所显之象也。若天无清、无净、无光、无明,则无日月之象,故曰日月不明。  相似文献   

18.
赵鸿汉  田辉  赵伟 《光明中医》2011,26(1):174-175
《本草纲目》云:"莱菔俗名萝卜"。其味辛,甘微苦,其气浊,其性温。又云:"大抵入太阴(肺、脾)、阳明(胃、肠)、少阳(小肠、胆)气分。故所主皆肺、脾、肠、胃、三焦之病。"宽胸化痰效如括蒌;本品其味辛,取其辛能开、能散,开能开泄痰浊,散能宽胸利气,取其味微苦、垢浊、又泄能降。故以浊攻浊,其性虽微温而不生熟,又不燥化伤阴,用之极为稳妥,实为辛开苦降,宽胸行气涤痰之良品。除胀消满功胜川朴;行气利水效捷腹皮。  相似文献   

19.
浅析温胆汤     
温胆汤一方,首见于唐·孙思邈〈千金方〉,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原方中有生姜无茯苓).对温胆汤的"温"字含义,不少医家有不同看法.如汪昂的〈医方集解〉认为"温胆汤治不眠,用二陈加枳实,竹茹,二味皆凉药,乃以凉肺经之热,非以温胆经之寒也,其以温胆汤命名,以胆欲不寒不燥常温解耳."陈修园〈时方歌括〉认为"和即温也,温之者,实凉之也."这些都进一步阐明了"温"字的含义,说明温胆汤并非为胆寒而设.亦有人认为"胆寒"的"寒"字,应理解为"痰"字.  相似文献   

20.
周慎 《中医药导报》2014,(16):96-98
"杂合以治",语出《素问·异法方宜论》,其原文为"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其本意是指杂合砭石、毒药、灸焫、九针等不同的治疗方法。而笔者引申为既在同一个病人身上杂合内服、外敷、针灸、点穴等不同方法,又在每一种方法中杂合补虚、泻实、温寒、清热……等不同治法,只要能够达到"得其所宜",与病情相符合,就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特以慢性胃炎为例介绍应用的体会,不当之处,敬请高明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