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原发性脾脏恶性淋巴瘤21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原发性脾脏恶性淋巴瘤(SPL)的临床和病理特征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1975-2000年收治的21例原发性脾脏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均行手术治疗,14例行COP或CHOP方案化疗,7例未行化疗,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35.7%和28.6%。21例均为术后病理确诊,其中B细胞源性20例,T细胞源性1例。按Ahman脾恶性淋巴瘤临床分期,Ⅰ期9例,Ⅱ期7例,Ⅲ期5例,5年生存率分别为55.6%、42.9%、20%。结论 原发性脾脏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主要依靠B超和CT,病期的早晚影响其预后,手术治疗联合化疗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总结胃原发恶性淋巴瘤的诊治经验。回顾分析21例胃原发恶性淋巴瘤的临床情况。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依赖于上消化道造影、胃镜和活检;治疗采用手术加化疗。21例患者中ⅠE,ⅡE期术后5,10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3.3%和84.6%,74.2%。早期诊断,采用手术加化疗是提高胃原发恶性淋巴瘤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结肠恶性淋巴瘤42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结肠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以提高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80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42例原发性结肠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治疗和随访资料。结果 42例患者均行手术探查,手术切除率为90.5%,其中根治性手术达78.6%。病理类型均属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B细胞淋巴瘤30例,占71.4%,T细胞淋巴瘤12例,占28.6%。随访30例手术加化疗或放疗患者,其中24例术后生存超过5年(5年生存率80.0%),9例术后生存超过10年(10年生存率30.0%),6例死于淋巴瘤复发,消化道出血、穿孔及感染性休克等。结论 本病的临床表现多样,术前误诊率较高;内镜下多次多点活检、深凿活检可提高本病的确诊率;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提高本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脾肿瘤39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脾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9例原发性脾肿瘤临床资料。结果:在脾良性肿瘤20例中,计有脾血管瘤10例,脾囊肿8例。脾淋巴管瘤1例及脾错构瘤1例。在恶性肿瘤19例中,有脾恶性淋巴瘤18例和血管肉瘤1例。B超和CT检查术前定位诊断的准确率均为100%;B超总的定性诊断率和对脾囊肿、脾血管瘤的定性诊断率分别为12.82%(5/9)、50%(4/8)和10%(1/10);CT总的定性诊断率和对脾囊肿、脾血管瘤的定性诊断率分别为32.43%(12,37)、83.33%(5/6)和70%(7/10),总体优于B超。B超和CT均不能肯定地作出恶性诊断。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主要为脾切除术。恶性淋巴瘤术后辅以CHOP化疗方案。良性肿瘤获随访者16例,失访4例,获随访的16例至今情况良好,最长随访时间9年。恶性淋巴瘤获随访的16例中,4例死亡;1例存活5年,3例生存期已超过5年。结论:原发性脾肿瘤术前定位诊断较易,定性诊断困难。治疗以脾切除术为主,原发性脾恶性淋巴瘤结合化疗时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5.
胃淋巴瘤的诊治经验——附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提高原发性胃淋巴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胃淋巴瘤病例。结果 在本组资料中,病理分期(Arbor标准)为ⅠE期15例.ⅡE期7例,ⅢE期8例,ⅣE期6例;术前误诊率为22.2%,手术切除率为72.2%。手术加化疗5年生存率,低度恶性胃淋巴瘤为87.4%,高度恶性胃淋巴瘤为52.1%;单纯化疗时高度恶性胃淋巴瘤5年生存率仅为17.6%。结论 早期诊断、切除胃的原发病灶加术后联合化疗是提高原发性胃淋巴瘤生存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脾肿瘤和脾转移癌(metastatic carcinoma of the spleen, MCS)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35例经外科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脾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增强CT检查对术前良恶性肿瘤鉴别准确率为85.7%,B超误诊率达20%。34例行手术探查,33例行脾切除或部分脾切除。术后病理显示,21例属原发性恶性肿瘤,其中以恶性淋巴瘤最常见,占80.9%;恶性淋巴瘤术后化疗,1年存活率为90.5%(19/21),3年存活率52.4%(11/21),1例术后9年仍存活。原发性血管内皮肉瘤和脾纤维肉瘤合并肝转移者各1例,手术介入治疗术后分别存活13个月和18个月。11例原发性良性肿瘤以血管瘤和淋巴管瘤为多见,分别占45.5%和27.3%,本组脾转移癌3例占8.5%(3/35),分别为胃癌脾转移、结肠癌脾转移和卵巢癌脾转移;2例于术后半年内死亡,1例术后14个月死亡。结论:原发性肿瘤以手术治疗为主.恶性淋巴瘤常需辅助性化疗。良性肿瘤术后无须特殊处理,瘤体小者行部分脾切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才能提高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肿瘤的生存率,对于MCS采取加强临床探查、结合影像学和病理检查可望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PGL)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病理证实的胃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治情况。结果:临床表现以上腹痛、消化道出血、消瘦多见。33例行X线钡餐检查,仅4例确诊为PGL;26例行胃镜检查,有23例被误诊为胃癌或胃溃疡。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治疗,其中根治性切除33例,在获得随访的25例中有12例存活超过5年。结论:重视PGL的临床表现及X线检查特点,胃镜检查时多部位深取材可提高本病的诊断率,免疫组化检查有助于确诊。手术切除应为首选治疗,对早期病例不需加用化疗,但对肿瘤较大伴有淋巴结转移者,术后加用化疗以巩固疗效,对晚期患者则以化疗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PGL)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诊治情况。结果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多发于胃窦、胃体部,低度恶性和早期的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预后较好。结论重视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手术治疗和术后化疗是治疗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8年20例胃恶性淋巴瘤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术前胃镜和X线钡餐造影诊断率分别为30%和15%。全组手术切除术90%,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56.5%、19.2%。其中单纯手术组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16.2%、16.2%,手术联合化疗放疗组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68.3%、16.2%。结论 重视内镜直视下胃恶性淋巴瘤的特点并改进活检取材方法,以及联合X线钡餐造影、CT检查可以提高术前诊断率、手术切除联合化疗放疗可以有效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PGIML)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34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男23例,女11例,年龄22~74(平均51.8)岁。均经病理证实为恶性淋巴瘤,原发病灶位于胃24例,肠道10例。24例胃恶性淋巴瘤患者的首发症状为上腹部隐痛不适,8例合并呕血黑便,3例伴有发热;10例肠道淋巴瘤均以腹痛、腹部包块为首发症状,4例伴有黑便,2例有肠梗阻表现,肠穿孔1例。本组24例胃恶性淋巴瘤中,仅5例经术前胃镜病理活检证实;10例肠道恶性淋巴瘤中,仅1例经结肠镜活检确诊,术前确诊率仅17.64%(6/34)。误诊时间2~8(平均4.5)个月。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行根治性肿瘤切除术32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8例,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4例,小肠部分切除术3例,右半结肠切除术6例,根治性直肠切除术1例),姑息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2例。术后31例患者进行了化疗。34例患者免疫组化分型属B淋巴细胞型27例,T淋巴细胞型4例,未分类型3例。全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62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35%,64.71,47.05%。结论: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术前确诊率低,胃肠镜及病理活检是术前确诊的主要方法,以手术化疗联合的综合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影像学特征及诊治。方法总结2例肾脏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影像学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预后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2例患者均为中老年人,发病后均有腰部隐痛或钝痛;影像学检查均显示肾脏占位性病变;病理诊断均为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其中1例为霍奇金淋巴瘤(以结节硬化型为主),1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性)。1例行手术加化疗,1例单纯化疗;患者预后佳,目前分别存活1年和5年8个月。结论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十分罕见,尤其是霍奇金淋巴瘤;确诊需病理组织学检查,治疗主要是单纯化疗或根治性肾切除加化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工全股骨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恶性肿瘤的适应证和并发症及随访的功能结果。方法回顾1996年10月至2007年10月,人工全股骨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恶性肿瘤患者共25例,其中男16例,女9例,平均年龄15岁。发病部位于股骨上段的患者有1例,股骨下段的11例,股骨干的13例。肿瘤破坏范围22~28cm,有跳跃灶6例,病理性骨折2例。术前均行组织病理活检,确诊为骨肉瘤的23例,软骨肉瘤的1例,小细胞肿瘤1例。24例行术前化疗,20例术后化疗。手术经患肢外侧入路切除瘤骨,人工全股骨假体置换。结果25例均有随访,平均46个月(3~132个月)。ⅡB期患者20例,其中6例患者出现肺转移(占30%),6例患者死亡,14例患者无瘤存活3~132个月(平均61月)。ⅢB期患者5例,存活9~20个月(平均12.5月),最终死亡。本组3例患者术后6~14个月局部复发(占12%);23例患者术后恢复行走,占92%,依Enneking骨骼肌肉系统肿瘤术后功能评估系统,肢体功能恢复率41%~90%(平均70%)。3例术后并发神经麻痹;2例术后髋关节脱位,无1例出现术后感染。结论人工全股骨关节置换术适于股骨广泛受侵犯的恶性骨肿瘤患者,能有效地恢复肢体功能;对于Ⅲ期患者,姑息性保肢能有效地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诊治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总结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有效诊治方法。方法  1990~ 1999年对 32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治疗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以上腹部不适、腹部肿块、呕血或黑便为临床表现 ,均经手术治疗 ,其中术前明确诊断 2 5例 ,均为胃镜下确诊。其中 2 6例获得随访 ,5年生存率为46 1%,病理类型均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其中B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 2 4例 ,T小细胞性淋巴瘤 4例。2 8例行辅助性CHOP化疗 ,总有效率 93.4%。结论 胃镜活检特别是超声胃镜下活检最有诊断价值。手术方式与胃癌相似 ,术后化疗与手术治疗同等重要 ,病理类型是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笔者回顾性分析20例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诊治情况。20例术前经X线或胃镜检查及活检均误诊。手术切除20例,其中根治性切除15例,姑息性切除5例。术后并发腹腔脓肿1例,食道空肠吻合口瘘1例。虽然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误诊率较高,但其预后比胃癌好,所以治疗时,应积极行根治性手术,辅以化疗或放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3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胃大部切除16例(D1 9例,D2 7例),全胃切除3例,姑息性切除术2例,剖腹探查术2例.术后21例患者接受辅助化疗.结果 本组总体5年生存率为80%.低度恶性14例,其巾病史5年以上有10例,生存期超过5年9例;高度恶性9例,病史5年以上有7例(失访2例),生存期超过5年2例.Ⅰ期13例,病史5年以上有10例,生存期超过5年9例;Ⅱ期7例,病史5年以上有5例(失访2例),生存期超过5年2例;Ⅲ~Ⅳ期3例,5年生存0例.根治性手术19例中病史5年以上有14例(失访1例),生存期超过5年12例;非根治性手术4例(失访2例),5年生存0例.低度恶性、早期并获得根治性切除的原发性胃淋巴瘤预后较好.结论 原发性胃淋巴瘤的术前诊断和分期主要依靠胃镜和CT检查.手术和术后辅助治疗是治疗早期原发性胃淋巴瘤的重要手段,非手术疗法是治疗晚期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我院近二十年来收治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18例,现将其临床资料及诊治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18例,男12例,女6例,平均年龄49.6岁。Ⅰ期9例,Ⅱ期4例,Ⅲ期2例,Ⅳ期3例。手术切除率88.5%。采取手术切除加化疗或放疗。术前确诊5例,误诊率72.2%。18例均经术中或术后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随访率81.9%,1年、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65.3%、50.9%、36.8%。  相似文献   

17.
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附三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总结3例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患者临床诊治资料,结合文献讨论其发病特点,影像学特征,治疗和预后。结果 3例患者中手术治疗2例,术后行化疗和放疗,l例病理确诊后单纯行化疗,3例病理均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型)。l例术后1年3个月死于肾衰;另2例分别存活1年和2年1个月,仍在随访中。结论 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影像学征象与肾细胞癌相似,治疗应根据组织学分型、分期及肿瘤大小,采取手术联合化疗及放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结直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及内镜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原发性结直肠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临床表现以腹痛、腹块、体重下降、发热、便血和大便习惯改变为主。多部位病变[涉及2个(包括2个)以上]6例(25.0%),其中3例由乙状结肠至升结肠呈跳跃样连续分布,1例病变为全结直肠跳跃样连续分布,1例涉及升结肠和直肠,1例涉及直肠和乙状结肠;单部位病变18例,以回盲部最多(44.4%,8例)。内镜下39.1%表现为溃疡型,43.5%为隆起型,17.4%为浸润型。11例(45.8%)病理分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8例(33.3%)为肠道外周T细胞淋巴瘤,3例(12.5%)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2例(8.3%)未作分型。21例手术,其中根治性切除15例,局部切除1例,姑息切除4例,剖腹探查活检1例;16例(66.7%)术后加用CHOP(环磷酰胺、表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或COP(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化疗,放弃治疗3例。随访21例患者,5年生存率37.7%。结论原发性结直肠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内镜以溃疡型和隆起型多见;病理分型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肠道外周T细胞淋巴瘤为主。手术加化疗的综合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诊条件下胆囊结石合并胃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中意外发现胃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过程.结果 6例患者中5例发现胃癌,1例发现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5例施行胃癌根治术,1例施行全胃切除术,无术后并发症,术后定期化疗,随访6~43个月,至术后随访截止日(2008年12月)均存活.结论 老年胆囊结石患者应注意合并胃恶性肿瘤的可能,胆囊切除术中仔细探查胃及周围器官极为重要,同时施行根治性切除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骨恶性淋巴瘤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此瘤9例,均无特殊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原发于骨骼而无任何其他组织起源的证据。均经病检,特别是免疫组化检测,确诊为原发性骨恶性淋巴瘤。B细胞源性6例,T细胞源性3例。结果手术治疗4例,术后放疗2例,化疗2例。单用化疗2例,放、化疗3例。出院后2~10a,随访结果9例,5a与10a生存率分别为33.3%与22.2%。结论病检和免疫组化是确诊与分型骨恶性淋巴瘤的重要手段。治疗应以放、化疗为主,辅以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