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子宫腺肌病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性激素受体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病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中雌激素受体 (ER)、孕激受体 (PR)、雄激素受体(AR)、卵泡刺激素受体 (FSH -R)及黄体生成素受体 (LH -R)分布的差异。方法 :对子宫腺肌病 ,卵巢内膜异位症囊肿各 30例和 2 0份上述病例周期在位内膜 ,应用免疫组化S -P ,测定ER、PR、AR、FSH -R、LH -R ,并进行比较。结果 :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中AR、LH -R阳性率明显高于卵巢内膜异位囊肿异位内膜 (P <0 .0 5 ) ,而FSH -R阳性率显著低于卵巢内膜异位囊肿异位内膜 (P <0 .0 5 )。结论 :子宫腺肌病与卵巢内膜异位囊肿异位内膜AR、LH -R及FSH -R分布不同 ,可能是子宫腺肌病与卵巢内膜异位囊肿药物治疗疗效不同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2.
子宫腺肌病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子宫腺肌病在临床上长期被划分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的范畴 ,称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近年来 ,随着对其病因学研究的深入 ,有不少学者认为 ,子宫腺肌病与盆腔内异症为两个不同的概念。由于其临床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且常常被误诊为子宫肌瘤 ,为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 ,现对我院 1 993~ 1 997年治疗的子宫腺肌病 54例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 ,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1 993~ 1 997年我院妇科共行子宫切除手术 80 2例。其中 54例术后病检证实为子宫腺肌病 ,占同期子宫切除手术的 6.7%。年龄3 5~ 49岁者 42例 ,占 78%。其中年…  相似文献   

3.
卵巢癌抗原CA1 2 5通常用于卵巢癌病人的筛查[1 ] 。近年来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的患者血清中CA1 2 5值亦升高[2 ] 。作者通过对比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和子宫腺肌瘤 (文中共称子宫腺肌病 )、卵巢良性肿瘤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血清CA1 2 5值 ,探讨测定血清CA1 2 5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诊断中的价值。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  抽样调查我院 1 997年 6月至 1 999年 8月间妇科住院手术治疗的患者 1 1 9例 ,所有诊断均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1.2 方法1 .2 .1 根据病史、查体及B超 ,诊断为子宫肌瘤、子宫腺…  相似文献   

4.
王宝金  赵轩  吴华真  杜鹰 《西部医学》2005,17(3):242-243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中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及其在子宫腺肌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染色法(SP法)检测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各32例、子宫肌瘤内膜30例及正常内膜2 0例中HSP 70表达水平。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中HSP70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子宫肌瘤内膜(P<0 .0 1 )及正常内膜(P<0 .0 0 1 ) ,异位内膜中的表达高于在位内膜(P<0 .0 5 ) ,并且失去在正常内膜组织中的周期性变化。结论 HSP 70在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和腺肌症患者的在位内膜中雌激素受体β(ER-β)的含量及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和腺肌症发病中的机制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两步法,分析12例腺肌症患者在位内膜及5例内异症患者的在位内膜标本中ER-β的含量,并以10例正常子宫内膜做对照.结果 3组在位内膜上皮细胞中均有ER-β的表达,而在基质细胞中未检测到其表达.正常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ER-β的表达高于其在内异症在位内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ER-β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和腺肌症的在位内膜中的表达量不同,对选择药物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3年1月我中心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患者80例,其中子宫内膜异位症50例,子宫腺肌病30例,均进行超声诊断与联合治疗。结果:二维超声显示2组内膜都呈现均匀性增厚,病灶与周围肌层没有界限,内部不均匀性回声。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动脉血流RI值明显高于子宫腺肌病患者(P<0.05)。所有患者都经过治疗后痊愈出院,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采用彩色超声鉴别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有很好的效果,而药物联合使用治疗能取得很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病理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病理改变与子宫腺肌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54例子宫腺肌病病理及临床表现与子宫内膜病理改变的关系。结果:局限性腺肌病对子宫内膜影响较大,子宫骨膜病变与腺肌病的合并症无关,有临床症状的腺肌病患者多有子宫内膜的病变。结论:了宫腺肌病与子宫内膜的病理改变有密切关系,子宫内膜的病理改变是引起子宫腺肌病患者临床症状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8.
何秋 《中国厂矿医学》2000,13(5):362-362
子宫腺肌病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但其临床误漏诊较高。以往认为 ,子宫腺肌病为内在型子宫内膜异位症。近年的研究表明 ,子宫腺肌病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在病因、流行病学、症状及药物治疗等方面均不相同 ,已予以区别[1] 。本文对 76例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探求提高子宫腺肌病的诊断方法。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1992年 1月至 1998年 9月 ,在本院行子宫切除后经病理确诊为子宫腺肌病 76例。年龄 2 9~ 5 3岁 ,平均 43 .5岁 ,其中 35~ 5 0岁占 82 .9% (6 3/ 76 )。均为已婚 ,有孕产史 ,其中 48例有人流及诊刮…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异位症(以下简称内异症)自80年代以来,据国内外文献报道有明显上升趋势,已成为妇科常见病。现对我院1984年1月~1994年6月通过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73例,腹腔镜检查证实1例,共74例作一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1.发病情况 74例内异症手术患者中,子宫肌腺病或肌腺瘤(内在  相似文献   

10.
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子宫内膜病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柳  马刚  陈昌益 《广西医学》2008,30(8):1168-1170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子宫内膜病理特征及子宫内膜病理改变与子宫腺肌症的关系。方法子宫腺肌症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186例,回顾性分析其子宫内膜病理特征。结果186例子宫腺肌症患者中合并子宫内膜异位囊肿52例(27.96%),合并子宫肌瘤80例(43.01%);临床症状以痛经为主者85例(45.7%),表现为月经过多者78例(41.94%),无明显症状仅以子宫增大为表现的有23例(12.37%)。146例子宫腺肌症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病变,其中包括子宫内膜增生过长80例(43.01%),子宫内膜息肉63例(33.87%),子宫内膜癌3例(1.61%),其余40例腺肌症患者子宫内膜表现为增殖期或分泌期的正常子宫内膜。结论子宫腺肌症与子宫内膜的病理改变有密切关系。子宫腺肌症合并子宫肌瘤或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子宫腺肌症有痛经症状者及月经过多者与子宫内膜病变的发生有关,子宫内膜的病理改变是引起子宫腺肌症患者临床症状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病患者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活性的变化。方法  62例患者中子宫腺肌病 3 2例 (腺肌病组 ) ,无症状子宫肌瘤 3 0例 (肌瘤组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腺肌病组在位子宫内膜、病灶 (包括异位内膜及其周围子宫肌层 )和肌瘤组正常子宫内膜及肌层ER、PR、EGFR、VEGF的表达。结果 腺肌病组异位内膜组织ER、PR的表达较在位内膜低 (P <0 .0 5 ) ;腺肌病组异位内膜及其周围的子宫肌层EGFR的表达较肌瘤组正常子宫肌层组织明显增加 (P <0 .0 1) ;VEGF在腺肌病组中表达明显高于肌瘤组正常子宫组织 (P <0 .0 1)。结论 腺肌病患者异位内膜组织ER、PR的表达低 ,可能是其对治疗反应差的原因 ;EGFR对腺肌病的发病有一定作用 ;腺肌病异位内膜及其周围肌层VEGF表达增强 ,提示腺肌病子宫血管生成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12.
血清CA125检测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清CA12 5测定对术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9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经腹手术前测定CA12 5水平 ,并与 90例作对照比较。结果 :子宫内膜异位症CA12 5阳性率 >3 5U /ml,为 5 7.5 7% ,对照组为 8.88% (P <0 .0 1)。内膜异位囊肿高于卵巢囊肿 (P <0 .0 1) ,子宫腺肌病高于子宫肌瘤 (P <0 .0 5 )。结论 :血清CA12 5测定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有较理想的诊断价值 ,对异位囊肿与卵巢囊肿 ,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有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病理特点,对11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资料分析.结果,大部分病人有下腹不适,腰部酸痛.病程平均4.8年,术前确诊21例(18.8%),近2/3腺肌病误诊为子宫肌瘤,宫外型则误诊为盆腔炎症肿块或卵巢肿瘤.病理诊断为子宫腺肌症43例(38.4%),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56例(50.0%),盆腔内异位症8例(7.1%),其他部位(包括输卵管、腹壁、大网膜等)的内异症5例(4.5%),在43例子宫腺肌症病例中共发现不典型增生4例(占9.3%),在56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中共发现不典型增生3例(占5.4%).子宫内膜异位症容易误诊,病理诊断时应结合病史及需多取材切片.  相似文献   

14.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但临床诊断的误诊率甚高。本文重点探讨其诱发因素及影像学的诊断价值。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1995年1月~1997年12月本院手术切除,术后经病理确诊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86例,其中子宫腺肌病28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54例,输卵管子宫内膜异位囊肿2例,卵巢冠子宫内膜异位囊肿2例。年龄幼~55岁,其中25~45岁69例。有孕产史76例,原发不孕9例,未婚1例;有性生活史85例,经期性交史18例;子宫后屈位52例,宫颈管狭窄18例:有人工流产史44例,上环史23例,剖宫产史9例子宫肌瘤剔出术史1例;原发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26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临床综合分析。方法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病年龄,临床症状及体征,B超检查,病理诊断,手术治疗。结果经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268例,其中:子宫腺肌症90例,占33.40%,子宫腺肌症病50例,占18.55%,卵巢40例,占14.92%,腺肌症合并子宫肌瘤55例,占20.5%,子宫直肠凹陷1例,占0.08%,腺肌症合并卵巢内膜异位症20例,占0.74%,宫颈2例,占0.074%。未婚4例,占14.92%,已婚不孕65例,占24.25%。有手术史165例,其中:官腔手术125例,占75.75%,有明显痛经206例,占76.86%,B超检查误诊10例,误诊率占0.74%。治愈率85%以上。结论对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症状患者,要加强重视,一旦确诊及早治疗,才能消除症状,保持器官功能,从而减轻病痛。  相似文献   

16.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组织中胎盘蛋白14表达的研究,消瘾注射液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治疗机理初探,Ang-1和Ang-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海藻酸钠微球栓塞子宫动脉治疗弥漫型子宫腺肌病的中远期疗效观察,紧密连接蛋白daudin-4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与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白细胞介素-1β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简称内异症)和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同为异位子宫内膜引起的疾病,临床上常可并存,但发病机制及组织学发生不尽相同[1]。研究发现MMP-9基因启动子区的-1562C>T多态与胃癌[2]及冠状动脉疾病有关[3],但有关MMP-9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的相关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选择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的MMP-9为靶基因,采用病例-对照方法研究位于该基因启动子区的单核苷酸多态位点在中国北方汉族妇女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中的分布,为揭示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育龄期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心电图表现.方法 对135例育龄期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135例育龄期健康体检女性作为对照.结果 育龄期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心电图异常改变53例(39.3%),健康体检女性心电图异常改变32例(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53例有心电图异常改变患者中,合并子宫肌瘤患者12例(8.8%),合并子宫腺肌病5例(3.7%),合并卵巢巧克力囊肿1例(0.7%),3组分别与单纯子宫内膜息肉患者35例(25.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育龄期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较高,合并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或卵巢巧克力囊肿对心电图异常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给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新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对不同个体的子宫内膜中是否存在层粘连蛋白(LN)及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表达的差异进行探讨,同时探讨这种差异可能产生的临床价值。方法:留取的子宫内膜组织标本来源于2009年10月~2011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行腹腔镜或开腹手术治疗的76例盆腔EMs、非盆腔EMs及子宫腺肌症患者,分为三组,即盆腔EMs组、非盆腔EMs组、子宫腺肌症组。内膜病理诊断以子宫切除或诊刮送病检的病理结果为准。结果:对子宫内膜匀浆液中LN水平进行两两比较,经Q检验结果显示,盆腔EMs组与非盆腔EMs组、子宫腺肌症组与非盆腔EMs组、盆腔EMs组与子宫腺肌症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非盆腔EMs的子宫内膜、子宫腺肌症及盆腔EMs的在位内膜中LN水平存在差异且依次减低,在Ⅲ-Ⅳ期EMs中LN水平最低。  相似文献   

20.
子宫腺肌病组织中PTTG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和b—FGF的关系;异体垂体移植诱发ICR小鼠子宫腺肌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中nm23-H1基因表达的意义;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MMP-2和MMP-9基因表达的意义;101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