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5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7年 9月至 1999年 10月 ,本院共收治小儿秋季腹泻 10 2例 ,其中采用中药外敷神阙穴联合思密达治疗 5 2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对住院的 10 2例小儿腹泻按 1998年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诊断标准诊断[1]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中药外敷神阙穴联合口服思密达 ,共5 2例 ,男 36例 ,女 16例 ,年龄 4月至 2岁 ,平均 1.2岁 ,病程 1~ 4d ,平均 (3.0± 1.1)d ,腹泻次数每日>5次 ,其中 6~ 10次 4 0例 ,>10次 12例 ,大便性状为黄色稀水便或蛋花样大便 ,镜检正常或少量白细胞及脂肪球 ,大便细菌培养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2.
小儿慢性腹泻病的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龚四堂 《临床儿科杂志》2006,24(10):787-789
腹泻病是由多种因素所致的消化道疾病,我国的定义为大便性状改变或大便量增加,以大便性状改变为主要特征;根据病程分为急性腹泻病(≤2周)、迁延性腹泻病(≤2月)和慢性腹泻病(>2月)[1]。国外将腹泻病定义为大便内含有过多的水或电解质,或大便的重量>10g/(kg·24hr);腹泻病程>2周为慢性腹泻病[2]。正常儿童胃肠道能够吸收的液体约为285ml/(kg·24hr)和排出大便5~10g/(kg·24hr)。正常大便中含Na 20~25mEq/L、K 50~70mEq/L、Cl-20~25mEq/L。1慢性腹泻病的病因多种原因均可导致小儿慢性腹泻病,可引起慢性腹泻病的消化系统及非消化系统疾…  相似文献   

3.
腹泻病疗效判断标准的补充建议   总被引:246,自引:0,他引:246  
1急性腹泻病显效:治疗72小时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有效:治疗72小时时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72小时时粪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均无好转甚至恶化。2迁延与慢性腹泻显效:治疗5天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临床疗效。方法 72例秋季腹泻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根据脱水情况给予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充电解质,服用乳酸菌素及蒙脱石散,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口服。1~5 d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恢复时间(粪便性状、大便次数、发热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在粪便性状、大便次数、发热、粪便化验4项恢复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中药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小儿秋季腹泻可以缩短病程,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由于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 ,人们健康水平的提高 ,本病的病死率已明显下降。但是 ,重症患儿或治疗不当仍可造成机体多种机能的严重损伤 ,甚至危及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已将腹泻病列为世界性保健问题。1 小儿腹泻病病因学方面的探讨病毒性腹泻常由人类轮状病毒、Norwalk病毒、肠腺病毒、星状病毒、杯状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据统计 ,急性腹泻由轮状病毒所致者占 45 % ,在秋冬季可高达 80 %。有研究表明 ,星状病毒是仅次于轮状病毒引起小儿腹泻的另一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6.
腹泻病是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儿童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疾病,是导致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轮状病毒(HRV)、人类星状病毒(HAstV)、人杯状病毒(HuCV)、肠道腺病毒(EAdV)是引起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本研究收集2011—2014年河南地区5岁以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分析婴幼儿病毒性腹泻感染状况、流行特点及轮状病毒血清型基因分型,为本地区病毒性腹泻的防治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复合乳酸菌胶囊治疗腹泻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急性腹泻的治疗 ,传统的抗生素疗法已被证实疗效不佳[1] ,消化道粘膜保护剂的临床疗效已有较多的报道[2 ] ,微生态制剂治疗小儿腹泻则成为当前临床研究的热点。我院 1997年以来应用复方乳酸菌胶囊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 住院腹泻病患儿 147例 ,均符合腹泻病诊断标准[3 ] 。男 80例 ,女 6 7例 ;年龄 42d~ 10 .5岁 ,平均1.8岁。病程均在 2周以内 ,每日排便次数 5~ 2 2次 ,其中水样或蛋花样便 131例 ,粘液便 16例 ;发热 6 2例 ,体温 37.8℃~ 40 .6℃ ;46例呕吐 ;32例腹痛或便前哭闹 ;轻度脱水…  相似文献   

8.
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病原菌为轮状病毒。秋冬季节(10~12月)是发病高峰。常致婴幼儿腹泻流行。近年来笔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婴幼儿腹泻79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腹泻病是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儿童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疾病,是导致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轮状病毒(HRV)、人类星状病毒(HAst V)、人杯状病毒(Hu CV)、肠道腺病毒(EAd V)是引起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本研究收集2011—2014年河南地区5岁以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分析婴幼儿病毒性腹泻感染状况、流行特点及轮状病毒血清型基因分型,为本地区病毒性腹  相似文献   

10.
小儿慢性腹泻的再认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小儿慢性腹泻(chronic diarrhea disease,CDD)是指腹泻病程在2个月以上,大便的性状改变与次数增加。可分为慢性持续型和慢性复发型。CDD影响消化吸收,导致营养不良、免疫低下、继发感染等恶性循环状态,是小儿腹泻病死亡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随着研究的深入有关发病机制、病理生理等方面的临床资料不断更新,文章就CDD的有关最新分类、诊断方法、治疗等方面的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