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肝素一直以来作为心血管手术的首选抗凝剂,但部分患者可能存在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和(或)肝素抗体阳性等情况,比伐卢定作为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可以克服肝素的缺点。本文回顾了比伐卢定(bivalirudin)在心脏外科领域的应用,总结了其在各种心脏手术和辅助循环中的使用方法、监测指标、安全性、有效性和注意事项等并与肝素进行比较,同时还汇总了比伐卢定在HIT患者的应用,为心脏外科术中抗凝策略提供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也称凝血综合征,占肝素治疗病人中5%(0.6%~30%),其并发症率为22%~61%,死亡率为12%~23%。作者所在医院共有2500例病人接受肝素治疗,结果12例(0.48%)出现白凝血块综合征,计男性5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8岁(44~74岁),出现血小板减少和肝素治疗时的间隔平均5.5天(1~9天)。分别经血小板聚集试验或(和)病理检查确诊,镜枪见白凝血块系由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栓子所构成。病人的纤维蛋白原值均正常,10例的纤维蛋白裂解产物和凝血酶原时间正常。11例伴有下肢急性动脉栓塞,9例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所有病人均停用肝素,分别给予动脉内注射尿激酶、  相似文献   

3.
正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因其良好的抗凝效果及较高的安全性被广泛应用于骨科大手术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预防,但骨科医师对其可能出现的严重并发症-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却了解很少。HIT即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是使用肝素所引起的严重并发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脾切除在血液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瞿全 《腹部外科》2001,14(4):255-256
腹腔镜脾切除 (laparoscopicsplenec tomy ,LS)首先报告于 1992年 ,首例手术是 1991年在澳大利亚布里斯本皇家医院 (RoyalBrisbanehospital)临床实践成功[1] 。以后在美洲、欧洲、亚洲等国家陆续开展了该手术 ;年龄最小 5岁 ,最大82岁 ,男女皆有 ;伴胆结石者可同期切除胆囊 ,Barry报道 2例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HS)合并胆石 ,同期切除脾脏和胆囊的病例[2 ] ;血液病的LS手术病种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溶血性贫血 (HA)和霍奇金病 (HD)等[3 ] 。手术指征应严格筛选…  相似文献   

5.
体外循环使血小板激活,造成了转流后血小板功能障碍和异常出血.抑肽酶通过保护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使血小板免激活,维护了转流后血小板功能的完整性.临床对比研究证实,抑肽酶确实能减少心脏手术失血和输血,一般心脏手术约减少50%,而对一些如再次心脏手术等有出血倾向的病人,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6.
肝素治疗中最主要的不良反应是出血以及发生肝素有关的和血小板活化抗体而由此引起的严重血栓栓塞并发症。有两类肝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HAT),一种常见而轻型的血小板减少型(I型HAT),另一种是较严重的免疫介导型(11型HAT)。I型HAT几乎均发生在肝素治疗病人,呈一时性,并不产生症状;11型HAT常发生在肝素治疗后6~14天,原曾接受肝素治疗者或可更早发生,这些病人具有发生血栓栓塞性并发症的较大危机,它常引起移植血管的急性栓塞。11型HAT常伴血小板降低达100X109/L以下,但血小板减少症是否为11型HAT的必要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7.
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是肝素治疗期间抗体介导的严重并发症,通常在肝素治疗后5~ 14天发生.其临床特点为血小板减少和发生动(静)脉血栓风险增加.38%~76% HIT患者形成血栓,其中10%需要进行截肢手术,20% ~ 30% HIT患者在1个月内死亡[1-2].HIT抗体是暂时性存在的,常会在3个月内消失.若患者体内产生永久性抗体则再次接触肝素时其后果将更为严重.据推算,在美国每年仅用于治疗心脏手术患者HIT并发症的相关费用就高达3亿美元[3].现围绕心脏手术围术期HIT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预后差,病死率高,大大增加了体外循环手术的风险。对其早期诊断和选择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替代肝素抗凝是这类患者接受体外循环手术的关键。我们对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诊断以及体外循环抗凝管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心脏直视术中大剂量抑肽酶对肝素,鱼精蛋白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30例行心脏直视术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抑肽酶用药组,于肝素化前,肝素化后10分钟,给鱼精蛋白前、给鱼精蛋白后10分钟,分别观察ACT,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肺动脉平均压,肺血管阻力,TXB2的变化,结果表明:心脏直视术中大剂量抑肽酶对肝素的抗凝有协同作用,但不影响鱼精蛋白对肝素的拮抗,其机制与保护血小板功能有关,同时抑肽酶可减轻鱼精蛋白应用后肺血管阻力增加和肺动脉压升高,其机制可能与其减少鱼精蛋  相似文献   

10.
������ֹѪҩ����Χ�����ڵ�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冠心病发病率逐年增高以及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病人接受非心脏手术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这些病人往往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物,以预防心、脑血管缺血事件的发生,但是这些药物可能增加术中和术后出血。怎样正确使用抗凝及止血药物,并在这一对矛盾中取得平衡是围手术期管理所面临的新问题。1常用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及其在围手术期的应用凝血酶和血小板的作用是血栓形成中互相促进的两个主要环节。因此,通常意义上的“抗凝”治疗其实就是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静脉系统血栓的防治主要针对凝血酶;动脉血栓的防治则以抗血小板为主…  相似文献   

11.
易栓症是外科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防治重点。对于接受手术的止凝血障碍病人,需要谨慎评估VTE的个体风险,同时兼顾手术和麻醉的性质、出血障碍类型和严重程度、年龄、体重指数(BMI)、血栓形成史、恶性肿瘤和其他高危共患病。VTE风险应与已知出血障碍病人使用抗凝相关的出血风险平衡。实验室检查有助于发现和判断血栓与出血的病因,对病人的止凝血代偿能力作出评估,并对抗凝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对上述病人,建议术后不常规使用药物预防血栓,尤其是血友病病人,但围手术期因子替代和止血药物的过度应用仍存在导致血栓的风险。使用低分子肝素(LMWH)和直接口服抗凝剂前应评估肾小球滤过率。当血小板计数<50×109/L,LMWH短期减量应用可能相对安全,监测抗Хa水平可用于调整中重度血小板减少症病人LMWH的剂量。主要消化道出血停止和重新使用华法林应至少相隔7 d。对于高血栓栓塞风险和术后高出血风险病人,术后当晚和术后第1天减量应用直接口服抗凝剂是一种可取的做法。  相似文献   

12.
1994年 3月至 2 0 0 0年 6月 ,我们共行心脏直视手术 72 4例 ,其中 3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病人行心脏瓣膜置换术 ,现报道如下。例 1 女 ,41例。术前诊断为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钙化。入院时血小板计数 46× 10 9/L[正常值 ( 10 0~ 30 0 )× 10 9/L],骨髓穿刺无特殊原发性血液病发现 ,肝炎系列、抗核抗体等均为阴性 ,无脾肿大 ,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G(PAIgG)阳性 ( 90ng 10~ 7PL) ,诊为ITP。术前输入同类血小板 10单位后血小板计数为 6 7× 10 9/L。遂行常规体外循环下双瓣膜置换。术中血…  相似文献   

13.
自体血小板分离(autologous plateletpheresis,APP)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血液保护措施,是指在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前通过血液分离设备将采集的静脉全血分为浓缩红细胞、贫血小板血浆(platelet-poor plasma,PPP)、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三种成分,在手术的不同阶段按需回输给患者[1],其本质是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的一种形式。APP目前广泛应用于心肺转流心脏手术,因该类型术中需不同程度的低温以及使用肝素抗凝,上述因素通常会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及功能减弱。全血储存(whole blood storage,WBS)作为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的经典形式,能够减少异体血输注,是有效的术中血液保护措施[2-3]。心脏手术前进行APP能明显减少术后出血量以及围术期异体血输入量,具有确切的血液保护价值[4-5]。但APP在非心脏手术中是否能发挥与WBS类似的血液保护效果,尚有待研究证实。因此,本研究拟比较APP与WBS在非心脏高出血风险手术中的血液保护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上升,越来越多的病人在接受普外科手术时,同时在使用各种类型的抗凝和(或)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肝素等。药物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是手术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对于择期手术者,可在凝血功能障  相似文献   

15.
王君萍  舒冰  张家佳 《骨科》2015,34(6):752-754
目的 关注肝素/低分子肝素致血小板减少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方法 。 方法 通过分析临床病例资料,探讨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从而提出临床工作中的药学监护事项。结果 该患者出现的严重血小板减少可能与肝素诱导的免疫反应有关,根据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与该药存在可能相关性。结论 对于术中、术后应用肝素合并抗血小板治疗的老年患者,应加强监护,尤其是加强血小板计数的监测,如出现血小板减少,在排除其他药物作用的情况下,应高度怀疑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给予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上升,越来越多的病人在接受普外科手术时,同时在使用各种类型的抗凝和(或)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肝素等。药物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是手术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对于择期手术者,可在凝血功能障  相似文献   

17.
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3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 (HemolyticUremicSyndrome ,HUS)是以伴有红细胞形态异常的急性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和急性肾衰竭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病情危重 ,死亡率高 ,但如能及早诊治 ,预后大有改观〔1〕,本文回顾性地分析了近 10年来笔者所治HUS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山莨菪碱联合抗凝治疗的疗效 ,对HUS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措施作粗浅的探讨。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1.1 入选病例的诊断标准 根据溶血性贫血 ,末梢血有破碎红细胞 >2 % ,血小板减少 ,急性肾衰竭 ,Comb·s试验阴性以确诊〔1〕。1.2 一…  相似文献   

18.
肝动脉化疗栓塞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81,自引:2,他引:79  
原发性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至今 ,肝切除仍是HCC的最佳治疗方法。虽然近 10年来利用超声和甲胎蛋白 (AFP)对高危人群的普查 ,小肝癌检出率有所提高 ,但总的手术切除率仍不超过 30 % 〔1〕 。大部分病人在诊断确立时 ,由于受肿瘤的大小、部位以及肝脏的基本病变、肝功能状况、肝脏储备功能和病人的全身疾病的影响 ,不能耐受手术切除。此时 ,姑息性治疗方法就成为治疗HCC的重要手段。在众多的姑息疗法中 ,肝动脉化疗栓塞 (hepaticarterial…  相似文献   

19.
在较大的心血管手术中由于抗凝方法应用不当,偶可发生血栓形成或大量出血。本文报告对“肝素作用”动力学的研究,以更好地确定心血管手术病人术中肝素的需要量。材料与方法:外周血管手术组17例,心脏手术组11例。记录病人的年龄、性别以及术前的血小板数、白细胞数、红细胞压积、凝血激酶部分激活时间和凝血酶元时间。本研究使用牛肺肝素。应用 Hattersley 方法测定凝血激活时间(ACT)。分别在给肝素前及给后10、20、30、45、60、75和90分钟,取动脉血标本,通过电子凝血计时器测定 ACT(按秒钟)。将延长的 ACT 自然对数与注射后的时间画出座标图,从这条线的斜率  相似文献   

20.
抑肽酶在体外循环心脏外科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应用抑肽酶的临床研究(对照组n=20;抑肽酶组n=50)结果显示:抑肽酶能有效地保护血小板的功能,避免血小板在体外循环转流时的活化释放及损耗,并减轻血小板数量的下降;抑肽酶还可抑制纤溶系统的激活,与肝素有协同作用,使ACT延长,并可减少肝素及鱼精蛋白的用量,最终达到明显减少术后失血量(63%)及术后输血量(54%)与输血浆量(42%)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