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1例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1例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复习病历档案进行随防,同时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并作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结果:所有肿瘤具有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及组织学特征,其中3例伴性索样成份,患者年龄为31~60岁,平均39岁。10例患者随访健在,其中3例带瘤存活。结论: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高发年龄为40岁左右,它是一种低度恶性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间质肿瘤是起源于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一种罕见妇科恶性肿瘤。我院自1978年4月至1986年7月,共收治3例子宫内膜间质异位症(下简称间质异位症)及5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下简称间质肉瘤)。此两种肿瘤临床表现均为恶性,但由于病理恶性程度的差别,预后悬殊。本文从临床病理角度出发,对此病的治疗、预后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病理诊断、多成分分化的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4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3例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例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结果:3例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肿瘤细胞近似于增殖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细胞异型性小。1例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出现坏死,肿瘤细胞呈短梭形,核分裂像多。免疫组化标记示肿瘤组织vimentin、desmin、ER、PR阳性,而PCK、EMA、S-100、LCA、CD34均阴性。结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发病率低,可伴发多成分分化,诊断依据肿瘤组织浸润生长、核分裂像及免疫组化的结果进行确诊。  相似文献   

4.
高福平  夏月华  魏谨  马平 《现代肿瘤医学》2012,20(11):2408-2409
目的:探讨伴性索分化的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方法:对1例伴性索分化的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学表型进行观察、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结合组织学特点及免疫组化结果,诊断为伴性索分化的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结论:伴性索分化的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是一种极其少见的现象。其诊断依赖于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并须结合其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5.
50例子宫内膜间质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肿瘤的临床、病理及其多成分分化特点、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分析50例子宫内膜间质肿瘤(子宫内膜间质结节6例、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30例、未分化子宫内膜肉瘤11例、子宫内膜间质平滑肌混合瘤3例)的临床、病理、合并症、鉴别诊断及预后。结果:不同类型肿瘤均有部分病例伴多成分分化,(12例伴平滑肌分化、10例伴性索样分化、1例伴纤维分化、1例伴纤维粘液样分化、1例伴上皮样分化,其中10例同时伴两种分化成分)。50例中有9例伴发子宫平滑肌瘤(其中1例同时伴发腺瘤样瘤,1例伴发高分化子宫内膜腺癌)。结论:不同类型子宫内膜间质肿瘤均可伴发多成分分化及其他类型肿瘤,具备多样性病理形态特征,肿瘤有无浸润及肿瘤细胞异型程度、核分裂象数量是确定本瘤性质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治疗。基本术式为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后辅以化疗和放疗。结果 确诊主要依靠病理结果,23例中高度恶性5例,低度恶性18例。结论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恶性度与预后关系密切,应术前或术中确诊,作广泛的切除,术后辅助放疗和化疗,以减少复发和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7.
小细胞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诊断及预后(附四例报告)汪美华陈志昌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较为少见,近年来文献少见报道[1]。本文收集4例小细胞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本文有4例类似于恶性淋巴瘤或小细胞未...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间质肿瘤少见。临床上根据病理特点,将其分为子宫内膜间质结节、子宫内膜间质异位症及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我们报道属于恶性的子宫内膜间质异位症5例及子宫内膜间质肉瘤9例,并分析其临床特点。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我院自1976年至1996年共收治子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治疗与预后.方法:11例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中9例行子宫、双附件及盆腔淋巴结切除,2例行子宫及一侧附件切除,11例患者经随访2~8年均健在.结果:病理特点为子宫均匀增大,肿物多位于子宫后壁近宫底处,切面实性呈灰白或灰黄色,质地糟脆,有时见微小囊腔.镜下:瘤细胞似增殖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螺旋小血管多见,瘤细胞呈舌状侵及肌层或有多个浸润灶,与周围平滑肌束无移行,肿瘤组织中缺乏腺体成分.11例中1例伴上皮样性索分化,1例伴平滑肌分化.免疫组化:肿瘤细胞对Vimentin、SMA、Desmin、KP-1、ER、PR均有表达.结论: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具有多样性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对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帮助,术前诊刮及术中冰冻可提高诊断率.全子宫、双附件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结合术后放疗和孕激素治疗可以减少复发,本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
64例子宫肉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58~1988年30年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共收治64例子宫肉瘤(36例子宫恶性苗勒氏混合瘤、18例子宫平滑肌肉瘤、10例子宫内膜间质异位症)。以核分裂像作为子宫平滑肌肉瘤及子宫内膜间质异位症的诊断标准,2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53%及42%。子宫内膜间质异位症患者的5年生存率最高达100%,子宫平滑肌肉瘤为56%,而子宫恶性苗勒氏混合瘤最低,仅为18%。12例子宫恶性苗勒氏混合瘤既往有放射治疗史。临床分期及年龄是重要的预后因素。单纯手术治疗者及手术辅以化疗和/或放疗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8%及43%(P>0.05),两组生存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手术切除肿瘤是主要的治疗方式。多数学者提出应手术辅以化疗和/或放疗,但效果尚难肯定。该组27例复发病例中,局部复发占44%,远处转移占33%,其中80%的患者于首次治疗后2年内复发;82%的复发者于复发后2年内死亡。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并多发性平滑肌瘤一例余江县人民医院(余江县335200)苏筱利,潘枚,李诚信子宫肉瘤是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中罕见但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其中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是子宫肉瘤中最少见的一种。我院收治了1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并多发性平滑肌瘤,现报告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病理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患者和10例子宫高度富于细胞平滑肌瘤(HCL)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使用高倍显微镜和免疫组化法进行观察,并将2组患者之间的观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0例子宫内膜间质瘤患者中,有8例为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GESS),2例为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HGESS)。在8例LGESS中有3例肿瘤为息肉状且进入宫腔,5例肿瘤为基层中或浆膜下独立结节,且呈膨胀性发展,与周围组织的界限模糊,肿瘤直径为3~7 cm,质地细腻,多呈灰黄、灰白色,无出血性倾向,核分裂像为1~4个/10HPF,其中有1例伴随子宫平滑肌瘤。在2例HGESS中,1例呈息肉状进入宫腔,另1例与LGESS相似,切面为灰黄色,切片细腻且伴随大量出血坏死,核分裂像>9个/10HPF。HCL的直径为2.5~10 cm,实性且肿瘤组织呈灰白色,质地不细腻也不粗糙,中等水平。免疫组化SP法检测发现,ESS肿瘤细胞CD10、SMA、MSA以及Desmin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30.0%、30.0%和20.0%,而HCL肿瘤细胞CD10、SMA、MSA以及Desmin的阳性率分别为30.0%、100.0%、100.0%和100.0%,2组间各抗体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患者具有特殊的组织形态学特点,可向平滑肌分化。CD10、SMA、MSA以及Desmin的联合检测是诊断和鉴别ESS与HCL的有效方法,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对26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段诊刮或宫腔镜下活检 ,术前诊断阳性率达70 %。采用以手术为主、综合化疗和放射治疗 ,Ⅰ~Ⅱ期的5年生存率为87.5% ,Ⅲ~Ⅳ期为33.3%。复发病例5年生存率在37.5%(3/8)以上。组织学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与高度恶性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与17.1%。年龄<50岁者与年龄>50岁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82.1 %、26.7%。[结论]分段诊刮或宫腔镜下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治疗应以手术为主 ,综合运用化、放疗。预后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治疗方法、年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相关因素。[结果]Ⅰ~Ⅱ期患者5年生存率为81.0%,Ⅲ~Ⅳ期生存率为16.7%;LGESS5年生存率85.0%,UES5年生存率25.0%。20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55.6%。[结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降低复发率,肿瘤的病理类型、分期、手术方式与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1.报告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肿瘤7例。2.按肿瘤组织的核分裂像,定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瘤、淋巴管内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瘤及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肉瘤。瘤细胞分化良好,无核分裂像者,为良性—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瘤。瘤组织核分裂像在10个高倍视野10个以上,或见有2个以上高倍视野各有2个以上者,为恶性—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肉瘤。瘤组织不具备肉瘤条件,但有淋巴管内侵犯者,称淋巴管内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瘤,其恶性度介于良性及肉瘤之间。3.本瘤少见,症状元特异性,术前诊断不易。4.以全宫切除为主,放射线治疗有一定敏感性,偶见肿瘤经放射后明显缩小者。  相似文献   

16.
卵巢子宫内膜样间质肉瘤临床病理分析(附2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样间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和预后。方法:对2例卵巢子宫内膜样间质肉瘤进行光镜、免疫组化检测,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肿瘤组织由形似增殖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小细胞组成,卵圆形或梭形,胞浆稀少,其间满布厚壁小血管类似子宫内膜螺旋小动脉,肿瘤细胞呈漩涡状围绕小血管。免疫组化CD10( ),CD99( ),ER( ),PR( ),α-inhibin(-),SMA(-)。网状纤维染色:网状纤维密布于肿瘤细胞之间。结论:卵巢子宫内膜样间质肉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恶性肿瘤,组织学形态需与卵巢性索-间质肿瘤和卵巢肉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伴性索分化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振业  杨焕婷 《癌症进展》2004,2(6):511-513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有性索分化是罕见的子宫恶性肿瘤,属子宫内膜间质肿瘤一种亚型.间质肉瘤发病率占子宫恶性肿瘤的1%~2%,占子宫肉瘤的16%~20%[1,2].2001年9月至2004年2月我院收治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伴有性索分化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赵平 《肿瘤防治研究》1988,15(2):108-110
 子宫内膜间质肿瘤(简称间质肿瘤),源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是一种较少见的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0.5%),在三种主要的子宫肉瘤中(子宫平滑肌肉瘤‘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子宫内膜间质肿瘤)的比例仅约占15%。  相似文献   

19.
卵巢子宫内膜样间质肉瘤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样间质肉瘤的发生机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对1例卵巢子宫内膜样间质肉瘤进行光镜、免疫组化检测, 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 肿瘤组织由形似增生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小细胞组成, 瘤细胞呈卵圆形或短梭形, 胞浆稀少, 肿瘤细胞呈漩涡状围绕似子宫内膜螺旋小动脉的厚壁小血管。免疫组化示瘤细胞表达Vimentin和CD10, 不表达Calretinin, α-inhibin, H-caldesmon, CD99, CD117, CD34, desmin, SMA and CK(AE1/AE3)。结论 卵巢子宫内膜样间质肉瘤在临床为一惰性生长的恶性肿瘤, 非常罕见。其鉴别诊断主要包括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累及卵巢(直接侵犯或转移)和卵泡膜细胞-纤维瘤。  相似文献   

20.
仰晨 《现代肿瘤医学》2015,(11):1568-1570
目的:探讨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GESS)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LGESS早期诊断率,以确定手术范围,避免二次手术。方法:对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我院收治的2例LGESS病例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相关文献报道。结果: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临床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月经过多或绝经后阴道流血、下腹痛,偶尔触及包块。HE染色见肿瘤细胞类似增生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螺旋小血管多见,免疫组化染色2例患者肿瘤细胞CD10、Vimentin、ER、PR均(+)。结论: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临床少见,易误诊,确诊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本病预后较好,术前诊断性刮宫是必要的,术中疑有恶性应送快速冰冻病理检查,采用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辅以化疗者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