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通过对仲景《伤寒论》113方的学习,粗略体会其方证演化可归纳为加减药味、增损剂量、复方和变方四种主要方法。 一、加减药味法 (一)主证在主方主药不变:主证仍在,主方主药不变,视兼挟症的不同而加减药味。如主治阳明经热证的白虎汤,因热盛伤津之证见,故加人参,而为白虎加人参汤;黄芩汤证因呕而加半夏、生姜,是为黄芩加半夏生姜汤等等。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柴胡类方衍变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丰熙  李刚  胥彩林  罗飞 《中医杂志》2007,48(10):949-950
《伤寒论》的小柴胡汤通过药量、药味和服药次数的变化,衍化出柴胡类方,探讨它们之间的衍化过程,不仅可以领会柴胡类方病机的内在联系,同时也可以进一步理解仲景如何从药量、药味和服药次数三方面的改变,来使方剂的治疗与具体病机相适应,从而达到极高的辨证论治水平。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金匮要略》的部分方药及与《伤寒论》的比较出发,探讨了仲景灵活用方之规律,是以《伤寒论》某些原方及化裁方治杂病,以《金匮要略》某些原方及化裁方治不同的病证,从而适应纷繁复杂病证的治疗需要;其化裁组成新方的形式有加减药味、增减药量、增减药味及药量、变更剂型。  相似文献   

4.
桂枝汤为治疗太阳表虚证的主方,具有解肌祛风、调和营卫的功效,是《伤寒论》中的核心方剂。故将其衍化的特点归纳如下。一、桂枝汤药味增量变化药味的增量变化,是指桂枝汤的药味不变而只增加某药的用量,从而改变方剂的作用或扩大其应用范围。如桂枝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加芍药汤,三方药味完全相同,仅由药量的改变,其作用和用途亦随之改变。桂枝汤中用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  相似文献   

5.
李兴运  陈水君 《陕西中医》2002,23(8):744-745
小剂量用药分两个概念 ,一是指单味药剂量小 ,二是指整个处方药物味数少。临床治疗中 ,药味之多少 ,药量之大小 ,要与病情相对应 ,要符合病机 ,用药目的要明确 ,针对性要强 ,要分清主次缓急 ,君臣佐使虽作用地位不同。现就药味和药量两方面谈谈小剂量用药。1 药味宜少的几种情况   1 .1 病情单纯或病情较轻者药味宜少 :病情单纯 ,病机简单者临床用药不应复杂 ,针对病机单刀直入 ,抓住要害一举取胜。如麻黄汤、桂枝汤、芍药甘草汤等汤证。病情较轻者用药物味数亦不应多且药量宜轻 ,如葱豉汤证等。1 .2 病情过于危重或过于复杂者治疗时药…  相似文献   

6.
《证类本草》"诸病通用药"转引《药对》中药物,明确君、臣、使地位者242种,即君药64种、臣药117种、使药61种,执行《本草经》三品定君臣佐使之法者178种。《药对》药物君臣地位均预先明确,比较稳定;《药对》论列君、臣和使药,未及佐药,可能沿袭了《素问》和《本草经》对佐使药相提并论的认识;《药对》未能全面信守《素问》"主病之谓君"的说法,诸药皆从主病确定君、臣、使地位,此间由主证确定药物地位的思维方法尚未形成。《药对》君臣使内容和义蕴与《方剂学》君臣佐使法则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7.
对《方剂学》君臣佐使理论的定性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泳  杨卫平 《中医杂志》2006,47(1):61-62
在组方、用方的过程中,源于《内经》、发展于后世的方剂学君臣佐使理论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一直被历版统编《方剂学》教材称为“方剂的组方原则”,通过对君臣佐使理论在方剂学研究中的角色分析,认为君臣佐使理论应该被定性为“方剂的组成原理”,准确的定性将有利于对该理论本质精神的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8.
《内经》中方剂的组方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内经>中方剂组成的君臣佐使理论、药味配伍理论、方剂结构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和阐释.君臣佐使是方剂组成的原则和基本框架,是方剂中药物的职能的体现;辛甘酸苦咸五味是组方用药的主要依据,是中医阴阳五行理论在方剂组成中的具体应用;大、小、缓、急、奇、偶、复七方理论的实质是以病邪轻重、病位高下、病势缓急、药味奇偶以及病体强弱为依据对方剂结构的分析归类.<内经>提出的组方理论是后世方剂学的理论基础,对中医药学理论和临床应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君药是君臣佐使组方原则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研究复方君药对于揭示复方的本质内涵具有重要意义,既有利于教学,又有利于临床治疗进行遣方用药加减。文章从芍药汤的来源及加减变化的类方、"方证相关"、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等方面论述芍药是芍药汤的君药。  相似文献   

10.
卫向龙  孙世发  瞿融 《光明中医》2009,24(4):598-599
目的:就小柴胡汤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证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通过对183例小柴胡汤和130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现代临床验案的收集整理,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两方证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小柴胡汤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在方药运用方面,两方君药柴胡的平均用量之比仍接近于原方比例,即2∶1。小柴胡汤中柴胡平均用量在10~20g左右,波动较大,其余药物变化不大,加味药物以清热药、解表药为主;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中柴胡用量为10g左右,且波动不大,龙骨和牡蛎常用15g和30g两种剂量,其他药物用量变化不大,加味药物以平肝息风药、安神药为主。结论:小柴胡汤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证的差异,与药味和药量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