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使临床医生及早发现,及时治疗,以达到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目的。方法对2002年3月至2009年5月7年问410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头颅CT动态扫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自发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与早期临床进行性恶化、早期血压水平、饮酒史、肝肾功能状况、糖尿病史、首次头颅CT检查距发病时间、血肿形态、血肿密度、阿司匹林应用史,发病早期甘露醇应用及发病早期血压管理等密切相关。SICH早期血肿扩大是SICH患者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结论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应尽早进行全面的临床资料分析,密切观察病情的动态变化,适时予以头颅CT扫描复查并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可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早期血压控制对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再出血风险的效果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超早期血压控制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观察组),未给予超早期血压控制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照组),发病后6h或24h复查头颅CT有无再出血及出血量,随访3个月,使用欧洲卒中量表评估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CT显示超早期血压控制后观察组再出血11例,再出血率22%,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平均血肿体积为(17.90±5.90),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出血组患者ESS评分为75.24±9.21分,明显高于非再出血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早期血压控制可以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再出血的风险,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高血压脑出血(HCH)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方法 连续记录76例HCH手术患者的病史、体征、诊断、临床分级、治疗方法及病理改变。并对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发生再出血8例,其出血的高危因素有长期高血压病史,脑出血后早期即行手术,术中未能发现主要的出血灶或止血不可靠,以及术后未能控制高血压等。结论 术中对主要的出血动脉作可靠电凝止血、术后有效地控制血压是预防再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按ADL分级:14例Ⅲ级,6例Ⅴ级(植物生存),12例死亡。结论控制患者的血压,严密观察患者血压变化,降低外在因素刺激,用力排便、情绪波动、避免呼吸道感染等,加强专科护理,护理人员需增强责任心,仔细认真的护理观察及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再出血发生率及早期发现再出血,以利于早期治疗,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及致残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的早期再出血的部位和影像学诊断价值与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14例自发性脑出血的早期再出血的特征、部位、预后与临床资料。结果 314例自发性脑出血早期再出血患者按出血部位及发病至接受脑出血的治疗,临床验证,早期出血基底节区占34.39%,非基底节65.61%。其基底节区早期再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各非基底节区(P<0.05)。引起颅内压、血压升高因素,至早期再出血发生率为66.88%,早期再出血无引起颅内压、血压升高因素,发生率为33.12%,分析表明,前者发生率明显高于后者(P<0.05)。结论自发性脑出血的早期再出血,应尽快作CT/TCD等影像检查,明确诊断,积极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PU)并出血患者早期再出血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PU早期再出血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PU早期再出发生率10.0%。男性、高龄、胃溃疡、出血量大、Ⅰ-Ⅱ型出血、有伴随疾病、不良生活习惯、春秋季、未继续维持治疗用药等因素与再出血关系密切。结论PU早期再出血发生率高,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可采取以下措施预防:通过正规、综合治疗PU,必要时维持治疗;保持良好生活与饮食方式;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高龄男性有伴随疾病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 ICH)术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治疗的124例H ICH的临床资料,分为发生早期再出血组和未发生早期再出血组,124例H ICH中27例发生了早期再出血。分析性别、年龄、术前GCS评分、术前有无瞳孔异常、血肿量、出血部位、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术后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9个因素对早期再出血的影响。结果发生早期再出血组与未发生早期再出血组的术前GCS评分、术前有无瞳孔异常、血肿量、出血部位、手术时机、术后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仅术前GCS评分和术后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两个因素被引入Logistic回归方程作为有意义的因素(P<0.001)。结论术前GCS评分和术后血压是判断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再出血的最具参考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收集2006年7月~2009年8月来本院就诊脑出血开颅手术患者168例,术后再出血患者36例,其中行血肿清除及去骨板减压术31例,单纯血肿清除术4例,血肿清除及枕肌下减压术1例。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21.4%。结论:早期手术后的再出血是临床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的诱因。方法回顾分析4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再出血的诱发因素。结果用力排便、情绪激动、睡眠差、过早及剧烈活动等影响血压和颅内压的因素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再发出血密切相关。结论分析蛛网膜下腔再出血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能有效减少再出血的发生和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脑动脉瘤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及术前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导致脑动脉瘤破裂后再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相应的预防对策,减少和预防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30例脑动脉瘤再出血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情况,探讨护理对策.结果 脑动脉瘤破裂后再出血与情绪异常、用力排便、过早搬动或早期下床活动及高血压关系密切.结论 及时和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对策,降低再出血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是脑动脉瘤患者临床护理的重点,并可能有效地防范再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苗磊  石枫  赵俊山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8):182+185-182,185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再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查找引起再出血的原因和防治措施。结果:186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患者22例,再出血与患者血压、手术操作、手术时机等因素有关。结论:提高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认识,积极制定防治措施,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痛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ymorrhage, HICH)术后再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导致再出血的原因及探讨应对策略。方法从手术操作、术后血压状态、患者术前的机体功能等多方面入手分析本院神经外科2008~2012年高血压脑出血行开颅术后再出血患者51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42例再出血患者中有21例6 h以内复查头颅CT显示原出血部位再次出现较大血肿,同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25例凝血功能异常,27例肝功能或肾功能障碍。结论术中止血操作不规范、术后早期血压控制不稳及患者术前即存在的凝血功能异常是造成术后再出血的主要原因。针对以上原因,规范术中止血技术、控制术后血压平稳并对患者存在的凝血功能异常及时采取措施,籍以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行手术治疗的2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临床研究病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术后再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9.63%,经CT检查均为原出血部位再出血,且患者病死率61.54%.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与患者发病至手术时间、凝血机制、术前血肿量、术后收缩压及术后躁动等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手术方式、出血部位无关(P>0.05).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引入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得出发病至手术时间、凝血机制、术前血肿量、术后收缩压及术后躁动是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与发病至手术之间时间、术前血肿量、血肿形态、术后血压控制、凝血功能及术后躁动情况有显著相关性,临床应给予高度重视并积极处理,以降低术后再出血发生率,提高手术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早期预测脑出血后继续出血的因素及早期治疗干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涤 《河北医药》2010,32(2):169-170
目的探讨如何早期预测脑出血继续出血的危险因素及早期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52例脑出血患者分析、探讨继续出血的原因及早期治疗干预。结果252例脑出敌国患者中有70例发生继续出血,非继续出血182例,再出血率27.8%,死亡15例,病死率21.4%。结论早期充分认识脑出血后继续出血的危险因素及早期治疗干预,是降低脑出血继续出血发生率、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微创血肿抽吸引流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以来湖南省永兴县人民医院高血压脑出血877例患者的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危险因素。结果:877例患者再出血97例(11.1%),而手术时机(P=0.031)、穿刺部位(P=0.000)、术中首次抽吸量(P=0.026)、术后高血压控制情况(P=0.015)、术后患者情绪状况(P=0.029)等5个因素是影响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出血微创血肿抽吸引流术后再出血主要受手术时机、穿刺部位、术中首次抽吸量、术后高血压控制情况、术后患者情绪状况影响。重视这些因素有利于再出血的早期识别与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通过手术治疗的15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防治。结果 11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后再出血者15例,高血压脑出血发生术后再出血12.7%,再出血与手术时机掌握、手术操作过程、术后血压控制、合理用药等因素有关。再次血肿清除15例,再出血患者死亡5例,昏迷4例,神志转清醒6例。结论加强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风险的认识,采取积极有效预防措施,减少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杨淑玲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5):196-197
目的:探讨脑出血死亡的临床表现、死亡原因及相关预防措施。方法:分析41例脑出血的症状、体征及并发症、头颅CT结果。结果:本组脑出血死亡患者起病后都有血压增高,出血量均较大,患者入院后24h内死亡28例,占本组的68.3%),起病时即有意识障碍35例,其中中、重度昏迷达27例,占65.9%。结论:出血量及出血部位、起病后血压的变化、意识状态的加重、并发症及治疗均对脑出血的预后有重要作用,高血压的早期规范诊治成为预防脑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脑出血急性期再出血3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脑出血急性期再出血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方法 对38例脑出血急性期再出血患者进行观察,并结合临床资料和CT检查的结果进行因素分析.结果 38例患者有30例(78.9%)于6~24 h出现再出血症状体征,并经CT检测证实;丘脑是再出血的主要部位,38例患者中占16例(43.9%),其次为脑叶,为8例(22.4%).结论 将血压控制在一定标准内可降低出血的可能,在脑出血急性期6~24 h内,以丘脑和脑叶为观察重点部位,及时针对性地行头颅CT复查,可使脑出血急性期再出血被及时发现、治疗,从而降低其致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健康管理对农村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作用。方法 选取120例农村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及干预的基础上再给予血压管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半年后心血管疾病因素及血压变化情况。结果 血压管理干预后半年后,血压管理组患者心血管疾病因素显著下降(P〈0.05),收缩压以及舒张压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健康管理能显著降低农村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因素及血压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以便减少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进行脑出血手术的患者88例,观察组44例接受护理干预,对照组44例应用传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再出血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再出血8例,再出血发生率为18.2%,观察组患者术后再出血3例,发生率为6.8%,观察组患者术后再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术后再出血情况的发生,值得临床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