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臀大肌止点肌腱延长重建在重度臀肌挛缩症松解术中的意义。方法将46例行臀肌挛缩带松解的重度臀肌挛缩症患者分为两组,A组26例(46臀)行臀肌挛缩带切断松解后再行臀大肌止点肌腱Z字延长重建,B组20例(33臀)单纯行臀肌挛缩带切断松解,对两组术后并膝屈髋、髋关节内收及内旋活动度、外展后伸肌力及运动能力等进行比较。结果 4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5年。两组并膝屈髋、髋关节内收及内旋活动度、外展后伸肌力及运动能力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组中有8侧臀肌肌力为Ⅲ级,其中3例患者(5侧臀)诉术后由坐位站起时感臀肌乏力明显以及跑步时后蹬乏力;而A组患者臀肌肌力均在Ⅳ级以上,疗效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对于重度臀肌挛缩患者在进行传统臀肌挛缩带切断松解同时再行臀大肌止点肌腱作Z字延长重建,不仅可使臀肌挛缩得到最大程度的松解,而且能使臀肌肌力得到很好地重建和保护,术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9):1797-1799
[目的]分析和探讨成年人臀肌挛缩症的病理改变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自2009年1月2013年12月手术治疗成人臀肌挛缩症31例59侧,其中轻度(I度)3例;中度(Ⅱ度)19例;重度(Ⅲ度)9例。均行皮肤"S"型切口,挛缩瘢痕多段"Z"型松解延长,或部分旋髋小肌群及后侧关节切开松解。术后并膝固定,早期行屈膝屈髋等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013年12月手术治疗成人臀肌挛缩症31例59侧,其中轻度(I度)3例;中度(Ⅱ度)19例;重度(Ⅲ度)9例。均行皮肤"S"型切口,挛缩瘢痕多段"Z"型松解延长,或部分旋髋小肌群及后侧关节切开松解。术后并膝固定,早期行屈膝屈髋等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5年,根据患者步态、并膝屈髋下蹲试验、交腿试验、髋关节内收及内旋活动度、Ober’s征试验及髋关节外展后伸肌力等检查,自拟评级标准的评定结果为:优23例44侧;良7例13侧;可1例2侧;优良率97.6%。[结论]开放式手术、皮肤"S"型切口、挛缩瘢痕多段"Z"型松解延长适合于成年人臀肌挛缩症的治疗,且松解彻底,效果满意,可早期功能锻炼与活动。  相似文献   

3.
臀肌挛缩症的分级与治疗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目的 探讨非手术的物理疗法以及手术治疗重度臀肌挛缩症的适应证和方法,提出医院的分级,分析分级的必要性和意义。方法 根据制定的臀肌挛缩症的分级标准,将210名患者按病情轻重程度分为Ⅰ,Ⅱ,Ⅲ度,Ⅰ度采用非手术的物理疗法治疗;Ⅱ度及Ⅲ度患者全部采用经大转子内上方斜形小切口手术治疗。Ⅱ度患者手术彻底松解紧张纤维化的臀肌及挛缩增厚的阔筋膜;Ⅲ度患者手术松解必须深达髋关节囊,斜行切开关节囊后上方,行关节囊成形术。术后早期进行积极的并膝屈髋功能锻炼,防止粘连。结果 Ⅰ度患者23例,经理疗,按摩治疗,所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减轻,有效率为100%,优良率为39%;Ⅱ,Ⅲ度患者187例,全部行手术治疗,优良率达97%。结论 将臀肌挛缩症进行分级,更有利于准确的区别该病的轻重程度和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非手术疗法治疗臀肌挛缩症有一定的疗效。主要适用于Ⅰ度患者;手术治疗适用于Ⅱ,Ⅲ度患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臀肌筋膜挛缩症合理的手术方法。方法 根据病情轻重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Ⅲ度患者,将挛缩的臀筋膜作“Z”形延长,切除挛缩的臀肌。结果 优良率92.9%,保留臀筋膜的病例术后臀部外形较满意。结论根据病情轻重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切口治疗臀肌挛缩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1年11月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患者149例,其中86例接受横形直切口(A组),63例接受纵弧形切口(B组).术中均充分切断挛缩带,术后两组患者均接受同一康复训练模式.对两组术后引流量、术后伤口愈合情况、术后髋关节功能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12~18个月,A、B组患者均获甲级愈合,无伤口感染发生;24 h引流量A组少于B组(P=0.016)、48 h引流量无差异(P=0.383);术后所有患者髋关节功能改善明显,两组间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优良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手术治疗是臀肌挛缩症首选治疗方法,术后疗效好,恢复均满意.不同手术切口治疗臀肌挛缩症不会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传统臀肌挛缩筋膜松解术后进行臀大肌止点肌腱“Z”字延长治疗重度臀肌挛缩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5月至2011年5月,在臀肌挛缩筋膜松解术后再行臀大肌止点肌腱“z”字延长治疗重度臀肌挛缩症20例共35侧臀(治疗组),另外单纯进行臀肌筋膜挛缩松解术治疗重度臀肌挛缩症20例共33侧臀(对照组)。术后对两组患者并膝屈髋、髋关节内收(屈髋10°)、髋关节内旋、髋关节外展后伸肌力及运动能力等进行比较探讨。结果随访时间0.7~5年,治疗组臀大肌松解最彻底,弹响完全消失,术后髋关节活动度及运动能力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臀肌挛缩症主要因臀大肌变性纤维化引起,在进行臀肌筋膜松解后再行臀大肌止点肌腱“Z”字延长,可使臀大肌得到最大限度的松解,同时重建臀部肌力,术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臀肌挛缩采用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影响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3—2019-12采用臀肌挛缩带Z形延长术与关节镜下松解术治疗的137例臀肌挛缩,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影响臀肌挛缩手术治疗术后疗效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3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11年,平均6.7年。术后6例出现切口血肿,3例出现切口感染,3例出现手术部位感觉减退,1例出现坐骨神经损伤,经对症治疗后症状均好转。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疗效:优97例,良22例,可15例,差3例,优良率86.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18岁、Ⅲ级臀肌挛缩、术中并膝屈髋≤120°,内收内旋≤20°、术后康复锻炼依从性较差是臀肌挛缩手术治疗疗效为差的危险因素。结论臀肌挛缩应尽早采用手术治疗,术中充分松解挛缩组织,术后进行科学合理的康复锻炼可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8.
陈焕诗  杨小龙 《中国骨伤》2015,28(6):524-526
目的:探讨臀肌挛缩筋膜松解联合臀大肌止点肌腱Z字延长术治疗重度臀肌挛缩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5月至2011年5月20例35侧重度臀肌挛缩症患者, 其中男12例, 女8例;年龄8~34岁, 平均13岁;病程3~21年。患者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步态异常, 双膝并拢不能下蹲, Ober征阳性, 翘腿试验阳性, 术中进行臀肌挛缩筋膜松解后, 再将臀大肌止点肌腱作Z字延长治疗。随访对比观察治疗前后步态、并膝屈髋下蹲试验、交腿试验、髋关节内收及内旋活动度、髋关节外展后伸肌力(臀大肌力量)及运动能力等。结果:20例均获随访, 时间1~5年。臀大肌松解均彻底, 弹响均完全消失, Ober征均阴性, 髋关节并膝屈髋、髋内收、髋内旋角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臀肌肌力得到保护, 髋关节活动度及运动能力等恢复良好, 其中优31侧, 良4侧。结论:对于重度的臀肌挛缩患者, 在进行传统的臀肌挛缩筋膜松解后再将臀大肌止点肌腱作Z字延长, 无须过多切除正常的臀肌纤维及破坏关节囊, 即可使臀肌挛缩得到最大程度的松解, 术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双侧臀肌挛缩症伴骨盆倾斜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臀肌挛缩症并发骨盆倾斜的诊断特点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 6例右侧臀肌挛缩症均采用挛缩带松解术。术后立即将双下肢于并膝位 ,回病房后膝下垫枕于屈髋 45~ 60°、屈膝 30°位置。术后 2~ 3d鼓励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1 )卧位行屈伸髋功能锻炼 ,同时行“缩短侧”下肢皮牵引 ;(2 )大腿交叉锻炼 ;(3)双膝交叉坐立 ;(4)踩直线步行 ,幅度和强度逐渐加大 ,维持 2~ 3个月。结果 :2 6例 ,2 4例步态正常 ,骨盆倾斜消失 ,1例好转 ,步态正常 ,骨盆倾斜减轻 ,双下肢不等长 ,1例因没有坚持锻炼 ,效果差。结论 :双侧臀肌挛缩症伴骨盆倾斜 ,多由于臀中肌臀小肌挛缩引起髋关节外展畸形导致负重力线的改变所致。采用双侧臀中肌、臀小肌挛缩带松解 ,术后功能锻炼 ,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五步法臀肌松解治疗臀肌挛缩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9年6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52例(104髋)臀肌挛缩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关节镜下五步法臀肌松解术,其中轻型19例、中型25例、重型8例。根据患者术后髋关节活动范围和步态、并膝下蹲情况评定临床疗效,同时观察术后臀肌挛缩量化评分的变化。结果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3.7个月。临床疗效优良率90%(优32例、良15例、可5例);术前及末次随访臀肌挛缩量化评分分别为(50.6±17.2)和(89.9±7.3)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早期摇摆步态2例、伤口积液1例,无感染及重要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五步法臀肌松解是治疗臀肌挛缩症的有效方法,创伤小,并发症少,有利于早期康复锻炼,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黄芪桂枝五物汤对附带神经移植的游离足背静脉皮瓣术后感觉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游离足背皮瓣移植术患者优选康复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手外伤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附带神经移植的游离足背静脉皮瓣术指征,并成功完成手术。按照术后康复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术后予以甲钴胺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予以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为1个疗程,均随访观察至少6个月。对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的皮瓣外形和皮肤质地进行评估,同时测量移植皮瓣两点辨别觉并评价皮瓣感觉功能恢复效果。对两组患者行康复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体征进行测评,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疗效。结果:1)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的皮瓣外形和质地优良率呈上升趋势,且观察组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的皮瓣感觉功能优良率呈上升趋势,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用于附带神经移植的游离足背静脉皮瓣术患者术后康复治疗,可有效提升患者术后皮瓣外形、质地及感觉功能恢复,提升患者临床疗效,对促进患者术后各项指标恢复质量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两种非手术方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8例及36例外伤性胸腰段脊柱骨折病人分别进行三维牵引复位,两桌法复位治疗,并对骨折复位程度及疗效进行观测及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对照组均住院1月,均于随访六月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显示:无论三维牵引,两桌复位法,治疗前后相比病情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三维牵引复位和两桌复位法疗效比较也存在差异(P<0.05),前者疗效更显著;(2)从椎体形态治疗前后比较,三维牵引复位椎体前缘高度增加17%左右,而两桌法复位增加11%左右;三维牵引复位突入椎管下降0.19cm,两桌复位法下降0.12cm左右。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有显著差异性,前者明显优于后者。结论三维牵引复位较两桌法复位能明显恢复椎体形态,为一种治疗有效率更高,更安全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采用根治性切除手术或姑息性切除手术治疗对患者手术创伤、远期预后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2003年1月至2013年4月手术治疗的137例老年胃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手术方法分为根治组78例、姑息组59例,对比两种手术方法对患者的手术创伤的影响;根据患者术后3年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统计软件采用SPSS16.0,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采用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并发症率、生存率等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P值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根治组患者的输血量显著的低于姑息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3年,根治组患者的的生存率分别为84.6%、59.0%均显著的高于姑息组的66.1%、3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深度越深、TNM分期越高、分化程度越低、姑息性手术方法是胃癌患者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OR=1.772,OR=1.694,OR=1.593,OR=1.443),(P0.05)。结论老年胃癌患者采用根治性切除手术较姑息性手术并不会增加手术创伤程度,同时对于患者远期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复方倍他米松联合山莨菪碱注射治疗眉毛斑秃的疗效、安全性及患者满意度。方法 66例患者随机分为复方倍他米松组(A组)和复方倍他米松联合山莨菪碱组(B组),两组均按0.2ml/cm^2标准,从眉毛中央向两侧注射,每1个月注射1次,并观察疗效,3个月后根据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者的主观感受分析其安全性和满意度。结果 A组在治疗后1、2、3个月的有效率分别为31.25%、53.13%和71.88%,B组的有效率分别为58.82%、73.53%和88.23%,B组的疗效明显优于A组(P〈0.05);疗程结束后B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A组相似(P〉0.05);B组的患者满意率为97.06%,高于A组的78.13%(P〈0.05)。结论 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联合山莨菪碱注射液治疗眉毛斑秃较单独采用复方倍他米松可获得更好的疗效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报道指屈肌腱修复后早期康复介入的疗效。方法对73例Ⅱ~Ⅴ区指深屈肌腱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损伤指别、神经损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术后4周再行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急诊修复后第4天即在使用支具情况下开始进行物理治疗及康复训练。两组采用相似康复治疗方法,应用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测定法评定疗效。结果术后3--6个月,按TAM法评定患指功能,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活动度及手指感觉、两点辨别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指屈肌腱修复术后功能锻炼开始的时间愈早,手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愈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清理和钻孔治疗膝关节软骨退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3年2月,87例膝关节软骨退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含45例(56侧),予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B组含42例(51侧),行关节镜下清理+软骨下骨钻孔术,术后予对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A组治疗后6个月时优良率为64.29%,B组6个月后优良率为8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2年,B组术后6个月、1年和2年的优良率分别为89.29%、80.36%和75.00%,术后2年时的疗效显著低于6个月时(P=0.04)。结论关节镜清理+钻孔术治疗膝关节软骨退变疗效优于单纯关节镜清理术,但其疗效随时间延长而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肝细胞癌(HCC)切除后生存>20年病例文献罕见报道.笔者报道HCC切除后生存20年以上的l临床和病理特点及远期随访资料.方法 比较1961-1987年间长生存组(53例术后生存≥20年)和短生存组(343例术后生存<20年)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探讨进一步提高肝癌外科远期疗效的途径.结果 随访至2007年3月,53例中36例(67.9%)仍无癌生存,3例(5.7%)因肝癌复发或转移死亡,6例(11.3%)因肝功能衰竭死亡,3例(5.7%)分别死于其他疾病,5例(9.4%)失访.5例青年病人术后已结婚生育,2例肝癌破裂出血者术后分别生存26年6个月(死于肝功能衰竭)、38年9个月(健在),最长1例术后生存43年2个月,该例曾于术后38年3个月复发,经治疗后又生存4年11个月(时年94岁).亚临床复发10例,其中再手术切除9例.复发与第一次手术间隔平均11年9个月.自第一次术后算起平均生存26年11个月.单结节肺转移3例并作再手术切除,复发与第一次手术间隔平均3年6个月,自第一次术后算起平均生存29年2个月.巨大肝癌综合治疗缩小后二期切除4例,自第一次术后算起平均生存22年10个月,均无癌生存.与短生存组比较,长生存组病人年龄较轻(P<0.05),无症状者较多(P<0.01)、γ-GTP值低(P<0.01)、合并肝硬化者少(P<0.01)、肿瘤直径≤5 cm者多(P<0.01)、肿瘤单结节者多(P<0.01)、肿瘤包膜完整者多(P<0.01)、门静脉有癌栓者少(P<0.01)、癌细胞分化程度好(P<0.05)、根治性切除者多(P<0.01).结论 肝癌早期发现和根治性切除是获得长期生存的主要因素;术后长期终生随访极为重要;及早发现复发或转移并作再切除是进一步提高疗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手术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手术治疗的96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治疗前(T0)、术后6个月(T1)、术后12个月(T2)、术后24个月(T3)的下腰痛评分及改善率。根据疗效评估结果将受试者分成优、良组(A组)和可、差组(B组),比较两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病程、术前JOA评分、影像学分型、手术节段、椎管面积残余率、合并其他脊柱病变症状、术前MRI T2相脊髓内高信号情况等的差异。对单因素分析后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 96例经24个月随访,疗效评估结果显示:74例为A组,优44例(45.8%)、良30例(31.3%);22例为B组,可17例(17.7%)、差5例(5.2%)。所有受试者T3时JOA评分较T0时显著提高(P0.05)。2两组患者的性别、体质指数、影像学分型、合并其他脊柱病变症状及术前MRI T2相脊髓内高信号情况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年龄60岁者52例(70.3%),病程24个月者53例(71.6%),中上胸节段者50例(67.6%),椎管面积残余率≥50%者48(64.9%),术前JOA评分为(7.0±1.5)分,各项依次高于B组的9例(40.9%)、8例(36.4%)、9例(40.9%)、8例(36.4%)、(5.1±1.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龄≥60岁、病程≥24个月、手术节段累及胸腰段、椎管面积残余率50%及术前JOA评分6分均为影响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手术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病程、手术节段、椎管面积残余率、术前JOA评分均为影响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需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探讨FTS应用于结直肠癌(CRC)根治术中的效果。方法〓对92例结直肠癌患者分别给予快速康复方案((n=46)作为实验组和传统方案(n=46)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疗效、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结果〓术后FTS组抑郁、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术后FTS组白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显著(P<0.001)。术后FTS组白蛋白、总蛋白水平下降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01)。FTS组术后评价手术疗效及医疗成本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FTS组恶心、呕吐的比例低于对照组(P=0.0205),其余并发症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FTS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皆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生理领域、心理领域评分两组间差异更显著(P<0.01)。结论〓给予CRC患者以FTS治疗,可以减少缓解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综合疗效,减少并发症,最终提高术后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20.
儿童孟氏骨折的手术治疗及功能康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儿童孟氏骨折的手术治疗及功能康复进行评价。方法 1994年~2001年对78例非手术治疗失败的新鲜及陈旧性孟氏骨折全部采用手术治疗,并随机分为两组,第1组(单针固定组)45例,其中新鲜骨折16例,陈旧性骨折29例,复位肱桡关节后,单枚克氏针固定,石膏外固定,尺骨骨折不作内固定;第2组(双针固定组)33例,其中新鲜骨折14例,陈旧性骨折19例,复位肱桡关节及尺骨骨折后,分别用克氏针固定,石膏外固定。结果 术后78例伤口愈合佳,无感染。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7年,平均4.6年.尺骨骨折愈合好,无骨不连及骨延迟愈合。手术疗效按肘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功能标准评价,第1组优37例,良5例,差3例,优良率93.3%;第2组优22例,良7例,差4例,优良率87.9%,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治疗孟氏骨折整合复位肱桡关节,并予单枚克氏针内固定加石膏外固定,其操作简便、安全、组织损伤小及尺骨骨折愈合快,术后肢体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