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析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方法收集该院2016年9月—2019年6月时段收治糖尿病足患者20例,随机分为普通换药组(5例,给予普通换药治疗)、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组(8例,给予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结合中药治疗组(7例,胫骨横向骨搬移结合中医药治疗),记录3组足趾坏死发生情况,对比3组疼痛情况、创面愈合时间、皮温。结果结合中药治疗组VAS评分较普通换药组更低(P0.05),与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温为结合中医治疗组最高,明显高于普通换药组(P0.05),但与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创面愈合时间为结合中药治疗组明显短于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组、普通换药组(P0.05)。普通换药组足趾坏死发生率明显高于结合中药治疗组及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组(P0.05)。结论糖尿病足治疗中落实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效果显著,结合中医药治疗可进一步巩固疗效,可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分析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联合介入方法治疗糖尿病足严重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09~2019-01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21例。应用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联合介入方法进行治疗。记录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术前及术后6个月踝肱指数、下肢血管直径及血流速度,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2周,患者的溃疡面均开始缩小,术后4周时均达到植皮或皮瓣移植术条件,所有创面未做特殊处理。所有患者溃疡面愈合,创面愈合时间(57.76±12.3)d。术后2个月超声复查结果显示患肢外周新生血管网丰富,患肢功能达到日常生活需要。术后6个月时,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测到患足踝肱指数增大,血管超声检测到患足胫前及胫骨后动脉血流速度加快,血管内径增大,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因严重并发症死亡。结论 对于下肢膝关节以上大动脉严重狭窄甚至闭塞的糖尿病足患者,可先采用介入方法打通大血管,再用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改善微循环,加快创面修复,降低小截肢及大截肢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治疗Wagner重型糖尿病足患者保肢率的差异,分析患者足踝关节以上大截肢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2月至2016年8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符合研究要求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0.5~5年,调查患者出现踝关节以上大截肢的情况,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方法治疗患者的大截肢率,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综合分析患者大截肢的影响因素。结果 (1)对Wagner重型糖尿病足患者,采用足部常规换药治疗、创面治疗及Ilizarov技术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的大截肢率总体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换药组与创面治疗组患者的大截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7,0.016 7);常规换药组及创面治疗组患者的大截肢率分别与Ilizarov技术胫骨横向骨搬移术组患者的大截肢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13,0.016 7)。(2)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采用常规换药方法治疗Wagner重型糖尿病足患者的大截肢风险是采用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的13.994倍(OR=13.994,95%CI为1.533~127.740);采用创面治疗方法治疗Wagner重型糖尿病足患者的大截肢风险是采用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的11.141倍(OR=11.141,95%CI为1.298~95.630);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5%的Wagner重型糖尿病足患者大截肢的风险是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5%患者的5.959倍(OR=5.959,95%CI为1.528~23.246)。结论对Wagner重型糖尿病足患者采用Ilizarov技术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并有效控制全身感染状况,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保肢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方法,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在我科接受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糖尿病足患者23例进行护理观察。结果23例患者经过严格的术前准备和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除2例因并发严重心衰,中途退出治疗外,其余21例患者创面全部愈合,愈合时间在3-12周,平均5.6周。结论做好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患肢血液循环,严格执行医嘱实施搬移及针眼护理,功能锻炼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做好并发症预防及护理,能保证胫骨横向骨搬移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间,选取骨科10例糖尿病足(Wagner分期3~4期)患者,均行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针对所选取患者开展为期5~10个月的随访工作,全部患者的糖尿病足溃疡创面都已愈合(均保肢);患者治疗后远端皮温、视觉模拟评分(VAS)相比治疗前,均明显偏优(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足患者,采用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效果好,能提高保肢率。  相似文献   

6.
张业祥 《山东医药》2012,52(23):48-49
目的观察局部双蒂肌瓣移植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胫骨中段骨外露的效果。方法对12例胫骨中段骨折骨外露患者行局部双蒂肌瓣移植联合VSD治疗,据创面大小及形状选择合适的医用海绵并裁剪,覆盖于创面后采用连续缝合将海绵边缘与创面边缘皮肤缝合固定。将生物透性薄膜粘贴密闭整个创面并用系膜法密封引流管。术后接床头中心负压装置,持续40~60 kPa负压吸引。7~10 d后拆除引流管,创面肉芽生长良好行中厚皮片或全厚皮片植皮,肉芽生长欠佳予外科换药或清创,二次行VSD治疗并待创面肉芽新鲜后植皮。植皮7~8 d后拆除加压敷料。结果 1例因分泌物较多行二次VSD治疗,12例创面肌瓣血运好,植皮均成活。随访3~8个月,无骨外露及感染复发;患者植皮后均获得保护性皮肤感觉。踝关节功能最差者跖屈30°,背屈0°,最佳者与健侧无明显差别。结论局部双蒂肌瓣移植联合VSD治疗胫骨中段骨外露操作简单,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7.
吴伟 《山东医药》2011,51(14):72-73
目的观察Ilizarov技术在急性胫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急性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20例,18例胫骨缺损〈5 cm者行一期清创、腓骨截骨、胫骨缺损端加压,2例胫骨缺损〉5 cm者行一期清创、骨运输—骨延长术,均于患肢安置Ilizarov外固定架。结果术后随访12~26个月,患者创面均闭合,骨缺损均获得重建,骨折愈合,患肢与健侧肢体长度差〈2 mm;创面经游离皮片植皮成活2例,经皮瓣修复覆盖创面1例,余均未经额外手术修复。结论 Ilizarov技术用于治疗急性胫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持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老年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2005-12~2009-7入住本科的60岁以上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共38例,随机分为负压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负压治疗组采用清创后装置持续负压引流装置,以负压值200~400mmHg压力持续负压吸引,炎症消退肉芽充填后植皮修复创面。常规治疗组采用保守换药、清创植皮、皮瓣等方法修复创面。结果负压治疗组在治疗时间、换药次数、治疗费用上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持续负压引流技术的应用能明显缩短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及治疗费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整形外科治疗措施在糖尿病足中的应用,以保留肢体降低伤残率。方法 23例患者在控制血糖、抗感染的基础上,根据创面的不同情况,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7例简单创面换药,11例游离植皮,3例局部皮瓣修复,2例保守截趾手术。结果 23例患者中,7例通过单纯换药愈合,14例通过整形外科技术愈合,保肢成功率91.3%;仅2例因创面较深,保肢失败,通过截肢手术封闭创面痊愈。结论在系统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整形外科的治疗手段,治疗糖尿病足慢性溃疡创面,能够获得满意的效果,大大降低病人伤残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在修复糖尿病足踝部创面中应用抗生素骨水泥联合螺旋桨皮瓣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0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11例采用妥布霉素或万古霉素骨水泥联合螺旋桨皮瓣修复糖尿病足踝部创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手术过程中,皮瓣切取、创面修复均顺利完成;术后,皮瓣成活顺利,其中,有3例患者皮瓣远端稍有坏死,经换药后均已好转并愈合,供区切口Ⅰ期也已愈合。11患者均成功随访0.5~1.5年,平均随访(0.8±0.34)年。经随访发现,所有患者皮瓣外形均保持良好。结论抗生素骨水泥联合螺旋桨皮瓣修复糖尿病足踝部创面效果甚佳,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老年糖尿病足(DF)的临床应用进行评价。方法老年DF患者38例,行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手术前后老年患足的下肢动脉管壁、管腔及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评价。结果经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后,老年患者下肢动脉管径彩超斑块率、狭窄率、闭塞率均较手术前下降,但只有狭窄率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患者的两侧股总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的管腔内径均明显增大(均P<0.05);两侧股总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的血流平均速度均明显减慢(均P<0.05);两侧股总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的血流量均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能客观反映胫骨横向骨搬移术后老年DF患者的血管病变程度,无创伤、简便易行、便于老年人接受,有助于对胫骨横向骨搬移术的临床效果提供血流动力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伤口负压治疗模式联合自体脂肪微粒移植在糖尿病足足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72例糖尿病足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常规手术清创后,两组患者均行自体脂肪微粒移植,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行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观察组行负压辅助闭合治疗,均持续治疗至出院,并于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负压辅助闭合联合自体脂肪微粒移植在糖尿病足足部创面修复中的疗效确切,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换药次数,有利于创面的快速愈合,并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3.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控制血糖;改善血液循环、神经病变,抗感染治疗;将糖尿病足分为四期,分期实治。结果13例创面换药愈合,51例植皮或/和皮瓣修复创面愈合,3例死亡。结论在全身治疗基础上、对创面进行分期干预和整形外科手术的系统治疗,是加快溃疡早期愈合、缩短病程、降低致残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应用下肢两条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和足踝部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小腿远端及足踝部创面根据转移角度及距离灵活选择隐神经或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修复,术前先行多普勒检查明确穿支所在位置,根据神经走行设定皮瓣轴线,于深筋膜深面分离形成皮瓣,将隐神经或腓肠神经及伴行血管网包含于皮瓣内,转移修复创面,供区直接缝合或取皮植皮修复。结果 3年共应用该皮瓣修复下肢下段及足踝部缺损38例,完全成活33例,其余5例存在不同程度皮瓣远端坏死,2例经换药自愈,3例经清创植皮修复。结论隐神经及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血供确切,解剖简单,完全能胜任小腿远端和足踝部组织缺损修复需要,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在糖尿病足治疗上的临床应用效果,总结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实施方法。方法选择该医院于2016年10月—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76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拾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均分至对照组和研究组当中,每组38例患者。对照组选择药物保守治疗方法干预,研究组在药物治疗下采取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进行治疗。治疗后对76例患者随访6个月,观察指标为患者的治疗前和完成后的患足皮温、疼痛情况以及供血和神经情况。结果经治疗干预后,两组在患足皮温、疼痛情况以及供血和神经情况的比较上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在上述各项观察指标的对比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治愈困难,致残率高,采取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能够提高患足皮温,降低疼痛感,并改善患足的供血和神经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溃疡面采用蚕食换药联合银离子敷料护理效果。方法随机将2015年8月—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12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两组患者均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清创护理,观察组采取蚕食清创联合银离子敷料,对照组采取常规外科清创,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换药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蚕食清创联合银离子敷料覆盖换药护理可有效促进糖尿病足患者创面愈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轻患者换药痛苦,提高患者舒适度,降低治疗费用,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控制血糖;改善血液循环、神经病变,抗感染治疗;将糖尿病足分为四期,分期实治。结果13例创面换药愈合,51例植皮或/和皮瓣修复创面愈合,3例死亡。结论在全身治疗基础上、对创面进行分期干预和整形外科手术的系统治疗,是加快溃疡早期愈合、缩短病程、降低致残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慢性溃疡患者接受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期间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5月—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72例糖尿病足慢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的患肢创面面积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相对更低,踝肱指数(ABI)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相对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相对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足慢性溃疡患者接受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期间,实施综合、全面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胫骨横向骨搬移微血管网再生技术在糖尿病足(DF)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9年12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足40例进行研究,由于治疗措施不同分为两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开放性清创术,研究组采取胫骨横向骨搬移微血管网再生技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溃疡面积、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患肢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患肢溃疡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1周研究温度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研究组患肢溃疡面积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足实施胫骨横向骨搬移微血管网再生技术,可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并缩小患者溃疡面积,使得踝肱指数、经皮肤测定的动脉血氧张力好转,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糖尿病足选择植皮手术联合负压创面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6例于2014年4月—2016年5月来该院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43例。给予甲组患者植皮手术联合负压创面治疗,给予乙组患者植皮手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植皮成活率、溃疡复发率、创基准备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甲组患者植皮成活率、溃疡复发率分半为100%、88.37%,乙组为2.33%、13.95%,甲组患者植皮成活率明显高于乙组(P0.05),甲组患者溃疡复发率明显低于乙组(P0.05),甲组患者创基准备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乙组(P0.05)。结论给予糖尿病足患者植皮手术联合负压创面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植皮成活率,缩短创基准备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溃疡复发的可能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