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究miR-145 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生物活性及对SM22α mRNA 表达的作用。方法: VSMC分为3 组,增殖VSMC组( 增殖组)、增殖VSMC + 转染miR-145-NC 组( 空载体组)、增殖VSMC+转染 miR-145 组( 增殖转染组)。采用RT-PCR 检测VSMC中SM22α mRNA、miR-145 的表达;免疫印迹检测cyclin E、p27 蛋白水平;Transwell 小室检测VSMC侵袭能力;MTT检测VSMC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VSMC凋亡率。 结果:增殖组VSMC中SM22α mRNA、miR-145 水平与空载体组相比数值较为接近;与增殖组及空载体组相比, 增殖转染组VSMC中miR-145、SM22α mRNA 表达升高。增殖组VSMC中cyclin E、p27 蛋白水平与空载体组相 比无差异;增殖转染组cyclin E 蛋白水平低于空载体组、增殖组,p27 蛋白水平高于空载体组、增殖组。增殖组 VSMC迁移数量与空载体组相比无差异;增殖转染组VSMC迁移数量明显低于空载体组、增殖组。增殖组与空载 体组VSMC在不同时间点的OD 值均较为接近;增殖转染组OD 值在不同时间点均低于空载体组、增殖组。增殖 组VSMC凋亡率与空载体组数值接近,组间比较差距较小;增殖转染组VSMC凋亡率较空载体组和增殖组升高。 结论:过表达miR-145 通过促进SM22α 水平增加,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年龄相关microRNA-196a (miR-196a) 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增殖功能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MTT研究年龄对hMSCs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microRNA芯片和qRT-PCR检测年龄对miR-196a表达的影响。通过转染miR-196a模拟物或抑制物,研究其对hMSCs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证实HOXB7为miR-196a的靶基因。通过siRNA研究HOXB7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f长因子(bFGF)表达及hMSCs增殖功能的影响和研究bFGF对hMSCs增殖功能的影响。结果:随年龄增加,hMSCs的增殖能力下降,miR-196a的表达增加。miR-196a可抑制hMSCs的增殖。抑制miR-196a的表达可促进hMSCs的增殖。同时抑制miR-196a和HOXB7的表达,使miR-196a失去对hMSCs增殖能力的调控作用。抑制HOXB7的表达可使bFGF的表达下调。直接抑制HOXB7或bFGF的表达可抑制hMSCs的增殖。结论:miR-196a通过抑制HOXB7及bFGF的表达导致hMSCs增殖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3.
SEB活化的人外周血T细胞CD25,CD69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超抗原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诱导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结果显示出微量超抗原能诱导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增殖,大量的增殖反应发生在SEB刺激后的第5天,增殖的细胞是CD4~+T细胞,它们由刺激前的27%增加到42%。外周血活化的T细胞不依赖外源性IL-2:大量内源性IL-2的存在抑制T细胞的增殖反应。伴随CD4~+T细胞的增殖,CD25和CD69分子表达明显增加。提示SEB能改变外周血T细胞表面的分子表达。  相似文献   

4.
背景:脑梗死发生后缺血半暗带存在的状态决定了最终梗死灶的体积,在这一区域出现的选择性基因表达、蛋白合成减少、乳酸中毒和细胞毒性水肿,对神经细胞的抢救性治疗以及对神经血管单元的持续调节,成为后期神经功能恢复的结构和生理基础。 目的:以脑梗死后微血管新生过程为研究切入点,探索微血管新生随时间延续呈现的基本规律以及电针干预对局部血管增殖产生的影响。 方法:9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电针干预组,以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电针干预组在造模后即刻针刺人中穴,给予15 Hz,1 mA的电刺激,持续20 min。模型对照组同样抓取固定,但不进行任何治疗。在脑梗死后不同时间(3,6,12,24,48 h以及3,7,12 d)采用vWF、Ki67免疫荧光双标记检测血管的新生情况。 结果与结论:在大脑中动脉梗死后3,6,12 h,模型对照组梗死区周围无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标记,24 h出现血管内皮细胞增殖,48 h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增加,3 d时达到高峰,7 d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水平下降,12 d时无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标记;在大脑中动脉梗死后3,6 h,电针干预组无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标记,12 h出现血管内皮细胞增殖,24,48 h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进一步增加,3 d时达到高峰,7 d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水平下降,12 d时无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标记。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干预组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出现时间提前,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数量多于同时相模型对照组,而两组所有时相梗死区和梗死灶对侧半球均无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标记。结果表明电针干预可促进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大鼠梗死区周围脑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并将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出现时间提前,由此可改善脑梗死的预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rIL-4促PBMC增殖活性与sCD_(23)的关系。rIL-4剂量依赖性地促进PBMC增殖和表达膜CD_(23)/FcεRII,膜CD~(23)/FcεRII迅速裂解为一系列小分子可溶性片段(sCD_(23)),某些片段具促PBMC增殖活性,因为抑制细胞表达膜CD_(23)的McAb EBVCS_5可抑制rIL-4的促PBMC增殖;而促进sCD_(23)形成的MHM_6可增强rIL-4的促增殖作用,这表明某些sCD_(23)片段可介导rIL-4的促PBMC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证明二次MLC上清或重组IL2均不足以维持细胞毒 T细胞(CTL)克隆的正常增殖,而同种异体、同种第三者、甚至同基因的脾细胞均可增强rIL2诱导的CTL克隆增殖应答,亦可增强 CTL由 CD3∈链抗体(145-2C11)刺激的 IL-2非依赖性增殖。脾细胞的这种辅佐效应似与可溶性因子或脾粘附细胞无关。用 rIL2 预处理的脾细胞可诱导 CTL克隆的显著增殖,这种增殖可被抗IL2 受体抗体所抑制,提示脾细胞可能将其“膜结合”rIL2递给CTL而更有效地诱导增殖反应。FD18.5(抗 LFA-1),KH1.4(抗 Ly-6)及 HK2.1(抗 Thy-1)可显著抑制脾细胞对 145-2C11 激活 CTL增殖的辅佐效应,提示脾细胞对 CTL克隆 IL2非依赖性增殖的辅佐效应与一些细胞表面分子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6orf106(chromosome 6 open reading frame 106)对肺癌细胞中侵袭和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分别在肺癌细胞A549和SPC细胞中转染和干扰C6orf106的表达,Transwell和MTT检测细胞侵袭和增殖能力的改变,同时Western Blot检测E-cadherin、c-myc、cyclin A2和cyclin B1等一系列侵袭、增殖相关因子的改变。结果转染外源性的C6orf106可促进A549细胞的侵袭和增殖能力,而si RNA干扰C6orf106可抑制SPC细胞的侵袭和增殖能力。C6orf106可以调控E-cadherin、c-myc、cyclin A2和cyclin B1等侵袭、增殖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结论 C6orf106能够促进肺癌细胞的侵袭和增殖,且这种作用可能通过调控E-cadherin、c-myc、cyclin A2和cyclin B1等侵袭、增殖相关因子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单一的 PHA/PMA/OKT3不能诱导纯化的静止 T 细胞发生增殖反应,这为我们比较外加 IL—2/IL—4/IL—6对 T 细胞活化增殖的影响途径提供了条件.PHA 诱发了静止 T 细胞对 IL—2/IL—4/IL—6的增殖反应,而 anti—Tac 单抗只能抑制由 IL-2介导的增殖反应.PMA 能够诱导静止 T 细胞对 IL—2/IL—4发生增殖反应,而不对 IL—6发生增殖反应.OKT3单抗只能诱导静止 T 细胞对 IL—2发生增殖反应.免疫抑制剂环孢霉素 A(C_(?)A)均能抑制 PHA 联合 IL—2/IL—4/IL—6所诱发的 T 细胞增殖反应,但其抑制作用的动力学观察却得到三种完全不同形式的抑制结果.这些结果表明,这三种淋巴因子各有其独自的途径使T 细胞活化增殖.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果表明,AMLR的增殖活性在一定程度上与非T细胞的数量有密切关系。其增殖活性多于培养7天时出现,且个体差异较大。培养中加入自身血浆或AB型混合血清可诱导出AMLR,异种血清(FCS)对AMLR有较大刺激作用。外周血中DR+非T细胞的数量与AMLR的增殖活性的高低无关。AMLR培养中加入含IL-2的上清可显著增强其增殖活性,而将培养2天的AMLR上清弃去则可导致AMLR增殖活性的减弱。  相似文献   

10.
在PHA(1μg/ml)刺激下,IL-1或TNF均能诱发静止T细胞发生增殖反应,其最适浓度为IL-1(50U/ml)和TNF(200U/ml)。利用其最适浓度,联合作用于PHA刺激T细胞,其增殖反应增强了25%,但仍低于PHA联合10%的Mφm所诱发的增殖反应。单克隆抗体anti-Tac(p55)完全阻断了由PHA联合IL-1所诱发的增殖反应,但对PHA联合TNF所诱发的增殖反应只能部份地抑制。这些结果表明,TNF除了同IL-1一样具有通过IL-2途径来诱导T细胞活化外,还有着其他的途径,提示T细胞活化增殖的第二信号可由多种单核因子提供,而最大的增殖反应的发生,则是多种单核因子和其他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s)有3种类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α,PPAR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β/δ(peroxi...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几丁聚糖和透明质酸钠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含不同浓度的几丁聚糖和透明质酸钠的培养液对血管内皮细胞(EV304)进行培养,以四唑盐比色法测细胞增殖,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结果:几丁聚糖在≥0.1 mg/ml时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透明质酸钠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几丁聚糖可使细胞周期中G1期比例下降,而透明质酸钠使细胞周期中G1期比例上升.结论:几丁聚糖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而透明质酸钠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NSC)增殖分化相关蛋白在皮质酮(CORT)大鼠NSC增殖分化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NSC增殖分化相关蛋白变化。结果: 造模后30 d和60 d、CORT大鼠NSC增殖分化相关蛋白Notch1、 hes5、Mash1、NeuroD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尤以Mash1、NeuroD更显著(P<0.01);右归饮可明显增加Notch1、 hes5、Mash1、NeuroD表达水平(P<0.01)。结论:CORT显著抑制NSC增殖分化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右归饮能部份拮抗CORT对NSC增殖分化相关蛋白表达的抑制。Notch和bHLH家族可能与右归饮促进NSC增殖分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螺旋藻水提物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和机制。方法:利用MTT法检测不同剂量组螺旋藻水提膜内、膜外物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同时设刀豆蛋白A(ConA)和植物血凝素(PHA)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螺旋藻水提物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具有增殖作用,并且高浓度螺旋藻水提膜内物增殖作用优于PHA。结论:螺旋藻水提物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切应力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对内皮细胞(ECs)增殖功能的影响及其一些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平行平板流动腔系统对单独培养的ECs以及与VSMCs联合培养的ECs施加15dyn/cm2(1dyn=10-5N)的正常切应力;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反映细胞增殖能力的分子—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Akt的磷酸化水平。静态条件下,以单独培养ECs为对照组,将ECs与VSMCs隔开培养,并应用TGFβ1封闭性抗体,观察TGFβ1在VSMCs诱导ECs增殖中的作用。结果正常切应力抑制了ECs增殖及p-Akt表达,VSMCs在与ECs联合培养及隔开培养时均明显促进ECs增殖及p-Akt表达。正常切应力部分逆转了联合培养VSMCs诱导的ECs增殖和p-Akt表达,而TGFβ1封闭性抗体能够拮抗隔开培养VSMCs诱导的ECs增殖和p-Akt表达。结论正常切应力可视为血管的保护因子,抑制ECs增殖;VSMCs通过旁分泌作用诱导了ECs增殖;TGFβ1及PI3/Akt信号分子参与了其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16.
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对骨髓瘤细胞的恶性增殖起重要作用。本文研究了IL-6、IL-1及TNF 对人骨髓瘤细胞系增殖的影响。KM_2、KM,均能分泌IL-6,以维持自身的增殖。培养体系中加入抗IL-6抗体可抑制瘤细胞的增殖,这种抑制作用可通过加入重组IL-6而逆转.在培养体系中加入重组IL-6和TNF 均可促进KM_2、KM_3的增殖,而IL-1无此作用。培养体系中加入TNF 培养后,上清中IL-6活性增高。我们的结果提示,人骨髓瘤细胞系KM_2、KM_3存在IL-6自分泌增殖机制,而TNF 可加强这种自分泌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生物力学领域中细胞生长、增殖与分泌方面的实验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基底加载实验中不同环境对细胞分裂与增殖的作用;力学载荷对细胞黏附及生长的影响;力学应变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与分泌的影响;流体环境对细胞生长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褪黑素对体外缺氧诱导的小鼠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取孕12.5 d胚胎小鼠大脑皮质分离培养NSCs,建立缺氧模型。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分析褪黑素对缺氧诱导后不同时间点的N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缺氧后NSCs的增殖能力明显下降,而褪黑素可显著改善这一现象,促进缺氧后NSCs的增殖。缺氧后NSCs向神经元的分化明显受阻,褪黑素处理组的神经元的分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作用高峰期是分化的第七天。结论:体外缺氧的NSCs增殖和分化均明显受到抑制,而褪黑素的干预可明显改善干细胞的增殖,促进NSCs向神经元的分化,但对星形胶质细胞的分化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周期素是一种仅在增殖细胞中合成和表达的核内36KDa 多肽,新近研究表明,PCNA/周期素为DNA 聚合酶δ的一种辅助蛋白。PCNA 特异性自身抗体存在于一部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人类PCNA 抗体已被用于检测慢性髓样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的增殖细胞。本文作者利用先前制备的两株抗PCNA 单抗,借助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器探测增殖细胞。  相似文献   

20.
ATRA与细胞因子对早幼粒白血病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代早幼粒白血病(APL)细胞在体外增殖试验中,rhG-CSF或rhTNF均呈现增殖抑制作用,rhGM-CSF或IL-6无明显抑制其增殖作用,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增殖促进作用,本试验浓度条件下,单独ATRA对原代APL细胞表现为对增殖有抑制作用,对正常造血细胞无明显增殖促进或抑制作用,较低浓度ATRA合并上述4种因子对原代APL细胞都表现为增殖抑制作用,其中rhGM-CSF或IL-6合并ATRA比单独ATRA对APL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