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西医药哲学思想比较及对"科学"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裘索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4,22(10):1853-1855
中国哲学和中医药学的关系,表明了中医药学的思维方式在与中国哲学的基本规律的统一性中展示出的科学上的重要意义.进行中国哲学研究--真正想探索中国哲学奥秘、并认为中国哲学是不同于西方哲学的、具有独立的哲学形式,就应在<周易>、<道德经>、<内经>及<论语>等儒家和道学经典的研究上下功夫,这是研究中国哲学的基本方法,也是研究中医药哲学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学哲学观的原则及其思维方法是相当精湛和深刻的。在临床上,哲学方法指导医学实践,医学实践又大大促进了哲学的发展。这是中医学的基本特色和优势之一,也是我们研究中医哲学观的原则及其思维方法的根据所在。一、中医哲学观的基本原则中医药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代,在百家争鸣中,它继承了先秦诸子的优秀理论,吸取了老子的重要学说,有选择地借鉴了几千年的中国古代哲学成果。特别是建国以来,由于辩证唯物主义和系统论的广泛传播,通过长期与临床实践的结合,形成了中医哲学观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资金顶目《中医药基本名词术语规范化研究》工作目前取得阶段性成果——5000多条中医药学规范名词已经确定。 千百年来,受中国哲学、传统文化、民间医学、少数民族医学、外来医学尤其是西方近现代医学的渗透和影响,一词多义、多词一义现象在中医药学名词术语中屡见不鲜;加之不同地域、不同方言、不同医学人文背景以及不同医学流派的存在,都给中医药学名词术语的规范统一带来一定困难。同时在世界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过程中,中医药学还源源不断地传入到日本、朝鲜、韩国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  相似文献   

4.
管窥中医人体学的探索与认知思维模式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不仅是对以往认知客观规律的总结,也必须是能提供给人以进一步探索奥秘的思维模式或思辨角度”。以《内经》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医药学理论体系,是现存能系统反映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的精品载体,也是能集中反映中国传统知识体系中有关生命科学、人体科学等探索思维模式、思辨切人途径的大成著作。所以,深人研究和整理《内经》中使用的人体学探索思辨方法与探索境界,不仅是光大中国传统文化、哲学以及促进中医药学持续发展与现代化的需要,也是促进中华民族继续为人类科学技术进步发展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5.
中医基础理论是研究中医药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基础学科,是学好中医药学各门学科的基础。作为中医药学的基础学科和入门学科,《中医基础理论》教材要全面介绍中医药学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反映中医药学的特点,因而涉及范围较广,名词术语较多,知识结构较为独特,逻辑思维方法独具特色,为高等中医药远程教育的初学者学好这门基础课带来了一定困难。为学好中医药基本知识,为将来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从文献学角度分析中日两国中医药学研究现状笔者选取中日文医学文献的权威性检索工具书《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医卫生分册和日本《医学中央杂志》,比较其中所收录的中医药学文献。经统计,1995年中国《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共收载中医药学文献3232篇,其中基础理...  相似文献   

7.
1、规范的原则及方法:草拟了《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原则及方法》。主要内容包括:(1)定名基本要求;(2)关于选词;(3)关于定义;(4)编制体例;(5)索引;(6)审定程序。2、基本名词的规范:《中医药基本名词求语规范化研究》项目所选的中医药学“基本名词”,是指反映中医药学科基本特点、构成中医药学科概念体系的基本名词与术语。它的特点是以医学、生命科学等大学科的视角来选择中医药学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名词与术语。选词范围及数量要注意考虑能基本满足一个全科医生临床科研使用,能基本满足一个外国人学习中医使用。选词原则是要注意学科的完  相似文献   

8.
医古文英译浅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医药学溶中国两千多年的传统医疗的实践经验和中国古代哲学的辩证法于一炉 ,理论独特 ,诊治方法与现代医学有异 ;而记录着中医药学的中医文献则尽为古文 ,费解难懂。这就决定了中医文献翻译的特殊性和困难性。近读《医古文翻译技巧》 (下称《上译》)、《BasicTheories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中医基础理论》(下称《学译》)等中医翻译著作 ,受益匪浅。但书中的一些译句似乎译得还欠推敲 ,为繁荣医古文的翻译 ,笔者不揣冒昧 ,特提出与医古文翻译工作者们商榷 ,以求抛砖引玉。为方便计 ,将《…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主席在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授牌仪式上讲到:"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现就中医健康养生理念及哲学智慧谈一些  相似文献   

10.
利顺欣 《国医论坛》2009,24(4):44-45
《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规律等知识的一门科学,是《方剂学》和临床各科的基础。《中药学》是中医院校的骨干学科,是中医药学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故被列为中医院校各专业的必修考试课。学习《中药学》的目的首先是使学生牢固掌握各种常用中药的一般性能、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以便在临床上能熟练地运用药物来防病治病,保健延年;其次学好中药基本理论还可启发学生在以后的临床实践中运用中药的理论知识来探索研究拓展中药的新功用、新用法,以便更好地、  相似文献   

11.
读《中医药学走向世界的若干理论问题——接轨、改轨还是铺轨》后小识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410006)刘炳凡主题词中医发展研究中西医结合读《中国医药学报》1997年第1期、第2期黎志钟所撰《中医药学走向世界的若干理论问题——接轨、改轨还是铺轨》,对其中医...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第一部英汉对照、反映中医药学精髓的大型临床工具书——《英汉实用中医药大全》,将于今年九月起,陆续向国内外发行。该书共21个分册,约600万字。书中介绍了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中医临床各科基本知识以及诊治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基本技能与方法。该书的出版,有利于促进国内中医英语教育的发展、中医外向型人才的培养和中医药学的对外传播。该书由山东中医学院徐象才主编。第一分册(《中医学基础》)由湖北中医学院方续  相似文献   

13.
运用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深入研究和揭示中国传统医学中的科学本质,则要求我们大胆解放思想,彻底转变观念,摆脱束缚我们的定势思维方式,走出“中医理论是哲学”的误区,跳出“医学”看中医。不只是单纯地局限于“现代医学”这个狭隘学科范围而论“中医”,而是把中医药学定位在有中国特色的生命科学和中国古代系统科学的基本框架内,放在与现代科学同型的平等地位上,  相似文献   

14.
观察,是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来考察现象的方法;实验,是指科学上为阐明某种现象而创造特定的条件,以便观察它的变化和结果的过程。《本草纲目》(本文引文均出自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版《本草纲目》)所阐发的中药基本理论,无处不渗透着这一科学的研究方法。本文仅就《本草纲目》中李时珍运用观察实验法为中医药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中英文摘要     
P12.重视《内经》理论的学习(下) 中医理论是经过长期、反复地对自然界和人体的观察与感悟,结合古代哲学归结出来的一整套理论。这是符合认识论和思维科学规律的,不仅中医药学,其他医学体系.乃至其他科学领域的形成也莫不如此。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导报》2009,15(8):81-81
中医药学经典著作——《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是几千年来指导中医临床实践的圭臬,也是继承中医药学传统和发展中医药学术的基础。中医人要学经典,读原著,从源头上继承中医,在实践中发扬中医。为促进中医药行业“读经典、做临床”学术风气的形成和高涨,本刊将进一步加大“经典与临床”栏目的组稿力度,现将该栏目主旨及征稿要求简介如下,欢迎广大读者、作者踊跃来稿,本刊将优先、优惠刊登。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学的建构、建立和发展具有自己的规律,也有其特定的方法。这个方法在本质上属于整体论,在应用上以整体综合为特色。应用这种有效方法,中医药学建立了原创性的理论体系,临床上卓有成效。可以说,中医药学代表着中国原创科技的最高形式,实现了理论与方法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18.
从伏羲文化中太极、阴阳、五行、八卦学说的发展与演变可以看出,伏羲是古中医药学的始祖。伏羲古中医药学的基本内容紧紧围绕着太极、阴阳、五行、八卦学说,其中独特的生命哲学思想体系更是伏羲古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后世的中医药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促进了中医药学的进一步发展,并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形成了独有的民族文化。中医药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集大成者。对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的再认识经过5000多年历史长河的发展与积淀,中华民族独有的哲学、艺术、饮食、民俗等文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学经典著作——《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是几千年来指导中医临床实践的圭臬,也是继承中医药学传统和发展中医药学术的基础。中医人要学经典,读原著,从源头上继承中医,在实践中发扬中医。为促进中医药行业“读经典、做临床”学术风气的形成和高涨,本刊将进一步加大“经典与临床”栏目的组稿力度,现将该栏目主旨及征稿要求简介如下,欢迎广大读者、作者踊跃来稿,本刊将优先、优惠刊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