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应用盐酸丁咯地尔联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并确诊为VBI的患者共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葛根素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盐酸丁咯地尔,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89%,对照组为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盐酸丁咯地尔联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VBI患者疗效好,无不良反应,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盐酸丁咯地尔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琼 《中外医疗》2011,30(11):126-126,128
目的观察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用盐酸丁咯地尔;对照组用胞二磷胆碱、丹参注射液,疗程14d。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70%。2组总有效率比较χ2=8.66,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盐酸丁咯地尔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马经忠 《西部医学》2004,16(4):309-310
目的 观察盐酸丁咯地尔用于脑梗死的疗效及用药反应 ,并对该药在治疗脑组织缺血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探讨。方法 选择 6 8例脑梗死病人 ,用盐酸丁咯地尔 (针剂 ) 10 0 mg加入 5 %葡萄糖或生理盐水注射液 2 5 0 ml静脉滴注 ,每日 1次 ,观察用药后血液流变学、脑血流量、脑电功率谱及血压和心率的变化 ,同时对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病人的脑血流量、脑电功率谱及血液流变学有明显的改善 ,且血常规、血脂、血糖及肝肾功能及血压和心率均无明显变化 ;仅 4例病人有轻度的不良反应。结论 盐酸丁咯地尔用于脑梗死的治疗有较好临床疗效 ,且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丁咯地尔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0 0例脑梗死病人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采用丁咯地尔注射液 2 5 0ml (含丁咯地尔 10 0mg) ,静脉滴注 ,一日一次 ,14天为一个疗程 ;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 2 5 0ml,静滴 ,一日一次 ,14天为一个疗程 ,观察临床疗效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2 % ,显效率 62 %。对照组总有效率 64% ,显效率 30 % (P <0 .0 5 )。丁咯地尔对脑循环动力学有显著改善 (P <0 .0 1) ,且不良反应较少。结论 丁咯地尔治疗脑梗死的疗效优于丹参注射液并可改善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盐酸丁咯地尔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急性脑梗塞76例,随机分盐酸丁咯地尔治疗组(42例)与胞二磷胆碱对照组(34例),治疗组每天给予一次盐酸丁咯地尔200MG静脉注射;对照组每天给予一次胞二磷胆碱500MG静脉注射,都持续用药14天。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2%与53.2%(P<0.01)。结论盐酸丁咯地尔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盐酸丁咯地尔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急性脑梗塞76例,随机分盐酸丁咯地尔治疗组(42例)与胞二磷胆碱对照组(34例),治疗组每天给予一次盐酸丁咯地尔200MG静脉注射;对照组每天给予一次胞二磷胆碱500MG静脉注射,都持续用药14天。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2%与53.2%(P<0.01)。结论盐酸丁咯地尔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杨光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3):1700-170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收集到的4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由抗生素导致的药品不良反应所占比例最高;药品不良反应常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的损害。结论:临床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盐酸丁咯地尔在突发性耳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丁咯地尔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静滴丁咯地尔,1次/d,其中治疗组一为单纯用丁咯地尔;治疗组二为丁咯地尔加高压氧;治疗组三为丁咯地尔加三磷酸腺苷。对照组不使用丁咯地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丁咯地尔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好,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盐酸丁咯地尔与倍他司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52例,随机分为盐酸丁咯地尔治疗组(84例)和倍他司汀对照组(68例)。治疗组每天给予盐酸丁咯地尔200mg稀释后静脉注射,对照组每天给予0.2%倍他司汀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均持续用药14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1%和55.9%(P〈0.01)。结论盐酸丁咯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计算机技术,建立药品不良反应临床简报系统,简化药品不良反应的上报程序,提高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数量和及时性。方法: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编制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提取必须由临床提供的信息。应用SQL Server 2000数据库以提问形式实现程序设计。结果:药品不良反应临床简报系统操作简便,适用于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的上报。  相似文献   

11.
范燕 《中国医药导报》2012,(31):121-122,125
目的通过对磷霉素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的文献报道进行分析,评价磷霉素对小儿急性菌痢的疗效及安全性,为小儿急性菌痢的诊治提供更加安全的治疗方案。方法以"磷霉素"并含"小儿急性菌痢"为主要检索词,检索CNKI数据库1980~2011年间涉及磷霉素治疗小儿急性菌痢的文献报道,分别从治愈、有效、无效3个疗效标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出12篇810例病例,治愈756例(93.3%),好转43例(5.3%);无效11例(1.4%);发生不良反应26例(3.2%)。结论采用磷霉素治疗小儿急性菌例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在临床治疗小儿急性菌痢方面值得选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特点及原因,提出保障临床用药安全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结果78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共涉7t.18种药物,不良反应时间集中于用药后30min内(58例,74.4%),以静脉滴注居多(60例,76.9%),其中红花注射液最多(21例,26.9%),临床表现多为皮肤及附件损害(37例,47.5%),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52.6%治愈、47.4%好转。结论应加强中药制剂的管理,尤其是注射剂,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黄芪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原因。[方法]对31例黄芪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的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类型等统计分析。[结果]黄芪注射液所致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变态反应,其中皮肤反应12例(占38.7%),过敏性休克6例(占19.4%),药物热8例(占25.8%),呼吸系统5例(占16.1%)。[结论]黄芪注射液可导致不良反应,其表现多样化,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剂量、短疗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联合丙戊酸钠(VPA)治疗婴儿痉挛(IS)的疗效。方法:对照组(包括对照症状性亚组和对照隐源性亚组)予口服VPA溶液治疗,观察组(包括观察症状性亚组和观察隐源性亚组)在口服VPA溶液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短疗程ACTH。观察治疗后痉挛发作控制情况、视频脑电图(VEEG)改变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症状性亚组临床痉挛发作完全控制率和EEG痫样放电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症状性亚组(P〈0.05);观察隐源性亚组临床痉挛发作完全控制率和EEG痫样放电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隐源性亚组(P〈0.01);观察隐源性亚组临床痉挛发作完全控制率和EEG痫样放电显效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症状性亚组(P〈0.05)。观察组无一例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短疗程ACTH联合VPA治疗IS近期疗效肯定,药物不良反应少、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分析输血前给药是否有助于预防输血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3年8~12月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362例(次)输血患者为调查对象,将在输血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或肌肉注射异丙嗪的178例(次)输血患者设为药防组;将在输血前不使用任何药物的184例(次)输血患者设为对照组。根据输血病历记载统计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62例(次)输血患者共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32次,其中发热反应26次,过敏反应6次,无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在各种血制品中,冰冻血浆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15.69%,滤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为5.05%。各种血制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8,P0.05)。药防组发热反应发生率为6.74%(12/178),对照组为7.61%(14/184),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P0.05);药防组过敏反应发生率为1.12%(2/178),对照组为2.17%(4/184),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P0.05)。输血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输血前肌肉注射异丙嗪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49%;输血前未用任何药物的对照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9.24%。3种情况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血前后的体温、脉搏、血压、白细胞及嗜中性粒细胞等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前给药无助于预防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与单用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200例,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实验组给予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对照组单用氨氯地平,两组疗程均为12周.对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数值以及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例数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治疗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数值均有显著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比较,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实验组患者下肢水肿的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结论 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与单用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降压效果类同.但联合用药,可减少药物剂量,减轻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苯海索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系统、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万方数据库报道的226例苯海索不良反应病例,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原患疾病、既往史、药物过敏史、药物剂量、用药时间、ADR表现、处理及预后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苯海索所致226例ADR病例中男性147例(65%),女性79例(359/6),原患疾病以精神分裂症(67.70%)、怕金森病(19.03%)多见。在98例有具体发生时间报道的患者中,ADR发生于7d以内者57例,占58.16%,发生于1个月以内者67例,占68.37%。苯海索所致ADR涉及人体多个器官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出现撤药症状、精神障碍、神经系统损害、全身性损害、泌尿系统损害、心率及心律紊乱、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等。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了解苯海索所致ADR的规律和特点,加强用药监测,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索利那新和托特罗定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膀胱过度活动症(OAB)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差异.方法 选取本院门诊40例TURP术后OAB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索利那新5 mg口服,1次/d,连续2周;对照组托特罗定2 mg口服,2次/d,连续2周.治疗前后行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ABS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生活质量评分(QOL),结合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价两种药物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40例患者中有37例(92.5%)完成随访,治疗2周后实验组OABSS评分(7.23 vs 5.69,P=0.025)、IPSS评分(14.25 vs 11.37,P=0.031)和QOL评分(2.32 vs 2.01,P=0.029)平均下降程度均大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26%和16.67%.结论 索利那新治疗TURP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效果优于托特罗定,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妥泰对难治性癫痫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01-01~2004-01于我院就诊的52例难治性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妥泰添加治疗,并随访观察2a。结果:(1)添加治疗后第8周,总有效率与第4周相比有明显提高(P〈0.05);第六月后总有效率与第8周相比又有明显升高(P〈0.05),此后变化不明显。(2)将患者按发作类型不同进行分层分析,对比治疗6月后各发作类型的疗效,结果表明CPS、PS-GS、GTCS组总有效率高于SPS组(P〈0.05)。(3)共有21例次不良反应发生,患者均能耐受。结论:妥泰添加治疗难治性癫痫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大剂量甲氨蝶呤(high-dose methotrexate, HD-MTX)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治疗中的应用,了解血药浓度监测的意义。方法对35例ALL患者应用HD-MTX治疗186例次,观察和总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别于给药后24h、66h、72h测定MTX的血药浓度,在血药浓度和不良反应监测指导下解救治疗。结果24h、66h、72hMTX的血药浓度分别为(36.86±7.42)μmol/L、(O.25±0.09)μmol/L、(0.09±0.04)μmol/L。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口腔溃疡、骨髓抑制是HD-MTX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MTX在体内排泄个体差异大,根据血药浓度测定结果调整甲酰四氢叶酸钙(calcium folinate,CF)剂量及时机,安全性高,疗效满意。结论HD-MTX治疗应强调剂量个体化,血药浓度的监测为提高ALL的疗效,降低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提供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