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多数的标本由护理人员采集,护士承担着从准备容器采集标本及送检这一重要环节。然而工作中常遇到因标本留取和处理不当而导致检验结果不正确或无法进行,延误诊断和治疗时间,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损失。下面就工作中采集血液标本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1严防溶血1.1抽血用的针头、注射器、试管等必须清洁干燥。1.2抽血前不应过分拍挤血管或扎止血带时间过长过多(因可使血液成分发生变化)。1.3一次穿刺不成功,应更换部位,并不得将2次抽得的血液注入同一试管。1.4抽血后取下针头沿试管壁缓慢注入,不可用力挤压,不可将血泡…  相似文献   

2.
住院病人血液标本的采集均由护士进行,以一次性注射器由静脉采集后按检验目的不同分别注入不同塑料试管中,然后送检,其过程中存在一些影响标本检验质量的因素,如可出现采血量不足,标本溶血、防凝标本内含凝块等现象,重新采集不仅增加了病人痛苦,更延误了临床诊断与治疗,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自选用国内正规企业生产的真空采血管代替传统的塑料试管进行血液标本的采集以来,  相似文献   

3.
目的减少医患双方感染的机会,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标本的不合格率,提高检验质量。方法对临床应用真空采血系统采血的优点、缺点及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进行观察、分析、总结,并进行操作方法的改进。结果避免了采血引起血液标本不合格及血污染等现象,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血液污染的机会。结论采血时管塞穿刺针倾斜插入试管,避免血液直冲管底造成机械震荡发生溶血;多管采集时抗凝标本应放在中间采集;正确使用软管采血针。  相似文献   

4.
李海林  刘国忠 《当代医学》2014,(32):149-150
目的探讨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6月在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接受检验的60例送检血液不合格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采集量不足或过多(38.3%)、采集时间不当(233%)、抗凝标本出现凝块(167%)、标本溶血(8.3%)、其他(133%)。结论在血液标本的采集操作中,需谨慎对待和控制每个操作环节,才可有效保证送检标本的质量,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朱莹泉  纳赛琳 《当代医学》2010,16(22):86-87
过去临床上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由静脉采集血液后注入不同试管中送检,其过程中存在一些影响标本检验质量的因素,如出现采血量不足,标本溶血,防凝标本内含凝块等现象,近年来应用真空静脉采血因其方便快捷,使用安全,采血量精确,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而被广泛使用,但至今仍没有规范的操作标准,本文探讨了应用真空负压静脉采血的优点、操作标准、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减少因采血过程不正规造成的误差,提高标本合格率,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血液检验标本误差产生的原因。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存在有误差的血液检验标本,分析血液检验标本误差产生的原因。结果血液检验标本误差主要来源于标本采集、检验和送检过程及患者自身的状态,如送检时间过长、血液量误差等。结论血液检验标本误差产生的原因有多个方面,要针对血液检验的每个环节,认真规范操作,预防血液检验中的误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试析在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中对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选于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50例临床血液生化检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我院检验科进行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采集,总结对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因素。结果在50例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中,不合格10例,约总数20.00%。影响因素包括送检不及时、采集方法缺乏准确性、采集的血液量与血细胞检验所采用的采血管内抗凝剂比例不合理。结论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中,送检时间、采集方法、采集的血液量与试管内抗凝剂比例等因素均会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检验科人员应当加强重视,严格遵照检验流程及有关规范准则,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性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8.
1 背景技术 采血瓶、采血针、及试管是血液检测工作中常常用到的工具,同时也广泛用于个人使用.如血常规化验,需要刺破患者手指上的皮肤,从而可以采集用于检测的血液样本.医护人员在用注射器采集到患者的血液样本后,需要将血液样本在从注射器内导入到血检试管中,在进行血液检测时,再用注射器、或者滴管从血检试管抽取血液样品,滴至载玻片等检测器械上进行检测操作.从采集血样到进行血液检测,血液样本从注射器内至血检试管,再从血检试管至滴管或注射器,如此反复的过程中,血检试管在采集血样时多处于敞口状态,极易造成血液污染,而且,操作程序复杂.  相似文献   

9.
检验标本的采集工作除少数由医生或检验人员完成外,绝大部分是由护理人员完成。护士负责采集标本的种类,主要有血液标本、尿液标本、粪便标本。护士负责这些标本的送检。标本大多数是有夜班护士采集,采集后直接放置在病区,并暴露在空气中。标准预防医学观点认为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1]。标本暴露在空气中,既影响科室环境美观,又易引起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和传染病的流行。夜班护士下班后再送标本,使标本在病区停留时间长。有时因季节原因,标本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易使标本变质,且护士送检标本过程中,标本也是暴露在外,光的照射、微生物的污染、环境的温度、送检过程中的振动、进入雨水,都干扰和影响检测结果的真实性,进而影响疾病的治疗工作,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2]。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自行研制标本放置盒,应用于临床,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静脉采集血标本,进行各种血液项目的检验,是护士经常进行的工作。过去采取血标本一般都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由于一次性注射器抽血后,又要毁形,又要消化,给工作带来极大不便。近几年来,一次性血样采集针头及一次性自动定量静脉采血的广泛使用,极大的方便了采血工作。这种一次性使用静脉采集针,由静脉针、导管、管塞穿刺器(针)组成。而采血试管,在生产时预抽成相应的真空度,利用负压的原理,  相似文献   

11.
刘敏 《当代医学》2013,(10):52-53
目的分析血液标本采集影响检验结果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10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静脉血采集,每人20mL,从对血液标本进行采集的时机、部位、送检时间以及标本溶血等方面进行讨论。结果采集血液标本的时机、部位、送检时间以及标本溶血等方面均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溶血后标本与正常标本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之间差异通过统计学处理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1h送检时间与规范送检时间各项指标间对比分析,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严格控制血液标本采集的标准,缩小或避免误差,有利于检验结果准确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付麦旺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1):140-141
目的:建立血液标本采集规范的操作方法及完善的工作制度。方法:加强对血液标本采集、送检、接收等人员的培训及管理。结果:血液标本采集环节出现的误差明显减少。从而大大降低了因采集原因所致误差。结论:正确采集使检验结果真实、可靠,为临床更好地服务。  相似文献   

13.
<正>负压真空试管采血是近年来临床采集血液标本的一种新方法,它由负压真空试管、采血针组成。操作时将采血针一端刺入血管,见回血后将带有乳胶护套的另一端插入真空试管胶塞中央部,利用负压吸引作用,血液自动流入试管内。它具有穿刺成功率高,血量准确,密闭性好,避免或减少针刺伤的  相似文献   

14.
标本误差对血液生化检验质量的影响及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想 《中国热带医学》2004,4(6):1021-1021,1031
标本误差,多指被检验标本在取、送过程中所引入的误差因素,这类标本误差在标本正式检验之前即已存在。医院的生化血样在采集和送检过程中,环节多、时间长,给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带来一定影响。现从采集标本的角度,就标本误差对血液生化检验质量的影响做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不合格的血液标本出现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方法将本院2014年8月至2016年9月的500份血液标本作为临床研究的对象,将这500份血液标本送到检验科进行检查,对检测结果不合格的血液进行分析和研究,分析出不合格血液标本出现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结果通过检测结果发现,在这500份送检血液标本中,有24%的血液标本不合格,25%血液标本因为血液标本凝固而检测不合格;25.00%的血液标本因为送检时间的不及时而不合格;20.83%的血液标本因为含量不足导致不合格;12.5%的血液标本在采集过程中由于采集不规范导致不合格;其中标本受到污染以及患者自身因素所占不合格比例都是8.33%。结论导致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比较多,需要加大对血液标本质量的严格控制,针对不同的血液检验不合格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降低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出现率,提高血液标本检测的质量以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血液标本的采集对血液检验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文主要从采血时间、对收集标本的容器和采集标本的具体要求、止血带的使用、采血体位、抗凝剂的使用以及在送检运输过程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结果和结论通过对血液标本采集的整个过程进行分析,找出可能影响血液检验质量的因素,使血液标本采集更加规范化,从而使血液检验结果更加准确,减少发生错误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以及相应的优化措施。方法于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之间,选取医院内所有进行血液检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然后用合适的方法采集患者的血液制作标本,并将采集的血液标本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最终确定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以及寻找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优化。结果经过对选取的患者进行调查发现,共采集了2000例患者的血液制作标本,而其中检验不合格的有120例,不合格率为6%。结论根据对选取的血液标本进行研究,最终发现造成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包括标本污染、标本凝固。标本数量较少,采集血液位置不准确、送检不及时等。因此为了使得血液标本在临床检验中合格,需要根据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无菌体液标本检验前质量控制的方法。方法针对目前临床上各种无菌穿刺液标本的采集、采样、储存与送检、医嘱开立方法,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应用到临床中。结果选取2014年9月-2015年6月份512份脑脊液、胸腹水等无菌穿刺液标本,穿刺注射器直接送检508例,约占99%;这508例中,其中标本凝集或有肉眼可见絮状物11例,约占2%;标本溢洒4例,约占1%,改进效果明显。结论通过对无菌穿刺液标本检验前过程进行质量控制,方便了此类标本的送检,提高了脑脊液、胸腹水等穿刺液标本的送检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血液标本采集对深化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从血液标本采集整个过程中的采集时机、采集部位、标本溶血和送检时间等各个方面进行探讨。结果:血液标本的采集时机、标本溶血和送检时间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化检验的结果。结论:为了确保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使化验结果能够真实的反映病人的病情,所以血液标本的正确采集和按时送检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唐美琴 《吉林医学》2013,(33):6914-6914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检验报告。方法:通过对血液标本采集的时间、采集部位、标本是否溶血、及送检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血液标本采集的时间、采集部位、标本是否溶血及送检的时间均会对临床生化检验的结果产生影响。结论:血液标本的采集过程是临床护士工作的重点之一,血液标本的质量控制对于患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了提高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应尽量控制采集血液标本上的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