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联合吲哒帕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5月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替米沙坦口服治疗;观察组则在替米沙坦口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给予吲哒帕胺治疗,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治疗前后监测患者的血压水平,并对患者的血清因子进行检测,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舒张压(DBP)、收缩压(SBP)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DBP、SBP均有所降低,观察组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体炎性细胞因子血清hs-CRP(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IL-1(白细胞介素-1)、TNF-α(肿瘤坏死因子-a)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观察组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吲哒帕胺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且抗炎作用突出,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吲哒帕胺联合小剂量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逆转左心室肥厚的临床疗效。方法 共入选61例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吲哒帕胺2.5mg/d,n=21)、治疗组(吲哒帕胺2.5mg/d+替米沙坦20mg/d,n=30)和吲哒帕胺2.5mg/d+替米沙坦40mg/d,n=10),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前后的血压、左心室肥厚的逆转、电解质变化、血脂血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①对照组血压控制达标,有3例在疗程中出现低血钾(占15%),经补充口服10%氯化钾溶液30ml/d完成疗程。而本组左室肥厚逆转情况不理想(P值〉0.05)。②治疗组除10例将替米沙坦剂量增至40mg/d后,所有病例血压均达标。无1例出现电解质的明显异常(无高血钾或低血钾症)。无咳嗽、眩晕出现。左室肥厚逆转明显(P值〈0.05)。结论 在高血压治疗中一天一次联合服用吲哒帕胺加小剂量替米沙坦能够使血压达标,而且可以逆转其左心室肥厚。患者依从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替米沙坦配伍吲哒帕胺治疗肾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和肾脏保护作用。方法将82例肾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服用替米沙坦80mg,1次/d;治疗组服用替米沙坦40mg+吲哒帕胺缓释片1.5mg,1次/d。连续用药8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的降压效果及肾功能变化、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血压明显降低(P<0.05),但收缩压下降幅度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P<0.01),两组肾功能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但治疗组血肌酐、钾、内生肌酐清除率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米沙坦配伍吲哒帕胺对肾性高血压有较好的降压效果和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替米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某院收治的4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开展研究,时间为2018年2月~2020年2月,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治疗,实验组采用替米沙坦片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舒张压及收缩压均降低,实验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0.0%,对照组65.0%,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对照组为20.0%,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疗效更显著,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高,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氨氯地平联合复方阿米洛利与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差异。方法:以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替米沙坦、高血压为主题词,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收集氨氯地平联合复方阿米洛利或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的相关文献,在严格的文献质量评价基础上,应用Meta分析对纳入的文献:研究氨氯地平分别联合复方阿米洛利、替米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同质性检验及合并效应量的估计。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16 192例研究对象,其中复方阿米洛利组8 098例,替米沙坦组8 094例。有效性的同质检验:χ2=14.50,df=12,P=0.27;安全性的同质性检验:χ2=5.86,df=7,P=0.56。两者合并效应量的估计,有效性:OR合并=0.93,95%可信区间为0.81~1.06。安全性OR合并=1.23,95%可信区间为1.04~1.4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复方阿米洛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有效性与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无统计学差异,但安全性方面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优于氨氯地平联合复方阿米洛利。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氨氯地平、替米沙坦联合疗法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并对其用药安全性做出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所在医院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10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就诊资料,根据患者临床用药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实验组(n=53)患者采用氨氯地平、替米沙坦联合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n=53)采用常规治疗方法 ,对2组患者临床总体治疗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47%;实验组血压(舒张压、收缩压)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疗效差异明显(P<0.05)。结论氨氯地平、替米沙坦联合疗法能够发挥协同降压效果,不仅临床效果显著,同时能够对患者治疗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是目前临床上的一个常见多发慢性病,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发病率逐日增多,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病死率居高不下,病残率逐日增多,使得高血压病成为社会的一个热议问题[1]。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也是繁多杂乱,对降压药物的选择也就成为一个关键问题,我院自2006年采  相似文献   

8.
马超 《淮海医药》2014,(2):181-182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替米沙坦)18例,服用替米沙坦40~80mg/d;对照组(氨氯地平组)18例,服用氨氯地平5~10mg/d,治疗期8周。结果2组药物使用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收缩压(替米沙坦组:119.5±10.5比171.5±18.5;氨氯地平组:127.8±8.4比172.4±19.5)mmHg、舒张压(替米沙坦组77.1±15.6比92.5±15.4;氨氯地平组:77.5±17.6比92.8±15.6)mmHg均明显降低(P〈0.01),其中替米沙坦治疗效果高于氨氯地平组(94.4%比88.8%,P〉0.05)。替米沙坦组副作用比氨氯地平组轻(5.5%比16.6%,P〈0.05)。结论替米沙坦有较为安全、有效的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联用替米沙坦(诺金平)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络活喜)及单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7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n=38)给予替米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Ⅱ组(n=38)单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均1次/d晨服相应药物,连续观察24周后,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左心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用药前和用药后检测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治疗24周后,两组SBP、DB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IVST、LVPWT、LVDd、LVMI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Ⅰ组与Ⅱ组比较,SBP、DBP、IVST、LVPWT、LVDd、LVMI也有明显下降(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率都为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不仅能控制高血压,而且能够逆转高血压引起的左心室肥厚,疗效、安全性及耐受性均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吲哒帕胺联合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化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11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5例和治疗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替米沙坦1片/次,1次/d内服治疗;治疗组患者则联合给予吲哒帕胺1片/次,1次/d内服治疗,15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6个疗程。观察患者血压水平的变化情况,检测炎性细胞因子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血压均有所改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较治疗前降低明显,以治疗组患者的变化更为突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经治疗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hs-CRP、TNF-α、IL-6较治疗前下降明显,治疗组的变化更为突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吲哒帕胺联合替米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协同作用显著,具有明显的降压、抗炎作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Theoretically, angiotensin II receptor blockers (ARBs) have certain advantages over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but the contribution of these advantages to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RBs is not known.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of telmisartan with enalapril in patients of essential hypertension.

Materials and Methods:

Patients of mild to moderate hypertension were randomized to receive either 40 mg of telmisartan or enalapril 10 mg once a day orally for 12 weeks. At each visit, th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BP), diastolic BP and heart rate of each patient were recorded. Investigations such as hemogram hemoglobin, total leucocytes count (Hb, TLC), serum creatinine, serum glutamic oxaloacetic transaminase, serum glutamic pyruric transaminase (SGOT, SGPT) random blood sugar and urine examination were performed at baseline and after 12 weeks of the treatment period.

Results:

The mean reduction in systolic BP in the telmisartan/enalapril group was 26.38 ± 10.98/26.74 ± 8.24 mmHg while the mean reduction in diastolic BP in the telmisartan/enalapril group was 14 ± 2.98/9.71 ± 4.23 mmHg, respectively, at 12 weeks. When the reduction in systolic BP in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P > 0.05). However, the mean reduction in diastolic BP achieved with telmisartan at 12 week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P < 0.001) than that achieved with enalapril after the corresponding period. The overall frequency of adverse-effects was similar. However, in the enalapril group, the incidence of dry cough was higher as compared to that in the telmisartan group (11.43% vs. 0%, respectively; P < 0.05).

Conclusion:

Telmisartan produces a greater reduction in diastolic BP than enalapril and is free from the adverse-effect of dry cough that is commonly encountered with enalapril.  相似文献   

12.
替米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洪涛  杜凤和 《中国新药杂志》2006,15(14):1199-1201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0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口服替米沙坦80mg,qd,共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心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酐、尿素氮、尿酸、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钾、钠、氯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59.5±16.4)/(101.5±7.1)mmHg,治疗后分别降至(145.4±20)/(93.4±10)mmHg,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前血肌酐、尿酸的浓度分别为(64.55±15.17),(289.52±110.35)μmmol·L~(-1),治疗后分别降至(59.84±13.49),(256.47±78.07)μmmol·L~(-1),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治疗后三酰甘油由(1.9±1.51)mmol·L~(-1)降至(1.57±1.18)mmol·L~(-1),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后心率、肝功能、血糖、血钾、钠、氯等无显著差异(P>0.05),替米沙坦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结论:替米沙坦降压安全有效,且耐受性好,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氯沙坦与吲哒帕胺联合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67例分成3组,对照组(n=22)服用氯沙坦(50mg,1次/d),治疗组Ⅰ(n=23)在服用氯沙坦(25mg,1次/d)的基础上加服吲哒帕胺(2.5mg,1次/d),治疗组Ⅱ(n=22)加服酒石酸美托洛尔(25mg,2次/d),疗程均为10周。结果 治疗10周后,治疗组Ⅰ和治疗组Ⅱ总有效率分别为93.2%和81.7%,与对照组总有效率(65.8%)比较,前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后者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组Ⅰ和治疗组Ⅱ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分别为4,3.1例。结论 低剂量氯沙坦与吲哒帕胺联合治疗轻、中度高血压较单用氯沙坦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吲达帕胺与硝苯地平对轻、中度高血压病人的治疗效果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2 7例轻、中度高血压病人分为 2组 ,吲达帕胺组 6 7例 ,给 2 .5mg ,po ,qd× 2mo ;硝苯地平组 6 0例 ,给硝苯地平 10mg ,po ,tid× 2mo。结果 :2药均能有效降低血压 (P <0 .0 1) ,对血脂、肾功能、尿酸、电解质等生化指标均无明显影响。吲达帕胺组可使各项生活质量指标均获好转 ,而硝苯地平组自觉症状增多 ,生活质量下降。结论 :2药降压作用均肯定 ,但吲达帕胺不良反应少、在全面改善生活质量方面优于硝苯地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代谢及尿白蛋白排泄的影响。方法:88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44例,用替米沙坦40mg.d-1口服;对照组44例,用非洛地平缓释片5mg.d-1口服;治疗前测24h动态血压(ABPM)、空腹血尿酸水平、24h尿白蛋白排泄量及其他相应检查。2组患者用药2周末测血压,如坐位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者则剂量加倍,以后每周定时、定点测血压一次。治疗12周后重复治疗前各项检查。结果:治疗2周末2组患者血压均明显下降,4周后血压趋于稳定,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12周末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血尿酸水平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尿白蛋白排泄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替米沙坦不仅能有效降低血压,而且能有效降低患者血尿酸水平,减少尿白蛋白的排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48h血压控制的效果和对动脉硬化指数(AASI)的影响。方法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1例,经过2wk的清洗期后接受口服替米沙坦,80mg,qd,治疗8wk。治疗前接受24h动态血压监测,治疗8wk后接受48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治疗前后血压以及AASI的变化。结果完成有效病例数60例。治疗8wk时,末次服药后d1的平均SBP和DBP分别为(134±s14)mmHg、(87±8)mmHg,末次服药后d2的平均SBP和DBP分别为(135±14)mmHg、(88±8)mmHg,均比治疗前[(141±14)mmHg、(92±8)mmHg]显著下降(P<0.01);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0%(36/60),末次服药后d2有效率仍达50%(30/60)。对治疗有效的病例进行分析:SBP和DBP下降的平滑指数(SI)分别为1.02和0.89;清晨高血压患者的比例治疗前69%(25/36),治疗后下降至39%(14/36)(P<0.01),而所有患者夜间平均DBP均在60mmHg以上。治疗后AASI有下降趋势,但无显著差异(0.48±0.15vs.0.44±0.18,P>0.05),AASI的变化与脉压的改变密切相关。结论替米沙坦80mg能够持续48h控制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降低清晨高血压,夜间血压无过度下降,对AASI的影响尚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7.
卡维地洛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72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国产卡维地洛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与美托洛尔做对照比较。方法 :14 4例轻、中度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与美托洛尔组各 72例 ,分别用卡维地洛 10~ 2 0mg ,po ,bid与美托洛尔 2 5~ 5 0mg ,po ,bid ,共 6wk。结果 :卡维地洛组总有效率 81% ,显效率4 4% ;美托洛尔组总有效率 72 % ,显效率 36 % ;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2组wk 6末心率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卡维地洛组wk 6末动态血压监测的SBP和DBP的T/P值分别为 6 1.2 %和 5 0 .3%。wk 6末卡维地洛组尿微量蛋白降低明显 ,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 ,与wk 6末美托洛尔组相比亦有非常显著差异(P <0 .0 1)。 2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 19%及 18% ,均较轻微。结论 :国产卡维地洛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有效、安全、并对肾脏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赖诺普利治疗原发性轻中度老年高血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赖诺普利治疗原发性轻、中度老年高血压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76例轻、中度原发性老年高血压病人 ,分为赖诺普利组 4 6例 ,用赖诺普利 2 0~ 30mg ,po ,qd。吲哒帕胺组 30例 ,用吲哒帕胺 2 .5~ 5mg ,po ,qd ,均维持治疗 8wk。结果 :赖诺普利组总有效率 85% ;吲哒帕胺组总有效率 57%。 2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2组治疗前后收缩压 /舒张压下降分别为 (4 .0± 1.6 )kPa/ (2 .3± 1.1)kPa和 (2 .4± 1.0 )kPa/ (1.3± 1.1)kPa ,2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赖诺普利治疗轻、中度老年高血压疗效优于吲哒帕胺 ,可作为治疗原发性轻、中度老年高血压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19.
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 :评价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轻、中度高血压病病人 ,采用双盲双模拟、随机对照法 ,比较厄贝沙坦与氯沙坦的降压效果。经 2wk安慰剂导入期后 ,服厄贝沙坦 (5 8例 ) 75mg ,qd或氯沙坦 (5 9例 ) 5 0mg ,qd ,于wk 4末坐位舒张压≥ 12kPa者则剂量加倍 ,继续服用 4wk。厄贝沙坦组 17例病人与氯沙坦组 14例病人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wk 8末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8wk治疗末 ,有效率厄贝沙坦组 83%、氯沙坦组 78% ,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厄贝沙坦的谷 /峰值收缩压为 81% ,舒张压为 70 % ,氯沙坦分别为 75 % ,71%。 2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头晕。结论 :对轻、中度高血压病 ,厄贝沙坦是一种有效、安全且耐受性好的降压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