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的管理方法。方法:对650例机械通气患者在人工气道固定、气囊管理、气道湿化、分泌物的吸引和防止意外情况发生5方面加强护理。结果:650例患者中,治愈、好转、出院565例,放弃治疗52例,死亡33例。结论:加强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的管理,可保证机械通气患者的最佳通气效果,减少意外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规范化管理的实施方法。方法查阅国内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文献及人工气道护理相关文献,以护理技术专业化为前提,结合人工气道专项护理技术的管理经验,提出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期间人工气道专项护理技术的实施方法,并在38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进行实践应用。结果在人工气道固定、湿化、排痰及气囊管理等四个重点环节实施规范化管理,应用于38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有创通气时的呼吸道管理,未发生意外脱管、皮肤黏膜损伤、痰痂或黏痰堵管、气囊压力性损伤等问题,取得了良好效果。结论人工气道规范化管理实施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及科学性,可为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提供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的集束化干预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0年6月行机械通气的患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气道护理;选择2010年7月~2011年1月行机械通气的患者42例为干预组,实施人工气道的集束化干预。结果:干预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P<0.05),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人工气道的集束化干预,能有效降低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发生率,提高机械通气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机械通气的气道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AOPP)患者机械通气期间有效气道护理措施。方法 对12例AOPP患者建立人工气道,10例行气管插管,2例行气管切开,并根据患者气道特征给予相应护理。结果 10例患者顺利脱机,完全康复:2例患者因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死亡。结论 根据AOPP患者特殊的气道生理特征而实施严格有效的气道护理,包括预防意外脱管、预防误吸、恰当湿化气道、预防人工气道感染等是确保机械通气治疗效果、顺利脱机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长期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更换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长期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更换的相关因素,提出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入选我院长期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68例患者,统计其每次人工气道更换的相关因素,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68例长期机械通气患者按计划更换人工气道174人次,非计划更换人工气道为59人次,其中气囊漏气占41%,导管脱出占38%,导管扭曲占16%,管道堵塞占8%。结论防止机械通气意外,避免非计划人工气道的更换,必须加强预见性护理,包括加强导管的固定和保护、加强气道湿化与排痰,以及做好气囊管理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人工气道建立后的有效护理措施和最佳的管理方法。方法对1年多来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NICU)住院的89例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危重新生儿,采取规范的护理措施与循证护理相结合。结果89例患者经过严格有效的人工气道管理和护理,无1例由于护理不当引起的气道阻塞和窒息。结论规范护理流程,熟练掌握呼吸机通气原理的使用方法、科学运用循证护理,能有效提高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气管切开后机械通气的气道护理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晶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6):43-44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各种诊疗技术的推广应用,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已成为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持续机械通气易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肺不张等并发症,因此准确、有效的人工气道护理是机械通气治疗极其重要的环节。现从五个方面对目前机械通气后气道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1病房管理1.1舒适的病室环境Janice指出,舒适环境的管理是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颅脑损伤患者机械通气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7例重症颅脑损伤行人工气道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患者进行病情观察、气道管理、营养支持、预防感染的整体护理。结果:本组58例顺利脱机转普通病房,3例好转带气管出院,4例因经济或居住地原因自动出院,2例因颅脑外伤过重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而死亡。结论:密切观察颅脑损伤行机械通气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积极实施有效的整体护理,可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机械通气期间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对37例AOPP机械通气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实施导管、气道、气囊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人工气道感染以及心理护理等措施,确保机械通气治疗效果。结果 34例患者痊愈出院,2例死亡,1例好转转院。结论机械通气是治疗AOPP导致呼吸衰竭的有效措施,加强对AOPP患者机械通气过程中的全面护理,可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acute sever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isoning,ASOPP)行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科室收治的18例ASOPP行机械通气患者进行人工气道护理,包括预防拔管、气道湿化和吸痰、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拔管护理等。结果 18例ASOPP行机械通气患者中,16例机械通气时间2~15 d,中位数4.00 d,顺利撤机,痊愈后出院;2例因服用量过大,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所有患者住院时间5~13 d,平均(6.50±2.42)d。结论根据ASOPP患者人工气道的特殊性进行护理,包括预防脱管、湿化气道和吸痰、预防人工气道感染和拔管护理等,能有效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胡晓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21):1865-1866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护理技术的提高,机械通气已成为危重症监护领域治疗各种原因造成呼吸功能不全的重要治疗手段,提高危重症患者的生存率。但是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上呼吸道正常的解剖及自然防御功能,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概率,因此人工气道护理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机械通气的疗效。现将50例经鼻气管插管患者行机械通气后人工气道管理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米颖  王莹 《天津护理》2018,26(6):733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湿化方式氧疗对有创机械通气脱机患者气道湿化效果和脱机成功率。方法:选择经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后脱机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高流量湿化氧疗,对照组采用HME进行气道湿化氧疗,比较两组患者48 h脱机成功率、气道湿化效果、患者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患者48 h脱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脱机24 h后气道湿化效果好于对照组,患者的舒适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流量湿化氧疗对机械通气患者脱机后气道湿化效果满意,增加患者氧疗的舒适度,促进机械通气患者成功脱机。  相似文献   

13.
32例危重患者人工气道建立后的呼吸道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我科32例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采取了规范的护理措施与创新相结合,并加以总结分析.结果32例患者经过严格有效的人工气道管理和护理,减少了并发症,无一例由于护理不当引起的气道阻塞和窒息,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抢救成功率.认为规范护理流程,熟练掌握呼吸机通气原理的使用方法等,能有效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对我科32例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采取了规范的护理措施与创新相结合,并加以总结分析。结果32例患者经过严格有效的人工气道管理和护理,减少了并发症,无一例由于护理不当引起的气道阻塞和窒息,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抢救成功率。认为规范护理流程,熟练掌握呼吸机通气原理的使用方法等,能有效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人工气道建立后的有效护理措施和最佳的管理方法,以保证气道的畅通。方法:对N ICU住院66例建立人工气道的危重患者,在实施护理过程中,采取了规范的护理措施,加以总结分析。结果:66例患者经过严格有效的人工气道管理,减少了并发症,无1例由于护理不当引起的气道阻塞和窒息,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抢救成功率。结论:科学管理和使用人工气道,能有效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效果。方法:将6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使用常规人工气道护理及加强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人工气道护理增氧、吸痰。结果:实验组发生VAP 6例,发生率20%;对照组发生VAP 16例,发生率53.3%。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机械通气患者实施常规气道护理及加强护理,可以明显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序贯性建立人工气道救治重症脑损伤患者中同质化气道护理的措施。方法重症脑损伤患者35例采用序贯性建立人工气道,全过程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护理人员定时评估吸痰指征,做好气道内吸引、气道湿化和气囊管理。结果 35例重症脑损伤患者在序贯性气管切开过程中病情平稳,手术顺利实施。结论在序贯性建立人工气道救治重症脑损伤中实施同质化气道护理举措,能改善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质量,同时规范ICU护士危重症护理行为,对降低重症脑损伤患者并发症风险、提高救治成功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和呼吸机抢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方法利用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管理好人工气道.结果 25例患者共利用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并进行机械通气共36例次,均获成功.结论对晚期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严格掌握适应证,利用纤支镜建立和管理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能显著改善预后,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在外出检查转运过程中呼吸道的安全管理水平,不断完善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安全转运制度。方法由呼吸道专职护士陪同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转运,通过转运前周密详细的评估、准备工作,加强转运途中观察,保证呼吸道畅通、呼吸机正常工作等一系列措施,针对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采取积极的应急措施。结果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外出检查时,由呼吸道专职护士陪同转运,可提高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系数,65例次患者无一例发生意外。结论呼吸道专职护士在转运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是保障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外出检查转运安全的重要措施,可预防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正>机械通气患者维持适当的人工气道气囊封闭压,对防止机械通气时气道漏气,避免口腔分泌物、胃内容物误入气道,避免气道黏膜损伤具有重要意义[1-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治疗学组发布了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推荐气囊充气后压力应维持在25~30 cmH_2O[4]。但调整好的人工气道气囊压力受诸多因素影响,从而发生变化,因此做好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5]。本研究通过对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气囊采用个性化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