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男,61岁,会计。病历号1653。1982年11月9日小有劳后发病。初为发热恶寒,头痛,四肢倦怠乏力,按感冒治。至11日下肢软弱无力特甚,行走不利。门诊以“感冒”、低钾?收治住院。患者表现为下肢痿软,不能站立;发热微恶寒,胸闷不饥,大便微溏,小便黄。既往曾有高血压史。检查:体温38.6℃,血压120/70,两下肢局部无红肿压痛,肌张力可;未引出病理  相似文献   

2.
(一)肠伤寒并出血杨某某,女,26岁。安江人。住院号901386。因反复发热恶寒9天,腹泻2天,于1990年9月29日抬送入院。患者初起发热恶寒,口苦心烦,头身疼痛,在当地医院经中西医治疗无好转,继腹泻,呈稀渣黑便,无呕吐。入院检查:体温39.3℃,脉搏130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1.5/8KPa,急性病容,神清,颈软,双肺呼吸音清,心律齐无杂音,腹平软,脐周压痛,无反跳痛,肝脾未  相似文献   

3.
陈敏时 《新中医》1989,21(2):17-17,29
例一:李××,女,33岁,农民,住院号12920,1976年10月8日急诊入院,发热,全身痰痛,巩膜及皮肤黄染,四天无尿。嗜睡,急性重病容,颈软无抵抗,巩膜及皮肤中度黄染,扁桃体无肿大,咽充血( ),心肺正常,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表浅淋巴结无肿大,腓肠肌压痛,未引出病理神经反  相似文献   

4.
瘟黄1例治验     
<正> 柴某,男,35岁,干部。五天前,突感全身不适,头昏头痛,发热恶寒,午夜汗出后热散,恶心呕吐,日吐黄色苦汁二、三次,不思饮食,尤厌油腻。六日未解大便,小便短赤,面目一身俱黄,于1960年3月17日急诊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7.2℃,血压125/95mmHg,皮肤、巩膜和软腭皆黄染(+),上  相似文献   

5.
黄×,男,26岁,本院学生,住院号28189。病者因发热、恶寒、头痛、全身酸软无力,曾在本院门诊按感冒治疗6天无效,于1990年3月28日收入院。入院时仍见有高热、微恶风寒,口干不欲饮,腹胀纳差,神  相似文献   

6.
段正富  陈红  王胜利 《新中医》2017,49(5):169-170
<正>王胜利为湖北省荆门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临床40余年,善于使用经方、时方治疗疑难杂症,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兹就其应用经方、时方治疗疑难杂症案例4则介绍如下。1大青龙汤案胡某,男,38岁,因恶寒、发热、烦躁不安4天于2013年11月6日入院。入院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出,口干,微咳无痰,全身关节疼痛,烦躁不安,自觉胸中烦闷,无可奈何,纳差,眠差,小便淡黄,大便微干。查体:T39.0℃,咽  相似文献   

7.
高热治验1则     
刘某,男,42岁.2002年5月14日入院.高热10余日,体温波动在39℃上下,咽干、微咳、无痰,于外院静滴青霉素等药物,发热未减.刻见:发热,不恶寒,咽干口渴,无汗,面红目赤.体温39.2℃,心率106次/分,余查体无异常.舌红、苔黄,脉数.既往有消渴病史2年余.血常规:WBC8.9109/L,N0.75,L0.25,ESR20mm/h,尿常规-,血糖6.8mmol/L.  相似文献   

8.
小儿高热案     
刘×,男,10岁。于1982年10月2日,因发热恶寒一天,以“上感”收入儿科治疗。经用西药解热镇痛、抗感染、激素疗法和物理降温连续治疗三天后,发热仍持续不退,体温稽留在39℃左右。于10月5日下午四时请中医会诊。证见发热不恶寒,汗出热不退,面红,胸痞欲呕,口渴不欲饮,纳食差,小便黄,大便已三日未解。舌苔黄腻而中间干燥,脉滑数。证属湿热内蕴,已趋化燥,治宜清热利湿,佐以导下,方以三仁汤加减:藿香、厚朴、通草、滑石、淡竹叶、  相似文献   

9.
文××,男,37岁,务农。病历号:82810,1982年8月13日入院。患者因在水田用耕牛半月后即开始发病,起病第一日感全身疲乏,继而畏寒、发热、微咳,翌日伴全身肌肉酸痛,尤以小腿肌肉为甚,在当地诊治,口服“去痛片”6片和注射复方氨基比林一支,无效,第四日发热较剧,头、身及双下肢肌肉疼痛较重,且咳吐血痰,乏力,口干欲饮,尿黄短少,大便干结。而急送入院。体查:体温39.4℃,脉搏104次/分,呼吸32次/分,血压126/68毫米汞柱。呈急性发热病容,皮肤、巩膜未见黄疸,皮肤无出血点及丘疹,双眼球结膜充血,双侧颈淋巴结及腹股沟淋巴结可触及,咽部充血,扁桃体不肿大,唇不发绀,颈软,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增粗,闻及少许湿性啰音,心率104次/分,心律齐,无杂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脾未扪及,肠鸣音正常,双下肢腓肠肌明显压痛。检查:血红蛋白10克%,白细胞  相似文献   

10.
重症水肿     
白兆芝 《山西中医》1989,5(2):34-35
病历摘要王××,男,51岁,1984年1月20日入院,住院号:137114。主诉:颜面及周身水肿,尿少,伴脘腹胀满、纳差7天。现病史:患者于半月前曾患“感冒”,出现发热恶寒,周身不适,未做特殊治疗。7天前发现颜面部浮肿、尿少,继之肿势日趋加重,波及四肢同时出现身微恶寒,咳嗽,头痛头晕,周身不适,乏力腰困,食欲不振,脘腹胀满等。于3天前来院内科门诊,查尿蛋白( ),白细胞( )多数,红细胞( )多数。血白细胞10000/立方毫米,诊为  相似文献   

11.
易××女30岁已婚教员住院号809124 患者因高热恶寒,头痛,咳嗽增剧一天。于一九八○年三月二十九日入院。入院前二天,咽喉痛,咳嗽,声嘶仍坚持上课,曾服“复方新诺明”未效。今天傍晚,高烧恶寒,头额昏痛,步履振动头痛更甚,全身酸疼,四肢乏力,咳嗽无痰,不呕,不思饮食,经门诊收住院。入院检查:体温39℃(腋下体温),体征检查,血常规,胸部拍片无异常。初步诊断:病毒性感冒。住院经过:住院四天,经用青霉素,板兰  相似文献   

12.
湿温治验     
某女,15岁。1988年6月10日入院,住院号8801953。持续高热10天,病初畏寒发热,出微汗,头昏,身酸,咽痛微咳,胸膺隐痛,继之脘闷纳呆,大便溏稀1~2次/日,尿黄,口干少饮。病后曾服中西药治疗,畏寒消失,但发热不退,下午及晚间体温上升至40~41℃,持续数小时后全身出汗,体温下降,翌日又复发热。检查:体温40.5℃,P70次/分,神志清楚。皮肤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浅表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临床多年中运用桃核承气汤治疗急症,随证加减,收到满意效果。现举3则介绍如下:(一)产后痉病刘某某,女,24岁。1980年1月15日诊。产后5天,发热恶寒,头身疼痛,口渴心烦,少腹胀痛拒按,恶露少。经某区医院检查:体温39.5℃,脉搏102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186/90毫米汞柱,心肺听诊无病理性杂音,诊断为“产后感染”、“高血压”。曾用青霉素治疗2天,口服四环素、降压灵、罗布麻等药无效,转余诊治。证见发热神昏,无汗、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四肢间竭性抽动,面色苍白,少腹疼痛拒按,大便3日未行,小便黄。查:体温39.2℃,血压180/90毫米汞柱,口唇干燥,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证属产后淤血蓄于下焦(胞  相似文献   

14.
伏暑     
病历摘要:樊××,女,39岁,工人,住院号:39756,于1979年11月5日因发热十二天入院。现病史:患者自10月25日起发热,体温38.5℃左右,午后尤甚,可达39℃以上,晨起稍有汗出,热势暂降,且每于发热之前,微有恶寒。头昏  相似文献   

15.
美肤冲剂致药物性肝炎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 ,43岁。因“头晕、乏力、尿黄半个月 ,皮肤、巩膜黄染 3天”于 2 0 0 0年 9月 2 1日以“肝损害原因待查”收入院。患者半月前在其新居装修时出现头晕、乏力、尿黄 ,因无其他不适 ,故未作诊治。 3d前 ,上述症状加重 ,且出现巩膜、皮肤黄染 ,伴皮肤瘙痒 ,遂来我院就诊。查体 :巩膜及全身皮肤黏膜黄染 ,搔抓痕迹 ( ) ,肝掌 (- ) ,未见蜘蛛痣。双肺呼吸音清 ,未闻及干、湿性音 ;心率 78次 /min,律整 ,A2 =P2 ,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 ,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肋缘下 1 cm、剑突下 3cm处可及 ,表面光滑、质软 ,无触痛。墨氏征 (- ) ;脾肋下未…  相似文献   

16.
急性发热是内科急症之一。笔者二年来在住院病人中以辨证论治指导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24例,取得满意效果,举例报道如下:一、长夏受邪,冬发伏暑傅××男52岁84年1月23日入院住院号5013。去年10月赴蜀,月余返京,此后常觉倦怠身重。七天前突作寒热,体温高达39.8℃,入院后患者诉述头痛头晕,身热恶寒无汗,咽干,纳呆,胸闷便溏,舌尖红苔白腻罩黄,脉浮滑数。查体温39.3℃,咽红,心肺(一)。白细胞13000/立方厘米,诊断:  相似文献   

17.
张女,30岁,工人,住院号:82807,因发热头痛于1984年11月29日入院。病起于当月21日,浴后外出受风,旋即觉周身?楚不适。次日发热恶寒,头痛,在厂医务室治疗一周,罔效。体温波动在38.4°~39℃之间。入院时发热,体温38.6℃,无汗,无恶寒,头痛沉重,周身?楚疼痛,咳嗽,甚则引胁下疼,吐少量黄稠痰,咽不痛,口干欲饮,厌食,小便黄,大便如常,舌边尖红、苔白,脉浮数,理化检查无异常。前医诊为“伏气温  相似文献   

18.
例一:王××,女,24岁。1981年7月28日诊。患者五天前发热,微恶寒,嗣后出现恶心欲吐,厌油,不思饮食,周身乏力,目黄,尿黄如浓茶。查见:巩膜中度黄染,肝肋下2厘米,质软触痛,苔黄腻,舌质红,脉弦数。肝功:黄疸指数30单位,麝浊15单位,麝絮(卅),锌浊15单位,谷丙转氨酶180单位。诊断为急  相似文献   

19.
我们自制“苦黄膏”外敷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40例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组成:苦叶苗30克黄芩10克黄柏10克大黄10克乳香6克没药6克冰片4克。制法:上药研面过筛混匀,矾士林调和即成。用法:初期:乳汁排出不畅、单侧或双侧乳房一个或数个肿块,发热疼痛,或伴有发热恶寒之全身症状。舌质正常或稍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滑微数。治法:将“苦黄膏”摊在纱布上贴乳房结块处,日1~2次。中期:乳房结块逐渐增大,焮红疼痛加重,可有轻度跳痛,身壮热,口干喜饮,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治法:“苦黄膏”外敷,日2~3次。同时配合煎服鲜苦叶苗30~60克.1日1剂。  相似文献   

20.
王某,男性,37岁。门诊号;82816。1987年4月14日初诊。主诉:发热头痛、恶寒无汗10天。现病史:患者于10天前(4月4日)突然高热,以后体温持续在39~40℃,伴骨节酸楚不适,全身乏力,大便秘结3天未解。无咽痛、咳嗽、腹痛、呕吐、腹泻。10天来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